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高中政治五环节教学法初探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 潘学展在知识迅猛增长、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发展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学生对教材的基本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就有了较深刻地理解,同时学生设疑、释疑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_青年学术论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高中政治五环节教学法初探

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 潘学展

在知识迅猛增长、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发展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开发智力、增强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有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的五环节教学方法,即:提出问题——阅读思考——讨论释疑——精讲归纳——练习巩固。

一、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容易引起定向的探究反思,有了反思,思维便应运而生。我们想让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难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一些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①什么叫联系?②世界上有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的联系?

这些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欲知而未知、欲说而不能说的状态下,使其潜在的求知欲活动起来,去积极思考这些大多在教材里没有明确答案,但经过思考又能找到答案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还能提高其分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问题时,如果能设计一些前后连贯、合乎逻辑的系列问题,则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培养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是理解教材、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及时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真正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很强,只要学生读书得法,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篇章结构、重点、难点都能读得出来,并且还能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归纳出它所包含的道理,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不仅要阅读而更重要的是思考,即要能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触类旁通,进行知识比较,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主要是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引导设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所学知识能不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阅读教材时,除了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设疑,如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节内容时,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在思考我提出的三个问题的同时,他们还补充提出了:“为什么说‘头痛医脚’的办事方法是错误的?”“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我们说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是不是说人要什么样的联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联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更有助于加深对基本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对有些内容的教学我们还可以完全由学生设疑和释疑。如在学习“物质”概念时,我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分析组织答案要点,通过检查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①“什么是物质?”②怎样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能不能说物质就是有形的实体?④为什么要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⑤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学生对教材的基本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就有了较深刻地理解,同时学生设疑、释疑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分析材料,揭示观点 现在的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往往是从学生熟悉的材料、例证和基本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基本事实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形成基本观点,以便更形象、更具体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正因为如此,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养成分析教材中典型事例及材料的习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能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感性发展到理性,最终从材料中归纳出有关的概念、原理和观点,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在学习“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这节内容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就能从“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类中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指纹”等具体事例中,概括抽象出“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各不相同的”哲学道理。能从“植物由种子萌芽生成幼苗、到发育、开花、结实每一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等事例中归纳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的道理,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分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自列提纲、图表 在阅读教材时,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按其内在联系、逻辑结构,列出提纲或制成简明图表,以便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繁杂的知识简单化,这样既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又能将抽象转化为直观,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如学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就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将所学内容反映出来。

img2

3.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教材 现在的高中教材,有许多内容具有可比性,学生如果在阅读教材时,有意识地运用比较法,就能消除对相似概念、类似原理、近似观点之间的混淆现象。就能发现区别,认清本质,辨明真伪,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使之牢固地掌握知识,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如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时,学生通过列表认识定义、作用、基本要求等方面,比较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形式的区别。这样一来,就将本节内容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和理解。

三、讨论释疑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回答,学生阅读教材时还会发现一些疑难问题、对有些学生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我们学习“中国不能实行多党制”“中国实行多党制将会有什么后果”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在讨论中学生既注重运用教材的理论依据,又联系实际列举中外事例加以证明。通过讨论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的正确观点和认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认识得以及时纠正。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得到了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精讲归纳

上好一堂课,学生的积极参与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对教材的精讲归纳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知识上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作精辟的讲解,以便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搞清联系。教师的讲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又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如在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节内容时,在学生自学、讨论之后,我们就只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强调了以下几点:

(1)我们所说的联系即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但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任何事物存在具体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又不能任意“消灭”。

(4)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却可以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事物间的联系为人类服务。

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更清晰、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五、练习巩固

练习是教师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练习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运用和巩固知识的过程,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练习方式主要有:①口头问答练习。这种练习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练习方式。②口头讨论。这种练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提出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以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我们所采用的讲座方式有集体讨论、分小组讨论、同位进行讨论等。对观点认识有分歧的还组成甲、乙两方进行辩论。口头讨论练习对于深化学习、辨析观点、澄清是非、培养表达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③课外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各种类型的练习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复习功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平时布置的课外练习主要有这几种:一是尽量紧扣教材重点、难点的作业练习;二是尝试让学生自拟练习题,学生拟题本身也是一种练习,而且是一种更能培养学生能力的高层次的练习;三是写心得体会、社会调查小论文等。通过这些形式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基本知识,而且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想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法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实践证明,改革实验是有成效的,我所带的多届毕业班,高考政治成绩就较为突出。总之,只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才能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