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探讨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所提出的合作交流,并不是特指小组学习,课堂教学中当前出现了“只要学生分成小组,他们就能进行合作学习”的误区。

第六节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通过主体参与,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想象等探究过程,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它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它具有开放性、研究性、过程性等鲜明特点,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光彩,并带来一系列的思索。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要求,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潜能得以释放。本文以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探讨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究

创设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给予学生自主发现、提问的机会,是叩开探究学习之门的前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采取各种手段方法来营造开放性探究情境,主要有:组织游戏活动,如进行买卖角色饰演,熟悉元、角、分的换算和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立方体的长、宽、高概念时,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实物,将抽象的知识体现在生活之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亲切感;利用数学家的小故事,如华罗庚的成长经历、关于圆周率背诵的小窍门等,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信息量大且直观真实的视听学习环境,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它能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在开放而自由的空间中,学生的思维将更广阔。教师在这里的角色是引路人,只负责设计一个更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境,而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尽可能地让给学生。

二、合作交流,研究性探究

探究学习需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学生在课堂上合作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教师。沟通交流,使得学生有了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并可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沟通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更利于建构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个人的发现毕竟是有限的,合作交流才得以互补,这才能培养未来的社会所需要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我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为学生提供正反面材料,引导学生围绕“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才不变”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最终发现商不变的性质的规律,并通过对一些变式材料的进一步探究,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所提出的合作交流,并不是特指小组学习,课堂教学中当前出现了“只要学生分成小组,他们就能进行合作学习”的误区。实际上,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应放在小组中,否则,会使个别学生对小组其他成员产生依赖,思维出现惰性。

三、动手实践,过程性探究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有这样三句话:“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形象地说明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深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带着学生用画、剪、拼、量的操作来得出相应的结论,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于是学生纷纷投入到探索“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他们热切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很多同学都找到了不同于教材的转化方法。平形四边形无论沿着哪条高剪开,平移后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们体验成功是愉悦的,许多小脸都展示着兴奋的微笑。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其设置困难,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但是要注意挫折的强度不能大于学生的承受能力。

四、张扬个性,独创性探究

在探究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和机会,学生的探究体验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和张扬,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挖掘。只要教师有耐心,多给学生自信,就会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有独特的办法和模式。在“年月日”教学中,我让学生验证199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生A:“是闰年,1992÷4=498没有余数,同学们,你们同意吗?”同学们都表示赞成,我正准备出下一题,这时,生B举手。生B:“是闰年,但这样算太慢了,表格上有2000~2007年的平年闰年表,每4年一闰年,过2个4年,1992+4×2=2000,所以它和2000年一样是闰年。”同学们掌声响起的同时,生C也举起了手。生C:“我还有个方法,表格上1993~1995年连续3年都是平年,根据平年闰年排列规律,前一个一定是闰年。”不论学生的想法是新颖、奇特还是荒诞、离奇,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敢于表露自己、积极思考的精神表示赞许和肯定,让这创造性的火花迸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五、课外延伸,迁移性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学习活动的结束,探究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年月日”的课堂教学结束之际,我让学生们思考“一年有几个星期日?2月29日出生的孩子,几年过一个生日?”等问题。还布置了年历、月历的记法、特征等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年月日”一课的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学习年、月、日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却是无穷的。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每一次反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自己而言,都将是一次心灵感悟,更将是下一次自我尝试和飞跃的新起点,我们要立足新课程,积极思考,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带着激情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课堂中让教师的一点水花,激起学生的层层涟漪。让常态、多元、生命化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