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校本作业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校本作业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我校将研究重点聚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校本作业开发与实施上,旨在引领我校语文教师通过此研究找到有效教学与评价的结合点,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且真正做到为教师和学生减负增效。

上海市杨浦区民办阳浦小学 周 珺 卢 燕

一、问卷调查与现状分析

(一)从学校管理看

1.结合“绿色指标”测试的反馈

2014年,我校全体四年级学生接受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测试。2015年6月,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我校四年级学生在本次测试中的各项表现给予反馈。本次测试中,学生与作业相关的几项指标所显示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校语文教研组遂对三至五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80%以上的学生每天平均花30~45分钟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校内语文作业的耗时基本与数学、英语持平。

学生每天75%以上的语文常规作业为抄词语、默写及订正和小练习;语文默写本中,老师经常出的题目类型为字词类、古诗名言类和句式训练类,约占题目总类型的80%以上;在这些常规语文作业中学生最不喜欢的类型依次为:小练笔,小练习,默写及订正,抄词语;不喜欢的原因依次为:耗费时间,我能掌握,不需要天天做,作业意义不大。

学生喜欢的语文作业类型依次为:字词类,句式训练类,拼音类,古诗名言类,阅读分析,作文。

66%以上学生每天回家还要完成家长买的语文教辅材料,大部分家长对语文教辅材料上的题目不做选择,要求学生全做。42%学生认为家里做的语文教辅材料比学校布置的语文作业对测验成绩影响更大,30%左右的学生认为差不多大,11%的学生认为两者作用都不大。

在完成语文测验卷时,学生认为难度最大三类题型的依次为:阅读分析,作文和句式训练类。56%的学生认为已经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好方法,能独立完成这些难度大的题目,2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不确定。学生希望从语文教师那里获得的指导或帮助依次为:教我解题思路和方法,教我审题,帮我提高表达能力

2.结合市教研室调研的反馈

2014年3月26日,上海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老师给杨浦区的语文老师做了题为《提升作业品质》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及,与理论层面上的研究相比,实践领域中关于“作业”的研究显得更热闹。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与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自身对于“作业”这一命题的诸多看法。然而,对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有许多互相交叉的地方,尤其是在操作层面没有明显差异,比较混乱。从设计层面提出的原则较多,而真正对于“布置”,即作业的组织安排策略的研究几乎没有。

3.结合学校“减负增效”的举措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深化本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市教委研究决定自2013学年起,在全市重点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并逐步扩大至小学中高年级。我校结合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也制定了学校减负增效的措施。考虑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我校将研究重点聚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校本作业开发与实施上,旨在引领我校语文教师通过此研究找到有效教学与评价的结合点,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且真正做到为教师和学生减负增效。

(二)从教师素养看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从拼音、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等诸方面对小学全学段应达成的目标与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对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对作业的设计都应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要求展开。

1.缺乏与课程标准相吻合的作业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教师们缺乏与课程标准相吻合的作业观。经验型教师时常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布置作业,有些作业高于年段要求,有些作业却达不到年段要求;职初期教师往往以模仿经验型教师的作业布置来代替研读课标、研读教材。

仅凭经验或模仿来布置作业,没有认真学习或吃透课程标准中对每一个学段提出的具体要求,缺少了课程标准这杆客观的秤,对于整个小学学段,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具备哪些学习素养,掌握哪些知识点,某个知识点应该怎样循序渐进地落实,年段之间要如何衔接,完全没有进行过系统地全盘思考,那作业设计的解释性、科学性、选择性、多样性、结构性、有效性等就大打折扣。

2.缺乏与教学重点相一致的练习设计

每一种素养、每一个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仅仅靠课堂,更需要课后的积累与运用;不仅仅靠单课学习,更需要整个单元、甚至数个单元的延续。作业或练习的设计,如能与每课的教学重点、每单元的单元重点相一致的话,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大有裨益。

尽管现在大多数教师十分重视研读文本,且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重点突出,然而等到布置作业时,往往就会舍难取易,出发点往往仍是“是否易于批改”。

部分教师手头有诸如华师大出版社的《一课一练》《分层课课练》等教辅材料,故逐渐对其产生了依赖感。而教辅材料的过度使用使一些教师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较低,不去思考课堂教学与作业一致性的问题,不会设计“适应学情”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教师们布置的部分课后作业简直就是一张“五脏俱全”的“练习卷”(其来源可能是相关的教辅材料),针对性不强。

