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时代的三大定律,乍暖还寒

互联网时代的三大定律,乍暖还寒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期。到了信息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社会包容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联合国在信息社会峰会上也提出“要强调社会公平发展,实现社会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乍暖还寒_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

“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2010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只为军事、科研、教育等领域服务的互联网,开始向各行业及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网络化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网络化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社会服务的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见图4-1)。

图4-1 网络化社会特征

1.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备性

信息社会必然是信息基础设施高度完善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种信息基础设施得到高度普及。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社会也可以称作泛在网络时代——电脑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无所不在地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进入新世纪后,为抓住互联网向泛在网升级转型的历史机遇,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相关战略规划:如日本的“泛日(U-Japan)”计划、韩国的“泛韩(U-Korea)”战略等(见表4-1),欧盟也提出到2020年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世界无线研究者论坛(WWRF)则预言,到2017年,全球将出现7万亿个无线设备,为70亿人口提供泛在服务。

表4-1 部分周边国家/地区泛在网发展战略基本架构

资料来源:田景熙,密甲成.周边国家/地区的泛在网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http://222.66.64.131:8080/xxzx/main?main_colid=10&top_id=10&main_artid=3408,2010年6月28日.

二是信息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为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使信息的传递不受信息基础设施的影响和局限,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必然要比传统工业社会出现大幅提升。同时,根据网络“三大定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基础设施质量、性能的提升和价格的下降将是必然趋势。欧盟提出要打造一个基于超高速互联网的“数字单一市场”,到2013年实现宽带普遍接入的目标,到2020年为整个地区提供不低于30Mbps的宽带接入服务,使至少50%的家庭网速超过100Mbps。

专栏4-1

网络“三大定律”

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三大定律。

摩尔定律由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戈顿·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即随着晶体管工艺的提高和体积的缩小,集成电路的复杂度(可被间接理解为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年增长一倍。1975年,摩尔又将预期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摩尔定律适用的范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芯片,从个人电脑到手机产品,再到音乐播放器,几乎任何与高科技沾边的产品都适用于摩尔定律,在保持售价不变的前提下,产品性能翻番的周期也逐渐演变成了18个月。

吉尔德定律由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提出,即主干网带宽的增长速度至少是运算性能增长速度的3倍,即每6个月增长一倍。而主干网的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各种新的网络应用方式的出现和网络用户的使用费用的不断降低。

梅特卡夫定律由以太网的发明人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提出,指的是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个联结能够创造N2的效益。该定律可以很好解释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许多重大发明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必须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够普及,广大农村地区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云计算、物联网、3G等新型信息技术要想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也需要信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整体上看,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社会服务的包容性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目标,各国政府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加速经济发展,而诸如均衡、包容等问题被当作是次要矛盾而经常被忽略。到了信息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社会包容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人类社会发展最大的进步不是技术与发明,而是消除不平等。”联合国在信息社会峰会上也提出“要强调社会公平发展,实现社会包容”。要实现社会包容,就必须努力让所有人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福祉。

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关于经济增长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过去单纯强调经济总量增长到重视公平的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2010 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中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专栏4-2

“包容性增长”的由来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一贯重视对贫困、公平等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权利贫困理论以及关于社会排斥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包容性”理念强调贫困人口不应因其个人背景的差异而受到歧视,不应被排除在经济增长进程之外,反映出对公民权利和社会排斥问题的重视;“包容性增长”所倡导的机会平等则强调贫困人口应享有与他人一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利,在参与经济增长、为增长做出贡献并在合理分享增长成果方面不会面临能力的缺失、体制的障碍以及社会的歧视。

1990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广泛基础的增长(Broad—based Growth)”,其后又进一步提出“对穷人友善的增长(Pro—poor Growth)”的理念,并以此制定世界银行的消灭贫困政策以及指导各国相关实践。“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表明人们对于贫困的认识已经突破了收入贫困理论以及“涓滴效应”[1]的局限,开始意识到有必要反思经济增长模式和战略,针对贫困问题采取特定的措施,而不是坐视或期望经济增长本身能自动消除贫困。

进入新世纪,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在“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基础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的理念。“包容性增长”可以理解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倡导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强调机会平等就是要通过消除由个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不平等,从而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包容性增长”理念强调要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制度,提供广泛的机会,而不是将增长政策和旨在实现公平的政策割裂开来;强调通过维持长期及包容性的增长,确保增长效益为大众所广泛共享。在政策层面,以“包容性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包括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一是通过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二是确保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机会,提倡公平参与;三是确保人们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经济福利。

资料来源: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经济学家,2009年第2期.

