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试教育恰恰严重压抑了学生独立的发展。个性化教育应该有以下两个目标:第一,针对个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通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不过,他们更注重办学特色,更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

第四节 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

个性化教育依据学生性格、兴趣和能力差异的实际,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宗旨,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智慧,注重塑造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我国教育当前最大的弊端是只讲统一,不讲差异,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重视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培养不出顶尖人才。说到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个人能够得到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好学生”,后者的标准也要以前者为依据。

我们现在提倡优质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发展优质教育不能只是一种模式。在讲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不能忘记差异。教育公平指的是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不是教育的一个模式。一个目标、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培养不出拔尖人才。

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记差异性的教育。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大的公平。在发展优质教育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的人才。但现在有些教师不去研究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个性,他们以为了解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了解了学生的共性,课就能讲好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这一个命题非常重要,它再次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根据《纲要》,要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加强理想心理、学习方面的指导,特别是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要全力改革,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全面推进个人改革,因材施教,关注不同特点的个性差异。

在2010年首届中国个性化教育高端峰会上,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季明明先生对于个性化教育有很多精彩的发言,下面选取几段供大家学习参考:

什么是个性化教育,国际上有一个认定。我们的《纲要》写得非常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这句话非常简练,很科学,特别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多样性、创造性。我们所有教育文件里面,对个性发展,对个性化教育的提法要求,多少年少有,既说明我们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同时说明这个问题的不足及带来的严重性。什么是个性化教育,它和我们活跃化的教育有什么不同?从教育理念来说,以尊重个人自主性及其独特价值为前提,发觉个性优势潜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体化。整齐划一的教育回避和不顾个人自主性及其独特价值,阻碍了个性潜能的发展。

我们要看到个性发展很重要,是落实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指出,个性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基础。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纲要》特别强调个性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特别强调把个性发展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大注重。把个性发展提升到三个注重之一,我认为这个注重又决定了前面两个注重能不能到位。

完善独立的个性是形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包括独立的见解、生活的自立、自我约束、自主地处理同别人的关系,最终形成他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我们怎么样引导他的个性,“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可能影响这个孩子一生的创造能力,教育的本质是人的人格不断完善发展,这种完善人格就是个性全面发展的根基。凡是引导个性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必然是成功的教育。

应试教育恰恰严重压抑了学生独立的发展。广大学生已经成为考试的机器,从早考到晚,甚至已经形成了奴化的个性。他们有统一化的格式、统一化的命题、统一化的试卷、统一化的标准,已经不允许他们个人个性的色彩,他们要发挥个性,考分就要下降。在开发人的一生潜在智力、创新能力的最重要阶段,是学前、小学、初中,他们干了什么呢?就做了应试教育的奴隶。

需要注意的是,《纲要》提出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说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要考虑个性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这两个基本特征。

个性化教育应该有以下两个目标:第一,针对个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通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特殊才能或特长,使他们都能在各自最佳的发展点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利于各种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第二,针对个性的共同性,个性化教育要承担起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推动社会的发展的责任。因为人的个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个性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个体的先天禀赋,还受制于特定社会,因此个性化教育在积极开发人的身心潜能的同时,还要促进个人实现社会化,将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于素质的全面发展之中。

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即了解每个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找到最适宜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放眼国外的中小学教育过程,很多环节都围绕着“个性”做文章。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仍是“戴着镣铐跳舞”,而且是“双重镣铐”——一是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二是中、高考制度,所以学校很难轻易迈出教改步伐。

下面,我们看看美国的中学教育是如何培养学生个性的,和我国的中学教育进行对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美国中学的设施条件普遍较好,设计科学、合理,注重实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示范性高中并不比美国的优质高中差。不过,他们更注重办学特色,更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

(一)课堂教学强调创造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分制与选课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分制与选课制充分体现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学校只规定最低毕业学分,对课程种类、难度,没有统一要求。因此,学生不必按照某一固定的模式塑造自己,这样在学业上享有最大的自主权、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身条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2.校本教材保证学生可以自由发展

美国中学的各学科没有统一教材,教材是由学校和任课教师选定的。对照中美两国的教科书,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为例,两国教科书的知识框架覆盖范围大致相当。但美国教科书的叙述要详尽得多,内容约为我国教科书的十倍、数十倍。书中有大量照片、插图,生动形象,诱人一读。相比之下,我国教科书显得单薄,只有骨架而缺血肉。在讲述同一数学定理、物理定律、化学反应或生物现象时,我国的教材多以结论为主,内容有限。而美国的教材则从推导步骤、发现过程、实验验证、现象解释、相关科学家介绍、趣闻逸事等多方面、多层次展开,充满趣味。

在美国,学生选课后在开学两周之内,还可以换课、退课,但必须经教师、家长、主任签名,在成绩单上没有任何记录。开学后两个月内,如果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不好,在考试中出现了不及格,或有可能通不过期末考试,学生可以提出退课,这时在退课科目成绩单上有个记号W(withdrawal的缩写),即标明选过这门课,但退掉了,不过不影响总平均成绩的评定。超过两个月,学生就不可以退课,成绩不及格就是不及格。美国式教育,处处训练学生接受挑战的能力,包括在自己不行的时候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行。敢于放弃,勇于重新选择,也是一种能力的磨炼。