部分教师设计的作业,或是常规性的机械抄写型,如摘抄词语、积累名言古诗、词语解释等;或是阶段性的语段练习型,如写作文、写周记、写应用文等。很少有教师在进行常规作业设计、练习设计时关注到与教学重点相关的内容,也不可能进一步考虑到单元重点,更不可能与阶段性测试进行对接。作业和练习的设计没有落到关键之处,那么就会仅仅流于形式,甚至成了教学中的鸡肋。

(三)从家长心态看

1.对语文教辅材料盲目相信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指导下,各校都对作业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由于作业在形式上欠缺生动性的,内容选择上相对按部就班,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开始担心学校作业量不够大,于是纷纷给孩子买教辅材料。虽然目前小学家长群体普遍为70后、80后,自身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但是作业观念还是相对传统,认为多做多练,能提高学习成绩。因此,书店里那些名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的教辅材料就有了刚需市场。每学期开学前总会在教材书店出现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一些家长带领孩子在教辅专柜前挤进挤出,苦于寻找一本“神圣”的教辅书。家长们无从辨别教辅材料优劣,自己买了教辅材料,让孩子们天天“刷题”,似乎孩子的成绩便能稳中有升,学习就能保质保量了。

2.对知识掌握情况难以检测

尽管每学期在家长会上,学科教师都会告知家长本学期该学科的教学重点,但家长对学生日常真实的学习情况却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因为等到学生将单元阶段练习卷递到家长手中签名时,家长看到的或许仅是一个结果,而对学生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究竟掌握了多少却不得而知。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难以检测,故将目标放到教辅材料上。于是,常常在接待家长、家长会、家访时听到家长们反映,给孩子做了很多教辅以配合校内学习,为什么成绩还是时好时坏?原因很简单,家长只顾让孩子完成教辅材料上的练习,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和强化,更没有办法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的检测,所以做的全不在训练点上,做完也不能检测效果,看似多做多练,但其实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作用微乎其微。

(四)从学生学习看

1.机械的基础训练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是给学生做的,愿不愿意做,喜不喜欢做由学生说了算。在对我校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语文作业现状调查中,根据问卷情况了解到以下信息:80%以上的学生在校作业耗时30~45分钟,与数学英语相比时间差不多,原因是学校布置的常规语文作业以摘抄、识记、默写等为主,趣味性、挑战性和思维容量都不大。语文学习,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向作者学习表达。然而作业中机械性、记忆类的题目过多,静态的文本内容分析的题目过多,绝大部分作业仅仅是对常规教学进行的常规复习,而这样的作业既无益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又对学生应对学业水平测试起不到关键作用,长此以往,机械的基础训练就会制约学生的能力发展。

2.指导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缺失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得知,87%的四五年级学生认为,在测验中最怕阅读分析,希望老师在学校的作业指导中带领他们审题,教会他们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显然这项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满足于陈述性知识的获取,更希望获得程序性知识,甚至形成策略性知识。

套用一句老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要帮助学生形成与语文课程相关的学习策略,那么教师首先要有指导策略。而实际教学中,这恰恰又是大部分教师所缺失的。尽管目前部分区域已有立足单元目标整体设计作业的尝试,但此要求与教师实际操作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教师现在仍是以布置单次作业为主。但从单次作业之间的联系看,各次作业组合在一起体现不出一个有效的学习历程(经历)。部分教师在思考单次作业时很少站在单元角度,考虑这篇课文在实现单元目标时所需发挥的价值;很少考虑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作业目标和设计上的差异性,比如,略读课文应偏向于“习”,精读课文应重视“学”,即重视对精读课新授知识、技能的复习与巩固,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教师指导策略的缺失,学生学习策略的缺失,会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

即便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业质量的监控依然不可避免。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把变革的目光聚焦到了校本化作业的设计上。希望通过“校本化作业”的编制,给学生减负,给家长减压,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校本化作业开发的过程

(一)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小学语文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而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落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

