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解剖学的基础是什么?

运动解剖学的基础是什么?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准确表达运动的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器官。此外,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为籽骨,其体积一般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人体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 细胞膜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

2. 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其中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3. 细胞核

细胞核由核膜围住,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结构。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4. 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是指由细胞所产生的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也叫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纤维包括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基质包含复合性糖类、水分和一些代谢产物等。

1.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也叫作上皮,它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和囊(如肠、胃、血管、关节囊)的内表面上,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结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通常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2.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其功能是保护、防御、支持、修复和贮存等。细胞均匀分布于细胞间质间,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3.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大部分。它是由细长的纤维状肌细胞组成,故也称作肌纤维。骨骼肌一般通过肌腱附于骨骼上,但也有例外,如食管上部的肌层及面部表情肌并不附于骨骼上。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如消化道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还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

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肌肉组织具有收缩特性,是躯体和四肢运动,以及体内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过程的动力来源。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4.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每个神经元都有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元的突起也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分布到所支配的组织。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沿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考题预测

( )是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之一。

A. 两眼平视
B. 前臂外侧
C. 小腿外侧
D. 手掌向后

【答案】A。

为了准确表达运动的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

1. 上与下

上与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近颅顶者为上,近足底者称为下。

2. 前与后

前与后是指距身体腹侧面或背侧面距离相对远近的术语。靠近腹面称为前,靠近背面称为后。

3. 浅与深

浅与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距表层皮肤近者为浅,远离表层皮肤者为深。

4. 内侧与外侧

内侧与外侧是描述人体各部位或器官、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位置关系的术语,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5. 近侧与远侧

近侧与远侧是描述四肢与躯干距离关系的术语,近侧是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处较近者,远侧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较远者。

6. 尺侧与桡侧

尺侧与桡侧是依据前臂的尺骨与桡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尺侧是指前臂的内侧,桡侧是指前臂的外侧。

7. 腓侧与胫侧

腓侧与胫侧是依据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胫侧是指小腿的内侧,腓侧是指小腿的外侧。

8. 内与外

内与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此外,还有左与右、垂直、水平和中央等与一般概念相同。

1. 矢状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与水平面及冠状面垂直,其中经过人体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 冠状面

冠状面或称额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与水平面及矢状面垂直。

3. 水平面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是指横切人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矢状面及冠状面互相垂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人体关节运动时一般都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

1. 垂直轴

垂直轴是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要绕垂直轴做旋内或旋外运动。

2. 矢状轴

矢状轴是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做外展或内收运动。

3. 冠状轴

冠状轴或称额状轴,是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两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或伸运动。

人体的基本切面和基本轴

考题预测

单杠骑撑前回环动作是围绕人体哪一个基本轴来完成?( )

A. 垂直轴
B. 矢状轴
C. 冠状轴
D. 长轴

【答案】C。解析:呈左右方向,并与垂直轴、矢状轴相互垂直的轴,称为冠状轴。单杠骑撑前回环动作是围绕冠状轴来完成的。

1. 运动系统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功能。全身各骨借骨连结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如颅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器官。四肢骨则以运动为主。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器官。

2. 骨骼

(1)骨的数目与分类

成人的骨有206块,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外,骨可进行如下分类:

①按骨的部位可以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颅骨和躯干骨合称为中轴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知识拓展

脊柱的作用

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脊柱起到杠杆作用;脊柱生理弯曲可以增大脊柱的弹性,缓冲和分散自上而下承载的重力和自下而上对颅内中枢神经的冲击,间接保护大脑;脊柱能传递力,减轻震荡,维持重心平衡和达到稳定的目的;对保护骨髓、内脏器官具有重要作用。

考题预测

稳定人体重心的主要结构是( )。

A. 髋关节
B. 脊柱
C. 胸廓
D. 盆骨

【答案】B。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臂部肱骨、前臂部并列的尺骨、桡骨及手的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指骨。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大部分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呈长管状,主要分布于四肢,但是一些骨骼除外,如髌骨、腕骨、跗骨等。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外面被以薄层骨密质,内部被以骨松质,主要分布在手腕和脚踝。短骨常有多个关节面。

扁骨主要分布在颅和肩胛处;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称含气骨。不规则骨主要分布在躯干、颅部和髋骨。

此外,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为籽骨,其体积一般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

知识拓展

真题再现

【2015年上半年真题】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该骨位于( )。

视频解析

A. 股骨髁间窝
B. 股四头肌肌腱内
C. 股骨上端
D. 髌韧带

【答案】B。解析: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股骨的下端前面,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肌腱内,为三角形的扁平骨。

(2)骨的结构

骨主要是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活体的骨还包括血管和神经等。

①骨质

骨质即骨组织,是钙化了的细胞间质中的基质,它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能强,构成长骨骨干及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外层。骨松质由许多针状、片状的骨小梁构成,结构较疏松,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是骨细胞,骨细胞相当于人的成年期,由骨母细胞转化而来。当新骨基质钙化后,细胞被包埋在其中,此时细胞的合成活动停止,胞浆减少,成为骨细胞。骨细胞能产生新的基质,改变晶体液,使骨组织钙、磷沉积和释放处于稳定状态,以维持血钙平衡。骨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重要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

考题预测

下列有关骨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钙化的细胞质
B. 骨细胞生活的空间
C. 结构成板层状
D. 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构成

【答案】A。解析:骨质是由骨母细胞分泌的类骨质钙化转化而来,骨细胞相当于人的成年期,骨母细胞分泌的一种叫类骨质的物质在骨母细胞周围会发生钙化,这时骨母细胞就会被包埋在其中,此时细胞的合成活动停止,胞浆减少,成为骨细胞。因此,骨质的形成是钙化了的细胞间质中的基质,而不是钙化的细胞质。

②骨髓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成人的红骨髓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骨骺端的骨松质中。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③骨膜

骨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骨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深层疏松,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

(3)骨的功能

①保护功能

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

②支持功能

骨与骨的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一方面支持各种软组织,使人体具有一定的外形和轮廓;另一方面支持人体整体或局部的重量。

③造血功能

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通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

④贮存功能

骨骼可以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比如钙和磷等。

⑤运动功能

骨是运动的杠杆,在神经系统调节下,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联系并传递力量来完成身体运动。

大部分骨骼可以执行上述所有功能,但有些骨骼只能负责其中的几项。

(4)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分别赋予骨的韧性和硬度。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黏多糖蛋白,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28%,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构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物约占72%,主要是水和钙盐,使骨坚硬挺实;该比例赋予了骨最佳的物理特性。幼儿时期,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此时,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

