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桥港经济背景下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桥港经济背景下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将财经类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置于桥港经济背景下,对存在问题进行理性剖析,才能为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找到科学应对之策。随着桥港经济的发展,南通产业结构总体将以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桥港经济背景下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1]

张存江 肖金凤

摘要:南通进入桥港经济时代,财经类高职教育如何服务于桥港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用、对路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关系到院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港桥经济发展大局。只有将财经类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置于桥港经济背景下,对存在问题进行理性剖析,才能为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找到科学应对之策。

关键词:桥港经济 财经 培养目标

桥港经济,是指依托大桥和港口形成的交通区位与资源优势,以相关产业(尤其是临港产业)及其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城市经济形态。随着桥港经济的发展,南通产业结构总体将以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尽管南通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人才储备和供给结构、水平却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和适应未来主导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1]。产业结构是专业结构调整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两者只有达到协调才能实现良性互动;本土型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是保证桥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桥港经济背景下,财经类高职教育如何服务于桥港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用、对路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关系到院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港桥经济发展大局。

一、桥港经济所需要的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分析

根据对桥港经济发展态势的研究,追踪国内港口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宁波等地发展轨迹,可以预见,桥港经济将对以下财经类高技能人才提出新的需求。

1.港口物流人才

桥港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港口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要求港口管理人才必须系统地掌握港口物流、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熟悉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与技能、法律法规,能够从事港口物流、国际物流、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现代物流组织与规划、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等物流业务3

2.电子商务人才

随着桥港经济的发展,本地企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经贸往来将日益频繁,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商务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必然会备受重视。开办电子商务专业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在国内各大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高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争夺的热点,桥港经济背景下此类人才受到热捧也是必然的。

3.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

桥港经济背景下的对外经济贸易将得到极大发展,需要大量熟悉桥港经济规律,具备国际贸易及相关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能够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销、单证、跟单、货代等贸易业务岗位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市场营销人才

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南通人才网”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表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南通市对营销类人才的需求在所有人才需求中排名第1,占人才总需求的29.9%;而同期人才供给却仅占供给总量的3.6%,排名第9,表明该类人才缺口巨大。随着桥港经济迅猛发展,大型企业势必依托桥港便利入驻该地区,对市场营销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5.财务会计人才

随着桥港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必将对会计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对桥港经济特征有清醒的认识,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处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准确把握桥港经济特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税收政策水平,熟练掌握会计和税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纳税申报税务代理、税务咨询等工作。

6.投资与理财人才

桥港经济发展以后,无论是企业理财还是个人理财,都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投资理财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具有投资和理财运作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势必为职场所热捧。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与桥港经济需求吻合度分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认为:职业教育要提高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需着重提高以下三种能力:一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能力;二是专业群的基础能力;三是学习者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适应能力[2]。反观南通财经类高职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以下以下问题。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一是财经类行业的有其特殊性。以会计类专业工学结合为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部门分工明确,一般不缺人手,而且其业务保密性较高,所以,对接受学生工学结合并不积极,即使有单位愿意接受了,一般每个单位也就1~2人,对于大批需要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二是校内模拟实训“先天不足”。尽管各职业院校为弥补工学结合的不足,建立了相应校内模拟实训室,但模拟实训室与真实的职业场所毕竟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在实训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锻炼,更何况有的院校尽管建了模拟实训室,室内配套的硬件和软件也没有配备齐全,或是没有及时更新,与企业真实情境差距很大。

2.专业设置缺乏长远规划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导致财经类高职专业设置随意性比较大,较少考虑桥港经济发展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和未来人才的储备。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标准陈旧或缺失。没有详细的、基于桥港经济背景的专业设置标准,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二是缺乏专业评估体系。没有完善的专业评估体系,不能够对现有和将要设置的财经类专业客观有效的评估,专业设置和取消比较随意。三是缺乏宏观调控。政府对职业教育缺乏整体上的宏观调控,各职业学校争上热门专业,专业重复设置,区域布局不合理。精品专业少,普通专业多;特色专业少,热门专业多。品牌效应不明显,大部分职业院校不能够依靠专业特色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2]

3.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还难以适应桥港经济需要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人生价值体现一直是困扰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问题,毕业生走上重要岗位担当领导者,或是自己创业者极少,主要原因仍然是综合素质的不高。一是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奉行实用主义,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片面地强调学生对各种实用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把职业素养教育简单化为职业技能的提高;二是不少专业教师存在观念错误,认为职业素养教育仅仅是政治课老师、伦理课老师、辅导员的事情,与己无关,没有形成结合专业课程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三是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只是为了学习培养职业技能,而本能地对职业素养教育产生反感。这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过分追求技能的纯工具理性倾向,很容易导致高职学生成为缺乏人文思想和文化底蕴的工匠,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和继续发展能力,很难适应桥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财经类高职教育服务桥港经济的对策建议

1.科学谋划专业设置格局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坚持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宁波工程学院按当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知行合一、双核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宁波市港口物流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整合现有专业及培训资源,构建“双证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使该院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成为支撑宁波市“运输物流”、“外贸出口”和“进口及内贸”等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3]。与宁波“港城经济”发展轨迹相近,南通桥港经济同样需要大量本土化的高技能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宁波工程学院的做法,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桥港经济对各类人才专业的需求信息,充分利用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扬长避短,以“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为目标,努力培育和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在南通桥港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

2.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按照高职评估考察标准,每一个高职专业都要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于桥港经济的高职财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应由学院相关教学主管领导、港务管理部门、港口行业协会、合作企业高层管理者、相关行业专家、部分专业教师、部分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组成。首先,指导委员会应定期开展活动,向师生介绍桥港经济发展现状、本行业、本企业发展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对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实施、毕业设计包括学生考核等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其次,院校应在系部职能的基础上,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核心成员的课程开发小组,院校划拨专项资金结合桥港经济的特殊要求进行实践课程的开发,实行项目管理,并对课程开发过程的实施有效控制。第三,优选具有实践经验和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实践技能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同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一起,开发实践技能课程,通过实践技能课程的实施,最大限度地缩小目前财经专业毕业生与桥港经济实际需求在“质”与“量”上的巨大现实差距。

3.以职业发展和创业为目标,开发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专业标准的制定中,应当关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标准,这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桥港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关键点。为培养财经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整合的模式可以有理实一体化整合、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导向模式、工学结合整合模式、顶岗实习等[4]。但对财经类学生而言,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更能培养学生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如江苏电大如东学院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建成基于桥港经济模式的电子创业平台,在教师指导下,组建了电子商务团队、港口物流团队、财务管理团队、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等,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引入市场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克服了校内实训室的模拟性和校外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不充分的缺点,使参与管理的学生在职业规范的约束下,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性和严谨的职业品格。

参考文献

[1]缪建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推动南通桥港经济发展,http://ntjy.gov.cn

[2]李玉兰.增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光明日报,2009

[3]王任祥等.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2)

[4]唐东升.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的模式,决策管理,2010(7)

【注释】

[1]原载《新财经》.201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