故我们着手开发校本作业的第一阶段就是由我校分管语文的教导和三至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组成校本化作业开发的核心小组,先行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圈画关键,分步讲座,随后带领三至五年级共18位语文老师,从整体到局部,了解小学一至五年级各学段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希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为校本化作业的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制订“双向细目表”

为了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命题能力,并与学校、区域对中高年级学业质量监控对接,我们组织三至五年级教师认真学习了区域教研员制定的三至五年段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双向细目表后,几经研磨制定了三至五年段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双向细目表(初稿)。为确保其科学性和客观性,我们又多次请教了学科专家,并对初稿进行必要的修订,形成现在的试行稿。

(三)设计单课分层练习

在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相关年段的语文学科双向细目表之后,核心组成员确定了校本化作业的编写要求,由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率先依据“单元训练重点”设计单课分层练习,再由上海市两名培养对象和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审核,并以此为样本,在备课组内进行指导、交流、商议,随后教师们自行出题。

(四)试用及修订

教师们以“单元训练重点”设计单课分层练习,我们将其汇总形成初稿,但未在第一时间投入使用,而是先进行第一次审核和修改。核心组反复讨论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修改方案,经过第二轮审核和修改后,才决定正式投入使用,以便初稿在实践中接受考验。根据教师上课时对单课分层练习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学生完成单课分层练习的实际效果,教师们对试行稿进行了第三轮修改和微调,同时附上与校本化作业相匹配的参考答案,旨在为教师的批改提供一定的评价依据。如此,在实践中,不断调整预设,几经修改,我校中高年级语文校本化作业初步成形。

三、校本化作业开发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校本作业的开发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关注度等。

从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来分析,我校学生上语文课时思维活跃,与教师互动频繁,不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优于书面表达能力。一旦需要落笔写,我校学生的语文成绩便不占明显优势。

从教师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们对于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的布置需保持一致有所了解,但做得很不够。年轻的教师不知课内如何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更不用说指导得法了。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虽能做到在课内有效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尚不能根据学情作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且作业设计的结构性和趣味性不足。

而从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关注度来看,家长由于工作忙,疲于看那些机械性的抄默作业,又怕自己的孩子不练,考试成绩不理想,便盲目地为孩子选择教辅书,并要求孩子每题必做,但效果如何全然不知,因为那些孩子觉得有些困难的题目,参考答案上往往写的是同一个字“略”,令人哭笑不得。由于无法进行自我评估,孩子答题的积极性锐减,家长也苦于没有对策。

由此可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便是开发一套适应我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实际需求的校本化作业。

(二)选择性原则

学校多年小班化教育的特色,在校本化作业开发过程中,适度加入了一些分层选做作业或合作作业,在书面作业占主导的校本化作业中,口头作业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忽视。不少作业的设计,允许学生进行选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选择做或不做,多做或少做。在选择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思考空间。

比如,五年级第一学期第31课《桂林山水》,课中部分的阅读分析设计了6道题目,其中第5题、第6题中都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这两题的必做部分在学习了课文之后都可以独立完成;选做部分则是在课堂中,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助其走进文本,学会阅读,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课堂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会思考,会力图进行口头表达。而这样的思考问题若落到书面上,尚有难度,故将其作为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

【课中】

短文,完成练习

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 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fēng luán xióng wěi( )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 拨)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bǐng píng)障,像新生的竹笋,sè cǎi míng lì( ),倒映(yìn yìng)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guài shí lín xún(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 载)倒(dǎo dào)下来。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3)“兀”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兀”的意思有:①秃;②高高地突起;③还,尚。在“危峰兀立”中,“兀”应取第__________种解释。

(4)节选的两个小节第一句话都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把桂林山水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

(5)漓江的水的特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做)这三个特点的写作顺序不能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做)

(6)写桂林的山奇和秀的特点,都使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必做)为什么一个直接写像什么?另一个却具体写出了像怎么样的什么?(选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渐进性原则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如此,学如此,练亦如此。在校本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在知识点的落实上做到循序渐进。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的综合练习中出现了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练习,这个知识点在整个五年级中会反复出现。五年级老师在进行校本化作业设计时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课文内容,精选例句,每隔两三课便出现一次这样的练习。一个学期的校本化作业中,这些句子由易到难逐步呈现,基本的“初阶练习”,适度提高的“中阶练习”,有一定特殊性的“高阶练习”,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改句子的同时,为学生提炼了便于其掌握的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一般规律。

