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原一中校本教研进展十年

固原一中校本教研进展十年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教研制度是随着教师的行动研究逐渐建立起来的。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理念,校本教研也是一种理念。真正意义的校本教研,当时我校也只能算处在萌动、孕育、摸索的状态。学校也把教学研究明确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并对教科室评出的教研先进予以奖励。同时,《一中校报》创刊,及时报道校本教研动态,推广教研成果。

由理念走向实践:固原一中校本教研进展十年

校本教研制度是随着教师的行动研究逐渐建立起来的。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确立了校本教研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来保证教师自由精神的发掘和彰显。国内关于“校本”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校本教研制度的确立直到2003年1月,全国基础教研制度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开创以校为本的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开始[1]。由于是自下而上的实践形式,虽然在基本理念上认识是一致的,但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依然相对模糊,有人从校本教研的发生机制理解;有人从校本教研的目标追求来把握、有人则从校本教研的性质特点来分析。虽然认识上不统一,但随着新课程实施,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研究解决学校、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研究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逐步形成新的、完善的中小学教学研究制度……这些校本教研特征要素逐渐被人们认同。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推进,我校校本教研也经历了摸索、涉足、迷茫、被迫实施到向常态化发展的历程。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97年,以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为标志,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从没有高考任务的生地组开始,后逐渐向音、体、美等学科扩展,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之外,首次开展音、体、美、科技、野外考察等活动课。在活动课开设的基础上,由生地组编写的活动实验教材《固原一中素质教育——植物学活动实验教材》在内部发行,提倡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过程性。但当时主要倾向活动本身,对活动培养学生的功能还没有涉足研究,或者没有自觉地去研究,更主要的是对什么是素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等缺乏理论指导,从观念认识、思想方法上还达不到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或者还不知道怎样去研究。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理念,校本教研也是一种理念。真正意义的校本教研,当时我校也只能算处在萌动、孕育、摸索的状态。

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999年年初,以学校成立教科室为标志,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提到了学校建设的议事日程,建立了教研课题的申报、研究、检查、评价制度;确定了“能引进就引进,能推广就推广、能创新就创新,引进的内容起码在区内不落后,推广的经验可以是校内经验”的课题申报原则,校本教研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地开展起来,22项校级课题首次确立,进入研究程序。学校也把教学研究明确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并对教科室评出的教研先进予以奖励。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实施指明了方向,也极大地激发了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热情,近一半教师参与22项校级课题的研究。到1999年年底课题圆满结题,课题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既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也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使教师开始审视校本教研的作用,教师的视野开阔了。同时,《一中校报》创刊,及时报道校本教研动态,推广教研成果。2000年又有14项校级课题研究结题,经过两年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有评价的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潜能被激发,培养了一批敢研究、会研究的教师队伍,并首次聘任了语、数、外三科教研员,我校校本教研开始迎风起步了。

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01年1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出台,4月宁夏课堂质量工程正式实施,3+X新高考方案确立,倡导开展研究性学习,秋季过渡性的新教材开始使用,过渡教材首次增设了“研究性课程”“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新栏目,选修课也开始进入中学课堂。面对这一系列新情境、新理念、新措施,教师、学校有些迷茫,包括专业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也一时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被推到了前沿,甚至到了环顾左右无所凭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提出了“为了教学、在教学中、基于教学”的行动研究策略,以课堂质量工程实施为突破口,首先,把“两个《决定》”“两个《纲要》”、研究性学习、3+X新高考及与质量工程有关的新理论编印成册,列为全校老师的必学内容,要求教研组长有计划地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提倡师生平等、教学民主;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情感。其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副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文、理两个工程实施指导评价组,一方面通过教科室积极组织课题示范课,起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文、理两个指导评价组对全体老师按“合格1人,申请1人,评价1人”的原则强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组不仅组织达标验收,更主要的是与老师一同领会质量工程的“五项标准”,研究达标措施,对确有困难的老师再实行组内帮扶。到年底,在岗的112名教师全部通过了达标验收。

通过实施课堂质量工程,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改观,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也明显得到提高,结合课堂质量工程,学校组织了8项研究申报宁夏首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其中《实施课堂质量工程推进素质教育》《教科研兴校教研组是突出队》《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教法构想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新教材与素质教育》等五项课题立项,这是我校首次承担省级课题研究。同期,受专门教学研究机构指导的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两项课题开始研究或结题。12月,《领悟高一化学新教材精神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利用社会实践,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初高中物理跨台阶的认识与实践》《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由高考应用题的命题特点,研究中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等五件作品,分别荣获第七届“宁夏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研究性学习也在部分班级边研究、边实施,研究型教师的观念逐渐被一批教师认同。此外,针对3+X新高考专门成立了文、理综组两个备课组,负责小综合教学研究,从教学策略、试题选择、学生适应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保证了我校高考的顺利转轨。

