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川公众生物科学素养及生物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四川公众生物科学素养及生物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公众生物科学素养及生物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杨国军科学家预测,20年后,生物技术将取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并产生出新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此外,课题组还设计了一份关于四川省公众生物科学素养与生物经济发展概况的调查问卷,从另一个侧面,即公众对生物科技知识的了解等几个方面来研究生物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四川公众生物科学素养及生物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研究_提升创新能力加

四川公众生物科学素养及生物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杨国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四川,成都,610071)

科学家预测,20年后,生物技术将取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并产生出新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生物经济正在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结合,向农业、食品、医药、环保及资源等领域渗透,将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和产业群,未来最重要的创新约有一半与生物技术相关,其中包括基因组学和基因资源的开发、生物信息学、转基因动植物、生物能源和环保生物技术、生物芯片等众多迅猛发展的技术领域。生物经济也是未来工业和农业的交汇点,是带动城镇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重要手段,对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背景

四川省生物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生物产业比较优势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条上中下游的不同位置,分布在高中低端不同技术层次,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在局部领域面临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因此生物经济对四川省的跨越式发展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当前四川省生物技术科技攻关项目已经签约,并且成立了生物技术协会,标志着四川省生物技术产业工程的全面启动;成都市被批准成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引领未来四川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产业工程”为重心的“两行动一工程”。这些举措和行动体现了整体设计、集成推进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思路,是四川省实施生物经济强省战略的重要行动。在此背景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组织的省情调研中把生物经济作为一个重大课题立项研究。经过课题组的多次讨论,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思路:一方面是沿着生物经济在我国的理论范围进行宏观研究,并对四川省关于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保证研究的方向并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生物经济发展涉及的各个领域出发,选择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地区作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生物经济在四川的发展情况,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此外,课题组还设计了一份关于四川省公众生物科学素养与生物经济发展概况的调查问卷,从另一个侧面,即公众对生物科技知识的了解等几个方面来研究生物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问卷也从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决策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涉及公众生物科技知识的基本情况、获取生物科技知识的渠道和对生物经济政策的了解等系列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生物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思路。

二、调研的数据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及样本的结构

本次调研从生物科学素养及生物产业与生物经济两个层面进行问卷的设计,毕竟生物经济更大的内在发展动力来自公众的认知与参与。只有公众的科学素养,尤其是生物科学素养的大大提高,并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技的发展及其发展带来的广泛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影响,生物经济才可能获得更大发展,公众也才可能更充分地享受生物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

问卷的设计借鉴了的2003年全国公众科学素养和2006年四川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问题体系和分析方法,调查内容涵盖了①四川省公众生物科学素质的状况,包括对生物科学术语和观点的了解、对生物科学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与经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②四川省公众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渠道和对科普设施的利用情况、参与和了解科普活动的情况以及对生物科学新发现和新技术的应用信息感兴趣的程度;③四川省公众对生物科学技术事业的态度,包括对生物科学技术的看法和态度、对新技术的态度、对技术与环境关系的看法以及对生物经济的了解和认识程度等方面。

课题调研组于2007年8月至11月通过4次实地调研的机会,在宜宾的高县(丘陵地区)、凉山州的会理县(山区)、南充的阆中市及成都的高新区(平原地区)等地发放了170问卷,样本分布及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研问卷的样本分布

img41

(二)公众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本次调查设立的“在工作生活中,您的生产和科技信息主要来自哪些渠道?”一题中,列出了“1.报纸、图书、杂志或科学期刊,2.广播、电视、电影,3.参观展览,4.电话咨询,5.科普培训,6.互联网,7.向专业人员咨询,8.和亲友或同事的谈话,9.其他(请注明)”。

表2 公众生物科技信息来源渠道

img42

调查结果显示,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报纸、图书、杂志或科学期刊是公众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通过广播、电视、电影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比例达到37.61%,通过报纸、图书、杂志或科学期刊获取信息的比例为31.62%。

同时表明,科普培训也是一种了解生物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有高达10.26%的公众是通过科普培训来获得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公众通过互联网和向专业人员咨询获得相关生物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的比例,分别为5.98%、4.27%;通过和亲友或同事的谈话获得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比例为1.71%;通过参观展览和电话咨询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比例较低,仅为0.85%。

(三)公众参与和了解具体科普活动的情况

本次调查对被访者就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普宣传车展教活动和科教进社区等科普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了询问。