在工业社会,过度关注经济增长带来了贫富分化问题。到了工业社会的后期,或者说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又滋生出另一种不平等,即人们所说的数字鸿沟。缩小数字鸿沟,就必须实现数字包容,即让所有人最大限度地受惠于信息技术发展。在信息社会中,数字包容是实现社会包容的重要途径。实现数字包容,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新的不平等;另一方面有利于缩小社会中原有的不平等,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

3.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比传统社会更加舒适和便捷,社会发展的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更加注重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发展质量,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以协调发展为重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建设信息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专栏4-3

协调发展的内涵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的自身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

衡量网络化社会的发展水平,可以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不同群体使用信息技术的差距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几个方面来考查、判断。具体指标体系(见表4-2)。

表4-2 网络化社会指标

根据测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网络化社会总体水平不高

根据信息社会指数测算,2010年我国的网络化社会指数值为0.4028。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上海、北京以外,其余地区绝大多数的网络化社会指数及三项分指标均在0.3~0.6。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我国网络化社会指数稳步上升,从2006年的0.3086增长到2010年的0.4028,增长了31%(见图4-2)。

图4-2 中国网络化社会发展趋势

2.各地网络化社会发展水平不一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网络化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明显的梯队态势(见图4-3和表4-3)。

图4-3 2010年全国及各地区网络化社会指数

表4-3 2010年网络化社会指数分布情况

3.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偏低

根据测算,2006年以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2010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指数为0.3750(见图4-4),不仅低于网络化社会指数,而且比其他两个指标——数字包容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都要低,这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拖累了网络化社会建设;换言之,通过大力发展3G无线宽带和实现“三网融合”等措施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补齐网络化社会发展“短板”。

图4-4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发展趋势

4.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从全国范围来看,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并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见图4-5、表4-4)。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四地水平最高,2010年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均已超过了0.6,其中,上海和北京的指数分别高达0.9796和0.8252,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是安徽省的5.6倍。天津、江苏等16个地区的指数均在0.3~0.6;新疆、河北等11个地区的指数均在0.3以下,其平均水平(0.2455)仅相当于上海的25%、北京的29.7%。

图4-5 2010年全国及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指数

表4-4 2010年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分布情况

为解决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并选定北京、上海等12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取得更大进展。

图4-6 图解“三网融合”

资料来源: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77/n13301130/n13301170/13301396.html.

专栏4-4

哈尔滨2012年入户带宽将达百兆

2010年《哈尔滨市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出炉。根据方案,到2012年年底,哈尔滨全市将实现光纤入楼,入户带宽达到100Mbps,手机电视用户和IPTV用户数将大幅增加,增值电信业务内容更加丰富,电信与广电将携手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业务体验。

“实施方案”确定了三大发展目标: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能力。到2012年年底,哈尔滨全市将实现光纤入楼,有条件的地区直接光纤进户,宽带入户能力由目前平均不足4Mbps提高到100Mbps。二是广电、电信双向进入业务全面实现商用,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等需要的三网融合业务运营模式。三是积极开发音视频点播、可视交互等增值业务。

“三网融合”将会极大地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后可以用一根线做三件事:打电话、上网、看电视,而且这三件事可以由一个屏幕完成,手机和电视遥控器都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

资料来源:张强.哈尔滨“三网融合”方案出炉2012年入户带宽将达百兆.中国信息产业网,2010年8月24日.

5.数字包容总体水平日益提高

根据测算,2010年我国的总体数字包容程度相对较高,数字包容指数为0.4456,高于同期信息基础设施的0.3750和社会发展的0.3879。而且,我国97%以上地区的数字包容指数要高于0.3。

图4-7 近年来我国数字包容指数变化情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字包容水平参差不齐(见图4-8)。北京、上海遥遥领先,其数字包容指数均已超过了0.7,分别为0.7979和0.7208;浙江、黑龙江、天津等12个地区表现较为突出,其指数都在0.5以上;河南、江苏、湖北等16个地区的指数均在0.3~0.5。

为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我国在信息化过程中强化了对农村地区及弱势群体的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大大地推进了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此外,我国还十分关注以残疾人为代表的弱势群体,通过信息化不仅能够帮助其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还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信息素质从而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实现自我价值。

图4-8 2010年分地区数字包容指数

专栏4-5

“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

为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我国实施了举世瞩目的“村村通”工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和通信“村村通”两项,分别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组织实施。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2003年,完成了11.7万个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建设。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完成了10万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第三阶段是“十一五”期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全面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

