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益驱动的自然基础与社会基础

利益驱动的自然基础与社会基础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起利益需求的需要既有自然需要又有社会需要,它们的满足必然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因为自然条件相同的社会,在支配物质资料和运用利益驱动上,也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它表明社会因素才是实现利益驱动的决定因素。但即是如此,利益驱动作用的发挥也会因利益关系、生产关系的对立受到极大限制。
利益驱动的自然基础与社会基础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对利益驱动作用的分析,揭示出利益驱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了解这些不是目的,最好地运用和发挥利益的驱动作用,推动社会更快地进步,才是我们的初衷。人类通过需要的满足得以生存和发展。任何社会,人们都离不开对利益的追求,并在追求的实现中发展着社会。从另一角度来讲,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利益的驱动作用,任何社会,利益都是该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资本主义在不到百年的发展中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以往社会生产力的总和。为何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发展的速度快慢不同?为何在同样的社会阶段,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发展速度固然受制于极为复杂的多种因素,而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对利益驱动作用的重视和运用程度以及制约利益驱动力发挥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利益的驱动作用,但在人们没能认识这一点时,人们的行为总是盲目地受其支配,这时利益的驱动作用以人们的行为不断受到制裁而大打折扣。只有在人们自觉地认识到了利益的驱动作用,并根据其要求加以适当运用时,才能产生极大的积极效应,促进社会的较快发展。撇开这一点,利益驱动的运用效果还受到来自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利益由需要引起,需要则要么是由自然形成的,要么是由社会形成的。人是二重性的生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作为自然人,他们同任何别的生物一样,是由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构成的有机体,同样要经过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生物过程和生化过程,来维持自己个体和种群的存在和发展。这样,他们就有了摄取营养、获得能量,保持自己同环境的生态平衡等要求,从而就有了对食物、衣着、住宅等生活资料的需要,即我们常说的生存需要或生理需要,最起码的生活需要,这种需要由人的生物机能产生,但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居住在赤道附近的居民同居住在北极圈内的居民,由于气候和其他自然特点不同,他们对衣着、取暖、住宅等等的需要也就不同。生活在温带草原地区的牧民同生活在热带丛林地区的农民,在食物构成上也是迥然相异的。这种由人的生理机能发生,并受自然环境影响的需要,可称为“自然需要”。

同自然需要相对应的是社会创造的需要。人,总具有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人,他们同任何别的生物不同,具有许多完全特殊的需要。如有学习的需要、受尊敬的需要等。各类学校各门艺术、各种传播思想、传播信息手段等都是为了满足这类特殊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许多在生活需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层次更高的、更抽象的需要,如国防安全的需要、社会管理的需要等,都是自然需要的集中、转化和升华,都属于社会需要之列。

引起利益需求的需要既有自然需要又有社会需要,它们的满足必然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需要靠一定的物质资料来满足,这些物质资料除少数由自然界供给外,大部分靠生产去取得。人类无论直接从自然界或是靠生产去取得物质资料,都必须首先和自然界发生联系。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气候、矿藏、物产等分布上的差异,不仅影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需要,使其产生差别,如温带草原地区的牧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需要与热带丛林地区的农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要求不同,还制约着人们可谋取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并以此决定着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自然因素也会借此通过人们利益追求能否定实现和实现程度影响利益的驱动作用。在因自然因素不同和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时,人类可支配的物质资料有限或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因素就决定着人类难以运用或难以很好运用利益驱动去发展社会。例如,在原始社会,有限的生活资料只能用于平均分配,它虽然是当时情况下的一种必然选择,有其实行的合理性,但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再拿奴隶社会来讲,奴隶的非人待遇,无疑也与当时社会可支配的物质资料缺乏有关,在奴隶地位上,如果给其更多的利益,使其待遇能有所改变,将会更有助于社会进步。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人的需要靠生产创造的物质资料去满足,而生产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而使人的需要也不断发展。生产越发展,人类可支配的物质资料越多,社会越是可以利用利益驱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快地发展生产。在历史发展中,哪个阶段的统治者如果给予了人民更多的利益,那个阶段就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是证明。

当然,自然因素虽是制约利益驱动作用发挥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自然条件相同的社会,在支配物质资料和运用利益驱动上,也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它表明社会因素才是实现利益驱动的决定因素。

生产关系是利益的社会基础,也是制约利益驱动的社会因素,不同的生产关系下,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的满足方式不同,社会统沾者利用利益驱动的社会条件不同,利益驱动作用的发挥就不同。

一切阶级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地位,决定了两大阶级之间经济利益上的根本以立,也决定了统治者为榨取更多的剥削收入,更好实现本阶级的利益,会加重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去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在生产关系具有对抗性的社会,利益的驱动作用必然会因利益关系的对立而大大减小。当然,利益关系的对立并不否定利益的驱动作用,相反,如果这种对立关系协调较好,那么利益的驱动力也能较好地发挥出来。例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升时期,由于社会相对较好的兼顾了两大对立阶级的利益,发展使双方都有所受益,因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即是如此,利益驱动作用的发挥也会因利益关系、生产关系的对立受到极大限制。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共同的主人,他们不再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为社会而劳动。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尽管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各种利益形式(如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等)之间的差异与矛盾,但这些不同形式的利益之间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各种利益都是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剥削者的利益,因而都有共同的目标即满足劳动人民的各种需要,而没有互相对抗的目的,因而只有直接、间接之分,而没有自己、异已之别,各种利益只有通过利益享有者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因而都同各种剥削关系水火不相容。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可以通过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兼顾各方面利益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益的驱动作用必将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当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有利于实现利益驱动作用的前提下,要充分地使利益的驱动作用发挥出来,还有一个利益实现和协调方式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很好地处理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改善了多年来平均主义的积习,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相应出现的分配不公和收入差别悬殊等,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利益的驱动作用。因此,我们应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去探索最佳的利益实现和协调方式,以推动社会的更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