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它是学习者受到学习动机的激发,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培养了他们的比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邹文倩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它是学习者受到学习动机的激发,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仅仅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权威,这样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甚至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小学生学习数学,亲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一、让学生自主操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小学生好奇好动,因此,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操作中学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在操作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我从过生日平分食物入手,让学生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然后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找到它的二分之一,其间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各种动手过程感知了几分之一的产生,为学习其他几分之一铺平了道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里面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的结论,为今后学习几分之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求知欲。

再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圆纸片、正方形纸片以及一条线段的纸条等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们利用这些收集到的材料,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看看可以得到哪些分数。在学生自主探索找分数的基础上,又让他们小组合作交流说分数。然后,我再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课堂上,师生一起探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分数。整个过程,我都是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始终都是课堂的主人。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寻找,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就是研究自己的事,就是解决自己的疑问,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学到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下面是我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的一个片段摘录。教学时我直抛例题:24×18。

师:这道题怎么做?

生:用竖式计算。

师:可以,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我们还没有学。(学生陷入思考),老师稍停片刻说,我们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本领来解决这个新的问题呢?想一想,我们学过的与乘法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

学生跃跃欲试。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等待学生的回答。

生:我把24看作20+4,这道题就变成了(20+4)×18。

师:为什么把24看作20+4?

生1:因为24接近20,20是个整十数,和18相乘我们可以口算。而4乘18我们也能口算。

师:分别乘好后怎么办?

生1: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这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几个几加几个几”的本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也有一种简便算法,我用24×(20-2)。

师:你真聪明,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怎样想的?

生2(开心又很自信):因为18接近20,所以我把18改写成20-2,然后用24分别乘20和2,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减就可以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到你的学习小组里去讨论交流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出以下几种方法:

24×18=(20+4)×18

24×18=24×(20-2)

24×18=(30-6)×18

24×18=24×(10+8)

24×18=6×4×18

24×18=24×6×3

……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找到了这么简便方法,老师很佩服大家,这么多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最简便,最合适你,你就用哪一种。

在教学中,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来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代替。老师只要灵活驾驭教材,精心设计情境,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到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求异性、多样性。

三、让学生自主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数学中有些知识仅存在细微的差别,这时,让学生自主比较,在比较中掌握知识,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学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时,我让学生与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学时,我先复习上学期学习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回忆起: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用的是割加、补减的方法。那么现在要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在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学生发现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求周长很麻烦,于是学生自然会去探索求周长的好方法。经过小组再次讨论,同学们发现可以将不规则的图形的边依次相加;也可以将不规则图形的边平移成规则图形再计算它的周长,同时他们通过比较发现后一种方法更方便,因此得出结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可以用平移边的方法来计算……通过比较,学生抓住本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又如,我在教“20以内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时,把所有知识点纳入一个整体,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凑十”这个基本规律。课堂上,先引导学生通过9加几的学习,使他们掌握“凑十”的原理和方法;课后,就让他们用这个方法比较着自主学习8加几、7加几等内容。第二天我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牢固地掌握了。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培养了他们的比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四、让学生自主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因为这种自主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和联系。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我让学生评出课前做游戏做得好的小朋友,并给这些同学盖上三角形的小红旗、圆形的小笑脸图章以示表扬,接着问学生愿意不愿意给参加玩游戏的小动物们也盖上各式各样的图章并表扬他们呢?这一情景的创设抓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着眼于从学生身边的、喜欢的事物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从在纸上自己印出图形到实际过程中的自己摸图形、描图形、折图形、剪图形,在各种物体面上找图形等这些“做数学”的学习过程,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并认识了这些图形。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比较费时费力,但低年级学生在自己描画的过程中真正自主地掌握了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根据周长和长(宽)求宽(长)的方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当学生面露难色时我让学生思考:周长里包含了几条长?几条宽?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要求宽必须从周长里去掉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现了用周长减去两条长的长度再除以2就可以求出宽的长度了。此时我再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继续讨论发现,周长中包含了两个长和宽的和,只要先求出一个长和宽的和再减去长就是宽了。而且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方便。在这样的讨论、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也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五、让学生自主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新知与旧知有内在联系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进行“再创造”,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出示例题后,就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自己寻求答案。我把学生寻得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并分别说说自己这样算的理由。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原本计算中遗漏末尾“0”的学生也很快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这足以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迁移能力,只是在运用时还不够熟练。因此老师要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多说、多练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练就迁移的本领,为学生提供今后的学习方法。建立在信任学生基础上的教学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强化了重点,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迁移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也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