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数学问题,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块“石”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范例,这个“浪”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好学精神.[34]

然而在课堂教学提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对于课堂问题缺乏精心设计和组织,提问随意性较大,形成“启而难发”的局面;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模糊不清,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或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问缺乏艺术性和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致使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也几乎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提问的深度把握得不准,有些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而有些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脱以解.不善问者反此.”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善于提问.但真正善问的教师并不多,因为提问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水平?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策略.

一、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学生的“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是正在形成而尚未形成的发展水平,即“最近发展区”.正是这种潜在水平与现有的矛盾,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通过努力而走向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是曲线图形”这个知识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有本领仅仅凭一把普通的直尺就画出一个圆?为什么?”有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说:“我可以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把它修成一个圆.”这个答案有创意,追问:“就凭一把直尺能画出一个圆吗?”生:“不能.”师:“利用这把尺能画什么?”生:“能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那么,为什么不能画圆?”通过这一番质疑和比较,将矛盾点的呈现推至极点,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圆是曲线图形.可见,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寻找问题的切入点

问题设置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问题切入点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笔者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师:上节数学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生口答.

师: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板书,它们是同分母分数吗?它们的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吗?

生思考问题——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通分训练及加法运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让学生重新回顾了需要的旧知识,也给学生的思维搭上一个梯子,很好地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

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知识的关键点就是指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地设计问题,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笔者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①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②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该节课的教学中,轻松地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五、设置问题的层次结构

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本,兼顾全体学生.所谓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均有所收获.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在筹划课堂提问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36]为了使问题呈现一定的坡度,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教师尤其要注意各个小问题之间的坡度.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从而解决原问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转化.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商不变的性质作为启发点,这样提问:①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②(b≠0)改成除法形式是怎样的?③1÷2=2÷4=4÷8的根据是什么?④如果把1÷2改成的形式,上面的等式怎样写?⑤怎样说明这三个分数相等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六、拓广问题的思维空间

问题的设置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弱化检测功能,启动差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澄清理由中学会数学表达,在挑战与争辩中放飞思维,在反问与追问中悟出道理.唯有让课堂对话成为学生质疑探究的原动力,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数学思维的深处.如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出3+.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或3+,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使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得以暴露.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开展问题的结果评价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评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37]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有浓浓的情感,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当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你真行!”“你的想法和老师想的一样!”……当学生答错了,教师也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没关系,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答案虽然是错的,但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当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意时,教师更可以大声赞扬学生:“真棒!”“比老师厉害多了!”……总之,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若学生觉得答与不答、对与不对都是一个样,就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最基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提问,让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表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教师的实力和功力.

(简阳市石板凳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张 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