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元作业指导建议”校本化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单元作业指导建议”校本化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0学年起,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在上海市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依据区“单元作业指导建议”,依托校际合作共同体,根据校情、班情、学情自主尝试编制《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以作业校本化设计和实施作为推进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力,提升师能的基本途径。

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

自2010学年起,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在上海市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依据区“单元作业指导建议”,依托校际合作共同体,根据校情、班情、学情自主尝试编制《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以作业校本化设计和实施作为推进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力,提升师能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有效管理

1.健全各类工作小组,各负其责

学校将《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的编制作为“依法治校”,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区域单元作业建议校本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指导;由部门组织教研组长成立工作小组,加强“单元作业建议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成立以部门管理人员、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单元作业建议校本化实施”监督委员会,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调整、完善等环节加强监控、考核,并将“单元作业建议校本化实施”的实绩与教师的评优、晋升等相结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实时监控

为了保证“单元作业建议校本化实施”工作的有效推进,学校建立三级管理网络,规范日常教学常规,提高学校作业管理质量。

(1)学部管理

出台《区域单元作业建议校本化实施工作条例》和《作业二级备案制度》,内容涉及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调整、完善等环节,对作业的常规进行严格、细致的规定,教导处对各学科作业的“质”与“量”进行把关、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教师、教研组长沟通、调整。

(2)教师自我管理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本学科作业的“质”进行把关,关注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学科性、合理性;班主任、年级组长对每天作业的“量”进行把关,严格控制作业完成时间,教师每天上网备案并填写《网上作业备案情况反馈表》,每周五汇总后上交教导处。

(3)家长和学生参与管理

定期发放《“家校互动”网上备案情况调研表》(家长填写)、《作业实施情况调研表》(学生填写),落实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检测,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效建议。

3.确立作业备案三级流程,优化品质

我们确立《备案三级流程制度》,以科学、开放的作业效能监控机制,促进校本研修和教师反思,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优化作业结构,提升作业品质。

(1)一级备案

由任课教师根据班情、学情,对作业进行“个性调整”,每天在“家校互动”网上发布,便于家长通过该网站了解学生当天的作业内容与数量,对学校的作业布置进行监督,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关心,对家庭辅导提供有效建议。

(2)二级备案

结合教学“五环节”之一的备课,分析校情、学情,凸显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使作业体现精、活、趣,形成《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由教导处备案,并上传学校内网。

(3)三级备案

教师结合实施情况,认真做好作业设计的后续完善和补充工作,及时围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措施与体会、调整意见等进行反思,将修改完善后的作业设计,建立电子档案,收入学校“资源库”。

二、规划操作流程,实现单元作业指导建议校本化

我们以区单元作业指导建议为参考,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梳理核心知识点,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校本单元作业指导建议”。关注作业实效,研究学生,以学生为本,将校本作业设计分为课堂练习和长作业两类。其中,课堂练习注重课前、课中、课后有效衔接,让学生每节课有所练,练后有所得,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着力于激发学习兴趣,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建构;长作业注重学科知识整合、拓展和综合运用,着力于兴趣的拓宽,方法的习得、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做到“学”“习”对接,体现“整体性”

教师学习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梳理核心知识点,从内容上把握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的一致性,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精挑细选,达成、巩固课堂教学目标。

英语教研组的两位教师参与长宁区作业设计指导建议的撰写工作。他们基于对作业的认识和对教材的解读,梳理核心知识点和学习要求,提供相关作业实例和实施建议,完成了“三年级作业设计指导建议”,供长宁区一线教师参考借鉴。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的校本特色,设计了一套系列性的作业备案。结合英语校本教材和学校“传媒与语言”特色课程,英语作业设计形成了在低年级以视听作为辅助补充,高年级以阅读作为拓展提升的序列。

2.做到减“量”增“质”,体现“差异性”

通过校本化作业的选择和整合,避免重复的、大量的、无序的学生作业,优化作业的品质,通过分层作业,控制总量、保持兴趣,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加以选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在作业备案的编制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练习设计的整体性、差异性、诊断性和系统性。对于编制好的基准练习我们做到年级组统一,在实施过程中各班可针对各自学情作适当调整,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针对教学班中学生的差异,教师布置作业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即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是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关键。作业布置具体分为A、B、C三级作业,即A级作业面对优秀生,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再力争完成综合性广、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面对中等生,在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学困生,重点布置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优等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学困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3.做到依“生”定“作”,体现“针对性”

作业设计加强区情、校情、班情、学情分析,使作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课堂。我们的作业备案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三部分。这三部分的作业联系紧密,层层递进,围绕单元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预习感知、操练应用和巩固延伸,体现学科间的差异。

