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钢铁厂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钢铁厂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10月9日,首钢与唐钢联合组建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在河北省唐山市注册成立。首钢抽调了一百四十多人,唐钢抽调了六十多人。总的原则是以首钢干部为主,唐钢干部为辅。这里的人们都习惯把首钢与唐钢联合建厂幽默地比作“海上钢铁大家庭”。这是一个奇妙的比喻,两大钢铁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组成了中国钢铁企业中独一无二的“双钢大家庭”。

2004年10月9日,首钢与唐钢联合组建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在河北省唐山市注册成立。随后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确定朱继民为董事长,王青海为副董事长,王天义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首钢副总经理王毅为常务副总经理。

首钢京唐公司成立以后,相关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第一步,是确定机构,设立炼焦、炼铁、炼钢、轧钢、计划、工程、设备、能源、计财、办公室、党群部等部门;第二步,是各自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中层领导班子中来。首钢抽调了一百四十多人,唐钢抽调了六十多人。总的原则是以首钢干部为主,唐钢干部为辅。首钢出部长,唐钢出两个副部长;唐钢出部长,首钢出两个副部长。按照焦化、炼铁、炼钢、轧钢、能源、自动化等钢铁生产的主流程和配套系统,成立了七个筹备组。

这里的人们都习惯把首钢与唐钢联合建厂幽默地比作“海上钢铁大家庭”。这是一个奇妙的比喻,两大钢铁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组成了中国钢铁企业中独一无二的“双钢大家庭”。

这是2004年12月24日的早晨,虽然呼啸的西北风袭击着石景山下这座逐渐沉寂的红楼迎宾馆,但是太阳格外明亮。

今天召开的是宣布各个筹备组组长名单的会议,也是双方中层干部首次见面的会议。原首钢京唐公司领导朱继民、王青海、王天义和王毅等出席了会议。从今天起,来自首钢和唐钢的各个筹备组长开始调离原单位,在一起工作,携手并肩,共同奋斗。

这些被抽调上来的精兵强将,大都是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出生的,差不多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搞了大半辈子钢铁,亲身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和改革开放,亲身感受过中国钢铁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能在年富力强之年赶上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规模最大的钢铁项目上马,能有机会赶上这个历史性的机会,大家都感到幸运。这是一项他们从来没有,也是中国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业。一座海上钢城即将在他们手上诞生,几代人的钢铁强国梦即将在他们这一代实现。

2005年2月中旬,也就是国家发改委原则批复首钢搬迁曹妃甸与唐钢联合建厂的日子,各个筹备组开始紧张地筹备工作。

乍暖还寒时节,他们一个个激情迸发,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壮志凌云。当时租房紧张,他们就像吉普赛部落一样在红楼迎宾馆、首钢篮球中心、古城宾馆等地打游击,一边吃着送来的盒饭,一边开始与首钢设计院、唐钢设计院一起,对着各自的目标,统筹进行规划设计,从建设大纲、预可行性研究到可行性研究,精心谋划,争创第一。

5月,首钢京唐公司召开了第二次董事会,做出了三项决定:为了确保2008年底以前首钢京唐公司年产五百万吨钢的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一是要对主体设备进行招投标;二是加快厂区“三通一平”的建设;三是加快施工图纸的设计。

2006年3月,公司挂牌。

2007年3月,破土动工。

2007年7月,大队人马开始上岛办公。

首钢京唐公司是曹妃甸工业区第一个大项目,整个曹妃甸开始沸腾起来了。

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大规模建设浪潮开始兴起。这是最紧张、最亢奋、最激动、最动情的非凡日子!到处是林立的脚手架,到处是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到处是沸腾的人群,到处是机械的轰鸣,到处是火红的标语,到处是兴奋的歌声。这种久违的火热场面,完全不亚于我们在电影《大决战》中看到的总攻场面,排山倒海,气势非凡!

首钢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创新、创优、创业”的经验交流会。每次参加首钢京唐公司组的讨论,我都会见到王毅这位朴实干练的常务副总经理,从他波澜不惊的谈话中,能感受到一种大海一样磅礴的力量。

他是河北定州人。1954年冬天出生,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首钢,曾经当过试验厂生产副厂长、第一炼钢厂副厂长、第三炼钢厂厂长、技术质量部部长、总调度长、首钢副总经理,是首钢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首钢搬迁调整的挂帅人物。

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秋天我和央视记者第一次到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采访,王毅他们还临时租住在唐海县城西部的首钢长白厂简易宾馆里。正是清晨,王毅从楼上走下来,准备到餐厅吃早饭,谈到上岛生活的艰苦,他满怀信心地对我们说:“首钢京唐公司是在宝钢始建三十年后开始建设的,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北京市、河北省及唐山市政府鼎力相助,所以我们的定位一定要高!我们到这里来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成和运营成一个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厂!”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知道,2003年他曾经作为首秦公司的董事长,领导了创建“中国迪林根”的栉风沐雨的难忘战斗,为首钢的搬迁调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次创新、创优、创业,异乎寻常。

