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农村小学区域校本教研实施过程的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区域校本教研实施过程的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确立问题——研究问题——教学实践——反思重建”的整体框架上引领各个学区探索区域性校本教研开发与实施的模式。这样,各个农村学校在集体智慧生成下都能形成自己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仅太平中心小学实验教师撰写的区域校本教研叙事报告达144篇,教学反思达上千篇。区域校本教研实施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区域校本教研的研究机制和管理机制。

长春市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双阳区农村小学校占全区学校四分之三的比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双阳区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目前双阳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对新课程理念了解的还较肤浅,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不能让传统教学方法和新教学理念形成有机融合;其二,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他们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专业知识不扎实,对新的教材结构定位不准确,教材内容理解不透彻,造成教学中时有偏差;其三,近些年教师编制缩减,村小教师人数平均减少了四分之一,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都是一个教学班,数学、语文学科都是一个教师教,每所学校的每科专科课只有一名教师任教,他们在校没有互助教研伙伴,学科教研难以实施;其四,由于减员后岗位的再调整,很多年纪大的班主任改任专科教学,对新学科的陌生与无助使村小原本单打独斗的教学境况更加举步维艰。以上矛盾严重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影响我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村小成了名副其实的课改“死角”。因此我们选择了以区域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名校和乡镇中心校教育资源优势,使其协助村小完成教研过程,形成区域校本教研团队,让优质资源实现快速的转化,让村小教师得到近距离的、持续的资源共享。

我区开展的农村小学区域校本教研研究工作是在校本教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农村中心校为龙头,联结村小建立起一个合作研究的共同体,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区域校本教研各学科小组,以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以“课前假设、课上验证、课后反思”为研究主线的校本教研方式。

共有16个小学区参与研究,教研层面更加广泛、形式更加丰富、过程更加民主、程度更加深入、效果更加理想的校际联盟互动教育教学研究模式。这种教研方式对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对新教育形势下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确立问题——研究问题——教学实践——反思重建”的整体框架上引领各个学区探索区域性校本教研开发与实施的模式。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模式构建阶段——模式实施验证阶段——经验交流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一)模式构建阶段

大体上经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专题式引领”,由总课题组进行区域校本教研专题培训;第二步“任务型推进”,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16个小学区,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和学校发展实际,寻找联合村小发展的突破口,构建起具有独立特色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第三步“阶梯式构建”,先组织村小领导论坛,征求村小校长及主任意见;然后在本学区课题研究小组内交流、探讨不同思路;最后达成共识,在学区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内进一步分析论证,构建起适合本学区发展的校本教研模式。

(二)模式实施验证阶段

各实验校按照自己构建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进行具体操作,边实践边反思:可行之处在哪?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改进,使其模式研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三)经验交流阶段

研究中期,各实验校将其研究中积累形成的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向总课题组汇报,由总课题组不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使校际间在交流中启迪思维,增长新的智慧。

(四)成果总结阶段

研究周期结束后,各实验校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总结性报告或经验型论文,提交给总课题组,总课题组完成最终的结题报告,并将优秀的科研成果汇编成册或向上级刊物上推荐发表,将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区内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点”上发现,指导学习策略

对农村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情况,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跟踪视导,从中发现了太平镇中心小学区域校本教研中的亮点——“五步”校本教研系列活动,在参与他们的系列活动中感受到这种操作方法带来的效益:课前研究得广,课堂落得实,课后反思得深。发现了好的做法,就要指导他们把自己创新的做法提炼成可供借鉴的经验。所以我们对“五步”教研提出了两条具体建议:一是题目的锤炼;二是操作模式的细化。他们在原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细化,最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校本教研模式——“同课异构,同课多轮区域校本教研模式”,操作流程图如下:

为了带动其他农村学校区域校本教研工作的发展,我们在太平学区搭建了参观学习的平台,许多农村学校都到太平镇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并要求他们在借鉴的基础上要探索出适合本学区发展实际的区域校本教研新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面”上研究,指导设计策略

每所农村学校结合自己的学校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区域校本教研模式建构前,组成区域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组织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就本学区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献计献策,形成初步的设计构想,再由主管教学领导进行完善,明确具体的操作模式,并为本学区全体教师做好行动前培训,指明具体的操作方向。这样,各个农村学校在集体智慧生成下都能形成自己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如:双阳区山河中心小学形成了“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模式;双阳区太平镇土顶中心小学形成了“区域性网络研修”模式。双阳区石溪中心小学形成了“问题解决定向——行思跟进螺旋上升——成果交流——反思改进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活动流程图如下:

(三)“线”上行动,指导反思策略

在农村区域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走好两条线:一条是“时间线”:即规定每周二、三、四下午1:00—4:00是全区区域校本教研活动时间,各学区要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区域校本教研日程表,区域校本教研的时间雷打不动,涉及的教研人员必须准时参加,进修学校业务指导部门要随机视导;另一条是“行动线”:即每所学校都沿着“确立问题——研究问题——教学实践——反思重建”行动研究主线去落实自己的研究模式,并要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研究与反思。在实施的过程中,仅太平中心小学实验教师撰写的区域校本教研叙事报告达144篇,教学反思达上千篇。