从调查结果看,如表3所示公众对当地重要科普活动的参与比例都不算高。仅1/3左右公众说他们“参加过”科普宣传车展教活动。参加过科教进社区活动的比例仅为25.42%。在参加日常科普活动方面,公众对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的参与和了解程度相对较高。参加比例最高的科普活动是科技培训(54.24%),其次是科技咨询(52.24%)。

表3 公众参与和了解具体科普活动的情况

img43

(四)公众对生物科技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公众对生物科技领域的了解仍然比较欠缺,最多的生物农业仅30.51%,最少的对于生物材料还不到10%,基本有半数的公众对于问卷上涉及的生物学领域都只是“听说过但不太了解”,而没有听说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有45.76%公众没听说过生物材料,44.07%的公众没有听说过信息生物技术,有近40%的公众没有听说过生物能源和生物医药,可以看出越是新兴的生物科学发展和技术应用领域,公众对之越不了解;表明公众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渗透和应用趋势是不太了解的,这对于生物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不利的。

表4 公众对生物科技领域了解

img44

(五)公众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

由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公众对与自身切实相关的生物科技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很高的,如“b.艾滋病能通过空气传播”(94.92%,括号内数据是该问题的答对率,下同)、“o.禽流感会传染给人”(81.36%);对常识性知识,如“g.就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动物进化而来”(77.97%)、“k.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76.72%)和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如“h.磷肥能促使作物籽粒饱满、提早成熟”(67.80%)的了解程度也比较高。此外,公众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具有很肯定的认识,如“c.生物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环境”(96.61%)、“n.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81.36%),也就是意味着公众很关心发展生物科技与环境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制定生物经济的发展规划时必须要充分重视对环境的影响。

表5 公众对生物科技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

img45

同时,对于比较学术的生物学知识,如“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的”(30.51%)、比较远离公众生活的生物科学知识,如“i.抗生素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23.73%)以及比较前沿的生物科技技术,如“e.转基因技术是指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的技术”(49.15%)等问题答对率都比较低,说明了公众在对待比较专业的生物技术时,认知能力仍然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的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这就要求在发展生物经济时还必须重视生物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

(六)公众对生物产业与生物经济了解

1.公众对高新技术培育种子种植的态度

在对新技术的推广调查中,我们询问被调查者的问题是:“如果有人向您推荐一种高新技术培育的种子让您种植,您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会接受他的建议?”

表6 公众对高新技术培育种子种植的态度

img46

如表6所示结果,31.06%的公众认为,他们会在政府提倡的情况下使用新技术培育的种子。其次,30.30%的公众会亲自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并咨询有关专家,确认对土壤及其他作物没有危害后才使用新技术培育的种子,这些都表现出在对待生物新技术的应用上,公众表现出了很强的科学理性。影响他们使用新技术培育的种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比例为18.18%,他们会在确信有好的市场效益的情况下使用新技术培育的种子。推销人员的宣传作用不大,仅为4.55%。大约12.12%的人会在别人都种植后,等待一年看看效果再做决定。在使用新技术培育的种子面前采取不理睬态度和不知道几乎没有,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公众对待新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

2.公众对生物技术产业与环境关系的态度

有约44.07%的公众认为“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对环境有好的影响”,所占比重最大;33.90%的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对环境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态度较为谨慎;认为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对环境有坏的影响的人不到2%。另外还有约8.47%的人回答“不知道”。这表明了公众对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基本持乐观的态度,如表7所示。

表7 公众对生物技术产业与环境关系的态度

img47

3.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在对待转基因产品的问题上,我们选择了“您购买食品时会注意标签是否注明为转基因食品吗?”这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1/3(35.59%)的公众表示“会注意,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表示“会注意,但仍然会购买转基因食品”的为11.86%;“从不注意是否注明是转基因食品” 和“无所谓,需要就购买”的为28.81%和18.64%,表明还有近40%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仍处在一种不了解的状态,更没有去表示足够的关心。此外还有5.08%的公众选择了“不知道”,如表8所示。

表8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img48

4.公众了解“生物经济”的渠道(如表9所示)

表9 公众了解“生物经济”的渠道

img49

为了了解公众对“生物经济”一词的了解与否,我们选择了几种了解渠道进行调查,如表9所示结果,有49.15%的公众是“从电视,广播上”、22.03%的公众“从报纸或者期刊上”了解到生物经济之一概念的,这与前面题中公众的生物科技信息来源主要渠道是一致的,表明目前公众科技信息的来源主要渠道仍是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此外,通过网络了解到生物经济的有8.47%,但是仍然有15.25%的人表示“从来没听说过”。