3.小班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都在15人左右。“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辅导的机会多了,学生的个性就可以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4.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美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点在美国的高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而且,这种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性,它贯穿在各个学科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美国的中小学没有思想品德课,但开设社会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中都渗透德育。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室和办公室处处都可以看到悬挂着美国的国旗,学生在“剪纸”“绘画”中,经常会巧妙地把国旗镶嵌其中。公共场所的许多建筑物上都能见到国旗。国会的重大决策、议会辩论的实况定时向全国民众直播。平时,学校安排学生轮流到图书馆、小卖部、学生餐厅等处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技能。学校的学生会组织年年改选,以增强学生参政意识。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举办戏剧节、募捐、义卖、戒烟和环保宣传等,以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尽管美国的历史不长,但他们能利用一些经典的人和事,建成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和纪念馆,用以教育青少年学生。

5.学生评价重视实际能力和个性发展

美国评价学生的标准,除学业成绩外,十分注重实际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独创能力、个人特长和发展潜力。在名牌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外活动和申请、推荐与面试的情况约各占四分之一。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学生总统奖评选,要求候选人在学业、艺术、领导、科技活动、对学校及社区活动的贡献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美国高中校内设置专职咨询指导教师,学生遇到学习、升学、生活、家庭、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教师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选学的课程要和指导教师商谈决定,每一个指导教师最多负责两百余名学生。这与我国班主任相比,他们的职责更广,但对学生了解和工作细致程度则不及我国的班主任。

(二)课程设置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课程知识面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特长。很多高中开设有120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基础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选修课课程丰富,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专业志向,促进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1.因人选课,因材施教

选修课覆盖面甚广,大多讲授实用性知识、技能,涉及工业、农业、林业、商业、经济、法律、文秘、外语、家政、环保、通讯、驾驶、制造、建筑、财会、时装、食品、维修等众多领域,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实用知识,几乎都有相应的课程可供选择。选修课实践性强,在扩大知识面,开发潜力,培养实际能力,促进特长和个性发展,帮助选择专业、职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美国的阅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美国文学、写作等学科,还包括世界文学、新闻、杂志、演讲、辩论等学科。美国的高中不仅开设理、化、生等常规学科,像航天技术、园艺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在很多学校开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在美国,允许天才生、特长生充分发展潜能。高中学校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选修本校开设的高级课程。当任课教师是大学认可的教师,就可以得到对高中和大学都有效的双效学分(AP课程)。优秀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大学参加正规的课程学习。美国高中实行的选课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2.学分制取向,崇尚实用

美国高中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的要求又有学习时数的要求,既有学年学分的要求又有各科目的学分要求。从当前世界各国学分制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占多数。学年学分要求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段时期负担过重或过轻,确保其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比较均衡、全面。同时,它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

美国高中学分制的价值取向是追求实用性和个性化,这与强调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所谓“美国精神”相呼应。美国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学生个体发展的多种需求,成为美国高中学校制定一切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强调差别、强调多样化、强调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这些都赋予了美国高中实行的学分制高度弹性化、高度个性化。在这样的制度下,美国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轻、自由支配时间多、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创造精神、有独立见解、较为深入了解社会。但是学校课程门类过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造成一些课程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实用性的取向还容易使一些不准备升学的学生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而这恰恰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民主、和谐、生动、活泼

1.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美国高中课堂的课桌不是整齐排列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坐姿”,参观学校的客人,可以随便进入课堂。美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没有统一模式,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课堂气氛是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师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平等。在教室里,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不用起立。教师上课教态很随意,寓教于乐,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内容难度也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不论是上课还是课间活动,都能让人感受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般,每堂课教师讲解不多,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理科教师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善于把抽象的概念融入具体的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实地勘察、测量、观察,变感性知识为理性知识。

2.尊重个性,强调创新

美国高中非常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做实验,允许对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可以和书本上的解释不同。而编辑报纸、图书以及电脑绘画,则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强调突出个性,充分鼓励创新,是美国教师遵循的原则。

他们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包含有某种“选择”,基本的教育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寻求到一种与别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在研究中往往会走弯路,也有学生为了弄懂一个问题,自己便离开座位到教室边上的书架旁查阅资料。善于寻找帮助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美国,课堂讲授大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既学知识,更重能力

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更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他们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如何思考、适应,需要技巧、技能,只会记忆知识,变了就不适应;学校培养的不仅是今天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明天的人。

学生每天下午3点以前就放学,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由发展。有的学生,也许基础课程学得不佳,但擅长电脑、科学小制作、缝纫、服装设计、烹饪、写作、演讲、摄影、绘画、音乐创作、体育运动等。学生的课外活动被看作是美国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把课外活动作为帮助学生增长才干、适应社会的重要措施。美国高中的课外作业及考试内容,除一般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撰写论文,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课业负担就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内、课外所花时间比例大体1∶1,学生总体负担适度。但是学生要升入名牌大学,要靠自己主动安排更多的学习内容,他们在课外学习时间的比例更大,因此,他们在高中学习的负担也是不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