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研究历程和现状

国内研究历程和现状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环境价值核算研究,以对国际研究进行跟踪为主,国家统计局与原国家环保总局承担了大部分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也作了很大的贡献。高敏雪将环境核算中涉及的环境统计及资源统计实物量指标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测算标准。此外,国内有关环境核算法规、数据选取调查方案及技术准则等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国内研究历程和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环境价值核算研究,以对国际研究进行跟踪为主,国家统计局与原国家环保总局承担了大部分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也作了很大的贡献。原国家环保总局在2000年之前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开展了十多项环境核算方面的课题研究,比如“环境成本模型与中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方法研究”“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及计算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损失以及生态破坏损失的评估研究”等。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进行合作,选择了10个省市作为试点,开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在试点省市中开展了多项环境方面的调查,获得了很多基础数据,最终形成了我国第一份由部门发布的绿色经济核算报告[4],为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2年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改,在原有核算账户基础上增加了自然资源实物核算卫星账户,增加了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实物核算表;在挪威统计局的帮助下,开展我国能源账户的编制;对于污染物排放的实物量数据也展开统计,这些工作为我国资源环境价值核算奠定了实物量数据基础。与此同时,在核算理论上也紧跟国际研究成果,致力于国际研究成果的引进,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发布的SEEA 2003核算手册进行翻译,使国内学者更方便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核算理论、方法和实践。

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的环境价值核算和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起了重要推动作用,2004—2007年,环境价值核算、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和绿色GDP核算成为热门词汇,国内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高敏雪(2006)在《统计研究》上连续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对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进行了概念的辨析、理论框架的探讨、核算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内开展环境核算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与思路。杨缅昆(2006)也发表了多篇论文,从福利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试图建立起一套福利核算体系,以测算国民的幸福感。雷明(2006)致力于绿色社会核算矩阵研究,为环境核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向书坚(2006)对SEEA 2003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而更明确地为后来的研究者指明了研究方向。周景博(2005)指出了我国开展环境经济核算存在的现实困难。邱琼(2007)对SEEA 2003中提到的绿色GDP、EDP等经环境调整的总量指标进行剖析,提出一些疑问。厦门大学的张建华(2002)、王永瑜(2006)、王艳(2006)、裴辉儒(2007)、林有(2009)等人的博士论文也对环境价值核算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李金华(2009)提出了建立CSEEA体系以描述中国背景下的环境核算问题,将其作为CSNA核算体系的附属体系,对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范式进行设计并做了详细的阐释。徐渤海(2012)讨论了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同SNA、SEEA之间的关系,并对环境、资源与经济中的重要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与环境核算有关的各类图书也不断涌现。高敏雪将环境核算中涉及的环境统计及资源统计实物量指标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测算标准。由於方、曹东、高敏雪等人编写的有关环境核算的系列丛书也于2006年出版,对中国环境核算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内容、技术特点、成本估价方法、国外核算方面的经验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汇总。

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可以发现虽然目前国内外针对环境核算的理论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有关绿色GDP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实践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统一的标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框架理论体系仍未形成。有必要建立起切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对环境经济进行系统而全面测算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以便对中国环境核算的具体实践进行指导。虽然在中国环境核算试点活动中环保部门和统计部门联合提出并编写了《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5],借助它对有关核算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指导,但还需要针对整个中国建立起系统一致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其次,环境核算在方法及执行标准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争议。从自然资产定价、环境耗减降级成本评估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分歧,甚至对环境、经济之间进行实物量统计指标都存在着不一致。故此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的环境核算框架体系可供各国参照,且在形成框架的标准化问题上由于争议问题的存在很难执行。此外,国内有关环境核算法规、数据选取调查方案及技术准则等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环境核算相关的统计制度安排、人员培训、技术设计仍然尚未成型,或者只是一片空白,对指标的设计、数据的调查和获取等事项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外对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成果不断,但未能真正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尤其是对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的估价问题仍未有可实施的较统一的方法,现有核算实践的结果也不能真正使人信服。而SEEA向社会领域的扩展,特别是对环境核算的综合指标的分析利用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本书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环境价值核算的相关概念、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分析,提出可实施的估价方法并进行具体核算,使环境价值核算从书本上的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能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具体指标数值,为地区制定环境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