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迈向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研究

迈向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 锐 闫 丽 张倬闻今年教育实习期间,我校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教师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饶从满说。最基础的是要有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以科学研究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措施。在这些活动中受益最多的是参加交流的教师。

张 锐 闫 丽 张倬闻

今年教育实习期间,我校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用日语互相交流,在实验区里听课,与我校实习生座谈,与当地教师和校长开展交流、研讨,认真地倾听和记录着实验区的教学活动。

“这些客人是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员养成课程开发研究中心的学者,他们和我校教师教育研究院联合开展教师教育的国际合作研究。”陪同他们到实验区考察的我校教务处副处长、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董玉琦介绍道。

随着实验区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在高效完成师范生实习、一线教师培训等任务的同时,教师教育研究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获批项目的级别不断提高,教学法教师队伍的实力不断增强,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日益广泛。如今,我校的教师教育研究正向世界一流的行列迈进。“依托于实验区,我们正逐渐探索出一条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路。”教师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饶从满说。

科学研究“实”起来

“教师教育研究必须得‘接地气’,否则对一线教学就不会有指导意义。”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韩继伟副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2007年以前,我校教学法教师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教师教育研究“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即研究课题一方面很难申请到高级别的项目资助,另一方面对一线教学又缺乏很强的指导意义。归根结底就是由于没有基层“试验场”。老师们只能参考已有的资料来写文章,而不是真正地做研究。

实验区建立以后,学校组织教学法教师担任学生实习的带队指导教师,让他们和基础教育一线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学法教师发现,“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与资料上的泛泛描述相比,更加生动、更加鲜活,存在的问题也更具特色。”

眼界的开阔带来了研究观念的转变。“与从前相比,我现在更注重实证研究。”韩继伟副教授说,“在和实验区一线教师交流中,发现他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以往的研究没关注到的。这些困扰着他们的问题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这也是我校很多教学法教师的想法。于是,他们或带着自己的团队到实验区调研,或和实验区一线教师、教研员联合研究,产生了诸如“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等一批具有实证调研气息的科研课题。

2009年,我校正式成立了教师教育研究院,对教学法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和项目资助,更加激发了教学法教师的科研热情。成立以来,教学法教师通过研究院获立了一批科研项目,获得研究基金达150多万元。今年,研究院在年度研究计划中确立了“教师培养中体验与反思的关系研究”、“基于教师发展轨迹的教师教育体系与模式研究”、“关于教师知识结构及其特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6个课题小组。几年来,通过这样一批有理论意义更有实践价值的科研项目,教学法教师和实验区一线教师实现了进一步优化组合,一个个科研团队逐步建立起来。

教师队伍“强”起来

如何产出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最基础的是要有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以科研提升教学法教师队伍的实力,是打造这支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前不久,学校公布了2012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名单。物理学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教授、化学学院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王秀红教授名列其中。

博士生导师的遴选看重的正是教师的科研能力,但在以前,教学法教师在争取高等级科研项目上没有优势。而今年,于海波教授获批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城乡统筹视域中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研究”。同时,王秀红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经验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能够获立高等级科研项目,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与近年来依托实验区进行研究和教师教育研究院的项目扶植是分不开的。”王秀红教授谈到。

“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校长史宁中曾多次强调。以科学研究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措施。2009年,我校教学法教师总量为30余人,经过两年的发展,数量提升了30%。除引进一批教学法专业的博士生到我校任教外,一些学科专业教师“转行”成为教学法教师,这成为我校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新生力量。

“我们还将改革教学法教师的评聘机制,继续加大科研扶植力度,让我们的教学法教师数量越来越多,教学科研力量越来越强。”饶从满副院长满怀信心地说。

国际交流“活”起来

教育是全球性的事业,教师教育研究也不能只局限于国内。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必须让我们的教师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思维。

近年来,赴韩参加第六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中日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与日本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合作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相继展开。今年10月,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李淑文教授应邀前往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员养成课程开发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该中心是日本文部省设立的重点研究中心(相当于我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老师是该中心邀请的第四位中国学者。而在这四位学者中,有三位是我校教师。“这与我校教师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分不开的。”教师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李广说。

在这些活动中受益最多的是参加交流的教师。“以前,我们搞学科教学研究的人视野可能比较狭窄,只局限于自己所研究的一小块领域,但在这两次与日本教师教育研究领域最优秀的学者进行交流学习后,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在教师教育这个大的领域中还可以更有作为。”曾在中日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的韩继伟副教授,对于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收获如是说。

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引导,我校教学法教师的视野开阔了,他们较以往更多地开始关心教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开始用教师教育的宏观思维来思考问题。

几年来,提高科研水平,壮大教师队伍,促进国际交流,我校教师教育研究不断提升进位。正如副校长刘益春所说:“依托实验区这个平台,通过教师教育研究院来整合我校教学法教师的力量,将为实现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本文载于《东北师大校报》1201期,获得2011年度吉林省校报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作者闫丽、张倬闻分别为文学院2010级、2009级本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