他回忆说,首钢第一次出铁,用的还是日本人从八幡、釜石制铁所拆来的一个小高炉。解放前没什么东西,解放后发展也一直比较缓慢。他在试验厂当生产副厂长时,首钢的钢产量还不到二百万吨。1994年,首钢号称产能八百多万吨,产品始终是管线,也以产业规模为主导搞过多种经营,建设公司、机电公司、电子等都搞起来了,那时容积两千立方米的高炉就算大型化了。

首钢的真正脱胎换骨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时成立了两个小组,启动迁钢和首秦两个新厂的建设。首秦新厂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工。当时正赶上全国闹非典,高速公路上没有人。他们在秦皇岛市抚宁县一个地方举行了简单的开工仪式。时任首钢总经理王青海特意从北京赶来。这里原来是一片乱河滩,鹅卵石遍布。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已经有模有样了。

首秦公司建成了,他又风尘未洗,掉头南下,迎着飒飒的海风,马不停蹄地转战渤海湾深处的曹妃甸,在还泛着海腥味的处女地上,开始领导首钢京唐公司开天辟地的崭新战役。

为了建成海上钢城的伟大目标,他曾经和同事们度过了前一个“殚精竭虑的两年”、中间一个“艰苦鏖战的三年”和最后一个“扭亏为盈的五年”。

这实际上是决定首钢未来命运的三大战役!

“殚精竭虑的两年”是从2005年到2006年,围绕着“到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展开的。他们曾经先后组织了十三次专家审查会,吸取了专家们提出的五百五十二项意见和建议,从总图设计、装备配置、生产流程和先进工艺,采用了二百二十多项先进技术,规划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宏伟蓝图,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肯定、赞赏和批准。

“艰苦鏖战的三年”,是从2007年初上岛到2009年9月建成投产,围绕着“如何尽快建成投产”展开的。

2005年2月,国家正式启动首钢整体搬迁。2007年7月,他们开始上岛。当时的曹妃甸,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人造沙漠。刚上岛时四百多人,后来增加到五千多人。他记得曹妃甸新厂开工的时候,连施工设计图纸也就完成了百分之七十,设备也只订做了百分之七十。到施工现场以后,条件异常艰苦。没水,就到唐海县城去拉。岛上经常刮白毛风,耳朵眼睛里全是沙子。雷电竖着劈下来,直着落地。高炉和炼钢地基打桩时,施工现场的四周都是稀泥。一上岛就是两三个月连下来。

历经甘苦备尝、矢志攀登的三年,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把描绘在图纸上的数不清的线条,变成了管道纵横的现实。宝钢一期工程用了七年,两座高炉,一座炼钢厂,下边是轧钢。首钢京唐公司一期工程也是两座高炉,一座炼钢厂,下边是热轧和冷轧,却只用了短短的三年。一业多地的建成,他们这个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首钢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是最大的财富!搬迁调整,给了首钢人一个难得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一下就干起来了,如同火山爆发,这就是首钢创造,这就是首钢精神!

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首钢京唐公司,的确是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一座“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海上钢城。工程质量之高前所未有,共获得二十五项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其中AB焦炉系列工程、炼铁—炼钢冶炼工程和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2230毫米冷轧生产线工程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优质工程鲁班奖”,特别是原料及冶炼工程和一期轧钢(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2230毫米冷轧生产线)还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制氧工程荣获“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

“扭亏为盈的五年”,是从2010年到2014年,围绕着从投产初期的连续亏损到首次盈利展开的。首钢京唐公司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寒流中竣工投产的,面临着熟练掌握全新的现代化工艺流程所需要的必然过程和市场低迷的沉重压力,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更加艰难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决战,并取得历史性转折的重大胜利。

从2005到2014年,前后共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时间,他和同事们就把“一定要在在曹妃甸建成和运营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钢铁厂”的铿锵誓言,定格在渤海湾深处的茫茫大海上,定格在举世瞩目的东方地平线上。

王毅坦诚地强调:“这个功劳不全是我们的:一是国家实力增强了;二是冶金技术相对成熟;三是首钢人的创业精神;四是首钢集团综合优势。首钢设计院、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钢建设集团等都显现出了自己的实力,使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速度很快,创造了崭新的历史。年产钢一千万吨的大型钢铁厂在一片大海上拔地而起,产品也由传统的长材转向现代化的板材。许多先进工艺都是挑战世界级的,老外也没有经过啊!首钢京唐公司建设的确不容易,我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的首钢,亲自经历了首钢的巨大变化。首钢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困境与挑战。不摆脱老的思想束缚,当初走不出北京。只有走出北京,才有了迁钢、首秦和曹妃甸。要干就干最好的,要干就干一流的!创业是我们攀登高峰的气质!不是看老厂,而是看新厂;不是看现在,而是看未来!”

是啊!这不仅是首钢京唐公司建设者们的梦想,也是几代中国钢铁人的梦想。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动力,只有伟大的动力才能产生伟大的毅力,只有伟大的毅力才能产生伟大的行动。有了这一切,任何艰难困苦,任何奉献付出,就都可以在所不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