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保险市场

再保险市场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保险集团是由众多再保险人经共同协议联合组成的集团公司,有地区性的分保集团与专业性的分保集团两类。分保集团一般通过规章规定承保限额,对超过集团力量的超限额责任,也向国际再保险市场进行统一分保。在劳合社注册的承保商是再保险市场内重要的买方,同时也是重要的卖方。纽约再保险市场经过最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跻身于世界再保险市场前列。当时,调查焦点主要集中在AIG与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一份再保险交易。

第三节 再保险市场

一、再保险市场的含义

再保险市场是从事各种再保险业务活动的再保险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再保险的买方、卖方和中介,以及市场的环境、组织和管理各个方面。

再保险市场是保险市场发展的产物,与保险市场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与保险市场相比,再保险市场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再保险交易需要广泛的国际联系和信息交流,所以分保业务往往超越国界,也即再保险市场往往是国际性的市场。同时,再保险市场与保险市场的重大区别在于再保险的买方和卖方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相互转换,一家公司既可以办理分出也可以办理分入。在再保险市场上,由于经纪人可以为买方和卖方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故再保险业务有一半以上是由经纪人联系安排的。

二、再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活跃在世界再保险市场上的经营再保险业务的主体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直接承保公司

保险公司兼营再保险业务是再保险最初的经营方式。随着再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只是在经营直接保险业务的同时偶尔接受再保险业务,更多的是以分保交换的方式在对直接业务安排分保的同时获得一部分再保险分入业务。直接承保公司既是再保险的买方又是卖方。

(二)专业再保险公司

专业再保险公司本身不经营直接保险业务,而是作为再保险人对直接承保公司提供保障,同时也将接受的再保险业务的一部分转分给其他的再保险人。专业再保险公司是在再保险需求不断扩大的前提下从直接承保公司中独立出来的。世界最早的专业再保险公司是成立于1846年的科隆再保险公司。发展至今,专业再保险公司已是再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力量,世界再保险费也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再保险公司或集团。据统计,全球前十大再保险(集团)公司集中了40%的再保险市场份额(见表8-4)。

表8-4 2001年全球十大再保险公司排名   单位:百万美元

img15

注:按再保险费净收入排列。

资料来源:新华网2003-01-30。

(三)再保险集团

再保险集团是由众多再保险人经共同协议联合组成的集团公司,有地区性的分保集团与专业性的分保集团两类。亚非拉国家都建有地区性分保集团以壮大地区再保险力量,如非洲航空保险集团、亚非再保险集团等。而专业性的分保集团组成主要是为了集中处理特殊风险,如原子能风险、雹灾风险等,以求分散高风险及联合专业技术力量,英、德、日、美等国建立的原子能分保集团也属此类。参加分保集团的公司既是分出人又是分入人,它们通过成数分保的方式在集团内分出自身业务,接受来自其他成员的分入业务。分保集团一般通过规章规定承保限额,对超过集团力量的超限额责任,也向国际再保险市场进行统一分保。

(四)劳合社

在劳合社注册的承保商是再保险市场内重要的买方,同时也是重要的卖方。劳合社个人承保商在市场内组成承保小组,只接受注册的劳合社经纪人介绍的分保业务。

专栏8-1

铜钟之鸣

在英国伦敦劳合杜保险公司的大楼内挂着一只1799年从荷兰沿海一艘沉船中打捞出来的小铜钟,它被用来宣告劳合社某笔大宗生意的得失,响一声表示赚了大钱,响两声表示赔了。1984年,美国航天飞机成功地收回人造卫星,劳合社的小铜钟一声乐鸣,向人们发出喜报:劳合社保险公司为这次飞行承保赚了5 000万美元。1979年,挪威一艘7万多吨的货轮在好望角沉没,小铜钟发出两声哀鸣,表示公司须为此付出巨额赔偿金。1985年韩国一架波音747客机苏联击落,小铜钟又发出两声哀鸣,意味着伦敦劳合社保险公司必须向航空公司赔偿2 680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报》)

(五)专业自保公司

专业自保公司是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保险业务经营形式,是大企业自设的保险公司,为其母公司和子公司提供直接保险,同时也承保外界的风险,大部分集中在百慕大地区。由于专业自保公司业务偏重于大企业内部的业务,所以结构很难均衡,风险集中,因而特别依靠再保险技术来分散风险。同时,大企业往往跨国经营,由于某些国家法令、货币等规定,专业自保公司很难直接在该国办理承保,故常委托当地的保险公司作为其前卫公司代办承保。前卫公司对此服务收取签单费后,将收取的保费小部分自留外,其余以再保险方式交予专业自保公司。