(四)“制”上建章,指导监控策略

区域校本教研实施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区域校本教研的研究机制和管理机制。我们先后建立了“问题发现制度”,旨在培养教师的教学观察习惯,善于从纷繁的教学现象中捕捉有价值的实践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合作交流制度”,是基于过去单打独斗中长期封闭的教研状态与新型教研合作可能出现的矛盾制定的,实现组内多元交流合作,形成有效的“教研磁场”,彻底改变原有的交流运动轨迹;“教学反思制度”,是让教师增进教学反思意识,养成教学反思习惯;“集体会课制度”旨在通过制度的约束,保证加强区域校本教研的计划管理;“区域校本教研考核评价制度”,以此保证村小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效果。同时,区域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各组的教研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要求各校学期初上交区域校本教研活动日程表,进修学校组织教研员定期或不定期下乡直接参与区域校本教研活动或检查指导,全面把握日常区域校本教研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最后,按照考核评价制度对各中心校区域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在翌年年初中小学校长、教学副校长大会上进行报告,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农村小学区域校本教研实施过程研究的实效性。

(五)“行”上总结,指导推广策略

在区域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行思跟进,在解决问题的行动中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积累提炼自己的经验,并将好的经验文章进行筛选。我们召开了双阳区农村小学区域校本教研现场会、校本教材展示会,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同时我们还将双阳区优秀的区域校本教研成果出专栏,向上级刊物推荐发表。2011年在《现代教育科学》上发表19篇区域校本教研叙事文章。2012—2013年在《现代教育科学》上发表优秀论文128篇,获奖论文200余篇。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

区域校本教研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基地校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形成,在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中,学生解放了原有的束缚,敢于自我表达,勇于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空前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几年来,在全区各项质量测查中,实验基地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各项学生优秀成果评选中,基地校学生获奖人数也明显高于其他兄弟学校,真正实现了区域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最终让学生受益的目标。

(二)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

区域校本教研推进了我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了实验基地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首先,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区域校本教研本身就是根植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重建的流程做研究,教师在研究中学会了从众多问题中精选研究主题,掌握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统计知识,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养成了较好的科研习惯。我区有国家、省、市级课题103项,做到了校校有课题,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真正实现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其次,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不断增强,先进的教育理念被传递,教师们互学互助,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的农村小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学新秀。2009年,在区骨干选拔赛中,有7个学科的100多位农村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填补了多个学科无农村区级骨干教师的空白;2009年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的教材解读大赛中,参加数学、语文、外语、科学、品社等学科竞赛的教师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五个学科都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在《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中,实验基地校有4人荣获教师培训课程一等奖;在“双阳区名师(5名)”和“双阳区学科知名教师(25名)”的选拔考核中,实验基地校(农村)1名教师被评选为“双阳区名师”,8名教师被评选为“学科知名教师”。由此可见,区域性校本教研不但可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研团队,还可以成为培养名师的奠基工程。

(三)各校形成了区域校本教研模式

各校探索出“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问题为研究核心”的区域校本教研不同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如:太平镇中心小学形成了“同课异构、同课多轮”区域校本教研模式;山河中心小学形成了“备课——预设;上课——议课;评课——改课;跟进——再创;拓展——延伸”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模式;双阳区石溪中心小学形成了“问题解决定向——行思跟进螺旋上升——成果交流——反思改进的区域校本教研”模式;太平镇土顶中心小学形成了“发现问题学习研讨——提炼校本小主题并实施——自我反思、网络教研、交流研讨、课例实践——形成策略”区域性网络研修模式等等,区域校本教研模式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

总之,通过3年的课题实践研究,实验区教师从学科组内十几个人的合作研究扩大到几百人参与的网络主题教研,实现了空间上的一个跨越,成长上的一次提升,实验校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2008年末在全市召开的“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表彰会”上,双阳区太平镇中心小学实验校反映区域校本教研的主题展板,得到了周国韬局长的高度评价;在2010年市教研室召开的“长春市小学教材解读大奖赛总结表彰大会”上,该实验校作了“区域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经验介绍(会上唯一作经验介绍的单位)。2009年4月双阳区教育局召开了“双阳区农村小学区域校本教研现场会暨校本教材展示会”,实验校的区域校本教研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认同,双阳区区域校本教研实践研究的成功经验不但在全区全面推广,而且在省市教研会上得到了广泛宣传和认可。

(执笔人:刘艳平)

课题负责人:聂国权

课题组成员:赵金学 刘立国 李文茸 刘艳平

      李艳敏 路百玲 庞淑艳 董恩喜

      曹丽君 鲁 丹 康宏志 王晓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