(5)骨的发生与生长

骨的发生方式有两种: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多见于一些扁骨,如顶骨、额骨和锁骨等。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多以软骨内成骨方式骨化。

骨的生长包括骨的增粗和骨的长长。骨的增粗是以骨内成骨方式为主,骨的长长是以软骨内成骨方式为主。在儿童少年时期,长骨骺与骨干之间存在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促使骨不断长长。

真题再现

【2016年上半年真题】骨是运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生方式包括( )。

视频解析

A. 膜内成骨和膜外成骨
B. 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C. 膜内成骨和软骨外成骨
D. 软骨外成骨和结缔组织成骨

【答案】B。解析: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先由间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成骨。人体颅骨中的一些扁骨属于膜内成骨,如顶骨和额骨等即以此种方式发生。而人体的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皆属于软骨内成骨。此种成骨是在透明软骨的基础上,逐渐骨化而成。

考题预测

体育锻炼促进骨的生长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 骨外膜
B. 骨内膜
C. 骺软骨
D. 关节面软骨

【答案】C。解析:骨的生长主要是骺软骨的不断增生和骨化。

(6)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②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③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骨小梁增粗;④使儿童、少年的骨长长、长粗、长重量;⑤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骨的营养,使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中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亦随之增加。

适宜的体育运动在使骨的形态结构、骨量发生良好变化的同时,亦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等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7)儿童少年骨的特性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①儿童少年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原纤维)较多。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有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发生弯曲和变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而韧性降低。直到20~25岁骨化完成后,骨不再生长,身高也不再增长,但骨的内部构造仍在变化。

②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体育运动要根据儿童少年的年龄和性别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以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育。

第二,儿童少年进行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超负荷训练,容易引起骨骼的过早骨化,故儿童少年运动量要适当,不应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

真题再现

【2015年下半年真题】儿童少年时期,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容易导致( )。

视频解析

A. 骨加快生长
B. 骨密质增厚
C. 骨过早骨化
D. 骨小梁重新配布

【答案】C。解析:依照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儿童不宜过早地从事过多、过重的力量练习,以避免过早骨化。

第三,不应过早地让儿童少年进行专项训练。如果进行早期专项训练则要通过合理的选材,在严格的医务监督下进行。不应过早或过急地要求儿童少年取得好成绩,也不应让儿童少年过多地参加正式比赛。

第四,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应注意:负荷不宜过重,并应尽可能减少憋气动作,避免胸内压过高而导致心肌过早增厚,从而影响心腔的发育。儿童少年屈肌的力量较伸肌的力量强,因而要加强伸肌的发展,以保持伸肌、屈肌间的平衡,以防止驼背的发生。

第五,儿童少年参加运动锻炼,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要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第六,儿童少年体育运动使用运动器械的大小、重量要符合其身体发育特点。

第七,儿童少年的训练要和卫生教育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同时培养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

第八,注意观察儿童少年锻炼后的身体反应,并询问儿童少年锻炼后的自我感受。以锻炼后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疲劳积累、没有不良感觉(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为宜。

考题预测

简述儿童少年骨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儿童少年骨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少年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原纤维)较多。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有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发生弯曲和变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而韧性降低。直到20~25岁骨化完成后,骨不再生长,身高也不再增长,但骨的内部构造仍在变化。

体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做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做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重,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3. 骨连结

(1)骨连结的分类

骨与骨之间借助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按骨连结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①直接连结

直接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通过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直接相连,其连结之间无间隙,运动范围极小或完全不能活动。根据连结组织是否相同可分为纤维连结(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软骨连结(肋骨与胸骨间的肋软骨连结)和骨性连结(颅骨缝的结缔组织骨化形成的骨性连结)三种。

②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囊相连,其间有腔隙,活动度大,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或滑膜关节。

(2)关节的结构

①主要结构

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A. 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

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关节面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面软骨。关节面软骨具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和吸收震荡,减轻运动时的震荡和冲击。关节面软骨表面光滑,覆以少量滑液,可减少摩擦,有利于活动。关节面软骨内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其营养由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的血管供应。

B. 关节囊

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包在关节的周围,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滑膜能产生滑液,可增加润滑,是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

C. 关节腔

关节腔是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具有一定作用。

考题预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关节基本结构的是( )。

A. 关节面
B. 关节囊
C. 关节腔
D. 关节盘

【答案】D。解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②辅助结构

A. 韧带

韧带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可加强关节的稳固性,限制关节的运动。

B. 关节唇

关节唇是附于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C. 关节内软骨

关节内软骨是存在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有关节盘、半月板两种,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D. 滑膜襞和滑膜囊

滑膜襞是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内凸起的部分,起巩固和缓冲作用。滑膜呈囊状膨出形成滑膜囊,起充填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3)关节的运动

①屈伸

屈伸是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反)。

②外展内收

外展内收是指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③水平屈伸

水平屈伸是指上肢在肩关节处或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

④回旋

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垂直旋转叫作回旋。向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或旋前),向后向外的旋转叫外旋(或旋后)。

⑤环转

环转是运动环节绕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和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运动,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运动环节的近端在原位活动,运动环节的远端做圆周运动,运动环节描绘出圆锥形的轨迹。

(4)关节的分类

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单轴关节:运动环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和车轴(圆柱)关节。

双轴关节: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可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运动,也可做环转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多轴关节: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做各个方向的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②按构成关节骨的数目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复合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构成,被一个关节囊所包裹,其中每一块骨都能独立活动的,称为复关节,如肘关节和膝关节。

③按关节的运动形式可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单动关节:指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如肩关节、踝关节。

联动关节: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在运动时需绕共同运动轴进行活动。如前臂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它们共同完成前臂的旋内和旋外运动。

人体主要关节分布图

(5)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是关节的两个重要特征,两个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灵活性好则稳定性差,稳固性好则灵活性就差。各个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固性主要受其本身结构的制约。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点:

①关节面积的弧度差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积弧度之差称为弧度差,弧度差越大,则关节的灵活性就越大,如肩关节。反之,灵活性就小,如髋关节。

②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

关节囊薄而松弛,则关节灵活性就大。反之,灵活性就差。

③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④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越大,则关节越灵活,肌肉收缩力强,关节稳固。因此,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力,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有重要意义。

⑤关节周围的骨结构

关节周围的骨性突起,常阻碍运动环节的运动幅度,如桡骨茎突。突起越大,灵活性就越小。

⑥其他因素

如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关节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上述各因素中,有一些因素如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可以通过柔韧性训练,使他们的伸展性和弹性得到提高。力量训练则使肌肉的收缩力增强,提高其稳固性。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对加固关节也有重要作用。