全世界估计有2 000多家专业自保公司。百慕大是美国的专业自保公司集中地,其他专业自保公司的中心有美国佛蒙特州、卢森堡、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专业自保公司在美国工商企业财产保险市场上占有30%左右的份额。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有70%的企业设立了专业自保公司。

三、世界主要再保险市场简介

世界主要再保险市场有伦敦再保险市场,德国、法国、瑞士构成的欧洲大陆再保险市场,纽约再保险市场,百慕大再保险市场和亚洲的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集中了世界90%的再保险费。这些市场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下面就四大市场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国市场

美国作为世界再保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再保险市场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瞩目,其中最著名的是纽约再保险市场。美国保险市场广阔,保费收入占全球保费收入的40%左右。纽约再保险市场经过最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跻身于世界再保险市场前列。

纽约再保险市场的再保险交易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互惠交换业务,第二种是由专业再保险公司直接与分出公司交易,第三种是通过再保险经纪人。其业务主要来源于北美洲、南美洲和伦敦市场。在扩展再保险业务问题上,美国再保险摒弃了欧洲再保险的传统做法,即不用打电话、直接飞来飞去的展业方式,而是选择长久的立足点渗入再保险市场。

尽管美国再保险商们的经营业绩被寄予厚望,但是从长远看,美国再保险业的波动性和周期性将继续对再保险商们的获利能力构成威胁。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的巨灾损失和令人失望的2002年之后,美国的再保险行业开始不景气,不断有再保险公司退出美国市场或者减少它们在美国市场上的业务活动。例如德国的格林全球保险集团、法国的安盛国卫保险集团和法国再保险集团(以上三者都在标准普尔2002年评选的35个最大保险集团之列)都相继放弃了美国再保险市场,关闭了它们在美国的子公司。美国再保险业的重大损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弥补1997~2000年的准备金提取不足,二是为石棉责任纠纷案补提准备金。

专栏8-2

丑闻+10亿损失,套牢“股神”菲特

2005年4月,美国媒体爆出美国保险业大哥大——美国国际集团(AIG)涉嫌财务造假,纽约州司法及监管当局对AIG及其前董事长格林伯格和前首席财务长史密斯提起民事诉讼,罪名是AIG涉嫌从事虚假交易、隐瞒损失、虚报收入等行为,而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夸大公司承保业务的表现,以提升公司股价。

令业界吃惊的是,一直被投资者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牵涉到这起丑闻之中。

当时,调查焦点主要集中在AIG与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一份再保险交易。1998年,通用再保险公司与AIG签署了一份关于再保险的合约,通用再保险公司答应向AIG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再保险业务。而通用再保险公司是伯克夏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从2005年3月份起,美国司法部和素有“华尔街杀手”之称的纽约州总检察长斯皮策联手对通用再保险公司与AIG之间的这宗交易展开调查。他们怀疑,通用再保险公司参与了AIG虚增储备金的违规行为。两者之间的交易被AIG计为保险业务,从而使其保费收入增加了5亿美元,同时也使其财产和意外保险赔偿准备金增加了5亿美元。

为了掌握AIG与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交易内幕,监管部门对伯克夏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进行了质询。

调查进行到6月,通用再保险公司两名前主管约翰·霍沃什和理查德·纳皮尔出面认罪,承认帮助美国国际集团(AIG)虚报过账目,两人也遭到解雇。认罪的两个人,前者曾负责通用再保险在都柏林的业务,后者是通用再保险的副总。

到7月份,通用再保险公司英国分部的首席执行官米兰·弗克里克在被安排行政假期两个月后,也正式被公司解雇。

(资料来源:《外滩画报》2005年8月)

(二)百慕大市场

百慕大市场是新兴的再保险中心,主要以其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监管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促使百慕大市场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上缺乏责任再保险的承保能力时,ACE和EXEL两大特种责任险公司在百慕大建立,在此形成了超额责任险直接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再一个重要因素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自然灾害损失频繁,而世界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1992年美国“安德鲁”飓风过后,投资者迅速建立了百慕大巨灾再保险公司开展巨灾再保险业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发展,使百慕大成为国际性的重要再保险中心。

