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状和发展路径研究

现状和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省生物经济基础、现状和发展路径研究李后卿一、生物经济问题的提出(一)生物经济的形成和发展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着力构建企业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平台,为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提供源头技术。2.生物医药围绕防治重大传染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大力发
现状和发展路径研究_提升创新能力加

四川省生物经济基础、现状和发展路径研究

李后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1)

一、生物经济问题的提出

(一)生物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至今,生物科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生物科技与农业、医药等诸多产业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了新一轮的时代浪潮——生物经济。

(二)生物经济的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粮食、能源、资源与环境等已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认为“发展生物经济有益于突破这些‘瓶颈’,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节约型社会建设、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保障”。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认为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是“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当现代生物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时,……人类就迈进了生物经济时代。”“当生物技术直接和它间接带动的产业,能够占到GDP的50%的时候,我们就说生物经济时代到来了。”

(三)生物经济的概念

我们在认真考察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的特点并结合科技进步的影响后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形态 。

二、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政策

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强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引发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及生物制造等产业。

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发展生物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三、四川省发展生物经济的政策措施

全省有近50家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建立了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内领先的研发平台;在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体表修复膜开发应用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作物与畜禽育种、生物技术药物及疫苗、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液体燃料开发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四川省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有科技人力资源249万余人,科技人员总量占全国的5.3%,在全国居前8位,其中两院院士有55人,列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一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07人。此外63个开发类科研院所,154个公益类科研院所;有高等院校科技机构274个,有科技活动机构的工业企业517家,各类科技中介机构800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86个。争取科研经费投入超过40 000万元,申报专利达300余项,其中50余项已获授权。

四、四川省发展生物经济的路径选择研究

四川省发展生物经济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以园区、基地和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以政府服务及政策法规为保障,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四川省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水平,引领未来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四川省重点支撑发展六大领域: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环保和食品生物技术。

着力抓好一批产业化重大项目,攻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创新型产品。“十一五”期间,拟着力抓好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0~15个,应用研究重点项目10~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15~20个。

着力构建企业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平台,为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提供源头技术。

培育壮大一批生物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企业集群,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链形成和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到2010年,四川将打造13个生物技术示范基地,包括生物燃油、生物医学材料、畜禽生物技术及沼气示范基地等领域。

同时根据我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结合现在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市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生物农业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等目标,加快生物农业发展。重点发展动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扩大超级杂交稻、杂交棉花、杂交花生以及其他优质高产农作物、畜禽、林木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畜禽疫病检测试剂和新型疫苗,提高动物重大疫病的诊断和预防能力;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可降解塑料、饲料用酶制品等绿色生物制品,有效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深入实施星火富民、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农业科技试点示范基地,开发一批能占领市场、具有品牌优势的特色产品,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拓宽和技术升级,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从四川省目前实施的“动植物优良品种”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来看,2001~2004年,共成功培育重点农畜新品种363个。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0%,家禽良种覆盖率达76%。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成效显著,波尔山羊胚胎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肉制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进展突出,农产品加工食品企业进入全国十强。重点推进了雅安、乐山、广安、绵阳与眉山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生物医药

围绕防治重大传染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大力发展方便、快速、精确的鉴别诊断试剂和用于传染病控制和生物防御的疫苗和药物;针对重大疾病尤其是癌症、心血管、糖尿病及伴随人口老龄化增长的各种疾病,发展新型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类药物,降低其生产成本;加强对传统药物的剂型改造和两次提升,提高中国原创药、仿创药物的研发能力;选育优良中药品种;加快冬虫夏草等药材生物培养和拟生态条件的规模生产,推进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培养和组织培养的产业化;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地域分布上以成都、德阳、绵阳为重点,建成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自主创新基地,以成都的中药、电子技术等为重点,建设四川重要创新基地,集成四川中药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实现中药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化,研发制造产业化,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努力在中药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制定中药材、中药的技术标准,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以凉山、乐山、雅安、泸州自贡等为重点,建设川西南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区,发展药材种植业、加工提取业、制药业、康复养生等;以甘孜、阿坝为重点,建设川西北中藏药业发展区,着力中藏药资源和珍稀名贵濒危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发展民族医药生态文化旅游等。

3.生物制造

提高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的研发能力,对现有的重要酶种、生产菌种和发酵工艺,进行重点改造和提升,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生产乙烯乳酸等重大原料化工品和高分子材料,缓解中国材料工业对石油等一次性矿物资源的过分依赖;大力推进高品质的重要酶制剂、氨基酸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的工业生产和应用,全面提升食品工业、饲料工业、轻工业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4.生物能源

提高燃料酒精的规模生产能力;加快高产、高含油且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汽油、柴油专用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以实现微生物采油技术为目标,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选育一批石油植物新品种,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5.生物环保

重点发展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生物技术产品;研究推广一批荒漠绿化植物新品种,提高荒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或遏制荒漠化势头;加快生物技术对盐碱地改良步伐及对污染土壤的修复;选育一批生态植被用的生态草、林木新产品,提高干旱缺水城市的绿色覆盖率。

此外,加快发展预测医学、基因档案、生物信息等服务业。利用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促进生物出口导向型服务业的发展;利用中国临床研究成本低、实验动物资源丰富等优势,鼓励跨国公司新药到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在中国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