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必须紧密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来对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功能进行明确定位。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关键是要明确其指导思想。服务机制决定着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明确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中坚力量,直接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实现党的育人目标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不断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方式方法,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

一、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思路

1.“以生为本,为生服务”,是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功能定位

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首先应明确其功能定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而,必须紧密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来对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功能进行明确定位。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高校学生党支部一般按照年级或者班级建制,由同年级或者班级中的学生党员组成,源于学生之中,也深深地植根于学生之中,在班团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政治引领、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可见,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功能应明确定位于“以生为本,为生服务”,党支部的一切工作都应紧密围绕“为学生服务”而展开,切实做到学生党支部服务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非党员学生,夯实学生党员联系并服务于入党积极分子及非党员学生的思想基础,把是否服务于学生、学生是否满意作为支部工作实效性和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主要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所具有的服务学生、凝聚学生、促进班集体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关键是要明确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就是指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包括在身体、精神、智力、能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在大学阶段,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之一。按照学生的类别,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分为本科生党支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和博士生党支部。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应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始终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一切工作,在考察、发展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方面,引领学生、辐射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专业学习和科研科创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创性,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促进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身体、心理、思想政治觉悟、科研科创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推进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1]

1.在服务意识方面,学生党员和党支部的服务意识都亟须增强

服务意识决定着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自发性和主动性。首先,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亟待加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仅有54%的人愿意主动表明党员身份帮助别人;31.7%的人视具体情况而决定;更有甚者,14.1%的人出于怕惹麻烦等原因根本不愿意主动表明党员身份帮助别人;35.5%的人表示应该提升自身的党员服务意识,以促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相关工作。同时,仍有为数较多的人并不是积极地参加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相关活动,或者只是服从于党支部的安排来参与其中,而不是自发的服务于周围同学。其次,学生党支部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35.7%的人反映自己所在党支部开展加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相关工作,不是出于支部自身建设的需要,也不是服务支部成员、周围同学的需要,而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党组织下达的任务,缺乏加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甚至有些党支部尚未开展相关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2.在服务能力方面,缺乏服务小组与相关培训,无法满足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服务能力决定着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首先,在开展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相关工作中,35.7%的人表示党支部并没有成立专门的服务小组,专门的服务小组可以有效地保证党支部服务工作开展的系统性、延续性和多面性,而服务小组的缺乏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准。其次,出于自身条件有限等原因,58.4%的学生党支部并没有定期开展提高党支部及其成员的服务能力的相关培训,而广大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对党支部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涉及专业学习、科研科创、求职与实习经验交流、师生沟通、扶贫帮困、心理压力疏导等多个方面,服务内容也更加多元化,这就导致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服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为提升党支部的服务能力,27.7%的学生党员表示应该首先提升自身的党员使命意识,20.9%的学生党员认为应该健全激励机制。

3.在服务效果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及骨干带头作用

服务效果决定着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效性。首先,在支部考察、发展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工作中,仅有26.6%的人认为自己充分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在周围同学被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时, 63.6%的人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没有充分发挥出一名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还有人认为发展为预备党员或者转正为正式党员是同学自己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其次,学生党支部一般是建立在班级之中的,与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密切相关,但是,仅有61.5%的人认为自己在专业学习、学风建设中发挥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仅有69.6%的人认为自己及党支部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出了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可见,部分学生党员没有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这无疑直接影响着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效。

4.在服务机制方面,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反馈机制与评估机制

服务机制决定着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性。首先,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43%的人反映党支部没有开展评选“党员服务之星”之类的激励工作;仅有13.5%的人表示党支部划分了党员责任区, 11.45%的人表示党支部设置了党员先锋岗,9.7%的人表示党支部曾发起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其次,没有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服务反馈机制,48.2%的人表示党支部没有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服务反馈机制,如群众意见箱、定期访谈等,更是没有严格的执行到位。最后,缺乏系统性、延续性、可操作性强的评估标准与指标, 27.1%的人认为党支部对服务工作的评估标准模糊不清,28.3%的人指出党支部的评估工作缺乏延续性,21%的人认为党支部服务工作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低,21.3%的人认为党支部缺乏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指标。这一系列的服务机制问题都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三、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探讨