在过去的几年中,百慕大市场发展尤为惊人。自然灾难财险再保险、专业责任险、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以及员工责任险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目前市场保险费率坚挺,百慕大已经从超额层市场变为一家同时提供限额层保障的市场。在几股浪潮的推动下,百慕大从一家专业自保市场转变为一家全面的保险与再保险市场。所有主要的经纪公司都在岛上设立了分公司,并且其中许多公司都能够提供专业自保管理服务。

百慕大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内商业财险及意外险市场。百慕大的主要业务是来自于美国的经纪业务,而且实际上所有的内部交易企业以外的保险都通过经纪公司完成。美国商业业务大量涌向百慕大以及其他离岸市场,解释了美国国内保险公司经纪业务下滑以及经纪公司对保险买方来说作用上升之间的偏差。

(三)伦敦市场

伦敦再保险市场是世界再保险市场提供巨灾风险保障的中心,已经形成了伦敦超赔再保险市场,专门为地震、洪水等巨灾损失提供全面、稳妥的保障,此外,还为意外险、责任险等承担再保险责任。从1991年开始,伦敦超赔再保险接受人在提高费率、改善分保条件和调整分保机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例如,伦敦超赔再保险市场提高了高层超赔再保险合同的保险费,最高幅度提高了10倍;要求再保险分出公司提高自留额,或者在再保险合同中增加共保条件,先前航空险的分出公司每个危险单位的自留额仅为0.5%,现在提高到2.5%甚至更高的比例。

伦敦再保险市场经营再保险业务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伦敦再保险市场的经纪业十分兴旺,经纪人在再保险市场上地位举足轻重。根据劳合社的规定,再保险业务必须通过再保险经纪人安排成交,如果再保险业务不通过劳合社的经纪人安排,再保险公司就不能接受业务。伦敦的再保险经纪人频繁地在世界各地往来,积极参加各种保险会议或者活动,信息灵通,十分活跃。

其次,伦敦再保险市场接受的再保险业务,主要源于外国。在伦敦再保险市场成交的业务中,外国业务的比重非常高,以劳合社为例,美国的业务占60%,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成交;其余40%中的大部分业务来源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 000多个保险公司,只有小部分业务来源于本地,这在其他再保险市场极为少见。

最后,专业再保险公司在伦敦再保险市场上无足轻重。在伦敦再保险市场上,专业再保险公司接受的业务量不到整个市场容量的六分之一,此外,英国本土的专业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又远远低于外国专业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公司在伦敦设立的附属机构实力最强,即使英国最大的商业综合再保险公司、皇家再保险公司以及维多利亚再保险公司,也无法与它们相比。伦敦再保险市场上的大型专业再保险公司通常隶属于英国的大保险集团或者是外国再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

(四)德国市场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再保险市场,德国再保险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再保险的发展历史中,德国更是功不可没。历史上第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公司便于1846年诞生于此。

目前,德国再保险市场拥有40多个实力雄厚的专业再保险公司。根据标准普尔对过去10年国际再保险市场的统计,全球前10位专业再保险公司中,有7家来自于德国。可见,德国再保险市场对于国际再保险市场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它在许多市场中都处于领导地位,多年以来连续被美国标准普尔资信评级公司评为AAA级。尽管2005年自然灾害频繁,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仍然取得了27.43亿欧元的利润,同比增长8亿欧元,创下新的历史纪录,销售额达382亿欧元。

四、我国再保险市场

(一)我国再保险发展历史

自1980年我国保险业恢复开展之后,一直到1988年,国内的保险公司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再保险业务也由其专营。由于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风险由国家财政兜底,人民币业务一直不办理分保,涉外业务则须分出去。

1988年3月和1991年4月,中国平安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相继设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85年4月颁布实施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第18条规定:“保险企业必须至少将其经营的全部保险业务的30%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再保险”和第20条规定:“除国家保险管理机关特别指定的保险企业外,任何保险企业均不得向国外保险公司或经营保险的人分出或者接受再保险业务”,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部代行国家再保险公司的职能。为了引入竞争,提高经营效率,1992年国务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平安和太平洋两家保险公司可以经营国内外再保险业务。1995年10月开始实施的《保险法》又默认了其他商业保险公司的这一权利,并将法定分保比例由30%降为20%,从而使国内再保险经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各公司的再保险业务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96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制为集团公司,并成立了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至此,国内才有了一家经营再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1999年3月,中国再保险公司在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2003年8月,中国再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中再集团以投资人和主发起人的身份控股设立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4年底,中再集团资产总额达263.58亿元人民币,实现分保保费收入199.85亿元,同比增长2.58%。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再保险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开业。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机构于2003年10月24日在北京宣告成立。随后瑞士再保险、通用科隆再保险等外资再保险公司分公司也相继在中国开业。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专业再保险公司6家,其中中资再保险公司3家,外资再保险公司3家,再保险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此外,2005年底英国劳合社也获准进入我国再保险市场。