初阶练习为基础练习,要求学生掌握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基本规律:第一,提示语中如果只有一个人物,改为间接引语时直接沿用。提示语中有两个人物,则将“某某对某某说”改为“某某告诉某某”。第二,随着转述的开始,必须去掉冒号、双引号,以逗号、句号来替代。第三,转述过程中,人称应该根据句意做出相应的变化。例句:

句一:爸爸说:“我给你带回来一份神秘的礼物。”

爸爸说他给我带回来一份神秘的礼物。

句二: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瑞恩回家告诉妈妈,他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中阶练习,则在初阶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比如:有些句子改为间接引语时,重复的人称可以去掉;有些句子改为间接引语时需要加上“让”“请”等表示命令、要求的词语;有些句子在改为间接引语的过程中有两个第三人称需要分别指代;有些句子中有感叹号,改为间接引语时需要变成陈述的语气。例句:

句一:妈妈上班前对小明说:“中午热完饭,你一定要把煤气关好。”

妈妈上班前告诉小明,中午热完饭,一定要把煤气关好。

句二:小强对小红说:“我今天有事,你告诉我妈妈,我晚些回家。”

小强告诉小红,他今天有事,让小红告诉他妈妈,他晚些回家。

句三:海伦无力地对洛迪说:“你一个人往前去吧!找到人再来救我。”

海伦无力地告诉洛迪,让洛迪一个人往前去,找到人再来救她。

高阶练习,较中阶练习难度又有提高,部分形式还是比较特殊的。在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过程中碰到反问句、疑问句、提示语在后、宾语后置等情况怎么办?高阶练习就以实例为学生解惑,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策略。

句一:主人笑眯眯地对大家说:“动物之间都能和谐相处,难道我们人类不能吗?”

主人笑眯眯地告诉大家,动物之间都能和谐相处,我们人类也能。

句二:斯塔迪的父亲拍着儿子脊背,粗声对我说:“你觉得他怎么样?”

斯塔迪的父亲拍着儿子背脊,粗声问我觉得他儿子怎么样。

句三: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是否爱听,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

句四:“赶紧收回火种!否则你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宙斯警告普罗米修斯。

宙斯警告普罗米修斯,赶紧收回火种,否则普罗米修斯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句五: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火种,决不收回!”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他可以忍受各种痛苦,决不收回火种。

以上实例显而易见,学习的指导、作业的设计必须循序渐进,没有打好扎实基础,便不可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四)实效性原则

校本化作业的开发和使用必须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所以要编写出好的校本作业,首先就应明确定位:以“单元训练重点”为“主要目标”,同时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情,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项目为“次要目标”,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板块,在优化课后练习,参考教辅或自行设计的基础上编写单课分层作业。

(五)发展性原则

如果我们编写的校本化作业不能与时俱进,那势必会削弱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一旦有了成形的校本作业,并非意味着教师就能一劳永逸。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各不相同,教师的教法通常也要依据实际学情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修改或增删,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校本化作业的特点

(一)设计的整体性

我们在进行校本化作业设计时首先关注单课练习设计的整体性,分“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三部分,使每一课的预习、练习和作业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其次,我们觉得校本化作业的设计必须凸显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即每一课作业设计均要围绕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进行。

以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如何在每一课的作业设计中具体落实,且能使学生通过练习获得一定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们以此为目标,设计了以下单课作业。

如第1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考虑到这是学生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第一课,而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又是以提取文中关键信息为基础的。所以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下表指导学生照样子学习简要概括“敌机轰炸的情况”和“白求恩大夫的表现”这两部分内容。随后引导学生分左右两列纵向仔细观察表格,学生遂发现“战争的形势越来越危急”,而白求恩大夫却始终“忘我、镇静、争分夺秒地为伤员做手术”。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再加上时间、事情的起因,讲清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做,便可完整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了。

【课中】

先用简要的语言填空,再试着根据表格的提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12课《“走”完长征的婴儿》,我们继续训练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一基本技能。学生有了第11课学习的基础,就能很快根据提示简要概括“在什么时间或什么情况下,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完整归纳全文主要内容呢?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

