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活动的广泛开展,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游离于党的十八大关于“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之外,必须要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的建设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报告同时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标记了新的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提高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探究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先要明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党组织不同,其对象是广大普通教师和学生,其主题是服务。结合高校实际,其主要内涵包含四个维度:

1.服务发展

发展是高校的第一要务。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要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的思想,高站位、宽视野,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理念,倡导内涵高效发展方式,破解壁垒障碍,聚焦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主要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办学。

2.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连接高校和社会各单元的重要纽带,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服务社会,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有开放的战略眼光,能主动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对接国家战略性、长期性发展的重大研究事项,努力挖掘高校自身在智力资源、人才资源中的优势,加大产学研融合,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促进社会发展。

3.服务师生

师生是高校的办学主体和重要财富。高校基层党组织同师生员工的联系最为密切,对师生员工的利益需求最了解,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服务师生,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关注师生的思想动态、维护师生的利益诉求,管理教育党员,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化解各种矛盾,切实做好通达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就是要用细致的党组织服务,创造有利于师生成长成才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不断赢得师生员工的持久信任和支持,推动学校事业改革与发展。

4.服务党员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广大师生党员开展各项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服务好党员,就要积极适应党员队伍结构、思想状况的新变化,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党员的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心服务师生的格局。

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活动的广泛开展,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科学服务的理念尚未充分确立

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强。基层党组织虽然能正确认识其政治功能,但在服务功能的定位上概念比较模糊,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还习惯用旧的思维方式审视问题,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时有存在;部分党员干部过分强调基层党组织的义务与责任,忽视了关怀和服务。

2.服务群众的能力素养有待提升

表现在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与高校内涵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不同群体教师的利益诉求出现理解偏差,无法将服务落实到各类群体的心坎上,综合协调与区别判断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视野还不够宽阔,带领师生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稍显不足,说明基层党组织在把握高校和社会发展规律、寻求创新出路能力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3.服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一表现在双向交流机制有待完善,有些基层党组织想当然地提供服务和决策,导致所提供的服务难以在双方产生共鸣。其二表现在群众反映服务诉求的信息获取机制不畅通,缺乏规范化程序,有时虽然组织尽力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三表现在从事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科研环境有待改善,相关同志在职称评定与晋升时所享受的实际待遇有待提高。

4.服务内容与形式需要丰富和创新

一是表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有时拘泥于思想上的引导和生活上的帮助,而忽略了促进师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活动形式比较简单,有些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主要依靠工作学习之余和第二课堂,还未能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习的全过程,导致党建工作与基层中心重点工作结合不紧密,影响了师生员工对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三、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策略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游离于党的十八大关于“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之外,必须要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着力建设反映时代特征、具有高校特色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根据以上问题的剖析,我们应该有的放矢,从以下方面选择与定位相应的路径策略。

1.以宗旨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

树立服务群众理念是建设好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前提条件。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主动适应变化,更新服务理念。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明晰基层党组织的所有工作都要指向师生、服务师生。教育基层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师生在促进学校发展和稳定和谐当中的重要性。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参与者、构建者、推动者,师生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事关学校盛衰。要做到民心向党,就要从师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不仅要为师生的当前服务,更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走近师生、走进师生。要让党员干部认识到“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道理,稳走群众路线,坚守群众立场,从心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供群众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服务。

2.以学习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能力建设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党员干部只有切实增强自身综合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本领恐慌”,才能以过硬的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师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要提升与知识分子交流的能力。高校知识分子云集,各种思想不断交流、交融甚至交锋。要努力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以及对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只有练好自己的内功,才不会“失语”,也不会“话不投机”;要掌握与知识分子交流的艺术,畅通言路,耐心倾听,在对话沟通中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引导、释疑解惑,做到“坦率直白的批评听得进,含蓄委婉的建议听得懂”。

要提升反映和实现师生服务诉求的能力。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是从掌握群众服务诉求开始的,服务效果的认定也依赖于满足群众服务诉求的程度。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努力培育准确把握群众服务诉求、利益诉求的能力,并善于根据群众诉求变化调整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流程。

要提升发展事业和维护稳定的能力。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需要借助一定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这些资源的获取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和卓越的胆识作支撑。因此,党员干部必须通过参与富有特色的学习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辅导讲座、党课、理论研讨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努力增强自身服务事业发展、维护校园稳定的能力。

3.以措施为保障,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

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就其类型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主动地去为群众服务;一种是应群众之求、之需的被动服务。科学设计规范的运作机制制度,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动力源泉。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只有落实到制度和机制设计上,才有延续性和生命力。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其侧重点应涵盖以下方面:

建立和完善党员密切联系服务师生的机制。要巩固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建立完善“学校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听课制度”“机关部处领导校园巡视制度”“校级领导班子联系学院及学生制度”等;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采取党员承诺、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党员结对帮扶、机关午间午休等形式,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解决好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目标责任机制。要合理确定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确定年度重点任务,并对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以责任书的形式确定下来。校党委与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与所属基层党支部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要对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全程管理和评价,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估、有总结。

建立和完善党员政治参与机制、利益诉求机制、权利保障机制。对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制度化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切实的帮助。同时,完善党员接待服务机制,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公布接访时间、地点和接访人,方便群众随时来访。

4.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服务内涵

充实拓展服务内涵是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源泉。从“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来考量,服务应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是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服务,是一个立体化的服务和系统性、经常性的工作。

依据不同主体进行分类指导实施。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要以服务教学科研为重点,把保障本单位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作为落脚点。机关职能部门基层党组织要以促进学校中心工作为出发点,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协助和服务学校及教学单位实施完成学校各项任务。服务生产单位要把党建工作与单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学生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管理,引导和带领广大学生坚定信念,为师生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

立足师生实际需要优化服务内容。一是为师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提供服务,依据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坚决捍卫师生的合法权利和合理诉求,成为师生利益的捍卫者和协调者。二是为师生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服务,组织各种师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师生精神文明的提高。三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服务,改善办学条件、提供科研、学习和实践平台,促进师生专业能力提高。

根据活动性质形式创新方式方法。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在树立学习理念、健全学习制度、明确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等方面的途径和策略。坚持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作用为目标,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深入抓好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学习培训有详细计划,实践锻炼有实际内容,组织生活有具体要求。不断提高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上海师范大学课题组 蒋明军 王 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