2002年,结合课堂质量工程的推进,在落实五项标准的基础上,以加强教学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设立了《在常规中创新,在常规中发展》的校级总课题,申请立项的子课题共计36项,立项的子课题参与研究的教师达105人次,涉及面达70%以上。研究的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法改革、教材功能开发、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生评价、学困生转化、尖子生培养、德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校本教研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范围。学校也被教育厅评为“宁夏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先进单位”。当年学校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了学校的课程结构,把各种辅导、兴趣小组、班团会、卫生大扫除、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统一归类为综合实践课,排入课表,成为学校正式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由此开始起步。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时间由原来星期四下午两节课后统一进行,调整为音、体、美、理、化、生、地、信息技术为星期四1、2节课,外语、数学为星期四5、6节课,语文、政治历史为星期五1、2节课进行,为教研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为了适应有效推广校本教研成果,《一中校刊》创刊(校报停办)。

2003年,在课堂质量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适时修订了《固原一中教学常规》,对教学常规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把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列为新的常规要求。在教研组建制的情况下,同头课成立了备课组,备课组研讨侧重教学重点、目标、进度、典型例题、基本习题“五统一”,并开展了“六个一”(上一节好课、写一篇好总结、设计一份好教案、命一份好试题、带好一个尖子生、帮好一个学困生)活动。我校申报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示范性高中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获准立项为宁夏教育科研十五规划教育厅重点课题,课题研究涉及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等内容,明确提出行动研究法为校本教研重要的研究方法,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思路。校级课题《坚持教育创新努力办好“宏志班”》开题研究,首次以特色班的角度调动所有教育资源,从生活适应、学习习惯培养、班级管理、教学策略、消极心理调节等全面研究一个班级,为特色班的建设开创了一种好的模式,研究过程和结果受到自治区文明办的好评。同期,《在常规中创新,在常规中发展》校级总课题申报的子课题已达51项,研究的领域和参与人员更广。这一时期,校本教研在课题研究上涉及面广、针对性强,自然地瞄准了教学中的各种难题,开始关注学校的、自己的、身边的实际问题。

8月随两校合并组建新固原一中,学校聘任语、数、外、理综、文综、艺术等10名研究员(与教研组长并行),壮大了教科室力量。

同年,宁夏被确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首批实验区,以人为本、探究性学习方式、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等课改名词及新课程改革要实现“六个改变”等新情景,又一次冲击着基础教育,校本教研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面临更大的挑战。

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2004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在宁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学校成立了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组织实施新课程。一是在省级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制定措施、明确规范、加强落实。二是立足实际,结合课标,进行新课程条件下学校制度建设。《固原一中新课程实施办法》《固原一中新课程选修课实施方案》《固原一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固原一中艺术课程实施方案》课改文件研制完成,并参加了全区交流,其中《固原一中新课程实施办法》于1月初参加了全国交流,《固原一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收编到《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南》,成为全区综合实践活动的模板。三是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完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进一步盘活学校教育资源存量,发挥优势。四是加强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研究性学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施,一是综合性,一是学科性。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每周安排2课时,按照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要,以课题为纽带,自愿组成若干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配备指导老师,有时还聘请校外人士指导;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每周给语文、数学、英语各安排1课时,完成课本上安排的研究性学习或创作性学习任务。校本课程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师积极研究开发了《心理健康》《信息技术基础》《英语A、B、C级选修课》等模块。五是积极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式评价结合起来,完成了《固原一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固原一中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六是“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使教师从走近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

同期,我校教师主持的《中学生阅读的技巧》《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能力,中学化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研究》《高中政治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管理》等与课改密切结合的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课题立项研究,也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优化数学课堂设计》《以人为本,发展个性》《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关于如何运用“KEY WORDS”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比较》《再谈一种位置关系及其应用》《教育中可掌握教师的期望》《人本、体验、求实、创新的真正落实》等八件作品荣获第八届“宁夏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设上,设立备课组,由年级组和教研组分别从行政和业务上进行管理,确定了集体备课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制度,有主题、有主讲、有记录,坚持固原一中教学常规(三有一坚持)成为集体备课的基本规范,确保了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2005年,结合自治区重点中学评估验收,对照办学效益评价标准,学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抓常规、谋创新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本经验,评估结果既有效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也引发了教职工对追求更高目标的理性思考,为校本教研的全员参与、常态发展起到动员作用。

评估结果,固原一中以雄厚的内功实力,以优异的成绩跨入全区八所一级示范性高中的前列。为了充分发挥示范性,走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学校秉承“传承一中人文精神,吸纳先进办学理念,保持一流办学质量、打造地方品牌名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制定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铸造和谐校园文化,打造品牌教育集团”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在坚持“管理产生效益、细节决定成败、过程造就结果、服务凝聚人心”的办学理念下进入了快车道。

聘齐了各学科21名教研员、4个单列学科组长,成立了31个备课组,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教育信息参考》《督查报》创刊,《一中校报》复刊(由传媒科主办),两刊两报对宣传、推介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订定了《固原一中教学四清方案》,首次把过程评价、促进学习习惯养成与学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四清突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功能,也引导校本教研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修订完善了《固原一中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方案》,首次把高、中考命题成果纳入教学成果进行奖励,引导校本教研关注命题研究,为科学应试提供保障。