【课中】

先根据提示简要概括贺捷生奶奶回忆自己在长征途中经历的几件事,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完整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

(1)“我”刚出生18天,母亲就背着“我”开始了长征。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__________。

(3)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__________。

(4)__________ ,__________。

教师启发学生可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从而做到完整表达。开头如:你知道?(你也许不信,)有个不满一岁却能“走”完漫漫长征路的婴儿,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奶奶。结尾如:这段喝着野菜汤“走”完长征路的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而第15课《带刺的朋友》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由于课文的结构清晰,叙述了与刺猬有关的两件事,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能概括两件事的关键句,但仅仅将这两句话合并却不足以表达作者对刺猬的情感。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课题、人物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刺猬怎样的情感?如此将跟刺猬有关的主要事件及作者对刺猬的情感相结合,课文内容的归纳才算完整。

(二)内容的适切性

校本化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双向细目表、各册教材单元重点对各年段的作业内容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把控。以句式为例,三年级重点指导把句子写具体,四年级关注陈述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的转换,五年级则着力将修改病句、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改、缩句作为练习主体。以复述为例,三年级主要进行详细复述;四年级在熟练详细复述的基础上,学习简要复述;而五年级则在前两年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复述。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内容,内容的选择又与年段相吻合。具体的题目在教师研读了各年段双向细目表后,再开始慢慢构思、成形,故避免了因缺乏评价量表而致使知识点分布不均或题目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写段,不少段落练习是从状物开始的。借助文本,三年级老师在设计校本化作业时就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式,除了符合年段要求,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第一学期第5课《童年的朋友》,课文第2自然段这样写道:

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校本化作业中相应的练习:

模仿课文第二小节,挑一个你喜欢的玩具,写一写它的外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要求的递进性

校本化作业设计时重视知识点落实时的循序渐进,而在作业指导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呈现出递进性。

首先,同一题型,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求逐步提高。在四、五年级的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在语言表述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严谨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不少句子在表述时为了提高准确性,会用上“差不多”“左右”“大概”等词。在教学中,教师们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的作用;在校本化作业中,教师们也设计了相关练习。对于这样的题目,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第一步先教会学生从正面回答,说清楚不去掉“差不多”“左右”“大概”等词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答题方法巩固一阵后,再教会学生从另一方面回答,说清楚去掉类似的词语,句子变成了什么意思;最后,则要求从正反两方面入手,突显出这类词语在提高句子表达准确性上的意义。

其次,同一题型,出现在不同年段中,要求也逐步提高。比如比喻作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低年级教材中已经出现,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简单的比喻句。三至五年级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更是频繁出现。对于这样几乎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始终的知识点,在校本化作业的指导过程中,对不同年段也有不同要求。比如,三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只要能判断比喻句,简单指出本体和喻体,简单仿写;四年级学生在判别比喻句的本体、喻体时,则要以动宾结构的短语进行具体准确地表述;五年级学生更要进一步写出,该句子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四)题型的多样性

1.书面作业

在校本化作业中,书面作业占85%,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兴趣、作业质量以及在学业质量监测中的应对能力。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知识点分布,老师在书面作业的设计上做足了功夫。

以五年级第一学期第28课《斯塔迪的藏书》为例,单课练习设计中含基础题型、阅读题型、应用题型。知识点的分布上兼顾了字音、字形、修改病句、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提炼概括、提取信息并表达感受、文学常识、应用文写作等。

例:

斯塔迪的藏书

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28课

【课前】

一、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藏 cáng( ) 相 xiāng( )

zàng( )   xiàng( )

二、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书是按秩序排列的:有故事书、旅行记、诗集等。

2.斯塔迪既没有才气,也没有风度,可他却让我心中油然起敬。

三、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意大利人__________。译者是__________。

【课中】

四、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他拉了一下小绳子,绿帘子就打开了,露出三排各种颜色的书,脊上的金字闪闪发光。书是按顺序排列的:有故事书、旅行记、诗集,还有画册,有些书里还有插图。他懂得搭配色彩:白的放在红的边上,黄的放在黑的边上,蓝的挨着白的。站在远处望过去,好看极了!他还总是zì dé qí lè( )地变换排列顺序。