(6)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系统的体育锻炼,对关节有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使关节面的骨密质增厚,从而能承受更大的负荷。

②长期运动可使关节面软骨增厚。

③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和肌腱增粗增厚,同时伸展性也增大,使关节运动的幅度增大,稳固性也加强,既灵活又牢固。

④关节周围的肌肉体积增大,收缩力增强,对加固关节有重大意义。

知识拓展

人体主要关节

①肩关节。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和肌腱加固,因此,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②肘关节。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桡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

③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构成。

④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和掌骨构成。

⑤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⑥膝关节。膝关节由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构成。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踝关节面构成,股髌关节由股骨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由于一系列关节的辅助结构,使得膝关节成为人体中相当稳固的关节。加固膝关节装置:

半月板:在股骨和胫骨的上下关节面之间,分为内外侧半月板。它加深了关节窝,起润滑和保护关节面的作用。就像缓冲器,功能即在于稳定膝关节,传布膝关节负荷力,促进关节半月板位置内营养。

前、后交叉韧带:在关节中央,由股骨外、内侧髁到胫骨髁间隆起的前后区。

胫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内侧,由股骨内上髁到胫骨内侧髁内侧。

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后方,由股骨外上髁到胫骨内侧髁后面。

髌下滑膜襞:位于关节腔内,俗称脂肪垫。

滑膜囊: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腱附着处与骨面和肌腱与皮下组织之间。

髌韧带:位于关节囊前面,由髌骨下缘到胫骨粗隆。

腘斜韧带:位于关节囊后方,由股骨外上髁到胫骨内侧髁后面。

⑦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踝关节扭伤是最高发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距骨的鞍型关节面前宽后窄,背伸时较宽处进入踝穴,跖屈时较窄部进入踝穴,所以踝关节在跖屈位稍松动,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踝关节在跖屈时比较容易发生内翻外翻扭伤。又因为踝关节外踝腓骨较长、踝穴较深而内踝胫骨较短、踝穴较浅,故踝关节更易发生内翻扭伤,外踝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损伤更常见。

真题再现

1. 【2016年下半年真题】膝关节的结构不包含下列哪一选项?( )

视频解析

A. 股骨
B. 胫骨
C. 腓骨
D. 髌骨

【答案】C。解析: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

2. 【2015年上半年真题】运动实践中肩关节容易发生脱臼,其主要原因是( )。

视频解析

A. 关节囊薄而松弛,相邻两关节面面积差大
B. 关节囊厚而坚韧,相邻两关节面面积差大
C. 关节囊薄而松弛,相邻两关节面面积差小
D. 关节囊厚而坚韧,相邻两关节面面积差小

【答案】A。解析: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囊下部无韧带和肌加强,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部脱出,脱向前下方。肱骨头的关节面较大,关节盂的面积仅为肱骨头的1/3或1/4。面积大小相差较大,而肱骨头的运动幅度较大。因此,在运动中肩关节容易脱位。

4. 骨骼肌

(1)骨骼肌概述

人体的肌肉根据分布、结构和功能特性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的中空性器官及血管壁,收缩缓慢而持久;心肌为心脏所特有,是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收缩有节律性;骨骼肌主要分布于躯体,收缩快速有力,但易疲劳。心肌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都有横纹,均属横纹肌,心肌与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不受意志的控制,属于不随意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故称为随意肌。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肤,后者亦称皮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收缩与舒张牵拉骨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转动,完成人体的所有运动。骨骼肌在人体分布极为广泛,多呈对称分布,约占全身重量的40%。

人体主要肌肉分布图(左为正面、右为背面)

(2)骨骼肌的分类

按肌肉的形状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梭形肌、羽状肌和轮匝肌等。

根据肌头多少可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肌头是指肌肉的起点腱,大多数肌肉为单头肌。

根据肌腹的数量可分为单腹肌、二腹肌、多腹肌。肌腹与肌腹之间以腱相连,如腹直肌。大多数肌肉为一个肌腹。

按机能命名有屈肌、伸肌、展肌、收肌、旋前肌、旋后肌、括约肌、开大肌、提肌等。

按肌肉的起止点命名如肱桡肌、胸锁乳突肌等。

根据肌肉跨过的关节分类: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称为单关节肌;跨过两个关节的肌肉,叫双关节肌;跨过两个以上的关节,称为多关节肌。

(3)骨骼肌的构造

①肌腹、肌腱

每块骨骼肌的大体结构包括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并伴有血管与神经分布。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肌腱大都位于肌腹两端,连接肌腹与骨之间。肌腱由胶原纤维束构成。肌腱没有收缩功能,但有很强的抗张力(拉力)性能。

考题预测

肌腱色白、坚韧,具有附着和传递力的作用,其主要构成是( )。

A. 肌肉组织
B. 疏松结缔组织
C. 致密结缔组织
D. 网状结缔组织

【答案】C。解析: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紧密,以支持和连接为主要功能。如:肌腱、韧带。

②骨骼肌中的血管

骨骼肌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特别丰富。据估计在人的骨骼肌中,每平方毫米约有毛细血管3 000条,全部肌肉毛细血管长度约为10万千米。在安静时,肌肉中毛细血管并不是全部都开放,一般每平方毫米只有100条毛细血管开放,而在激烈运动时,可有3 000条毛细血管开放。

③骨骼肌中的神经

骨骼肌中分布的神经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三类。

本体感觉神经起于肌梭、腱梭和环层小体等本体感受器,向神经中枢传导运动器官的运动状态。另外,还有传导一般感觉的神经纤维。

肌肉中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开放毛细血管,改善肌肉营养,又称营养性神经。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取决于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目。

肌肉内部结构图解

考题预测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了( )。

A. 一个运动单位
B. 一个运动神经元池
C. 一个收缩单位
D. 一个肌纤维单位

【答案】A。解析: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4)骨骼肌的工作术语

①肌的附着

肌的起点与止点通常以两端的肌腱附着于骨上,起点指靠近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止点指远离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远侧端的附着点。肌的起止点是固定不变的。

②肌的工作条件

定点与动点:肌工作时,通常是一个附着点相对固定,另一个附着点明显地运动,相对固定的附着点称为定点,相对移动的附着点称为动点。肌的动点与定点不是相对不变的,会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在负重弯举动作中,肱二头肌的起点是定点,拉引前臂向上臂靠拢;在引体向上的动作中肱二头肌的止点成为定点,拉引上臂向前臂靠拢。