1.以实现自身价值为引领,深化学生党员“先锋模范”的个人服务意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新生力量,是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思想敏感又富有激情,应以实现自身价值为引领,不断深化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个人服务意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首先,发挥学习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方面成为“先锋模范”是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体现。其次,发挥思想方面的“政治引领”作用。学生党员应持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密切联系周围的同学,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在政治思想上发挥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成为大学生舆情的领航员。再次,发挥班级工作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在班级建设和服务年级的工作中,学生党员要主动担当骨干,深度挖掘自身的服务潜能,热情帮助非党员学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最后,发挥校园和谐方面的“传播先进文化”作用。作为大学生中的政治核心和先锋力量,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在从事学生管理和服务同学的工作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大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2.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强化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支部服务意识

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要根据自身的学生特点,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标,不断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的支部服务意识,在高校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首先,以“温润党性、历练修养”的情感承诺提升党员培养质量。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先进性作为吸纳党支部新鲜血液的首要考察因素,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在对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考察和培养过程中,将党性修养作为重要考察标准,在政治、思想、道德、知识、理想信念等方面不断历练和提升预备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对正式党员的党性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其次,以“三联系、三约见”的制度承诺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联系、约见院系基层党委或党总支,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评价标准,争取院系的制度保障与物质支持,对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得较好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联系、约见教职工党支部,在指导学生选题、开展实验活动、撰写实验方案和科研论文等方面,为学生与教师搭建沟通平台,有效推动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联系、约见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和兴趣,在学生中倡导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崇尚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最后,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的行为承诺凝聚人心。以满足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中心,开展各项支部活动,为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

3.以院系基层党委或党总支、教职工党支部为支撑,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高校院系基层党委或党总支、教职工党支部,是加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首先,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离不开院系基层党委或党总支的大力支持。院系基层党委或党总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的政治核心,能够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决定传达给学生党支部,关注和关心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努力帮助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和制度保障。其次,教职工党支部位于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是加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作为教学或科研人员党支部,要带领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把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作为行政管理或后勤保障人员党支部,应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贴心的服务。最后,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为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搭建政治理论学习平台;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和必修课程,要积极搭建专业学习的交流平台;科研科创活动是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之外的主要活动,要积极搭建科研科创经验交流与分享平台,协助其他机构组织开展各类科研科创竞赛;兼职、实习、就职、就业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搭建职业指导平台;此外,要帮助困难学生党员和困难学生,积极搭建帮困帮扶平台。

4.开展“触动心灵”的微笑服务,增强服务效果

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行为文化是先导。“触动心灵”的微笑服务,是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的行为文化。首先,“触动心灵”的微笑服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观的、简单的服务,而是深层次的、触动心灵的服务,是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学生党支部与非党员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代表着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精神风貌和服务姿态。其次,“触动心灵”的微笑服务是增强服务效果的重要途径,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在“触动心灵”的微笑服务中摒弃生硬的语言,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真诚的笑容,主动关注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开展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为学生党员、非党员学生营造舒适的人文环境。最后,“触动心灵”的微笑服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被服务的同学能够充分感受到党支部、学生党员的真诚,他们不仅得到了服务,这种服务更是一种被尊重的过程,因而,他们也会积极配合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相关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5.制定“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服务工作反馈制度,完善服务机制

“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服务制度、常态化的服务工作反馈制度,是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服务机制的有机组成。首先,借鉴“360度考核法”,对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相关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以问卷、一对一访谈、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征求院系基层党委或党总支、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期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其次,在宿舍楼、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园楼宇中,划分党员责任区,广泛设置“党员先锋服务岗”“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定期开展“党员服务之星”“党员服务标兵”之类的评选活动,营造“我是党员、我服务、我光荣”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开展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服务工作反馈制度,设置群众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定期访谈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及时响应学生党员或非党员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制定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服务工作评估指标,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为正式党员的重要考察参考标准,不断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 崔海英 栗蕊蕊 罗 艺 王海建 梅月平 经雨珠 蔡小梅)

【注释】

[1]本文依托2013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以上海“985”高校、“211”高校、普通高校中的8所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7%,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