他还编了图书目录,像是个图书馆员一样。他常站在自己的书柜前,掸掸尘,翻翻书页,查看一下书的装订线。看着他那副xiǎo xīn yì yì( )地翻书的样子真是件令人着迷的事情:他用那双粗大的手打开书页,轻抖着它们,于是整本书又huàn rán yì xīn( )了。我的那些书早就破烂不堪了。他每买回一本新书,都会擦亮封皮,才放上书架,过一会儿又把它拿下来看,把书当作宝贝珍玩一样。我在他家里停留的时间,除了书以外,他没有拿其他的东西给我看。过了一会儿,他那肥胖的父亲出来了。他手拍着儿子脊背,用了和他儿子相像的粗声对我说:“你觉得他怎么样,嗯?你觉得他这个青铜脑袋怎么样?结实得很,将来可不得了!”

1.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2.按要求写句子

斯塔迪的父亲拍着儿子脊背,粗声对我说:“你觉得他怎么样?”

改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短语概括斯坦迪藏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怎么理解斯塔迪父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

五、写借条

“我”去斯塔迪家借书,可他不在,经过他父亲的允许,“我”借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时写了一张借条给斯塔迪。

请你替“我”(安利柯)给斯塔迪写一张借条,注意格式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上每课作业设计中,都含有6种以上的题型,将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相结合。

2.口头作业

复述是三到五年级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项学习。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复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完全要求学生写下了,确实比较费时,故在校本化作业中,复述以口头作业的形式出现。在作业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学生可以借助图示、板书、提示,进行口头练习,同时这样还便于家长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语言发展程度。

3.拓展作业

作业设计不可只顾课内,好的作业还要适度地进行课外延伸和拓展。我们设计的拓展作业有经验分享,有社会实践,有文学常识拓展等类型。

例:

(1)经验分享类拓展作业

我最喜欢读(书名)__________ ,这本书(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阅读,我都(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实践类拓展作业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课文中写了很多景点,结合学生假期丰富的旅游经验,教师就设计了一项社会实践类的拓展作业。学习《赵州桥》《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中某个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自己去过的景点,配上图片,制成一张富有个性的小报。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课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因此,这个单元中也设计了一项实践作业,去花鸟市场或宠物店观察一种小动物,写写它的外形和习性。

(3)文学常识类拓展作业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 ,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是__________ ,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小说是__________ ,中国最早的旅游地理文学是__________ ,中国最早的叙事长诗是__________。

拓展作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们的大语文观,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五)教练的一致性

早在校本化作业酝酿之时,我们就考虑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既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做到重点突出,同时课内教师重点教的即是学生课后要练的,如此教练结合,方能使学生练得更扎实、更有效。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36课《看月食》中,月食时月相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必须要有有效的教练指导。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的月相变化,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做了如下设计,读完课文后,先填空、再绘制图示,了解月食时月亮隐藏的变化,最后借助填空、图示,说说月亮复明的过程。既为教学过程,又是练习指导。

【原文】他刚说完,爸爸就指着月亮说:“快看!”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课中】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月食开始了,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____ ,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 ,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__________,只留下红铜色的圆影子,像__________。

2.试着将这个画面画下来

3.根据1、2两题,请你说说月亮复明的过程。同桌互评:☆☆☆

(六)练习的关联性

在日常作业布置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教辅材料中的不少练习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设计的练习中也不乏此类情况。为了避免拓展练习与教学内容的脱节,在校本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了练习的关联性,课前、课中、课后的练习设计均要能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比如五年级第一学期第7课《妈妈,我们要活下去》的课后作业,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了情境,要求学生进行应用文练习,写一张留言条。保证了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高度关联性。

【课后】

将所给的语段改写成一张留言条。(注意格式,留言条日期为今天)

早上,父亲把10岁的儿子洛迪叫到跟前,抚弄着他的头发说:“洛迪,我要出门办事去了。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好好照顾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校本化作业实施的策略

(一)关注差异,分层要求

学生学力水平不同,学习素养不同,在校本化作业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就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在遵循作业开发时一度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差异,进行二度分层。

在设计四年级第一学期第34课《白银仙境的悲哀》的校本化练习时,老师在课后部分安排了一道选做题。

根据提示介绍白银仙境被人为破坏前后的变化。(两句句式二选一)

提示:白银仙境被人为破坏前后,树林、野花、小鸟、小河、空气、居民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选择合适的句式、景物或人物,写一写。

句式一:(任选两个景物或人物的变化填一填。)

在国外,有一个被人称为人间仙境的小镇。

原先,那里的__________ ,现在却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的__________ ,现在却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的__________ ,现在却__________。

……

这真是白银仙境的悲哀!