近固定与远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近侧称为近固定,定点在远侧时称为远固定。

上固定、下固定及无固定:躯干肌工作时一般称为上下固定。肌上端的附着点相对固定时称为上固定,下端的附着点相对固定时称为下固定,若人体各环节之间完成相向运动,则工作肌群在无固定条件下工作。

(5)骨骼肌参与的大关节运动

运动上肢带的主要肌群是背肌和胸肌;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群是背肌、胸肌和肩肌;运动肘关节的主要肌群是上臂肌和前臂肌;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前臂肌;运动髋关节的主要肌群是下肢带肌;运动膝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其周围的屈肌、伸肌、旋内肌和旋外肌;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小腿后屈肌和小腿前伸肌。

(6)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所谓“生理横断面”就是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横断面的总和。它有别于“解剖横断面”,后者只是简单沿肌肉纵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切割每一条肌纤维。

肌的力量与肌的生理横断面积成正比,即肌越发达,肌的绝对力量越大,完成动作的速度越快,越轻松自如。

②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在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除能增加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例如预先拉长小腿三头肌(使足背屈到60°)时则收缩力量能从384千克增至598千克。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③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一个人肌力的大小,与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人在30岁左右肌力达到最高峰。我国战国时期的《内经》中,论述了年龄和肌肉力量的关系:“女子四七筋骨坚”“丈夫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这种认识,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女子肌力一般小于男子。

(7)肌的协作关系

人体完成的各种体育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往往也不是由某一块骨骼肌独立工作所完成的,而是多块骨骼肌或多群骨骼肌共同配合完成的,如负重弯举过程中的屈肘动作是由经过该关节前方的肌群同时收缩的结果。

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是指人体在完成各种体育动作过程中,多群肌共同参与、互相协调配合的关系,简称肌间的协作。

依据肌群在完成动作中的作用,可将参与完成动作的各种肌群分为原动肌与对抗肌、固定肌与中和肌。

①原动肌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称为原动肌,即原动肌就是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例如,悬垂举腿时,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则髂腰肌、股直肌和缝匠肌等肌肉是原动肌。

虽然原动肌是完成一个动作的动力,但是它不仅需要对抗肌的协调配合,还需要固定肌固定其定点骨,需要中和肌抵消其对动点骨的多余运动。

②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从位于关节运动轴的位置来讲,对抗肌位于原动肌的对侧,因此,只要确定了某个动作的原动肌,对抗肌也就明确了。例如,在悬垂举腿动作中,使大腿弯屈的髂腰肌等肌肉是原动肌,那么位于其对侧的伸肌——臀大肌和股后肌群(或腘绳肌)等肌肉则是对抗肌。

③固定肌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骨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的拉力对动点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他肌群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这些起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的肌肉称为固定肌。

④中和肌

用以抵消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称为中和肌。

如在向前踢腿时,若不需要出现大腿旋外的动作,则需要臀小肌和臀中肌等旋内的肌肉收缩发力,抵消髂腰肌收缩时可能出现的旋外动作,此时臀小肌、臀中肌就起中和肌的作用。

再如:“飞鸟”动作中斜方肌为原动肌,但其上部和下部肌束还分别具有上提和下降功能。所以在完成“飞鸟”动作时,斜方肌的上、下部肌束互为中和肌,以抵消其上提和下降功能,保证斜方肌内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考题预测

学生做持哑铃屈肘练习时,原动肌是肱二头肌,对抗肌是( )。

A. 肱肌
B. 肱三头肌
C. 胸大肌
D. 背阔肌

【答案】B。解析: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是对抗肌,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

(8)肌的工作性质

根据肌肉收缩时的变化情况,可以把肌肉工作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

①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使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此类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亦称为等张收缩),其又可分为两种,即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

A.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又称为向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使运动环节朝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变短、变粗,触摸时较硬。如在持哑铃前臂弯举的举起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肌等肌肉所做的工作即为克制工作。

B.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又称为离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使运动环节背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但触摸时仍较硬。如在持哑铃前臂弯举的放下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肌等肌肉所做的工作即为退让工作。

向心工作与离心工作示意图

②静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足以平衡阻力矩,使运动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此类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亦称等长收缩)。静力性工作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静力性工作肌群

A. 支持工作

支持工作是指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持持续性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相应环节保持静止姿势。支持工作有两种情况:

第一,肌肉保持缩短状态下的支持工作。如双杠直角支撑动作中,屈大腿的肌肉(髂腰肌等)所做的工作属于此种工作。

第二,肌肉保持拉长状态下的支持工作。如武术中的马步动作中,股四头肌就是在拉长状态下做支持工作的。

B. 加固工作

关节周围的肌肉共同收缩,长度不变,其力量用于平衡身体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防止身体各个环节在关节处因重力作用而分离。例如在悬垂举腿动作中,肩关节和肘关节等关节周围的肌群共同收缩,防止上臂及前臂等运动环节在相应关节处分离;而此时髋关节屈肌群和膝关节伸肌群等亦共同收缩,以支持腿在髋关节处屈的姿势。

C. 固定工作

互相拮抗的肌肉共同收缩,长度不变,其力量互相平衡和抵消,受力作用的环节固定不动,此种情况最常见。如前臂弯举动作中,肩关节的伸肌群和屈肌群共同收缩,使上臂固定在原位不动;再如手倒立时,屈肘与伸肘肌肉亦同时收缩起固定肘关节的作用。

真题再现

【2015年上半年真题】单手肩上投篮将球投出时,伸肘关节的肌肉是( )。

视频解析

A. 肱二头肌
B. 肱三头肌
C. 背阔肌
D. 三角肌

【答案】B。解析:单手肩上投篮时,前臂在肘关节处伸的运动主要由肱三头肌在近固定情况下做向心工作完成的。

(9)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系统的体育锻炼对骨骼肌形态结构的影响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肌肉体积增大

通过体育锻炼和训练,肌肉体积明显增大。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各部位肌肉的影响不同。肌肉体积的增大是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肌纤维增粗的主要原因是肌纤维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如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增粗,肌球蛋白增加,收缩蛋白增多,同时,肌浆网发达,肌红蛋白及营养物质都有所增加。

力量性训练对骨骼肌体积的影响明显地超过耐力性训练。

②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线粒体是肌纤维的供能中心,是形成ATP的器官。ATP主要是由有氧代谢形成的,因此,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通过训练,肌纤维中线粒体增多、增大明显。

