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心得体会

职业素质养成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道德的作用是: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风尚的好转,建立和谐社会。职业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体现就是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现代社会,人与职业之间存在着双向选择:人要选择职业,职业也要选择人,所有职业对从业者都有一定的素质要求。只有人与职业合理匹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职业效率和工作质量。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劳动者在职业实践中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对所有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视现实,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能够做到自尊、自爱、自强,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在职业生涯中积极探索,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职业道德素质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该职业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与职业岗位或行业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促进人们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包括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协作意识、创业意识等。职业道德的作用是: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风尚的好转,建立和谐社会。

职业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体现就是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仍然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仍然是医疗、护理活动中应当重视的问题之一。作为医学生,应在专业学习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科学文化素质

劳动者要在职业活动中体现职业理念,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应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等。

1.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要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运用外语的能力,以能更好、更快地接受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

2.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社会需求也在转变,现代社会明确强调“以人为本”,需要人们掌握相应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如哲学、社会学、法律、心理学、人际沟通、礼仪、伦理学及美学等,以便在职业活动中全面应对各种情况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3.终生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转变,现代人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要坚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及时了解现代科学发展中有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是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等。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补充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劳动者从事职业的重要素质之一,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知识 卫生职业要求从业者除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外,还要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做好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医疗、护理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开展医疗、护理服务。

2.规范的实践技能 任何一种职业都要通过人的一定的操作来完成,都有其专门的要求,有些职业岗位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对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如临床护理工作。临床护理服务中,护理计划的实施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技能操作来完成,护理技术操作通常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患者机体,护士技术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操作中的应变能力以及对临时情况的处理等,对患者身体变化、心理反应及治疗效果,都会起到直接的、明显的影响作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更不允许出现差错。所以,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

3.较强的协调合作能力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社会是开放性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合作与协助是现代工作的特点之一。作为现代职业人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具有团队精神,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积极协调配合。

专家提示

1.医学是实践性科学,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医务人员的立足之本,医学生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

2.开放的社会需要合作型人才,要培养团队精神,具备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

4.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使执业者在职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某个具体的工作或服务对象进行认真思考,对出现的问题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恰当的判断或决策。医疗卫生工作更需要临床医师、护士具有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既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又不能因循守旧、千篇一律,要用评判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5.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要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待每一项工作或任务。

(四)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劳动、工作及运动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能力。从业者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保持精力充沛,反应敏锐,能够耐受高强度压力,这样才能胜任职业工作,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五)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所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职业心态和职业动机 在人的一生中,职业活动要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从业者要以良好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动机去选择职业,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完成职业活动。

2.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每个人的气质、能力和性格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伴随个人的成长形成而完善,也可以在工作、生活环境中不断发展变化。每一种职业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个人不仅要善于了解自己的气质、能力和性格,而且要勇于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在职业活动中不要喜怒无常,更不要把自己生活或家庭方面的问题所形成的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补充、加强和完善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3.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交流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应掌握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巧,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与同事、与上级、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有效沟通不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且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促进同事之间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