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向校本的教师培训

走向校本的教师培训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三,追求特色是校本教师培训的关键。校本教师培训的上述几个内涵决定它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是:1.校本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发生于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和案例的剖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校发展。2.校本教师培训的资源和条件主要来自于学校本身,外在力量及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三节 走向校本的教师培训

一、校本培训概说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推开,教师从观念、行为等方面实现转变,成为具有自主专业能力的专业工作者的重要性开始跃然而出。以往,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与教师是无关的,但现在,教师本人就是课程的开发者,亦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者。其职业身份的转换要求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使之能够在推进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传统的教师培训是与教师的真实需要和专业成长不相符合的,它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要和顾及其差异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程实验中,应克服传统的教师培训的弊端,依据需要和条件开展培训,刻意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和理解教学活动的能力,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此,学校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有比较详尽的发展规划,这是前提。同时要认识到,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而不是教师之外的其他方面。追求特色是校本培训的关键,而且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可能,它不是某些学校的专利。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职进修教育的首要方面,历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不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少人把教师培训仅仅理解为是学科知识的补课和提高,即仅让有关大学的专家学者在学科知识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和提高工作。这种培训模式在提高教师的学科理论水平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培训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的逐步确立,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开始受到质疑:教师发展仅仅是指学科专业知识的增长,还是指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的增广和有关教育、教学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在内的专业能力及其品质的发展?教师培训仅仅是由他人(如教育培训机构和组织)“给”教师的,还是每个学校、每个教师从自身的工作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的活动?特别是在关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自己被定位在“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位置上。他为什么最重要呢?基于这样的思考,人们开始尝试构建立足于学校、教师自己的反思,“觉醒”和交流的培训模式,校本教师培训逐步成为在职教师进修提高的重要方式。

校本教师培训,顾名思义,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在此,有以下几层内涵值得关注。其一,学校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同时有比较详尽的发展规划,这是开展校本教师培训的前提。否则,就有可能使之流于形式而失去应有的特色。其二,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而不是教师之外的其他方面。显然,如果培训的主体不是教师自己的反思、“觉醒”,就不能称其为“校本”教师培训。当然,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效能,聘请大学或有关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的课程和人员来协助进行相关工作是必要的,但他们在其中是以辅助角色出现的,培训的主体却仍须是教师自己。其三,追求特色是校本教师培训的关键。校本教师培训的目标在于形成“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教育理念。为此,在校本教师培训的全部环节中,从目标、内容到方法、手段,都应突出“校本”特色,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来进行相关工作。其四,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可能,它不是某些学校的专利。校本教师培训的上述几个内涵决定它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是:

1.校本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发生于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和案例的剖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校发展。由于其目的的明确性,校本教师培训不是简单地增加教师的学科和专业知识,而是在切合教师实际的基点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必须密切与本校的各方面情况相一致。

2.校本教师培训的资源和条件主要来自于学校本身,外在力量及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的各方面潜力,使学校中可用于在职教师培训的资源和条件得以充分利用是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在要求。此外,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完全来自学校本身,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换言之,这些问题都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

3.校本教师培训是在学校里展开的,培训的途径、方式乃至培训者、受训者都在本校范围内选择、实施和参与。必须看到,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和发生的现象有深切的体会,对解决问题和解释现象的途径和方法也有独到的思考。通过在本校范围内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培训,可以为教师卓有成效地解决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有价值的理解和选择的空间。

二、校本培训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职教师培训的模式大都是以大学或有关培训机构为主。由于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间存在着天然的屏障,使得它无法与教师的实际需要及其差异相适应。加之体制方面的原因,这种培训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

1.传统培训无法顾及教师工作的差异性,也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要。教师的发展需要因其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以及个人的感受不同,对培训方式、内容等的要求也不一样,但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化色彩严重,无法顾及教师工作的差异性。

2.教师工作充满了偶然性,教育现场发生的事件是任何理论都无法做出详尽的解释的,必须依靠实践智慧。但是,以往的培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3.传统教师培训偏重于让教师进行正式的学习和进修,似乎只有到高等学校或教师培训机构学习才是接受了培训。

4.由于传统的教师培训缺乏专业发展中心,对教师发展的实际意义有限,因此,教师进修的愿望不强烈。教育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教师工作由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种艺术,其间永远存在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且它不会重复。如果培训工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想方设法使教师从以往那种“匠人”般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教师将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并通过研究开阔思路,提升教育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师培训把教师的成长凝固化、静态化,培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

5.培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不少教师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的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割裂的现实困扰着中小学教学。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就必须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适应这一变化。

在上述问题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两个关键症结。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个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在美国的兴起,人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到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现场和课堂情景中去观察和体验,把握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并依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各方面条件,采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培训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于是,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这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开始确立起来。