③肌肉中的脂肪减少

在骨骼肌表面和肌纤维之间都有脂肪存在。脂肪多、对肌纤维的收缩会形成阻力,降低了肌肉工作效率。通过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可减少脂肪。

④肌肉内结缔组织增多

力量性训练可使肌肉结缔组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肌内膜和肌束膜均增厚,肌腱和韧带也明显增粗。上述变化都提高了肌肉的抗拉力性能。

⑤肌肉内化学成分的变化

经长期锻炼,肌肉中一些化学成分会明显增加,如肌红蛋白、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和肌糖元都有较明显增加。

肌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与血红蛋白相似,但肌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比血红蛋白强,携带氧的能力强,能贮存较多的氧。ATP是肌纤维收缩的主要能源。CP也是肌肉活动的能源之一,CP的供能与ATP不同,它是供应肌肉快速、爆发性收缩(如短跑、举重等)的能源物质。

⑥肌原纤维增粗

肌原纤维有收缩功能,增粗的肌原纤维收缩能力大增。肌原纤维增粗是其内部的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增多的结果。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肌纤维收缩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收缩物质的影响不同,力量性训练效果较明显。这也是力量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大肌肉体积的主要原因之一。

⑦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

毛细血管很细,管壁很薄,是血管中唯一能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系统的训练可以使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明显地增多,同时管径也有所扩张,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了营养状况,提高了肌肉的工作能力。

真题再现

【2015年上半年真题】骨骼肌中含有许多蛋白,其中具有收缩功能的蛋白是( )。

视频解析

A.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B. 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C. 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
D. 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答案】A。解析:粗肌丝上面的肌球蛋白牵引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向粗肌丝的中心滑动,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

(10)常见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促进

俯卧撑:发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肘关节伸各肌群的力量,即前锯肌、胸大肌(近固定)、肱三头肌(远固定)等肌肉的力量。

仰卧起坐:发展髋关节屈肌、脊柱屈肌两肌群的力量,即髂腰肌、股直肌等肌肉的力量。

卧推杠铃:发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和肘关节伸各肌群的力量,即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近固定)等肌肉的力量。

引体向上:发展肩胛骨上下回旋、肩关节伸、肘关节屈、手关节屈各肌群的力量,即胸小肌、菱形肌、背阔肌(近固定)、胸大肌、肱肌的力量。

负重深蹲起:发展脊柱伸肌、髋关节伸肌、膝关节伸肌、足关节屈肌各肌群的力量,即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远固定)、小腿三头肌(近固定)等肌肉的力量。

仰卧两头起:发展脊柱屈肌、髋关节屈肌两肌群的力量,即腹直肌、腹内、外斜肌、髂腰肌、股直肌(近固定)等肌肉的力量。

俯卧两头起(俯卧腿臂上振):发展脊柱伸肌、髋关节伸肌两肌群的力量。

仰卧举腿:发展髋关节屈肌、脊柱屈肌两肌群的力量,即腹直肌、髂腰肌、股直肌等肌肉的力量。⑨负重耸肩:发展斜方肌、颈肌、上臂肌群、菱形肌等肌肉的力量。

负重扩胸(持哑铃扩胸或飞鸟展翅):发展肩胛骨后缩与肩关节伸肌群的力量,即斜方肌、背阔肌(近固定)等肌肉的力量。

真题再现

1. 【2016年下半年真题】“俯卧腿臂后振”练习可发展哪一组肌肉的力量?( )

视频解析

A. 伸脊柱的肌肉
B. 屈脊柱的肌肉
C. 臀大肌和小腿三头肌
D. 胸大肌和背阔肌

【答案】A。解析:“俯卧腿臂后振”又叫两头起,即俯卧姿势,两臂两腿伸直,同时向上抬起,因此锻炼的是伸脊柱的肌肉。

2. 【2016年上半年真题】发展股四头肌力量常用的方法是( )。

视频解析

A. 俯卧上举腿
B. 俯卧腿弯举
C. 悬垂举腿
D. 负重半蹲起

【答案】D。解析:俯卧上举腿和俯卧腿弯举主要是发展腘绳肌群的力量,悬垂举腿发展的主要是腹直肌下部力量,负重蹲起类的动作主要发展股四头肌力量。

3. 【2015年下半年真题】“负重耸肩”可以发展下列哪些肌肉的力量?( )。

视频解析

A. 胸大肌和胛提肌
B. 斜方肌上部和菱形肌
C. 肩胛下肌和胸小肌
D. 斜方肌下部和菱形肌

【答案】B。解析:“负重耸肩”对于上部肌群来说主要是斜方肌上部和菱形肌在收缩。

1. 消化系统的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最后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消化管对食物的机械运动,包括咀嚼、吞咽及各种形式的蠕动,以减小食物体积,有利于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并推动管腔内容物前移等。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

(1)消化管

消化管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粗细不等的管道,从上到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临床上通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则称为下消化道。

考题预测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消化道的是( )。

A. 口腔至咽部
B. 口腔至十二指肠
C. 口腔至胃
D. 口腔至空肠

【答案】B。解析: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段,消化作用和全部消化产物的吸收几乎都是在小肠内进行。

(2)消化腺

消化腺按体积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如食管腺、胃腺、肠腺等。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成为一个独立的器官,所分泌的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如肝、胰和大唾液腺。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原、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的胆汁。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被称作“解毒功能”。

胰脏是一个大而细长的葡萄串状的腺体,有两部分,一是胰腺,是外分泌腺,产生胰液;二是胰岛,胰岛是胰脏内一堆又一堆的细胞构成的器官,胰岛是内分泌腺,产生胰岛素。所以,胰脏是人体内唯一的一个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的腺体。

考题预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是( )。

A. 肝脏
B. 胰脏
C. 胃
D. 喉

【答案】D。

2. 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适量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许多实验证明:长期适量的体育运动可对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具体包括:

①整体提高心肺功能,相应地促进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给;

②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对腹腔内的消化器官起到节律性的按摩作用,可增强胃肠的蠕动;

③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协调状态有利于消化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而良好愉悦的心情又能提高个体的食欲,有助于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

④低强度的体育运动对预防消化管疾病具有潜在的益处。

(2)过度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作为一种应激原,剧烈、过量或违背体育卫生要求的体育活动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如饭后激烈运动,由于血液重新分配,对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蠕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在人体进行耐力运动项目时,常见恶心、呕吐、反胃、腹痛、便秘和便血等运动性胃肠综合症的表现,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其原因,但认为存在大强度的运动导致胃肠道血液急剧减少、胃排空减慢、胃肠受到强烈的机械震荡损伤等因素。运动负荷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出现过度疲劳,则有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1. 呼吸系统的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此外,还有嗅觉、发音、内分泌等功能。

