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对于考茨基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考茨基生活的年代。因此,这一时期关于考茨基的理论研究主要带有论战性的特征。相比之下,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有关考茨基理论观点的研究则主要是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的。从李兴耕先生发表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上的“近三十年来西德和民主德国的考茨基研究”一文中,可以间接了解20世纪西德和民主德国学者对考茨基思想理论的研究情况。

1.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于考茨基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考茨基生活的年代。事实上,考茨基作为第二国际时期重要的理论家以及“中派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者,他的理论观点自其产生之时就引起其他人的关注。特别是他的一些理论著作本身就是针对同时期包括伯恩施坦在内的其他代表人物的相关观点予以批判而写成的,相应地,他的观点也成为同时期第二国际理论家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因此,这一时期关于考茨基的理论研究主要带有论战性的特征。相比之下,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有关考茨基理论观点的研究则主要是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的。

从李兴耕先生发表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上的“近三十年来西德和民主德国的考茨基研究”一文中,可以间接了解20世纪西德和民主德国学者对考茨基思想理论的研究情况。李先生在文章中讲到,东、西德学者们由于各自所持政治见解的不同,因而对考茨基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中的作用的评价很不一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埃里希·马蒂亚斯、施泰因伯格和安奈利斯·拉希察等人的观点。马蒂亚斯曾发表题为《考茨基和考茨基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思想体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作用》的文章,他赞同科尔施关于考茨基的评价,认为考茨基的历史观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并不一致,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只不过标志着“从隐蔽的修正主义到公开的修正主义的过渡”而已。[1]马蒂亚斯认为,考茨基从来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只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并由此质疑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所具有的革命性质。1976年,西德不来梅大学教授施泰因伯格撰写题为《社会主义和德国社会民主党·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党的思想体系》的文章,对马蒂亚斯的观点进行反驳。施泰因伯格认为,考茨基对待达尔文主义的立场是有变化的,至少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者了。施泰因伯格也不赞同把考茨基说成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战前时期的正式思想体系的观点,他认为真正对党的思想起作用的是伊格纳茨·奥艾尔的实用主义,考茨基至多只能算是一位教条主义者。民主德国的拉希察和霍斯特·舒马赫曾于1965年共同发表题为《关于从十九世纪末到德国共产党(斯巴达克同盟)建立为止德国左派的形成和发展的提纲》的文章,他们在对德国左派的形成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德国中派主义做了相应的评述。此外,拉希察还曾于1968年发表《卡尔·考茨基和中派主义》一文,较详细地分析了中派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实质,并对考茨基《取得政权的道路》一书进行了仔细地剖析和评述,这也是民主德国研究考茨基及考茨基主义最具分量的文章。

除此之外,就笔者直接搜集到的研究考茨基及其思想的国外资料来看,西方学者对于考茨基及其思想的研究大致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从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数西方学者对于考茨基的思想是通过历史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例如,丹麦学者Bertel Nygaard的《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卡尔·考茨基与法国革命》(Bertel Nygaard,Constructing Marxism:Karl Kautsky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J],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35(2009)p.450—464)、David W.Morgan的《1914—1924,叛徒考茨基》(David W.Morgan,The Eclipse of Karl Kautsky,1914—1924[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30(1989)p.57)、Paul Blackledge的《考茨基和马克思主义史学》(Paul Blackledge,Karl Kautsky and Marxist Historiography[J],Science&Society,Vol.70,No.3,July 2006,p.337—359)等等。

其二,就内容而言,这些国外研究成果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间接方式介绍考茨基的相关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对整个第二国际或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之中,因而并非专门就考茨基本人思想做出详细说明和系统论述。例如,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所著《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前南斯拉夫学者普雷德腊格·弗兰尼茨基著的《马克思主义史》以及前苏联学者祖波克主编的《第二国际史》,都是在介绍整个第二国际历史的同时,穿插了对于考茨基的介绍;还有马蒂亚斯·莱姆克的《共和主义者的社会主义:从伯恩施坦、考茨基、耶黑和布鲁姆的角度分析》(Matthias Lemke.Republikanischer Sozialismus:Positionen von Bernstein,Kautsky,Jaures und Blum[M].Frankfurt aM:Gampus Verlag GmbH,2008)以及沃尔夫哈姆·瓦艾特的《德国社会主义者的战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拉萨尔、伯恩施坦、考茨基、卢森堡》(Wolfram Wette.Kriegstheorien deutscher Sozialisten:Marx,Engels,Lassalle,Bernstein,Kautsky,Luxemburg[M].Stuttgart:Kohlhammer,1971)等等。这类有关考茨基理论的简介研究成果还表现在部分国外学者写作的书评中,例如,D.GLUCKSTEIN针对J.K.Kautsky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和民主》一书而写的书评(D.GLUCKSTEIN’s Book Review,J.K.Kautsky“Karl Kautsky:Marxism,Revolution and Democracy”[J],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72:3(1994:July)p.559.)、D.GLUCKSTEIN针对M.Donlald的《马克思主义和革命:卡尔·考茨基和俄国马克思主义,1900—1924》而写的书评(D.GLUCKSTEIN’s Book Review,M.Donlald,“Marxism and Revolution:Karl Kautsky and the Russian Marxists,1900—1924”[J],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72:2(1994:Apr.))以及Erich E.Haberer针对M.Donlald的《马克思主义和革命:卡尔·考茨基和俄国马克思主义,1900—1924》一书所作的书评(Erich E.Haberer’s Book Review,M.Donald,“Marxism and Revolution:Karl Kautsky and the Russian Marxists,1900-1924”[J],Canadian Slavonic Papers/Revue canadienne des slavistes,37:1/2(1995:Mar./June)p.230)、Pierson和Stanley针对Gary P.Steenson的《考尔·考茨基,1854—1938: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年代》所撰写的书评(the Book Review of Pierson and Stanley,Gary P.Steenson,“Karl Kautsky,1854-1938:Marxism in the Classical Years”[J],Historian,42:3(1980:May)p.489)等等。当然,另一种就是直接研究考茨基的相关理论观点的著作,例如,马西莫的《社会主义与民主:卡尔·考茨基1880—1938》(Massimo L.Salvadori.Sozialismus und Demokratie:Karl Kautsky 1880—1938.Stuttgart:Klett-Cotta,1982.),贝阿特的《考茨基的政治民主观点》(Beate Haeupel.Karl Kautsky.Seine Auffassungen zur politischen Demokratie[M].Frankfurt am Main;Berlin;Bern;New York;Paris;Wien:Lang,1993.)。

