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离开了专家和名师的参与、指导,校本教研就会失去理论的支撑,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进一步发挥名师的作用,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研究的模式。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省、市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的。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领悟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其目的一是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教学诊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二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师角色多元化转变,使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学校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提升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三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实现教师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和全程反思,使学校的教研活动夯实、求真、求实、高效。

三、校本教研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学习培训、案例分析、校本论坛、专业化讲座、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各种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一)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定期整理成文字并在衡中网站的书香博客上发表,以供教学交流和专业提升。

1.在新课程标准的备课环节上,本学期开始实行教学目标叙写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互相渗透、融合到一起,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2.在听课上实行课堂观察制,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专业化活动。要求观察者带着问题,凭借自身的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出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二)同伴互助

以中心教研室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1.开展基本功比赛的“七个一”活动即同说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做一个课件,同答一份试卷,同写一个案例,同上一节班会,同辨一个课题等。

2.我校的师徒制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这一学期将继续发扬名师的无私奉献、新教师谦虚好学的精神,更加规范地搞好师带徒活动。教师每周具体指导新教师一节课;新教师每周听老师二节课并写出详细的听后所得。老教师要对新教师进行方方面面的指导,不要局限于课堂的指导,还包括做人的指导、处事的指导,等等,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3.开好每学年的年级学科教学研讨会、每周的学科组的教研会等。中心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提前谋划,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任务、有时效,全组老师群策群力,真正带着困惑来,拿着方法走,为我们新课改尽最大的努力。

4.抓好“一课一研”活动。从2012—2013第一学期开始,实施了“一课一研”制度,旨在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以集体智慧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益,把每节课都打造成精品课,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同时也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避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走弯路,促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并优化组合各方面教学资源,高效低耗,共享共赢,共同享受幸福的教育。“一课一研”分系列组织开展,时间每次在20—30分钟,其研究主要内容是学情和第二天授课的目标、内容、重难点、学法和教法等,要求专人主讲,人人发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能走过场,力求人人有收获。

(三)专业引导

1.继续推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教师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引导,在名师引导中明确方向,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这是教师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因此,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瓶颈现象”,通过进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导及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研究,从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寻找新的方法、积累新的经验。学校将继续安排一些教师出外学习考察培训骨干教师,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2.做好“请进来”工作。专家、名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成功不可缺少的培训资源。离开了专家和名师的参与、指导,校本教研就会失去理论的支撑,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家、名师的指点是校果。本教研的源头活水,他们的现场指导是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是我校校本教研向纵深和持续发展的一大特色性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名师的作用,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举本校之“名师”,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本校教师,所以,我们在外聘专家、名师、领导来校讲学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本校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将安排本校的各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研讨课,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示范,解剖案例,另一方面加大对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4.继续做好特级教师的引领课,高级教师的示范课,一级教师的创新课,二级教师的研究课,见习教师的汇报课,为我校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五、措施与要求

1.成立课改处负责学校的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协调,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

2.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备课组工作规范,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化促规范化,努力做到各项管理、激励措施有章可循,为教育教学营造严谨、务实、和谐的教研氛围,确保校本教研有序、高效进行。

3.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涵,将新的教育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为,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提高专业水平。要加强切磋与合作,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究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办好校内刊物即《衡中学吧》,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新课标背景下的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5.教科处、课改处积极地为老师们申请有关新课改的课题,让所有的高一教师参与进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达到科研兴校、教研兴师的目的。

6.各备课组长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加强学习,多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抓好典型示范,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努力做到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每学年培养2-3名学科骨干教师,推出一批好课、好经验、好成果;每学年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论文1—2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