(1)呼吸道

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管道,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通常称鼻、咽和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气体出入人体的主要通道。它具有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度、湿度,感受嗅觉以及对发音起共鸣等作用。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具有吞咽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和防御功能以及共鸣作用。此外,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音共振器,对发音起辅助作用。咽是食物入食管和呼吸介质(水或空气)入肺的共同通路。咽介于口腔和食管之间,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喉上接咽,下连气管,由一些软骨和喉肌构成。运动中“憋气”时是先深吸气,后关闭声门裂;“屏息”是不先深吸气,即关闭声门裂。

(2)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肺位于胸腔之内,膈肌之上,纵隔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肺小叶是组成肺的基本结构单位。从肺内的肺叶支气管分为肺段支气管(三级支气管),继而分为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只输送气体而无气体交换功能,称为肺的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称为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的呼吸部是肺组织执行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部分。其中肺泡是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毛细血管血液中的CO2与肺泡腔内的O2进行交换需要通过的结构称气血屏障。气血屏障相当薄,有利于气体交换,但当间质性肺炎发生时,肺泡隔结缔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便可导致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

真题再现

【2016年下半年真题】气体交换时必须通过的薄层结构是( )。

视频解析

A. 气血屏障
B. 滤过屏障
C. 肺泡壁
D. 肺毛细血管壁

【答案】A。解析:气血屏障是指肺泡内氧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二氧化碳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它包括六层结构:含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基质层)、毛细血管的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考题预测

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B. 肺属于实质性器官
C. 肺位于胸膜腔中
D. 肺大体呈圆锥形,上为肺尖,下为肺底

【答案】C。解析:肺位于胸腔中而不是胸膜腔中。

2. 体育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1)体育运动对呼吸的有利影响

①经常进行运动的人呼吸器官的构造和机能会发生良好的变化。

②使骨性胸廓发达、胸围加大。

③增加了从肺内向外排气的量,又为肺内充满较多的气体提供了空间条件。

④使呼吸肌逐渐发达且力量增强。

⑤由于膈肌的收缩和放松能力提高,肺活量加大。

⑥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肺通气量相应增大。

⑦由于促进了肺的良好发育,使肺泡的弹性和通透性加大,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2)体育运动对呼吸的不利影响

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呼吸膜厚度有从正常到增厚变薄最后直到破裂的可能,如当呼吸道出现炎症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使呼吸膜呼吸作用减弱。

3. 体育锻炼时呼吸与运动的配合

(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呼吸的形式主要分成两大类:以胸廓运动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称之为胸式呼吸,以横膈运动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称之为腹式呼吸。

通常有些技术动作需要胸肩带部的固定,才能保证造型,那么呼吸形式应转成为腹式呼吸。如体操中的手倒立、肩手倒立、头手倒立、吊环十字悬垂、下“桥”动作等这些需胸肩带部固定的技术动作,采用了腹式呼吸,就会消除影响身体重心不稳定的因素;而另一些技术动作需要腹部的固定的,则要转为胸式呼吸,如上固定或下固定时的屈体静止动作、“两头起”的静止动作等,采用胸式呼吸有助于腹部动作的保持和完成。

真题再现

【2015年上半年真题】腹式呼吸主要依靠下列哪块肌肉的舒缩活动来完成?( )

视频解析

A. 肋间外肌
B. 腹直肌
C. 肋间内肌
D. 膈肌

【答案】D。解析: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腹式呼吸时,横膈肌会下降,腹压增加。

(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通常非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时相,什么时候该吸气、什么时候该呼气应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

一般在完成两臂后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体或反弓动作时,采用吸气比较有利;在完成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如两臂前屈、内收、内旋、收胸、塌肩、屈体或团身动作等,用呼气比较顺当。但有例外,如杠铃负重下蹲起立展体时,改为呼气较好。以立足完成技术动作为基础,然后再考虑吸气与呼气的时相协调。

(3)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通常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节奏,富有节奏地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如周期性的跑步运动,长跑宜采用2~4个单步一吸气、2~4个单步一呼气的方法进行练习;短跑常采用“憋气”与断续性急促呼吸相结合,即每“憋气”2~12个单步(或更多)后,做一次1秒以内完成的急促的深呼吸。

4. 憋气的利与弊

(1)利

通常在完成最大静止用力的运动时,需要憋气来配合,如大负荷的负重、举重运动、角力、拔河、“扳手腕”等,憋气对运动良好的作用有:憋气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张力的增加,可为有关的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支撑条件。

(2)弊

一是憋气使胸膜腔内压上升,造成静脉血回心受阻,进而心脏充盈不充分,输出量锐减,血压大幅下降,导致心肌、脑细胞、视网膜供血不全,产生头晕、恶心、耳鸣、眼黑等感觉,影响和干扰了运动的正常进行。二是憋气结束时,会出现反射性的深呼吸,造成胸膜腔内压骤减,原先滞留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冲击心肌并使心肌过度伸展,血压也骤升。

1. 泌尿系统的构成

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正常人的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两旁,紧贴腹后壁。肾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前后稍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新鲜肾呈红褐色,每侧肾约重120~150克。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肾实质的组织结构由许多泌尿小管构成,其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肾的微细结构分为泌尿部和排尿部两部分。泌尿部又称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可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每个肾约有100~400万个肾单位。排尿部是分支的小管,包括集合管和乳头管,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输送尿液。肾是产尿器官。输尿管是输送尿液入膀胱的管道,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将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泌尿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排出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此外,肾还有内分泌功能。

2. 体育锻炼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肾脏的影响上。短时间大强度的一次性练习后,可使肾小管上皮小泡增多,从而提高了肾小管对低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作用。

长时间大强度的一次性练习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现扩张和充血等变化,从而导致肾小体滤过膜的通透性提高,在原尿中出现尿蛋白等情况。

运动后的尿量变化主要受气温、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汗液分泌和饮水等因素的影响。

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都可彼此直接连通,形成血管吻合。

真题再现

【2016年上半年真题】人体血管在动脉与动脉、静脉和静脉、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直接连通皆称为( )。

