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背景下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

区域经济背景下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探讨在区域经济背景下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探索医药类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由此可见,该办法不仅是指导独立学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指导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评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综上所述,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知识宽、专业精、综合素质高,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医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张湘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410007)

作者简介: 张湘明(197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生事物,从国家对独立学院办学要求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探讨在区域经济背景下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探索医药类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 医药类; 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 思考

一、区域经济背景下研究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走理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1.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作为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2010年至今,全国医药行业发展活跃,尤其是随着新医改的启动,中国医疗保健市场也越来越被看好。英才网联发布的《医药行业最新人才供需指数报告》显示,随着全局性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医药行业人才需求整体表现呈积极势态。而细究其中不难发现,相比一线城市而言,二线城市的医药人才需求有崛起态势。近年,在各项利好政策驱动下,二线城市的医药企业发展如雨后春笋,这也是中国医药市场在发展阶段中的良好体现。一大批生物制药企业、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等需要大量的医药人才,这为医药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湖南高等医药学教育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2.特色办学,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走理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截至2012年2月,全国独立学院数量达到了303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数的13.70%。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产生: 一是适应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 二是满足了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 三是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需要。

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简称“26号令”),这对于引导独立学院健康发展,深化独立学院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具实践意义的是,26号令中明确规定: “本办法施行之日起5年内,基本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由独立学院提出考察验收申请,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察验收,考察验收合格的,核发办学许可证。”由此可见,该办法不仅是指导独立学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指导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评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使这一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走上理性发展轨道,整合资源,办出特色,提升内涵,树立品牌,无疑成为独立学院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二、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优势

1.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从培养类型来说,是要培养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其次,从培养规格来说,是要培养高素质医药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能成为医药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者; 再次,从知识结构来说,必须走专才与通才结合之路,在充分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知识宽、专业精、综合素质高,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医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2.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优势

第一,依托公立医学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举办高校无形和有形的教育教学资源,依托举办高校的优质资源灵活设置专业,使医学类独立学院在发展之初就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无论是在招生方面还是在资金吸引方面,效果都比较明显,且社会评价比较高。

第二,独立学院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在客观上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规模庞大的国情相符,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高等教育,缓解了政府部门的教育压力。因此,不仅在政策上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依托地方经济,构建专业特色。医学类独立学院还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把握发展态势,对区域医学人才的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此外,独立学院办学方式灵活多样,既能灵活选择热门专业,保证招生人数,依托母体学校资源又能降低办学成本,保证教学质量,符合学生及家长的心理期望。

三、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瓶颈

1.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清晰

独立学院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积极努力创建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但由于湘杏学院办学历史较短,从其发端至今不过10余年时间,因为湘杏学院和母体高校共享部分教育资源,导致其培养目标缺乏应有的特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有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运行,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创新。如何处理“依托母体”和“相对独立”的关系,使学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所建树,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是需要办学母体高校和学院共同努力、协同加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导致办学的盲目和随意性,直接影响到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2.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

“专业设置是其联系社会经济的重要纽带,它既反映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又体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从长远的发展来讲只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人才结构的失调。同时,也势必造成与母体高校相关专业的院(系)在教育资源以及招生计划等方面的冲突,并且这种专业设置方向的趋同性不利于湘杏学院形成学科和专业特色。这种没有特色的短平快专业会给学生未来的就业留下隐患,容易造成结构性失业。另外,独立学院也缺乏专业设置审核制度。由什么样的机构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资质进行认证? 如何认证? 这些问题也是亟须回答的。

3.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首先,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母体高校部分教师和招聘的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组成,师资力量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上均不够理想。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缺乏历史积淀,专职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尚未形成教师队伍梯队; 其次,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还不能够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如果过分依赖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加重母体高校教学负担的同时,还影响双方的教学质量; 再次,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差异,一些教师也不能完全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是抑制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提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途径

1.基本途径

即教学培养途径。第一,在教学方面,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管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下选择适合未来发展的职业领域;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完善和健全,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和方法论的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及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训练;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训练及其操作技能的习得。

2.综合途径

即非教学培养途径,这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社会活动能力、文化艺术修养等的培养)。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成为独立学院重要的基本建设项目,有计划地组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使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以升华,素质得到提高。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方向正确、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积累后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身心素质有着深刻的影响。

五、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求

1.找准定位,明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总体的发展定位至关重要,要以市场为导向,“向区域的企事业输送具有‘有价值知识’的学生是独立学院最佳的实力展现方式和最主要的任务。”因此,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不能脱离赖以生长的区域环境,应正确分析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所处区域特点、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与奋斗目标。只有从学院实际出发,考虑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需求等情况,扬长避短,使办学特色不断得到强化,这样才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2.强化优势,创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遵循教育规律办学的同时,充分发挥依法办学的自主空间,充分挖掘和发挥独立学院机制的灵活性与大胆创新的优势,构建自筹资金、自主办学、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引入产业经营的理念和模式,加强经营管理,大胆独立地进行办学特色的创建和探索。按照教育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自主设置”等有关规定,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对培养对象进行素质和能力的重新设计,确立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专业设置; 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突出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符合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独立学院应就开设专业与市场和社会需求做出科学预测。“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的短线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区域经济热点为依托,应充分强调综合性、灵活性和选择性。在注重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不断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整体结构,并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将专业理论学习与现代实践技能培训融为一体,逐渐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专业口径,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4.人才立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立校、兴校、强校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独立学院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充分利用机制灵活的特点,制定学校人才发展的整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学校发展急需的人才; 要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引入分配的竞争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院的生存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5.拓宽渠道,适度控制办学规模

独立学院可利用自身办学的灵活性来增强吸引资金的能力,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实施灵活的融资策略,努力拓展自筹经费的渠道和能力,开辟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同时,发展规模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人才需求量、大众的教育个人需求和可支付能力等因素,结合自身师资队伍水平、教育教学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等情况,适度控制和调整办学规模。

6.依法办学,逐步健全办学体系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和健全独立学院的办学体系。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对公办高校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专业建设上起着与公办高校相互促进的作用,这体现了其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独立学院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法制,完善规章,切实提高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使独立学院能够真正走上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轨道。

六、结语

在湘杏学院办学数年后的今天,重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与思考,是对学院办学方向的反思,对学院办学历史经验的总结。独立学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院校,它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必须要明确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还需要处理好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规模、质量、效益三者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找准定位,凸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特色; 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思维和手段推进独立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海荚.试论全国独立学院的办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26(1).

[2]何敦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依据及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3]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独立学院: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 2003(8).

[4]叶国灿,郑余,陈晖.独立学院与区域互动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与绍兴区域互动为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