这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主张在职教师培训应由学校自己来组织和实施,由校内的同事组成培训和进修小组,依靠本校的骨干教师去带动其他教师,在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诊断、讨论来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教师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后来,在“以学校为基础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来“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为定向”的培训模式。即由地区性师资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联合多所学校开展的地区性在职教师培训。它围绕本地区各学校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既充分利用各所学校的资源来进行培训,又可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讲学指导,其效益十分显著。不论那种培训形式,都极为强调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理解教学活动,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在培训的具体方式上,有自我培训、双人培训和小组培训。其大体做法是:(1)在学校中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工作。(2)每个中小学指配师资培训的联系人,定期收集教师信息,并向大学或教师教育机构、教师专业团体汇报。(3)设立校外中心,即由师资训练机构选定若干中小学设立此类中心,为临近几所中小学提供各种服务。(4)吸收资深中小学教师担任专职培训人员,和大学或师训机构的专家一道,共同设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并参加培训。(5)在中小学设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小组,一般由校长和资深教师参加,负责制订和管理本校教师的在职学习和提高工作。(6)由大学、师训机构或教师专业团体定期在中小学或校外中心开展研讨会。(7)由中小学教师提请,大学、教师训练机构或教师专业团体指派专家开展专题研究。(8)建立“个别顾问”制度。即在大学或师训机构的指导下,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专题研究;同时,让顾问充分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使他们与教师间保持经常联系,以对教师进行实际和卓有成效的指导。(9)各学校之间资源共享。(10)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进修机会和条件。(17)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欧美国家产生的在职教师培训进修模式的转换表明,校本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改变了教师培训就是对有关学科专业知识补课的观念和做法,也改变了教师培训是有关大学或专门机构的“专利”的观念。学校及教师本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到地位和作用被发现和受到重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实际的课堂情景中所出现的具有个别化特征的问题进入到教师培训活动的框架中,使教师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校本培训的价值

校本教师培训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校本教师培训的目标是紧紧围绕着本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展开的。

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培训主要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专业理论方面的提高;二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提高。而校本教师培训则不是如此。它的目的可以从两方面来揭示:其一,它以独特的视野和角度来思考学校的整体发展,致力于改善个体、群体和学校三者的关系,使之得以达到优化。其二,它着眼于每一个教师理智、艺术地解决即时教育情境中所遇到的一切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因此,校本教师培训的目标是在明晰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统摄下形成的,直接指向学校本身的发展,与重建学校文化的新课程理念相一致。

2﹒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实施的。

较之于以往的教师培训,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不是一般性的“通识”培训,而是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其内容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选什么”的原则确定的。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是更有针对性。其内容具有显著的个别性,是因人而异来选择和取舍的,更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二是更有前瞻性。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着眼于教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的发展,并将这两方面有机和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更能引导教师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三是更有灵活性。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各方面的实际灵活调整,而不必拘泥于某种既定的系统或程式,因此,它更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及时雨”。

3﹒校本教师培训在方法上强调教师本人的反思、体验。

以往的校本教师培训方法多是“给予式”的,即在培训中一味强调把现成的、既定的教育理论、法则、要求等像知识一样传授给教师,而教师也多以识记、理解的方式来学习这些“知识”,似乎如此就能如意地阐述全部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然而,由于教育理论、法则、要求等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加之这种培训方式的僵化,培训与教师实际的专业发展需要之间难以达成默契。而校本教师培训在方法上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教师,相反,它是以立足于现时的“步步高”的方式引导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工作的反思、体验,不断地深化有关认识,进而逐步接近教育理论的内核,使其成为有生命之物。这种培训的优势在于:其一,它是民主和参与式的。它不是某个专家或教授高高在上地讲上一通深奥的理论,而是每一个教师依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理解来不断地剖析、反思,因而,教师在培训中所谈论的都是有感而发的真情实感。其二,它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长期以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脱节一直困扰着教师培训工作,校本教师培训则以其独到的方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平台。

4﹒校本教师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

以往的教师培训,在形式上多是模式化的,诸如利用专门的业务学习时间或业余时间学习、脱产学习;在方式上多为听讲式。这样一种培训形式沿用的是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其效果是很不确定的,而且多受制于授课者的讲课水平及投入状态。如何使教师培训的形式更切合教师的实际和学校的实际呢?校本教师培训在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由于校本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独特性,其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并不拘泥于某种模式,诸如研讨会、座谈会、课堂研究、教师及学校评价等都是可以选择使用的方法。