2006年,又陆续制定了《固原一中听课制度》《固原一中教案规范及检查标准》《固原一中集体备课制度暂行规定》;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为集体备课规定了基本的底线要求,使教师整体进步有了机制保障;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促成了研、修、教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的形成。

教学检查制度化、规范化。逐渐确立了教科室引领评价、教务处管理考核、培训中心负责培训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集校本教研、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于一体,以人为本、突出服务、激发潜能为工作策略,把教学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实施过程把检查常规的落实与发现创新相结合、把总结经验与发现不足相结合、把检查督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并及时反馈、彰优抑劣。这样,校本教研成果的推广由原来的倡议式向制度化转化,保证了校本教研有过程、有结果、有推广、有应用,及时转化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

规范了校本教研档案建设。教学计划检查登记表、备课组集体备课计划表、教师个人教学计划表、教研员指导意见书、集体备课报告单、教案标准检查登记表、学校考试试题审核登记表、教学检查项目登记表等一系列校本教研表册设计完成,使校本教研档案建设逐渐规范起来。

随着校本教研的开展和新课程实施,我校教师的教研成果逐步涌现。2005年,校本课程《开辟新航路——中学生学科英语阅读:世界近现代史》,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2006年,先后有语文组六位教师参与编写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家伴读·语文必修①》;数学组一位教师参编了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堂导用·修①·数学必修①》和《课堂导用·数学必修②》;历史组七位教师参编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编的《教学设计》及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家伴读·历史必修②》等新课程教学丛书的编写。

2005~2006年,课题研究在面上以集体备课为依托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员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行动研究理念基本上走向实践;点上一批起点高、贴近学校实际的省级课题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实施课堂质量工程推进素质教育》《教科研兴校,教研组是突出队》课题结题,荣获省级课题三等奖,这也是我校课题研究首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申报中我校又有八项课题获准立项,分别是《构建适应课改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提高校本教研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学历史双语教学的校本研究》《新课程实施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及评价》《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立项数居全区所有学校之首。

2007年4月,《新课程条件下宁南山区英语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对策研究》《新课程实验中以集体备课为核心构建教师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双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等三项课题被“宁夏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

2007年9月,全区百标建设中我校申报的8项课题立项,分别是《构建适应新课程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策略研究》《适应课改策略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开发校本教研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探究能力》《以教学设计为基点促进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实验研究》《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评价》《新课程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校本策略研究》。同年,学校荣获“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殊荣。

2008年,我校多个学科教师担任了自治区级教学研讨会的主要发言人,数学、化学学科还代表宁夏参加了全国学术性教学研讨会。同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的教育教学成果评奖活动,对校本教研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在2008年7月荣获全国第四届“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009年,根据课改的进程,学校设立“整体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从学习领域的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模块结构体系、单元逻辑结构四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的课程实践策略,以课程整体设计为策略,促使教师领悟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准确体验课程育人功能,探索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功能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探究性学习等有机结合,实施有效教学,促进课改深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固原一中深化课改实施方案》,在方案中首次提出构建“1234”一中模式,即“达到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完成三个环节、落实四项要求”的措施来推进有效教学。9月学校被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第二届中小学教研先进集体”,第二届基础教育课题《构建适应课改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中学历史双语教学的校本研究》获省级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获省级三等奖;10月学校提出了后“三步走”的远景规划,着手完成以教学为中心的第二轮改革,并把发展目标定位为“形成一套‘制度+人文’鲜活机制的学校管理教学体系,成为全区示范、西部一流、全国有知名度的品牌名校”,为固原一中教学及校本教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10月在自治区八所一级普通高中示范校回访评估中,学校的办学成果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赞扬和肯定,专家组总结了我校办学的“三项满意度、四大特色、五大成果、十大亮点”,其中校本教研成果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教科研成果很丰富,不论获奖层次的高度,涉及学科的广度,还是数量的多少,应该都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11月根据回访评估反馈意见,学校完善了“固原一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一是以集体备课制度监测课前行动,确保教学设计符合先进课程理念、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二是以听评课制度监测课堂行动,促进课堂创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以教学四清制度监测课后学生发展效果;四是以教学反思制度监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发展成效;五是以月清总结制度监测教学各主体(年级组、备课组、班级、教师、学生)的发展状况。使教学管理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一条封闭运行的链条,对进一步促进教学向科学、规范、激励、和谐的方向发展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回顾我校校本教研十年的历程,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经验是:(1)教师积极、广泛、自觉的参与,这是校本教研由理念走向实践的核心和关键;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身边的问题、解决学校发展急需的问题,这是校本教研的本质内涵;以研促教、以研促学,这是校本教研目的的真实回归。(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树立了发展的理念,坚持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态,并能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完成消化和转化。(3)学校管理者能针对学校实际,适时找到推进校本教研的抓手,而且边探索边规范,形成了制度体系。(4)校本研究抓住了学校的重点问题,而且不断提高研究的档次,并把研究和推广、应用、再提高连成一体,校本教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巨大动力。(5)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发展,使校本教研成为老师的自觉行动,能完成的工作,形成持续发展机制。(6)系统思考,整体设计,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李保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由马树田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