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支部功能定位和建设研究

党支部功能定位和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党建是党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党支部建设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党创建和发展的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主要建立在校园,或者依托高校师生来组织和开展工作。此阶段,高校党的建设参照其他党政机关开展,没有关注到高校党建的特殊性。高校党支部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不能很好发挥领导和主体作用,党支部被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边缘化。

高校院(系)党支部功能定位和建设研究

王 华 商月怀

(浙江工商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颁布,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更加明确的依据和准则。高校院(系)党支部开展工作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依据。作为深化创先争优的重要举措,2012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包括院(系)党支部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高校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应以上述《工作条例》中提出的党支部工作职责为依据,结合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实际,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和组织生活模式,发挥党员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体现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功能,使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 党支部 功能 建设

自中国近代引入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以来,高等学校往往开社会风气之先,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发展的主要阵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实践活动,就是发轫于现代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本身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肇始之地。从历史来看,近代社会每次思潮涌动、社会变迁政治改革都离不开高校的独特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和国家建设与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密不可分,正如高校党史专家周良书所说:回顾历史,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正是从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起步的;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的活动,青年学生选择共产主义作为民族振兴的共同选择,选择共产党作为民族革命和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外部形势变化、党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任务的需要,高校党支部功能定位也随着党的方针政策而变化。

一、高校党支部功能定位的历史变迁

高校党建是党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党支部建设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90多年来,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经历了一个途径曲折但逐步规范化的过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新中国成立前,高校党组织除了根据地的高等学校公开建党以外,国统区高校的党建工作主要着力点是建设秘密党支部。在党创建和发展的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主要建立在校园,或者依托高校师生来组织和开展工作。到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前,全国有案可查的38个党的基层组织或地方组织中,高校党组织占9个。并且,余下的29个党支部也全是具有高校背景的党员建立或是在他们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在这个时期,高校党支部的主要功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各类反抗运动。特别是在“一二·九”运动以后,高校党支部得到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其功能也因党的革命斗争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至1949年,国统区的高校党支部通过各种师生组织、各类出版物和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开展团结抗日、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独裁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将整个青年学生群体纳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之下。同一时期,党在根据地创建的高等学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到根据地和解放区学习工作。根据地高校,如当时的华北大学,通过公开建党、发展和培养党员,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党政人才。

(二)新中国成立到199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高校的发展“从地下到地上,从秘密到公开,从学生到教授,从搞运动到搞教学”,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也从创建地下党支部和依托党支部开展革命斗争,转移到全面开展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中心从党支部领导学生开展革命斗争转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大学。

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建党的模式主要借鉴了延安根据地高校和华北大学的建党模式。但陕北公学等根据地高校,学校管理、教学活动和党的组织自然地构成了一体化。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接收了国统区的原有高校,在高校建党问题上很难完全参照根据地模式。但由于当时国家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各地各高校师生自觉主动地投身社会主义改造中,党在高校中发挥了领导和主体作用。此阶段,高校党的建设参照其他党政机关开展,没有关注到高校党建的特殊性。“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党的建设一度受到“左”的思想冲击,导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90年这一阶段不同时期高校党建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但这一阶段高校党建的主线还是很明晰的,就是对党在高校领导体制中地位和作用的探索,核心就是党组织在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因为这一核心问题在彼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高校党的建设缺乏思想保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高校党支部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不能很好发挥领导和主体作用,党支部被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边缘化

(三)第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到《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修订

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党建出现的新问题,也为了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认真开展研究和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的国家教委党组联合中组部、中宣部,在1990年4月12日至16日于北京召开了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高规格的“高校党建”主题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时任中组部部长吕枫和时任中宣部部长王忍之等领导都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则是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负责同志及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国务院35个部委教育司(局)的负责同志,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教育工会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107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共约300人。举行这样大规模的会议专门研究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会议对高校的党建提出了明确目标,开始探索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新模式。从1990年4月开始,除1994年和1996年以外,每年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都要在北京召开一次专门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至2012年已经有20次。

1996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工作条例》),为推动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准则,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党组织在高校中的地位,以及在教学、科研和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但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教学科研组织的变化及外部形势的发展,1996年出台的《工作条例》已经跟不上高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院(系)党组织和党支部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2010年,中央对原《工作条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规范了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原则、要求和措施,明确了高校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和工作职责,以及高校党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党支部围绕这个中心进一步细化了职责和目标,明确了高校党支部功能定位。

二、高校院(系)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一种行为模式,通过此行为实现了主体的目的。高校教职工、学生党支部处在高校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就是党支部通过所在业务实体开展各项活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保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2010年修订的《工作条例》,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是目前高校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准则,从中可以明晰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一)从《工作条例》的总则来看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按照2010年修订的《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是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需要高校的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中的教工或者学生党员在教学、学习、科研和行政管理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学校党委和院(系)党总支制定的各项决议和措施。从党支部的功能上来说,高校党支部在所属业务实体开展活动,认真落实校院两级党组织的各项任务,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实践党对高校领导的具体途径之一。

(二)从《工作条例》组织设置要求来看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工作条例》对学校党支部的设立提出了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对应的要求。学生党支部要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相对应,实现全覆盖。一方面,修订后的《工作条例》强化了党支部的直接上级党组织即院(系)党总支在高校二级院(系)行政、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一线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领导和支持。大学规模扩大后,各院(系)的师生规模和学科特色各不相同,一线的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强化院(系)一级党组织功能。这样,一线党支部开展活动和党员发挥作用,才能结合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实际,兼顾校党委统一部署和学院学科的特色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一线党支部要根据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工作实体,结合实际设置。这样既实现了党组织对高校各类组织的全覆盖,也便于党支部开展具体工作,发挥一线党支部的功能。

