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跃居世界一流的标志

跃居世界一流的标志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到这里就遭遇了两座特大型高炉处于出师不利的困境,所以决定带领全体员工发起改变命运的“三大战役”。第一季度,两座特大型高炉焦比、燃料比两项主要技术指标连续三个月成绩优异,实现了达到首钢集团一流的目标;第二季度,成绩更加优异,5月份完成生铁产量七十九万吨,创造了投产以来的历史最好记录,高炉三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事实上,被张寿荣院士称赞的“生产翻身仗、指标翻身仗和指标领先仗”的“三大战役”,是从2011年6月打响的。具体目标就是:“6月打基础,7月上台阶,8月打胜生产翻身仗。”

这场“三大战役”的主力军,就是炼铁部。

起步非常艰难!因为当时高炉“大哥”还处在“昏迷期”,处在“生死边缘”。要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节点目标,对炼铁作业部的全体员工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通过“会诊”,终于查清了“炉况长期失常”多方面的原因。除了燃料质量较差等原因之外,频繁停送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010年4、5、6三个月休风率高达百分之十点五,而且以重荷无计划休风居多。由于2、3月炉况较好,指标水平也高,所以在受到外围影响后,多是采取快速恢复、快速打指标的策略,高炉稳定的时间较短。尤其是5月炼钢主控室发生故障后,高炉长时间重负荷无计划停风成功恢复,使得工作人员对炉况产生乐观判断,从而在条件不是特别充分的条件下,选择了加重焦炭负荷,忽视了炉缸受到的创伤和影响……

在决战的日子里,我采访了老朋友时任炼铁部党委书记卢正春。

他是老首钢人,从炉前工一直干到首钢炼铁厂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2010年底首钢炼铁厂全面停产,他被调到首钢京唐公司炼铁部担任党委书记。一到这里就遭遇了两座特大型高炉处于出师不利的困境,所以决定带领全体员工发起改变命运的“三大战役”。

他形象地比喻说:“五千五百立方米特大型高炉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也会得感冒,也会学走路摔跤。这是正常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摸透它的脾气,扶它走好路,逐渐成长起来,变成一个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科学就是探索,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成功的经验,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鼓励成功,不惩罚失败!”

为尽快破解特大型高炉关键工艺技术难题,首钢京唐公司成立了“高炉技术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就高炉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与此同时,炼铁部还集中精兵强将开展专题技术闯关,每项专题至少制定三个攻关方案,优中选优,并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岗位培训,促进现场管理精细化和生产操作标准化。为掌握冶炼规律,他们还开发了特大型高炉人工智能模型,模拟炉内冶炼情况,并对高炉装料制度进行改进,进行了“大矿批”试验,努力掌握装料新方法。

“三大战役”一开始进展得并不顺利,投产后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炉顶温度控制不当,卸灰时粉灰发生三次自燃,烧毁了一辆价值数万元的卸灰车;低迷时日产只有六百五十多吨。

“做优秀人,炼优质铁!”

这个回荡在石景山下多年的企业口号,一直是激励炼铁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如今又在渤海之滨轰然响起。

2011年5月和2012年3月,原冶金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首钢学习型企业顾问董贻正,曾经先后两次前往首钢京唐公司炼铁部调研,印象全然不同。上次来,“高炉长期不顺”的尴尬现状,令我们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心情沉重,眉头紧锁,深表堪忧;然而短短十个月后,这里居然发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他喜出望外,兴奋不已,特意致信朱继民,发出由衷的称赞:“卢正春敢于担当,实施三步走,很快使高炉有了起色。卢正春到首钢京唐公司后,在炼铁部提出开展‘树八气’、‘立五风’活动,同时在广泛听取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意见基础上,顶住了已被客观事实证明了不符合实际的技术决策,在二十天内连续给高炉加风十八次,使高炉负荷从三以下上升到五以上,高炉生产逐步走向稳定。据炼铁部其他同志介绍,这样做虽然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但卢正春在炼铁部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支持下,坚定不移,顶住压力,终于取得成功!”

业内人士都知道,衡量高炉冶炼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高炉利用系数、焦比和燃料比。

“高炉利用系数”,是指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在二十四小时的合格生铁产量,利用系数越高,表明高炉的生产率越高;所谓“焦比”,是指高炉每吨合格生铁所耗用的焦炭的吨数;所谓“燃料比”,是指高炉采用的喷吹煤粉,或重油、天然气,折合每吨产铁所消耗的燃料总量。

2011年,经过炼铁部全体员工不断地调试和攻关,逐步掌握了驾驭特大型高炉的操作规律,使高炉运行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在全公司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炉况长期失常”达十五个月的两大“高炉兄弟”病情逐渐好转。10月,“身体”开始恢复。到年底,两座特大型高炉日产铁二点六万多吨,超过设计水平。特别是在多项可比生产经济指标中,焦比和煤比次于宝钢,而利用系数、燃料比、工序料耗、风温、富氧率等其他五项指标却优于宝钢容积最大的三号高炉。特别是高炉利用指数达到了二点零,距离一些发达国家的特大型高炉最高的利用指数只差零点二,从而跻身国内一流大高炉行列。

喜讯很快传开了!

首钢京唐公司领导朱继民、王青海、王天义、王毅等都赶来祝贺,称赞他们开始摸索出驾驭大型高炉的规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12年,炼铁部党委决定乘胜前进,掀起了更加壮丽辉煌的三大战役:在第一季度,两座特大型高炉的高炉利用系数、焦比和燃料比等三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首钢集团一流水平;第二季度,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年底前,力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荣誉的光环,再次辉映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炼铁人。

第一季度,两座特大型高炉焦比、燃料比两项主要技术指标连续三个月成绩优异,实现了达到首钢集团一流的目标;第二季度,成绩更加优异,5月份完成生铁产量七十九万吨,创造了投产以来的历史最好记录,高炉三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12月,是第二轮“三大战役”收官之月。

由于全面实施大矿批冶炼、高炉长寿技术攻关、高富氧冶炼以及一号特大型高炉炉顶料罐扩容改造工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两座特大型高炉共产铁八百五十二万多吨,提前十六天完成全年计划,同时高炉的各项指标也创出佳绩,特别是燃料比优于韩国浦项光阳钢铁厂容积五千五百立方米的四号特大型高炉,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真正成为了中国钢铁工业的一面旗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