句式二:(任选两个景物或人物的变化填一填。)

在国外,有一个被人称为人间仙境的小镇。

原先,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真是白银仙境的悲哀!

老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又根据小班化教育分层教学策略和本班学生学情进行了二度开发,给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和分层空间。老师们将校本化作业上的练习要求作为保底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或使用一种句式,多写几个景物或人物前后的变化,或将两种句式都练一练。由于此练习在课堂中已经经过指导和口头练习,因此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原题的要求并不高,容易达成,故听到新的分层要求后兴致盎然,教学与练习的效果均优于预设。

(二)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在传统的作业批改中,除了作文以面批为主,其他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总会相对上课来得滞后一些。而我们的校本化作业讲求时效性,上课时,讲到重点段落,则可及时融入练习,及时完成练习,及时进行反馈。如三年级第一学期第22课《悉尼歌剧院》的课中部分练习设计与教学重点自然糅合。

【课中】

悉尼歌剧院(节选)

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22课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又叫海中歌剧院。为什么一个歌剧院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呢?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美丽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叶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远处雄伟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是巧夺天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巧夺天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节选内容填空

(1)画线部分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连用__________个比喻,把悉尼歌剧院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悉尼歌剧院的外形__________。

(2)节选的内容先写了悉尼歌剧院的__________ ,再介绍了它的建筑__________ ,最后介绍了与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

3.按填空(2)的提示,记这部分内容。

练习中的这些题目几乎精选了教学时的重难点,最有难度的“巧夺天工”的理解,段式的写法,修辞的运用,语段的记诵都囊括其中。边上课,边练习,边指导,边评价,讲练结合的时效与实效自然显现。

(三)举一反三,迁移提升

开发校本化作业时,教师们秉承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一个知识点、一个语言素养的培养均考虑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特点,便于学生在建立联系时形成迁移,慢慢提升语言素养。

三到五年级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发展期,故在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复述指导。从三年级的详细复述,到四年级简要复述,再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复述类型不断发生变化,难度也越来越高,从按文本思路大致讲述故事情节,发展到理清脉络抓住要点,最后则要根据文本情节进行取舍合理想象。三类复述既有共性特征,又具个性特点。在校本化教材的设计中,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口头作业,但在课堂教学中又是极其吃重的一部分。如何打下扎实基础,为下一个学年的语言发展提供帮助;如何让学生举一隅而反三,形成迁移,发展思维、积累语言,这都成了老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在校本化作业中,对于不同年段的复述,都给予了一些小策略,既可成为教师的教法,又可成为学生的学法。

比如在详细复述中,学生可以借助关键词语、辅助工具、句式变化、划分层次等方法进行复述;在简要复述中,首先要区分简要复述与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区别,随后借助叙事六要素、转述、概括句意等方法展开复述;在创造性复述时,则引导学生学会人称变化、内容取舍、语序变换、合理想象。在实践中,老师善于发现问题、提炼策略,学生就受益匪浅,在迁移中不断提升学科素养。

(四)注重评价,激励导引

“绿色指标”的推行使评价形式更多元,评价的指标更科学,评价的方向更稳定。将“绿标”引入校本化作业的评价中,首先,评价的功能发生了转变,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其次,评价的标准发生了转变,从以相对标准判断到以客观标准为依据;再次,评价的方式有所突破,从以纸笔练习为主到多种评价方式的并存;第四,评价的内容有所突破,从仅关注知识技能到三维目标的综合评价;第五,评价的过程有所突破,从仅关注结果评价到更强调过程观察分析;最后,评价的结果有了新的处理方式,从用分数甄别选拔到利用实例诊断改进。显而易见的是,评价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的学生作业兴趣、作业质量也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六、校本化作业的实施成效

在历经了两个学期的校本化作业练习后,通过问卷和日常观测,发现在教师身上、在学生身上的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从学生角度看