(三)从《工作条例》主要职责来看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高校党支部按照教工和学生支部设置,分别明确各自职责。教工支部职责主要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带头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学生支部的职责主要是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成为青年学生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工作条例》明确地列出党支部的职责,为高校党支部切实开展活动提出目标和要求,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相对于高校党委和院(系)党组织,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更加多样,与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也更加紧密,明确工作职责,也是强化党支部功能的一种有效措施。

(四)从当前高校面临的客观实际来看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制度保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人才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网络时代,高校师生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思潮影响,一线的高校党支部直接接触各类专门人才或者青年学生。发挥党支部的功能,增强党支部的活动吸引力和感召力,把优秀的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培养发展为党员,是高校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外部环境越是复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功能越是要强化。通过党支部的活动,团结党员,培养青年学生,教育群众。

(五)从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求来看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

2012年2月20日中组部印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对于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党支部而言,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出的主题和四项工作要求,也清楚地指明了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即通过着力解决高校党支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党支部在高校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上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学院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来提高党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对高校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应该牢牢把握住从“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体原则出发。新时期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应该是,科学合理地根据业务实体设置党支部,结合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和高校人才队伍管理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在业务实体中发挥思想教育、业务学习、人才培养的主体功能,使其成为高校基层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平台,又是高校师生发挥才华、团结青年、教育群众的平台,同时也是落实学校和院(系)党组织办学政策、措施和决议的战斗堡垒。

三、高校院(系)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和活动创新

刘延东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在以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实体为主设置教职工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实验室、课题和项目组、科研平台等新兴学术组织设置党支部的形式;在以班级、年级为主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组织进学生社区、进公寓、进社团等有效形式;还可以试点研究生与教师共建党支部,实现党支部工作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有机结合。

(一)根据高校思政工作实际开展党支部建设

《工作条例》修订以后,要求高校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完善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创新党支部的活动方式,抓好党支部带头人的队伍建设,做好党支部在优秀青年学生、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而党支部要发挥上述功能,就需要高校党支部在思想建设上发挥主体作用,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在所属业务实体中要处在思想教育的制高点。党支部要成为所在业务实体的舆论引领者、上级党组织办学政策决议的宣传者。

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与党支部功能的结合还存在着错位,特别是教工党支部。学术和师德有影响的党员教师,往往不是通过党支部的平台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挥吸引力和感召力,很多教授忙于科研和项目,几乎不参与党支部的活动。再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党员发展、党支部工作实践相互脱节,理论宣讲和党员培养发展相互脱离。因此,目前的高校党支部不只是要创新设置形式,实现多渠道、交叉型全覆盖。更重要的是根据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环境,根据业务实体科学地设置党支部,通过强化党支部的功能,选配好党支部书记,发挥骨干党员的作用,特别是吸引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参与到党支部建设中来,使党支部在业务实体中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使党支部成为落实校院两级党组织决议的战斗堡垒。

(二)依据《工作条例》开展高校党支部建设

《工作条例》为高校开展党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本依据,是高校开展党支部活动的基本准绳。依照《工作条例》开展党支部建设,高校党委和院(系)党组织要为党支部履行职责提供工作平台、制度和经费保障。

根据《工作条例》的要求,关键是要根据学校和学院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党支部。教工党支部的设置要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教师成长的业务实体结合起来;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要和教学活动、学生培养、学生组织、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使党支部在业务实体中发挥主体功能,成为凝聚人心、吸引优秀人才、教育群众的核心。只有这样,《工作条例》中党支部职责才能在实践中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策才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借鉴历史经验,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新思路

我党在过去90多年里,积累了大量高校建党经验,无论是早期的高校党支部建设,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高校党组织建设,都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经验。这些在《工作条例》中都有相应的体现。在党支部开展工作和创新形式的实践中,我们仍可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借鉴。

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和功能发挥要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从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来看,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对高校的领导都需要通过高校党支部的活动开展来实现,而党支部能有效地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则其开展的活动要与大学生的人生命运息息相关。革命时期,我们党支部开展活动,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走向革命的道路;建设时期,高校党支部开展活动,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志向建设国家。

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和功能发挥要与国家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高校党支部建设要与国家的发展需求及时代主题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党在高校建设中的方针政策,才能现实地转变为青年的理想抱负,党的号召才能变成青年大学生可以实践的现实需求。1949年前,我党紧紧把握住国家命运和时代的主题,通过国统区的高校党支部,动员大量的青年投奔延安投身到民族解放的运动中去。

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和功能发挥要与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工作相结合。优秀的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高校党建的历史充分说明了高校党员教师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高校已经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的党务工作队伍。但实践中,一些业务突出、具有学术声誉、师德高尚、深受学生爱戴的学科带头人,在高校党建中被边缘化,导致了在一些学术组织、教学平台中,党的声音和决议无法落实。这种状况也使得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实得不够。因此,发挥党支部的建设和功能,就是要加强兼职党务工作者的作用,把党支部延伸到教学和科研实体上,让有影响力的业务骨干,参与到党支部的建设上,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良书.1921年—1923年:中共在高校中党的建设[J].北京党史,2006(1).

[2]周良书.学生、政党与国家:近代中国发展的特殊逻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3]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成仿吾,等.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教育部.第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情况概述[EB/OL].(2007-03-01)[2008-12-3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45/200703/16404.html.

[6]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等.《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