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的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改善情绪,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损伤的恢复。不同的运动方式引起的反应不同。运动提供的应力促进了关节骨折的愈合。运动主要影响骨密度,骨骼的密度与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骼上的力,骨受力增加可刺激其生长及骨量增加。如瘫痪的患者,骨骼长期缺乏肌肉运动的应力作用,使骨吸收加快,产生骨质疏松。

有效的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改善情绪,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损伤的恢复。因此,在康复医学中,运动疗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运动对血管的影响

不同的运动方式引起的反应不同。等张运动时表现心率加快,回心血量增多,外周阻力下降,收缩压升高,心肌摄氧量增加。等长抗阻运动时表现血压升高,心肌摄氧增加,心率加快。运动时骨骼肌的血管床扩张,血流灌注增加,肌肉收缩时,静脉受挤压使血液流回心脏,如此循环,防止血液淤滞。运动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心脏舒张期延长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另外运动能增加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小板的黏滞性,防止血栓形成。

(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的功能在于进行气体交换、调节血容量和分泌部分激素。运动可增加呼吸容量,改善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主动运动可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在运动中,一般随着功率的加大每分摄氧量逐渐增加,但当功率加大到一定值时,每分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增加,此值称为最大摄氧量。

(三)运动对肌肉和关节的影响

骨关节的代谢主要依赖于日常活动时的加压和牵伸,站立位的重力使关节骨受压,肌腱的作用在于牵伸,以上两力直接影响关节骨的形态和密度。关节附近的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应及时正确应用运动疗法,以刺激软骨细胞,增加胶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连和血管翳的形成,从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关节功能。运动提供的应力促进了关节骨折的愈合。

(四)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运动是中枢神经最有效的刺激形式,所有的运动都可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传入。多次重复训练是条件反射的综合,随运动复杂性的增加,大脑皮质将建立暂时性的联系和条件反射,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性都得以提高。运动对大脑的功能重组和代偿起着重要作用。

(五)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运动主要影响骨密度,骨骼的密度与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骼上的力,骨受力增加可刺激其生长及骨量增加。卧床的患者每周减少矿物质0.9%,观察表明,中等强度的承重训练如慢跑、爬楼梯能维持骨量和保持骨的弹性。如瘫痪的患者,骨骼长期缺乏肌肉运动的应力作用,使骨吸收加快,产生骨质疏松。另外,失重也可造成骨钙丢失。骨折后的骨愈合需骨痂形成,而骨痂的形成需要应力的刺激。等长抗阻在训练时不产生关节的运动,可实现疼痛最小化和靶骨受力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