此外,考茨基的思想直接反应在他与其他学者之间的信件以及由此出版的书信集中,例如《恩格斯同考茨基通信集》(Herausgegeben und bearbeitet von Benedikt Kautsky.Friedrich Engels Briefwechsel mit Karl Kautsky.Wien:Danubia-Verlag,1955.),《爱德华·伯恩施坦与卡尔·考茨基通信集,1891—1895,1895—1905,1912—1932》(Schelz-Brandenburg,Till(Hrsg.).Eduard Bernsteins Briefwechselmit Karl Kautsky:(1891—1895).Frankfurt[u.a.]:Campus-Verl.,2011;Schelz-Brandenburg,Till(Hrsg.).Eduard Bernsteins Briefwechselmit Karl Kautsky:(1895—1905).Frankfurt[u.a.]:Campus-Verl.,2013;Görtz,Eva Bettina(Hrsg.).Eduard Bernsteins Briefwechselmit Karl Kautsky:(1912—1932).Frankfurt[u.a.]:Campus-Verl.,2011.)以及《倍倍尔与卡尔·考茨基通信集》(Karl Kautsky,Jr(Hrsg.).August Bebels Briefwechselmit Karl Kautsky.Assen:Van Gorcum,1971.)等等。这部分材料由于是对考茨基相关观点的直接展现,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它们主要是以通信集的方式反应考茨基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因而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2.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学者对考茨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中后期,由于我国学界不同程度地受到前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因而对于考茨基本人及其思想理论所做的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历史局限性。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资料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关于考茨基的研究也受到同时期国外学界的影响,针对考茨基个人思想的论述大多涵盖于某些研究第二国际史或是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史学性著作之中,而且在谈到考茨基及其思想时,大多只肯定了其中有关工人运动的部分,而对考茨基理论中其他方面的研究则大多是讳莫如深,因而未能取得真正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进展。

第二阶段则是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考茨基的理论,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甚至挖掘出了一些具有当代意义的问题。陈学明先生的《评卡尔·考茨基的主要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4期第23~33页)及其《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批判》(《学海》,2009年第2期第72~79页)等文章,对考茨基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说明,而且更就考茨基及其与第二国际其他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此外,张一兵、姚顺良等学者所编著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二卷)也为进一步理解第二国际以及考茨基等代表人物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突破了从正面介绍第二国际的传统方式,以“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解史”为主要线索,论述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历史时期第二国际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的理解与把握,这有助于更客观、更合理地理解第二国际的主要思想,如考茨基等人对马克思特别是晚期恩格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考茨基、卢森堡、希法亭等人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形式对“资本”进行的深入剖析,以及第二国际各派别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宣传,等等。姚顺良先生所著《第二国际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理论的当代审视——兼论列宁经典帝国主义理论的贡献和缺陷》(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一文围绕“帝国主义”这个经典课题就希法亭的“金融资本论”、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等有关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文章在研究视角及方法上都有所创新。除此之外,几篇有关第二国际及考茨基思想的博士论文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苏颖的《卡尔·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山东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0年)针对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基础、内容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作者分别从发生学、本质论、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但文章主要是就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做了系统梳理,而未能涉及考茨基思想的其他方面。方章东的《第二国际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以及陈爱萍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南开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0年),虽以研究“第二国际”为主题,但是两位作者都能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当时时代及相关人物思想进行研究,这也为进一步对第二国际个别人物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近几十年已经对考茨基的部分思想及其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但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仍然只是运用了历史学的方法,而未能从哲学角度对人物思想进行深入论证。其次,大部分成果只侧重于对考茨基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研究,但要获得对人物思想的整体性把握,就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因此,笔者选取了考茨基思想中的“民主”理论作为研究重点,从哲学意义上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方法,针对考茨基的民主概念,资本的垄断与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全面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