(1)课前作业为进入课堂准备

语文、英语课前作业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梳理和归纳,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传媒素养;数学课前作业则根据学习经验的迁移与延伸,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前习题。

(2)课中作业为课堂教学服务

主要体现了分层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预设了不同难度的课中作业,学生在学习新授知识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课中作业进行练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在实施中较为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重点的专项性练习,关注差异的分层性练习和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拓展性练习。

(3)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例如,英语学习,学了一个英语故事后,学生可选择读背这个故事或将这个故事复述给家人听;在学了与动物相关的内容后,学生可以选择动手写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或将它做成一张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等。数学学科课后练习在精选巩固复习的练习外,更多的是设计一些更开放、更具实践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以课本内容为依托,联系实际,学做合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将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多元作业,如操作性作业、创编性作业、鉴赏性作业、主题性作业等。

我们的课后作业还结合区“快乐拓展日”和“长作业”的要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搜寻,发挥想象,完成具有创意的作业单。

4.做到批改“四必”,体现“诊断性”

所谓批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订。作业批改格式规范、统一,符号要求规范美观,注明批改日期,并给予等第评价和鼓励性批语。作业批改提倡多一点面批,多一点鼓励。让作业批改走向对话,让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过程。批改作业提倡多元化——教师全批全改、面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等。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差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有计划地面批。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教师尽可能做到当面辅导批改,这样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扫除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障碍,激发求知欲。

英语教师对课后作业批改要具有英语特色,从日期到等第全用英语表示,对完成较好的作业,教师能够给予额外的“奖励”:或是一个笑脸符号,或是一个Well done!的图章,或是教师亲笔写的鼓励性评语。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并不用叉进行全盘否定,而是通过画圈的方式留有讨论的余地,主张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或不足进行修改和订正。同时教师也能对学生作业中的薄弱处进行跟踪和二次批改,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正强化。

5.坚持定期专题研讨,释疑解惑

为了工作有成效、少走弯路,各个阶段都请专家“号诊把脉”。作业效能中心季晓军老师就我校教师的单元练习设计进行点评,朱正刚主任就“作业备案制的实施与推进”进行专题辅导,朱尚忠老师就“作业设计校本化”提出可行的策略,学校还抓住一切机会请教研员指导。

学校组织“作业设计校本化”专题研讨,开展案例研究,要求作业设计体现针对性、整体性,作业布置体现差异性、灵活性,作业批改体现诊断性、及时性,把作业作为培养学力和提升师能的重要途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些实践中的探索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能更快乐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三、阶段成果与思考

《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的研究、编制和实施,在我校开展整整2年,不仅提升师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提高学力,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最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积蓄资源。

1.提升师能,加强研修团队的综合实力

通过校本化作业的选编,提高教师备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教师的选题、命题能力,提高以学定教,因材施“作”的水平。从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起,英语教研组参加了“区单元作业设计”的编写,在市教研室、区教研室、市师资培训中心、区“效能中心”专家的引领、指导下,英语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使用教师的好评。在整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又发展了个人,两位该项目的编写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

2.提高学力,幸福学生的学习生活

作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学习角度分析,作业设计就是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任务设计,而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基于任务的一种学习过程。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充分发挥其教学五环节中的桥梁作用。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从课堂教学出发,形成多维度和多元化的思考,作业设计实现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的转化。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技能内化为综合的运用能力,从而真正达到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的目的。

3.建立“资源库”,积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学校发展的高度,依赖于校本课程的多样、科学、有序。“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两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小学阶段各学科的“作业设计”,建立了“优秀作业设计”的资源库。教研组将“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调整、完善”作为“资源库”建设的常规活动,使其为培育具有“德行好、基础实、能力强、特长显、视野阔”的建青学子服务。

作业设计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控制作业的量、提升作业的质、优化作业的品,成为建青教师的“文化自觉”,成为建青特色创建、校本研修的落脚点。

进一步优化管理过程。重视制度建设,落实过程检测,拓宽《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的功能。使其成为家长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成为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优化思维品质的行动指南,通过多样的作业类型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研究校内外优质资源整合。逐步构建科学、有效、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一贯制”学校作业系统。落实学校育人目标,纵横交互,衔接上升,提高学生面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升师生“传媒与语言”能力。尝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做法,通过作业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的编制与实施,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作为“一贯制”学校,多年来我们聚焦学生培养的有效衔接。校部聚焦学段间“作业设计的有效衔接”,以此作为有效教学衔接研究的命题。相信在学校的支持下,“一贯制”学校作业设计序列的研究,能有效、有序进行。小学部将继续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升作业效能,达到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促进每个建青学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