5﹒校本教师培训的培训者是多方面的。

以往的教师培训多把教师置于被“教”、被“训”的位置上,培训者则多是大学的专家、教授或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大学的专家、教授或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虽然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但他们和在第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相比毕竟缺乏对实际的教育情境的深层次了解,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于学校教育过程之外去培训,有隔离感。同时,这种方式也未能看到蕴藏在每一位教师身上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独特认识。校本教师培训则认为,培训者既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外聘的专家学者,选择的基准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和实际条件,它更强调针对性。教师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更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和经验总结,对问题的理论分析是为了切实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过程。因此,校本教师培训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有较强的动机和投入感。

上述内容表明,较之于传统教师培训,校本教师培训更具有明晰的教育哲学理念,更强调教师个人在其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更强调培训内容、方式的针对性,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为此,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它的观照下,身边的有教育价值之物才能被发现,以往“熟视无睹”之物的价值才能被认识。此外,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巧。而这一切都意味着教师要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实施培训,将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它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教师培训模式。

四、如何开展校本培训

近年来,国内有些地区和部分学校相继开展了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在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本教师培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程实验的推展,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那么,如何进行校本教师培训工作呢?对此,需要在观念和做法两方面创新

1﹒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校本教师培训是围绕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展开的培训活动,这是它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培训活动的关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求在开展校本教师培训时,学校必须要具有十分明晰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并能以此来指导本校的各方面工作。这样,才能使全体教师具有明确的专业成长目标,从而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如果缺乏这一点,校本教师培训就很有可能因失去“校本”而夭折。

现代发展观认为,有差异才有发展。任何一所学校,都必然有自己已有的发展基础,哪怕是其物质条件再薄弱,它的学校文化也不会是“一贫如洗”,也决不会和其他学校一模一样。每一所学校都必然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社区之中,它都有自己的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这一切构成学校的基本条件,同时,它们也是学校形成发展需要的源泉。每一所学校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需要的驱动下,依据自身所处的条件,充分利用本校的一切可用的有利因素来推进自己的发展。如是,学校发展就可以摆脱以往“惟书”、“惟上”的“标准化”的发展模式。显然,任何脱离了具体学校实践的教育指令、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或发展规划都是一纸空文。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所不能说明的,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将具体的、特殊的学校的条件和需要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切入点是必然的趋势。只有在具体学校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个别化理论”才更具有适切性。在此,有以下几层内涵值得关注。其一,学校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比较详尽的发展规划,这是实现校本发展的前提。其二,校本发展的主体是教师自己要反思、“觉醒”。其三,追求特色是校本发展的关键,目标在于形成“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教育理念。其四,任何一所学校都有校本发展的可能,它不是某些学校的专利。

2﹒必须建立民主开放的管理体制。校本教师培训是以民主、和谐、融合的氛围为生长的土壤的,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培训者,又是受训者;既是“自我教育者”,也是“研究者”。对培训工作来说,教师的参与是极其重要的,甚至与培训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形下,学校的组织结构应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校长而言,他更应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不断带领本校教师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和独特的管理风格。这样,才能目标明确,积极性高,校本教师培训才能落到实处。

3﹒必须认识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不断生成的。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和发生在课堂中的事件绝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中生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情景性和偶然性。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及宗旨均源于此。也就是说,校本教师培训是围绕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中不断生成的问题展开和实施的。在这层意义上,“问题意识”之于校本教师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堂情景中,能够不断捕捉问题和观察现象,并将一个个的具体问题、现象或案例上升到理性高度去琢磨、思考。

4﹒必须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作用将主要表现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上,校本教师培训要特别关注这一点。应当说,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在校本教师培训中,应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其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和相关技术,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5﹒校本培训必须要具有实效性。现在流行的教育理论很多,对学校来说,其中哪些是有效可行的,哪些是有问题的,都需要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境来加以分析与甄别,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此,要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了解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实践的“个别化理论”。

6﹒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生成专题培训。在培训前,根据培训班的基本要求,科学地设立若干个专题,并在授课前征询学员的意见和学员的需求,了解学员希望学什么,在哪些方面提高,学员心中的难点、重点、热点是什么。进一步修订专题,使专题更加贴近学员要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同时启发学员针对有关问题谈看法、讲体会、共同探讨有关问题,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

7﹒校本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校本培训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多样地选择。例如,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可以是多方面的认识: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学员本人等。校本培训的场地可以在教育现场,也可以在课堂或网络上等。

8﹒校本培训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学校中的问题是不断生成的,而不能是事先预设的。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面对多种复杂的情境和问题。如果教师能花一些时间探究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就会对问题的成因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做些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缺乏了解。(18)既然如此,教师培训工作、校本培训必须具有问题意识。显然,校本培训的重要目的主要是刺激教师的问题意识,而不仅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最终答案。(19)如果校本培训能够引起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关心,刺激教师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就能在工作中扮演“研究者”的角色,不断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