通信“村村通”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年底前实现了“全国95%以上行政村通电话”。第二阶段是“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为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3月就村村通电话工程和信息下乡活动提出最新目标,包括①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能上网的“双百”目标。②完善农村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能力。③全面推进信息下乡活动,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全国99.86%的行政村和93.4%的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电话,91.5%的行政村通互联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目标也已基本实现。

专栏4-6

大连市呼叫中心实现残疾人信息化就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呼叫中心行业的迅速崛起,社会各行业对呼叫中心的需求越发强烈,呼叫中心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正飞速发展。2009年12月3日上午,全球首家完全由残疾人创办、运营的大连市易尚阳光呼叫中心正式上线运营。该中心以呼叫为主业,中心从高管到员工,90%以上为残疾人,现有呼叫坐席136个,全职坐席员300名。他们通过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利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与正常人平等交流,为商家、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服务。

易尚阳光呼叫中心还被确定为中国残联的残疾人信息化就业基地,中国残联授权呼叫中心为该项目唯一运营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呼叫中心业务,着重现代服务业外包(BPO)作业的营运模型。目前,所有在岗的坐席员都已具备专业话务员的水平,同时这个就业基地还为大连各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一批此类人才,此举打开了大连市残疾人信息化就业的新局面。到2010年年底基地将在大连拥有300坐席,其中居家就业170人,集中就业136人。预计到2015年,坐席整体覆盖全国33个省,600个城市,就业人数累计完成10万残疾人,该项目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分布式呼叫中心。

易尚阳光呼叫中心的运营,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残疾人的信息化就业问题,呼叫中心通过残疾人集中及居家就业的形式,将每个服务坐席安置到每个残疾人家,每个残疾人就是一个接线员,从而使其能够参与社会生产并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呼叫中心也大大地促进了数字包容,为这个特殊人群提供了一次最佳的融合机会。

资料来源:贾铁生.大连成立呼叫中心让残疾人信息化就业.中国广播网,2009年12月3日.

从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正处于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同时信息社会也为这些矛盾的化解提供了途径。以就业问题为例,网络化社会的发展在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矛盾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仅淘宝网就创造了106万个直接就业机会。

专栏4-7

阿里巴巴与就业

十年前,18个年轻人,凭50万元人民币筹款设立了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如今该公司已拥有B2B小企业用户5000万个,淘宝用户接近2亿,支付宝用户3亿多,这就是被誉为“互联网超级航母”的阿里巴巴。目前,在淘宝网有7亿件商品,每天完成800万~900万笔交易,发出500万~600万个包裹,2010年网上交易额可达400亿元[2]。

2010年6月25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云向温家宝总理描绘了企业的未来蓝图。马云承诺:未来十年,要为1000万家小企业提供生存、成长、发展的平台,为全世界创造1亿人的就业机会,为全世界10亿人提供网上消费平台。温家宝评价说:“一个有理想的人和一个有理想的企业,都有一个不屈的灵魂。‘阿里巴巴’为青年人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可能很小,但穿过这扇门,前面就是光明的坦途,要坚定不移地走过去。”

2010年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学院联合数万家阿里巴巴会员企业推出了“外贸万企寻才工程”特别行动,专为诚信通用户输送人才。此前,阿里学院刚刚宣布,投入5000万颠覆传统培训模式,抛出“先就业,后交费,上岗首月工资作学费”的全新收费模式。记者获悉,经阿里学院统一培训的学员,毕业后直接推荐上岗从事外贸工作,或者自主创业成立外贸公司成功开启网商之旅的比率,在94%以上。

如果说阿里巴巴网络培养了上千万的网商,那么2003年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则是给个人提供了一个尽情发挥的天地,这个平台是没有实际铺面的店铺。

淘宝网就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4月30日,淘宝网创造了106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机会,也就是说有106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的方式实现了就业。数据显示,这106万人中一半以上年龄在20~32岁,其中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现成为潮流。2009年6月3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新政,认定只要大学生网店开得好,也算就业,同样纳入就业统计。《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网店)进行自主创业认定的通知》里明确写道,高校毕业生所开淘宝网店的信用等级在三颗钻以上的,就可以认定为自主创业,除了可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同等待遇外,最重要的是可以享受到给予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优惠。

资料来源:高晴.温总理语重心长 阿里巴巴向大学生敞开就业之门.证券日报,2010年6月30日.

[1]当代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式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这被称为“涓滴效应”。

[2]2010年11月24日,应课题组之邀,阿里巴巴副总裁梁春晓、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王俊秀一行访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提供了关于阿里巴巴发展的部分最新资料和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