5.公众对四川未来支柱产业的看法

在对“在未来的发展中,四川应以什么产业为主?”一题中,我们了解到有40.68%的公众认为应该以“生物技术”为主,虽然不排除因为此问卷的设计全部围绕生物科技和生物经济进行给公众的选择带来的引导性偏差,导致比例过高,但是这个比例仍然能从一定程度说明,公众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前途是看好的,并且普遍认为生物经济在未来四川的经济发展必将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选择工业制造业的公众和电子信息的分别占23.73%和18.64%。选择旅游文化产业的公众为16.95%,表明公众对四川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有相当的期望的,并持有积极的态度。虽然四川的航空航天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但是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会是四川未来的支柱产业,与航空航天在对公众的生产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是有关系的,如表10所示。

表10 公众对四川未来支柱产业的看法

img50

6.公众对生物经济发展的推动主体看法

在对“四川发展‘生物经济’应该主要由谁来推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绝大部分(71.19%)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来推动,这表明了在对某项政策或者产业举措的施行和落实中,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也说明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赖;选择科技工作者的占16.95%,国有企业的为6.78%;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个问题上选择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公众总共仅有1.69%,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众对他们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信任,如表11所示。

表11 公众对生物经济发展的推动主体看法

img51

三、发展生物经济的建议

我们此次调研选点的基本考虑是全省生物经济发展形势较好或具有发展生物经济潜力的地区,也兼顾了差异,故对于分析生物经济的发展与生物科学素养的关系是合适的,从问卷调查结果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应该是有一定参考意义和价值的。

通过对有关生物经济发展各个部门的走访和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生物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研究和讨论,针对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以生物经济促进四川省跨越式发展上,提出了一些有利生物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通过生物经济的大发展来推动四川省的跨越式发展

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要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重大领域的需求,实施生物产业专项工程,努力实现生物产业关键技术与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这要求我们认识到生物技术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的极端重要地位,在实践中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之道,着力推进生物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已召开专门的会议,确定了在今后几年内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产业,使之成为四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支柱产业,并提出农业生物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打造一个战略产品,开发七个重点产品,培育四个产业链,形成四个产业集群。到2010年,规模化开发一批生物农业新产品,实现产值两百亿元以上,带动上下游产品增值近千亿元,同时使生物农业高技术产品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提高4%以上,以此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2.大力发展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加强科技攻关,支撑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生物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一批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和产品升级换代,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实施一批生物经济重点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和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和品牌的优势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集聚和分工协作,形成四川省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大力发展生物经济,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生物技术的研究,实施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公关力度,重点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生物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积极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围绕加快遏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生物环保技术及产业。以城市、农村环境污染和工业“三废”治理为重点,实施一批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绿色技术、清洁生产、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逐步建立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规范化技术体系,为四川省经济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发展轨道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转型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环境评价等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对岷江上游区、川南岩溶区、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区等四川典型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技术进行重点突破,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4.建立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平台

加快创新研发平台、基础条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高科技产业化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转化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科研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平、新机制、与国际接轨的重点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一批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加强国家中药现代化(四川)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各类试点示范基地等创新基地建设。

5.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队伍

高新技术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造就一支一流的研发和营销队伍,是发展生物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四川省目前农业生物产业基础较好,在生物农业领域有很强的研发力量,拥有一批国家级研究开发平台和一支以两院院士为核心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整体技术水平领先西部,生物经济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份额逐年扩大。四川省应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生物技术原始创新人才、工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的农业生物技术推广机制,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产业行动试点工作,积极推动生物技术研发人才向农业生物产业基地流动,鼓励农业生物技术专家与生物企业的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来创业,把人才技术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6.重视科学普及,传播科学思想,提高全民族科技素养

大力开展对农村、农民的科学培训和技术普及;建设一批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场馆,培养一批科普创新人才队伍,强化科普示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实施科普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对农村、社区、工矿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普及,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科技教育;建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场馆,培育一批科普创新人才队伍;各个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基地应定期向公众开放;全面提升公众创新文化素质,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大力促进、加速生物经济发展,是四川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四川省在生物技术产业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和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我们应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生物经济成为四川省跨越式发展战略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