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绿色经济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绿色经济的背景与意义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研究绿色经济的背景与意义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以来,“绿色革命”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转型的催化剂。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基地,在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过程中,对资源无度开发,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第一节 研究绿色经济的背景与意义

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以来,“绿色革命”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转型的催化剂。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1989年于《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认同,但现在的绿色经济却具有全新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08年发起了绿色经济倡议,旨在通过绿色投资等推动世界产业革命、发展经济和减贫等,希望全球领导者及经济、金融、贸易、环境和其他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环境投资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减贫的贡献,并将这种意识体现到日常的决策中。在2009年的G20伦敦峰会上,全球领导人达成了“包容、绿色以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共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于2010年发布了“绿色发展战略”报告,旨在不仅为绿色经济制定概念性框架,并且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实用的政策工具。201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以纪念可持续发展20周年,同时提出未来20年深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其推进可持续发展新思路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绿色经济。

自2008年绵延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组织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如制定绿色增长战略、建立绿色社会、加强绿色投资、开展绿色行动计划等,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并使之成为占领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实现经济生态化为目标,成为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绿色经济实践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摸索形成有效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经济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面临诸多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和压力。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上绿色经济是在全球面临金融、经济、能源、粮食、环境等多重危机的困局下提出的,通过绿色投资等经济刺激政策,不仅要复苏经济、创造新的就业,而且要借此作为一个转折点,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或者发展方式的转型,促进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发展绿色经济而言,我国目前处于以重化工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所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具有复杂性,解决这些问题的艰巨性是发达国家并未遇到的,决定了我国的绿色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并不仅仅是避免走资源密集型和高碳排放的发展老路,更是在寻求和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绿色发展途径,利用独特的机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运用一种综合、协调的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强法律手段和监督体系进行综合管理,通过法律和政策创新机制来保障绿色转型的实现。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基地,在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过程中,对资源无度开发,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东北三省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带动下,加快发展和改革步伐,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方面都有所进步,但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严重污染,使东北地区面临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矛盾,经济发展遇到了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经济振兴期,正确认识并贯彻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正确处理好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矛盾,抓住新的绿色增长机遇,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挑战。

绿色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绿色经济应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生态环境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完善的绿色经济法律法规体系能够有效地规范各相关方的行为,引导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体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的一体化要求,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统领的作用。

本书将论证如何改善和重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法律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模式提升和改造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使老工业基地摆脱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促进东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