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层教学在小学篮球课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小学篮球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变化,随机进行调整归类,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对小学5年的篮球教学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可选水平目标,这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

分层教学在小学篮球课中的运用

姜 忆

我校是浦东新区篮球传统校之一,每年积极参加市、区级各类篮球比赛,都能荣获一等奖。我本身是东方女篮退役球员。在多年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我觉得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智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对篮球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了差异。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同一阶段内,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篮球水平有所提高,努力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是我们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分层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较理想的一种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措施和目标的对应性,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练习难度以及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以下是我结合“分层教学”理论,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了解教学对象——学生,是每个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做到的。学生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从体育教学的实践看,学生的差异主要是体质、技术技能、知识水平、兴趣特长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具体的学习互动中表现出来的,而且差异性存在着某些共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主要根据体质、学习水平结合自我评价来归类,对学生一般按强、中、弱分为A、B、C三个层次。

新课程标准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A层学生强调练习的综合性和发展的提高性;对B层学生以“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提高性练习”为主;对C层学生则强调以“学习性练习—复习性练习—应用性练习”为基本练习模式。当然这样的分层并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指导。随着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变化,随机进行调整归类,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保证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也是体现教学目标层次性的基础,这样的目标体制旨在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5年的篮球教学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可选水平目标,这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可能。下表是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层次性教学理论,对小学篮球的各水平段、各类型段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教学过程要体现层次性

(一)要考虑根据目标,弹性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要求。体育课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载体。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并不唯一,这与过去我们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有根本的不同。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根据各类学生教学目标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安排不同层次的内容。对水平较高的学生适当加大难度,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则需要分散难点、形成梯度,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积极地参与班上的练习活动。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小篮球原地运球这一内容时,对A型学生,我提出的要求是:运球时手形正确,触球部位正确,并能体会球弹起时手将球“吸”起的感觉;对于B类学生,我提出的要求是:运球时手形和触球部位基本正确,能连续运球20下不掉;对于C类学生,则不去过多地在触球部位,手型等方面提出要求,而是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慢慢体会控球的方法,进而基本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能做到连续运球10次左右即可。另外,在考虑学生在能力上的层次性差异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学生在性别上造成的差异。并根据学生性别上的差异,安排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投篮教学时,我安排男生练习单手肩上投篮,但允许无法完成单手投篮的男生改成双手胸前投篮;而女生我安排的是双手胸前投篮,也允许女生尝试单手肩上投篮。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齐步走”,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一定的层次目标,在教学内容和难度上要预设一定的弹性区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内容和难度上要有不同的要求。

(二)静态设计、动态演绎,注重教学环节设计的层次性

教案是教师课堂活动的蓝本,是静态的。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借助一系列有坡度有层次性的教学环节来逐步实现。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行进间运球时,为让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运球时的手型、触球的部位、发力方向。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难度依次增加,又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原地运球(感受运球手形)——原地侧身位运球(体会球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拍球不同部位游戏(寻找触球部位、发力方向和球的弹跳方向之间的规律)——2次原地运球,1次向前运球的组合专项练习(强化行进间运球的触球部位和发力方向)——反复练习边走边运球(掌握技术)——跑动中运球(进一步巩固技术)。

教案是静态的,而体育课堂是动态的。在教案过程中,可能有新的难点会在实际教学中凸显出来。教案设计得再细致也会在课堂上出现变化。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得消”,更有利于各类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发展与提高。例如还是这堂三年级的篮球行进间运球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篮球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很快地完成原地运球了,这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就安排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于是我及时调整教案,安排了一个左手运球环节,适当增加了学生练习的难度。在教学至行进间运球环节时,同样出现了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做到边走边拍球,于是我再次调整教案,引导学生试着根据自己的能力慢跑运球、快速跑运球、接力比赛运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的运球能力都有了提高。

(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有层次性

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采用最科学的学习方式练习。例如学习原地胸前传接球时,A型学生,我采用的是:示范——练习——探究——教师点拨——再练习的形式,把技术掌握、提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B型学生,我采用的是:示范——练习——引导——再练习的形式,借助教师适当的示范、点拨,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动作要领。C型学生,我采用的是:示范讲解——分解练习——纠错——完整练习——纠错——再练习的形式,这种手把手的反复示范、纠错、练习的学习形式有助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技术的掌握。又如在篮球运球教学基本技术传授完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的练习手段有:①两种原地基本姿势运球;②走、跑、曲线等形式的行进间运球;③一人运球一人抢球。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的模式,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三、在教学评价、考核过程中体现层次性

(一)评价方法的层次性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具有篮球运动的天赋或身体素质好而能很快掌握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学习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让不同水平、不同素质和条件的学生都能看到自身发展的起点与潜力,我们要在评价上弱化它的鉴别、选拔功能,突出它的激励功能。例如在教学了篮球原地胸前传接球技术后,对于占绝大多数的B、C类学生,我采用的是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如果2个人之间的传接球距离能再远一点也能完成就更好了。”“如果在接球时注意一下双手拇指呈8字形就更棒了。”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她们了解自己取得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A类学生我采用的是激励和严格规范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肯定他们完成胸前传接球的技术是班级里最棒的,同时告诉他们还存在哪些不足。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适当地给优秀学生提出否定的信息,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给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肯定信息,调动他们后续学习的兴趣。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都将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层次性

以前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一直采用的是统一的考核标准,比如立定跳远:男生达到多少是优秀,女生达到多少是优秀等。其实这样的考核标准也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因为每个同学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体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我在五年级原地定点投篮考核时采用的标准是,第一学期按身高不同设定男女各3个考核标准。男生:1米60以上,在罚球线上10投6中以上为“优秀”;10投4中以上为“良好”;10投2中以上为“及格”。1米45以上,在罚球线上前1米处10投6中以上为“优秀”;10投4中以上为“良好”;10投2中以上为“及格”。而1米45以下的,可以任意选择投篮距离和位置,也是10投6中以上为“优秀”;10投4中以上为“良好”;10投2中以上为“及格”。女生则在参照男生的考核标准下适当降低了要求。第二学期则以第一学期的成绩为参照,根据和第一学期的成绩的比较来决定等级。这样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实现了考核的分层实施标准,使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充分体验学习中的成功乐趣。总之,只有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新课程目标,我们的篮球教学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