专栏8-3

中国再保险集团2006年实现股份制择机整体上市

2006年1月15日从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今年中再集团将实现整体改制并择机上市,以期尽快担负起再保险市场引领作用。中再集团总经理刘京生表示,今年中再集团将以二次改制为中心加快改革发展,力争通过市场化融资渠道,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实现集团公司从国有独资向股份制转变,并择机整体上市。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该会时强调,中再集团二次改制是直接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是取消法定业务后集团创新发展的需要。中再集团应抓住二次改制二次闯关的机遇,尽快担负市场引领作用,为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再保险服务。

2006年1月1日我国法定分保已全部取消,国内再保险业务开始全面实行商业化运作。而全球最大的三家外资再保险公司早已进入到我国再保险市场。因此,对于作为唯一一家中资再保险公司的中再集团来说,显然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2006年1月16日)

(二)我国再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再保险经营机构单一,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

面对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直接保险市场,我国虽然已有6家专业再保险公司,但无论就其主体的质量、数量,还是其客体的规模,都无法满足国内保险市场上万亿元保险责任的分保需求。而且,中国再保险公司长期垄断了国内再保险市场,这种缺乏竞争的、垄断的再保险主体市场结构,无疑延缓了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

2.再保险经营模式粗放,产品单一,不利于面对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

长期以来,我国的再保险产品和定价采用的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模式,且价格体系具有风险要素较少、风险分类较粗,定价过于简单和粗放的特点。在这种统一和单一的定价体系下,忽视了不同客户群在风险特征和风险水平上的差异,忽视了不同地区之间风险的现实差异,忽视了不同的经营主体之间经营水平的差异,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市场问题。如在商业分保方面,因国际再保险人具备技术、服务、手续费等优势,国内业务大量流向国际市场,直接导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结果体现为逆差。截至2005年9月底,当年我国向境外分出保费64.33亿元,从境外分入保费11.21亿元,国际分保是国内分保的5.74倍。同时,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署的协议,从2003年开始,国家法定的20%分保比例逐年降低5%,直到2006年完全取消。如果不积极寻求更广泛的分保渠道,竞争局势将会非常严峻。

3.再保险精算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

办理再保险,比经办直接保险业务涉及面更广泛,所需知识更为专业和精深。尤其是对风险的评估、风险单位的划分、最优再保险的选择、自留额的确定、再保险费率的厘定等方面,都要求再保险人有非常高的精算水平和业务管理技能。而国内由于各家参与再保险业务的公司过于关注短期利益,未能从长远角度看待再保险,从而丧失了许多通过再保险业务的开发来造就一批专业人才的机会。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在再保险业务探索方面仍处于低水平、粗放经营的重要原因之一。

4.再保险统计数据积累严重不足。

严格地说,我国的再保险是1996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远远落后于原保险市场。由于发展时间短,加上有些再保险公司业务操作不规范,保险统计口径不一,使得可供利用的再保险统计非常欠缺,影响了再保险产品的开发。

(三)我国再保险业发展的新思路

1.构造多元化再保险市场主体。

增加再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再保险资源,使一些长期从事再保险业务的保险集团公司都可以设立专业再保险公司;二是充分建立横向再保险关系,使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再保险的互惠交换业务,扩大再保险业务规模;三是建立专业自营保险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大企业的资本和技术资源,既降低其保险成本,又为再保险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成为再保险市场上的生力军。

2.丰富和创新再保险产品。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再保险公司的运作手段和专业技术水准会给中资再保险公司带来压力,促进中资保险公司引进和开发新型再保险产品,如有限风险再保险、保险证券化等。这些新型产品更注重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转移和巨灾风险处理,更高层次地满足了市场的再保险需求。

3.提高再保险服务水平,加快再保险业务发展。

再保险的客户是直接保险公司,分保的险种往往具有高风险性,需要对该险种的性质、标的的风险状况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据此厘定合理的保费标准。再保险公司除了被动地接受分入业务外,还应该主动向直接保险公司就费率厘定、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改进意见。这决定了再保险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需要再保险公司不断提高其各方面的技术服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套再保险专业人才培训和教育制度,为我国再保险业务发展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