视频解析

A. 血管吻合
B. 微循环
C. 肺循环
D. 体循环

【答案】A。

(1)心

心脏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之间,2/3在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正中矢状面右侧。心是中空性的肌性器官,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装置,并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心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半心和右半心,每半侧又借左、右房室口相通,上方为心房,下方为心室。因此,心形成4个腔,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心房接受静脉的血液汇入,心室射出血液到动脉。在每个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瓣膜。心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不停地将血液从动脉射出,由静脉吸入,使血液在心血管内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2)动脉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由心室发出,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壁因承受较大的压力,管壁较厚,可分三层:内膜较薄,表面是一层内皮细胞,光滑,能减少血流的阻力;中膜最厚,大动脉以弹力纤维为主,中、小动脉以平滑肌为主;外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特别是大动脉外膜内的胶原纤维具有很强的抗张力,可以防止血管的过度扩张。动脉壁的结构特点与其机能密切相关。大动脉中膜弹力纤维多,心室收缩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以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平滑肌层比较发达,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改变管腔的大小,调节局部的血流量和血液阻力,借以维持和调节血压。

(3)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极细微的血管,相互交织成网状,管径平均为6~9微米,连于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血流速度缓慢,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与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与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当组织器官功能活跃时,其开放数量增加。例如,当肌肉活动增强时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以保证肌内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4)静脉

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

静脉的结构与动脉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静脉壁承受压力较小,与同级动脉比较管径较大,管壁薄。其管壁也分为三层,中膜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均较少,收缩性和弹性均较小。

静脉的内膜向腔内突出形成静脉瓣,可防止血液逆流,特别在血液回流较困难和受地心引力较大的部位静脉瓣较多。

考题预测

人体运动时外周阻力加大,主要来源于哪一血管?( )

A. 大静脉
B. 小静脉
C. 小动脉
D. 大动脉

【答案】C。解析:动脉血管有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小动脉虽然小,可它分布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最远端,由于它分布的面广,一些小的收缩就会使大量的血液涌进大动脉造成高血压。这种收缩造成的高血压仅属高血压的初始现象,由于它的舒展和扩张,血压立即就会恢复正常。时间长久以后,部分细小血管老化而阻塞,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外周阻力,因此答案选择C。

2.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从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根据其循环途径可分为互相联系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大循环)

当左心室收缩时,含氧较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自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毛细血管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转换为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较多的静脉血,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流回右心房,此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体循环的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而将其代谢产物运回右心房。

(2)肺循环(小循环)

从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自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当右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进入肺泡壁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富含氧的空气,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此循环途径称肺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主要是经过肺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变成富含氧的动脉血。

3.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体育运动对心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经常科学地坚持体育运动或训练,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长期坚持适宜的体育运动可引起心的外形增大、心室壁增厚,心肌的相对重量和绝对重量增加,一般人心的重量约300克,而运动员的心可达400~500克。这种由于适应运动需要所发生的心脏增大,称为功能性增大或称为“运动员心脏”。

运动使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纤维直径增粗。心肌内的线粒体与肌原纤维的比值增大,线粒体的产能结构也增多,这些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结构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使心的氧化代谢功能增强,能量产生增多及收缩性增强,这有利于保证心的能量供应。伴随心肌肥大,心肌纤维之间毛细血管数密度增加,心肌真毛细血管出现大量吻合,弯曲度增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饮小泡增加,毛细血管腔面微绒毛结构增多,毛细血管容积和表面积增大,心肌细胞最大氧气弥散距离减小,均有利于心肌组织的氧气和能源物质的供应。

长期体育运动或训练使心肌的形态、结构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从而使心功能也随之增强。通过体育锻炼可使心肌收缩力量增大,心腔容量增大,使心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增加,耐力训练还能使心的内分泌功能增强,使心房肽和心钠素水平提高。心房肽和心钠素水平的增高不仅可以调节和缓冲运动中血压改变,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增强心功能与代谢,而且还可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交感神经兴奋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体育运动对血管的影响

体育运动可使动脉管壁中的膜增厚,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增厚,血管壁的弹性增强,搏动有力,有利于血液流动。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变毛细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和数量。例如,使骨骼肌、心肌、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开放数量以及新生血管增多,口径增大,容积和表面积增大,行程迂曲,分支吻合增多,改善器官的血供,进而增强器官的功能。

机体是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从而满足各器官组织在不同情况下对血流量的需要。其中,神经调节起到主要作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系统的功能适应机体当时所处的状态或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下是两个最重要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对血管壁由血压造成的机械牵张刺激做出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做出化学感受性反射。另外,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主要包括激素和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

真题再现

【2016年下半年真题】机体依据运动量大小可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其主要机制是( )。

视频解析

A. 体液调节
B. 自身调节
C. 神经调节
D. 局部调节

【答案】C。解析: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可对心脏和各部分血管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各器官组织在不同情况下对血流量的需要,协调地进行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其中,神经调节起到主要作用。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根据淋巴管道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管内流动着颜色透明的淋巴。淋巴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各种淋巴细胞和引起免疫反应的重要结构,又称免疫器官。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等。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脾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脾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体内免疫反应,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吞噬细菌和异物。在胚胎期还有造血功能。

1.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

(1)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六个部分组成。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合称脑干。

①脑干

中脑具有调节姿势、协调运动的作用;脑桥是联络上位中枢和下位中枢的桥梁;延髓内部有调节呼吸、心跳和血管活动的重要皮质下中枢,故称“生命活动中枢”所在地。

脑干的功能:传导功能,反射的低级中枢,网状结构的功能。

②小脑

小脑主要有三种机能:协调躯体运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小脑的损伤不会引起随意运动的丧失(肌肉瘫痪),但会出现姿势、平衡步态和运动控制失调,以及肌力下降、肌肉松弛等现象,也会出现发音障碍。

考题预测

前庭器官的主要机能是( )。

A. 调节呼吸
B. 维持身体平衡
C. 产生兴奋
D. 保持觉醒

【答案】B。解析: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平衡和眼球运动。由于前庭小脑主要接受前庭器官传入的有关位置改变和直线或旋转加速度运动情况的平衡感觉信息,而传出冲动主要影响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的活动,因而具有控制躯体平衡的作用。

③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和中脑之间,分为丘脑和丘脑下部。丘脑是感觉神经元的交换站和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丘脑下部是内脏活动的皮质下中枢。

④大脑

大脑又称端脑,是脑的最大部分和最高级部位,大脑半球表面被灰质覆盖,称大脑皮质,深面有大量的白质。

(2)脊髓

①脊髓的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由灰质和白质组成。脊髓中央有纵行的细管称中央管。中央管周围是灰质,白质在灰质周围。

