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初探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不可缺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的作用,开展“互教互学”。形成老教师对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新教师帮老教师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互教互学”氛围。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初探

黑冬梅

(陕西省榆林中学,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从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出发,重点对确定适应教师需求的培训目标、贴近教学实际的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价反思等内容进行阐述,并对学校在校本培训的实施和保障措施方面结合学校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旨在能够对以后进一步开展校本培训以及资源库建设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培训 教育技术能力

一、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的意义分析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人才的培养,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校本培训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由教师任职学校组织和管理,以学校为基地,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而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实施及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也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方法、过程必须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所以培训方式应以校本培训为主体。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与一所学校的校情紧密相关,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结果可直接体现在课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缩短以往一些教育培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另外,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培训内容也有一定应变性,培训方式丰富多样,组织上也有可靠的保证。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研究,把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信息技术相整合,让教师立足于任职学校,将日常的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整合,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还提高了信息素养,将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利于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目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信息环境下开展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的模式探讨

(一)分析教师的需求和层次,确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教师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快速折旧,教师普遍感到自身知识、技能的匮乏,早已习惯了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已逐渐不适应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有效的学习方式,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和寻找教师自身发展生长点的能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教师自身提升与学校教育事业共同发展的方法、知识和策略,等等,都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们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更高了,他们希望通过在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中获得新的理念和方法,渴望寻求理论的支撑和智力支持,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多元智能原理,人们的智能和关注点是不同的,优势是不同的,需求是不同的,生长点是不同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不同的。校内近几年任职的青年教师普遍已经具备了一定信息技术能力,而目前的教学骨干等中年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并且接受能力也相对薄弱。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分层次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全体教师整体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加强校本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变大一统的校本培训模式,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和引领,这将是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和开展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的实现目标。

(二)贴近教学实际,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

1.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应从基础知识抓起

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不可缺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不是孤立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进程。有的教师虽然平时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比较熟悉,但由于没有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培训应从常用基础知识入手,让教师们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能让教师为以后的教育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

2.模块化设计培训内容

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规范了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对能力的定义体现了立体化、多维化的特征,对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如果单纯地进行所有内容的系统培训,无疑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应将培训内容按照实践应用环节的不同,如教学设计方法、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技术、资源的收集、处理、多媒体的选择技能等内容分成模块,分期分批进行,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学习。或者针对自己的教学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随时进行解决,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

(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校本培训理念主要包括:以学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案例分析,反思性活动和行动研究等。要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培训工作中去,必须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

(1)利用校内资源,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比如,计算机初级应用、课件制作与应用、职称考试辅导等。

(2)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的作用,开展“互教互学”。我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实行了“新老结对”“传、帮、带”的模式,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也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形成老教师对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新教师帮老教师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互教互学”氛围。

(3)以校内开展的公开课、观摩课、新课改示范课等活动为依托,进行有针对性的本学科范围内的讨论和学习,这样直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体现在具体的课堂当中,让教师在听课的同时获得全方位的信息接收。

(4)建立校本培训资源库,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资源,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在线专题网站的形式,让教师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培训内容,并进行网上的讨论、交流,共享学习心得。

(5)培训过程的及时反思和总结。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反思,促使教师更深入地思考培训的内容与自己教学之间的关系,促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学到的技术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四)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在每次培训后应该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即时的评测,如针对培训内容的考核,设计问卷,或与受训教师访谈。实行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不仅是保证培训能够良性进行的动力,更能让培训的组织者从各种形式的评价中获得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避免培训脱离教学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发现和总结培训中的问题,思考改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