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化实施的师资培训

校本化实施的师资培训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保障。只有在培训实施中将过程任务和结果任务相结合,才能保障教师培训的质量。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旨在丰富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常识,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在强调具有人文意蕴的儿童文学方面,突出它对国家和地方小学语文课程的补充作用。在认真领会小学语文课程新理念的基础上,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互相补充,合理处理教材,形成和谐全面的小学语文育人媒介。

教师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落脚点是在学科教育之中。如今,虽然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案及专业发展培训过程中,能够“一眼看穿”所培训的是什么学科,但是,这样的培训是否涵盖了学科专业素养的结构,是否吻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轨迹,恐怕还值得我们反思。有学者认为语文学科专业素养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知语文,包括语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这是奠定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好语文,包括自觉探索语文教学方法、自觉建构语文教学模式和自觉反思语文教学实践,这是拓展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三是乐语文,包括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语文教育之道为乐,以战略的眼光探索语文育人之道为乐和以战略的眼光品味语文人之甘苦为乐,这是享受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将文与理、叙与议相结合,理性思考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普通走向优秀的发展足迹。也许我们对语文专业素养的研究与表述还可以再丰富些或者再明白些,但是以上三个方面已经很好地诠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专业素养的构成。

关于校本化课程“阅读与表达”教学活动实施的师资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课程理念的培训

任务驱动性是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之一。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基于培训需求和主题为被培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贯穿于每次培训,被培训教师在每次培训后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每次任务的完成累积后构成结果任务,也就是培训方案设计中最终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称之为过程任务和结果任务的结合。过程任务贯穿于每次培训课堂,基于教师培训的需求和主题建立中过程任务和结果任务之间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过程任务是部分,结果任务是整体,使被培训教师在过程任务完成中实现结果任务。结果任务是教师培训项目为被培训教师设计最终要完成的任务,是教师培训项目目标的体现。只有在培训实施中将过程任务和结果任务相结合,才能保障教师培训的质量。

在课程实施前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理论学习、头脑风暴、案例对比研究等方式,不间断地对参与教师进行课程理念的培训,帮助课程实施者不断转变观念,不断加深对课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2.加强团队的教学活动设计交流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每周的教研,对阶段教学活动目标、活动具体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任务式的培训。帮助参与者在最快最短的时间明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做什么”“如何做”“为何做”。在每星期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每周一次的专题研讨日中,教师们会进行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可进行教学实践展示,供大家进入“微观课堂”进行分析质疑,又可推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可汇报自己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如对于新理念的贯彻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如何继承过去的传统做法又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改变等;也可相互交流自己使用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症结提出问题求得大家的锦囊妙计;还可交流如何对课堂生发的现象进行智慧处理等,并将交流的结果形成文字材料,以供彼此分享经验,找到相互可借鉴之处,并总结出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的施教方法。任务式的培训,结合课后的小结与交流,使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时显性化,有利于养成教师反思的习惯,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

3.加强团队的自我学习提升

再有经验的老师都需要不断学习,以跟上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整个校本化设计的实施中,我们预见自己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也许有些活动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曾经历的,因此在每一个阶段的开始,我们都将设计相关的任务学习,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实施。为了进行课程开发,小学语文教师更不能局限于一隅之地,必须广博地阅读。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旨在丰富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常识,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在强调具有人文意蕴的儿童文学方面,突出它对国家和地方小学语文课程的补充作用。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广泛学习,其语文能力则会相应地有所提高。

对于教学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了解社会新闻,知晓社会的发展动态,需要不断阅读最新的研究论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认真领会小学语文课程新理念的基础上,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互相补充,合理处理教材,形成和谐全面的小学语文育人媒介。合理地处理教材本身就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是良好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可以这样说,对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成功的教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涵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的钻研。着眼于对“表达”的新探索来开发校本化课程,我们更强调学生本位,教师也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来处理教材。教师作为一个行动研究者,要从“一个教室或学校中正在发生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改进或改变某种情景或行为”这样的问题出发,不断追问,不断反思。通过对相关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对学校、学生的研究,再加上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开发任务,就会使教师逐渐培养起问题意识,学着从实践中发现课程问题,然后想办法开发出有用的课程,使教学实践更为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