②脊髓的功能

A. 传导功能

来自躯干、四肢的躯体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通过脊髓的上行传导束向上传导到大脑皮质进行分析与综合;大脑皮层和皮质下中枢的神经冲动,也大部分都通过下行传导束传到脊髓,然后由脊髓发出的前根到达效应器,实现对全身骨骼肌和大部分内脏活动的调节控制。

B. 反射功能

脊髓灰质内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中枢,实现非条件反射。躯体反射如牵张反射和屈肌反射:当骨骼肌被牵拉时,肌肉的感受器受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该肌的收缩,称作牵张反射,是深反射。当四肢的皮肤受刺激时,受刺激的肢体的屈肌反射性的收缩,称为屈肌反射,是浅反射。内脏反射如脊髓内有调节血管舒缩、排尿、排便等活动的低级中枢。脊髓内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组成,如膝反射。

考题预测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 )。

A. 肌梭
B. 腱梭
C. 半规管
D. 前庭器

【答案】A。解析: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被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为肌梭,效应器为梭外肌。

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其中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具有接受各种不同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和肌组织或腺体等功能。而神经胶质没有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但对神经细胞起支持、营养、绝缘和保护等作用。

神经元由胞体与胞突两部分组成,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与运动(传出)神经元三类。

神经元的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三部分组成,胞体内除具有一般细胞的结构外,还具有尼氏体与神经元纤维两种特殊的细胞器。

胞突是神经元胞体向外突出的部分,分为树突与轴突两种。

3.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过程。运动员听到枪声后完成的起跑动作就是一种反射活动。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指种族遗传的、与生俱来的、反射弧固定的一类简单反射,是人类与动物在长期的种系发展与进化中形成的,对个体与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叩击股四头肌腱产生的髌腱反射就是一种单突触(由传入与传出两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个体在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中,与大脑皮层之间建立的暂时性的、复杂的高级反射活动,体育运动动作与技战术的形成和运用,就属于这一类高级反射活动。

任何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才得以实现。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动所经过的神经通路。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感受器→感觉(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运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考题预测

机体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A. 突触
B. 反射弧
C. 传入神经纤维
D. 传出神经纤维

【答案】B。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

知识拓展

神经系统中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的结构,在新鲜标本中,呈灰暗色,称为灰质。其左、右侧各有一个突起,前端膨大称为前角;后端窄细称为后角。在胸腰段的前、后角之间还有向外侧突起的侧角。

前角内主要聚集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的纤维出前外侧沟组成前根,构成脊神经的躯体运动成分,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脊髓前角存在α、γ、β运动神经元,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β运动神经元对梭内肌与梭外肌都有支配。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许多功能不同的有髓鞘神经纤维束聚集而成的结构,因髓鞘含类脂质,在新鲜标本中呈白色,称为白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结成的团块,称为神经核,如豆状核。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聚结成的团块,称为神经节,如脊神经节。

传导路:是指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其传入部分称为感觉传导通路,传出部分称为运动传导通路。

真题再现

【2016年上半年真题】脊髓灰质前角由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组成,其中支配快肌纤维的是( )。

视频解析

A. γ运动神经元
B. β运动神经元
C. 大α—运动神经元
D. 小α—运动神经元

【答案】C。解析:脊髓前角存在α、γ、β运动神经元,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β运动神经元对梭内肌与梭外肌都有支配。

1. 内分泌系统的构成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一个重要调节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又称内分泌器官。内分泌腺是指分布于一定部位、结构独立、肉眼可见的一些没有导管的腺体,如垂体、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组织是指依附于某些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团或散在的分泌细胞,如胰腺内的胰岛,胸腺内的网状上皮细胞,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和卵巢内的卵泡及黄体等。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功能活动,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2. 人体主要内分泌系统

(1)垂体

根据发生、结构和功能特点,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很多,主要有生长素、促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和促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等。

促激素可以维持相应各内分泌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并调节各相应的内分泌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骨和软骨组织的生长。该类激素如分泌过盛,则形成骨骼生长发育过快而出现“巨人症”,成年期则只能促进短骨的生长而出现“肢端肥大症”。如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则可导致身材矮小而智力正常的“侏儒症”。

(2)甲状腺

甲状腺是成年人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素,可调节机体的基础代谢,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甲状腺分泌不足时,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患者皮肤变厚,并有毛发脱落,性功能减退等现象。小儿则患呆小症,患者骨骼和脑的发育停滞,表现为身体异常矮小,智力低下。分泌过剩时,可引起突眼性甲状腺肿,简称为“甲亢”,主要表现为心跳过速、神经过敏、体重减轻和眼球突出等症状。

真题再现

【2016年下半年真题】对脑和长骨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视频解析

A. 胰岛素
B. 性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素

【答案】C。解析:甲状腺激素是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激素,对脑和骨的发育尤其重要。它在胚胎期可诱导神经因子的合成,促进神经元的分裂、突起的形成和胶质细胞以及髓鞘的生长。胚胎期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导致脑发育出现显著障碍,智力低下。甲状腺激素还可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使软骨骨化,促进长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低下的婴幼儿可出现长骨生长停滞的现象。

(3)肾上腺

肾上腺可分为外层的皮质部和内层的髓质部。肾上腺皮质约占腺体的90%,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性激素三种激素。肾上腺髓质约占腺体的10%,其分泌的激素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者有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调节内脏平滑肌活动的功能,应激时,肾上腺的变化最为明显。

真题再现

【2015年上半年真题】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下列哪一内分泌腺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

视频解析

A. 肾上腺
B. 胰岛
C. 甲状腺
D. 垂体

【答案】A。解析: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等)时,下丘脑的活动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刺激肾上腺,使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并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

(4)胰岛

胰岛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贮存的肝糖元分解,并使脂肪和氨基酸转化成糖,因而使血糖升高。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特别对促进糖元的合成和糖的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障碍,则会出现糖尿病。

真题再现

【2015年下半年真题】下列哪一腺体,不属于内分泌腺?( )

视频解析

A. 肾上腺
B. 汗腺
C. 松果体
D. 甲状腺

【答案】B。解析: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性腺和松果体均为内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和胃腺等均为外分泌腺,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感觉器官亦称感觉器或感官,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官组成,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能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并借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如肌梭、腱梭。

视器俗称眼。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视器的功能是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皮质视觉中枢,产生视觉。前庭蜗器俗称耳。按其位置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内耳既有感音器官的耳蜗,又有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前庭器。

本体感受器是指位于肌肉、肌腱、关节囊中的感受器。它们具有感受肌肉牵张、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程度的功能,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以调节骨骼肌的运动。本体感受器主要包括肌梭和腱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