1.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作业完成的品质均有显著提高

由于教师们对单课作业进行了优化设计,且具体落实时注重讲练结合,学生对完成语文作业信心大增,兴趣变浓。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校本化作业将学生们从繁重的家庭作业中解放出来,他们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完成作业的品质也在逐步提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有显著提升

课堂教学碍于时间有限,对于一些重点训练项目安排的练习有限,部分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表达的层面,但校本作业可使学生将口头语言先内化,再转化为书面语言。渐渐的,我们发现学生作业中表达完整、有序,语言重组等能力显著提高。

(二)从教师角度看

1.提升认识,提高实效

校本作业的开发与实践,使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组织我校语文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以及认真研读纲领性文件,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59号)文件等,教师们对作业设计的目的、方法、遵循的原则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故大多教师设计的课练能较好地体现整体性,凸显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2.促进反思,增强效能感

校本化作业的实施要求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单课作业,这样教师就能获得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材料,特别是对学生普遍性的错误进行分析,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自我评价和反思。有时教师会发现在判断学生进步程度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对作业分析的结果推翻了原先以为学生正在取得预期进步的想法,促使教师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学生的教学,这些都有助于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是否满足学生需要的专业发展目标。同时,由于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上不出现的问题也不一定是不重要,而校本化作业就能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改进设计。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

3.摆脱束缚,提升专业水平

校本作业的开发与实施切实帮助教师摆脱了教辅的束缚,他们不再依赖教辅,而是在关注年段阶段要求、关注单元整体目标和关注重点训练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设计具有年段特点的校本作业。

(三)从学校角度看

在此次校本化作业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教研组中不同发展期的教师均在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首先学校分管语文的教导、市两名培养对象和区骨干教师引领各年级备课组长学习理论、准确定位、撰写样稿、组织校对、负责实施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环节中。而备课组长也在各自的备课组中带领组员明确要求、具体落实。然而在开发、审稿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无论是职初期,还是发展期的教师在命题能力上均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针对他们的需求,对其进行分层培训,使其命题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升,是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与认真落实的。

随着语文三至五年级校本化作业的开发与完善,整体师资得到提升的同时,课程教学部对校本化作业开发的流程管理、引领调控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借助语文三至五年级校本化作业的开发,为其他学科或项目的校本化作业开发提供了可能性,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七、问题与思考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踏踏实实做了一些,也认认真真思考了一些,对校本作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开发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校本作业是立足于满足学生年段学习的实际需求,以提升学生书面表达为主要目的的,但对照小学语文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即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喜欢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能运用课文所学发展自己的言语智力这一目标来看,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我们仍需在以下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1.夯实基础是“底线”

不可否认,语文能力的形成是需要训练与强化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厚实的语文基础,就不可能建构起宏伟的语文大厦。因此,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应该要有语文“双基”的内容。但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总体题量比例上宜控制在20%左右,故我们应对各年段校本作业中的“双基”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精益求精。

2.培养习惯是“要务”

这里的习惯除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复习、书写、阅读等习惯外,还应通过作业的设计引领学生到课外主动探究、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勤于、乐于表达的习惯。

3.拓宽思路是“关键”

思路决定高度,校本作业的设计不能困在“定势思维”中突围不出来,教师要善于让自己的眼界、思路开阔起来。听说读写都是语文的能力,小学语文作业并非一个“写”字了得。语文能力要发展,必须在广泛的实践中汲取琼浆玉露。因此,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要广开“文”路与“言”路,将现代媒介引进来,譬如,借助录音、视频等手段,要求学生将自己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吟诵古诗、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等在家中比较“私密的学习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带到学校,教师查阅后择优在班级展示,这样的作业学生定然是无比喜欢的。

4.创新方式是“根本”

校本作业的生命在于创新,也就是立足校情,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上,我们还要兼顾短作业与长作业的有机搭配,兼顾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适时“监控”与“检测”,如有的学校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检测的电子系统,组织相关的语文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设计相关的“冲关试题”,只要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规定的比例内,就认可他已读过这本书,一个学期之后,电子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的阅读情况。当然还可以通过“读书交流会”“班级读书会”“语文课外知识大比拼”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总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开发和实践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程,语文老师只有用心对待,深入思考,实实在在地进行实践,并加以锐意创造,才有望设计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语文作业来,真真切切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