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金融研究课题

科技金融研究课题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金融的实现形式就是电子金融,研究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理论将促进金融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进而,本书对国内外电子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进行评价,指出各自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本选题,毕竟研究活动是有投入的,如果投入与产出不对称,就没有研究的必要。研究现状则是研究的起点,我们将总结前人的研究结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本书力求把研究成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表明该研究将丰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而实践意义则主要是经济意义,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理论意义

现代金融的实现形式就是电子金融,研究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理论将促进金融现代化战略的实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理论是金融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将对什么是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因素的理论分析、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等重要问题进行回答,其理论成果将丰富金融学、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认知。

(二)实践意义

(1)电子金融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支持领域,而自主创新是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电子金融自主创新事关我国整体金融科技水平的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改善,以及金融现代化、金融国际化的实现。

(2)电子金融业市场巨大,估计有5000亿元人民币,为该行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它有利于整合中关村等高科技园区的现有资源,提升我国整体金融技术水平和IT技术水平,扩大软件出口创汇能力。

(3)由于我国金融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执业环境与发达国家显著不同,我国电子金融业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我国电子金融业发展初期各自为政,发展模式整体上铺排粗放,缺少成长机制和长效机制。在“十一五”规划下,我国迎来了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新阶段,许多金融机构和电子金融企业[1]开始投巨资进行电子金融开发,并且取得了骄人业绩。本前瞻性研究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角度,从理论上总结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问卷调研与访谈,总结经验,发现现有不足,从而提出促进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中长期建议。

(4)有利于提高我国现代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强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为金融业参与世界财富的分配创造良好机会。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动力机制影响因素、融资机制影响因素、规范机制影响因素、复杂影响因素之一创新战略、复杂影响因素之二技术体系、复杂影响因素之三技术能力等的理论分析,结合实际调研,找出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中的不足之处,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现状

由于国内外没有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方面的直接的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分别归纳总结国内外电子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而,本书对国内外电子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进行评价,指出各自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国内外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相关的电子金融研究现状

国内外电子金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电子金融营销、风险管理、意义、电子金融渠道形式、实例等方面展开的。

1.国外电子金融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外电子金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电子金融的技术形式,如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电子支付、ATM机、信用卡等。②电子金融的营销。③电子金融的风险,如安全技术、监管等。④电子金融的意义。⑤通过日本等国的实例论述了电子金融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

下面我们从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保险的角度展开论述。

(1)电子银行创新现状。

①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ATM机、虚拟银行、24小时银行、电子支付、银行零售业务等各种零售支付手段。E-money具有多种形态:Cybermoney、Smart Card、Credit and Debit Card、Electronic Check、E-curse等。Cybermoney指在网络上流动的货币。美国E-money的发行者分三种情况:White指取得合法地位的银行,Black指没有合法银行地位的机构组织,Gray不限指银行,但E-money由发行者承担责任(Brian Mantel,2001)。银行零售业务的分销渠道不仅包括电脑,轿车、有线电视、无线通信都因可以成为Internet的接入方式(April Wright,2002)。

②电子银行操作风险、跨境电子银行活动的管理和监管(Basel Committee,2002)的研究和安全技术如视网膜、指纹、掌纹、笔迹等在线识别身份(BIN LI等,2003)。银行风险管理模型如VAR等在银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③电子银行的意义。如对银行并购、竞争和全能银行模式的影响(Claessen和Glessener,2003)、银行产品开发模式、营销模式不断创新,跨国银行并购浪潮此起彼伏。

④电子金融的实例。如欧洲的电子支付系统(ESTO,1999)、俄罗斯(Enrico Perotti,2002)、中国香港(Joseph K.W. Fung,2005)、日本(Charles R.GowenⅢ,2002)等。日本允许广泛的参与者,包括制造商、零售商、风险资本、海外公司子公司等都可以进入E-finace,使金融机构、零售商、网络信息服务相融合,诱导金融超市的出现(Motoshige Itoh,2001)。

(2)电子证券创新现状。

①电子证券交易越来越跨交易所、跨平台,虚拟证券交易所大量涌现,证券交易所之间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

②证券、衍生工具交易越来越模型化、自动化、智能化。基金公司的证券交易软件或衍生工具交易软件自动跟踪市场行情,根据系统设定的交易模型,自动发现机会,自动买卖成交,极大地提高了上千亿美元基金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③本书认为对电子证券的监管模式要基于稳定、透明和竞争(Stability,Transparency and Competition),即向经营同一金融活动的不同金融机构进行同样的监管,避免任意性。由于全球化和进入门槛的降低,金融的市场定义变得模糊,竞争加剧。同时,网络外部性又导致垄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们要通过鼓励创新来促进竞争,通过竞争来加快创新。此外,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增加市场透明度来促进行业自律,通过教育金融商品消费者来实现消费者保护(Peter Spencer,2001)。

④对期权、期货的报价产生的影响。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市场采用了电子交易技术后,买卖价差比先前叫喊买卖窄了,交易均衡的速度加快,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关联性加大(Joseph K.W. Fung,2005)。

(3)电子保险创新现状。

保险交易更多的是在线下进行,如医疗险、寿险、团险、财险、年金大多不是通过保险电子商务来完成的。年金需要供需双方通过谈判来确定双方的价格、服务内容,金额较大,不可能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易,网络至多是辅助手段。团队金额巨大,也需要营销攻关,一般不通过网络来支付。财险需要实地察看标的物的情况,以确定费率。由于寿险、医疗险需要体检,也不能在线上完成交易。医院与保险公司的联网是一个难题。

在网上交易的主要是意外险。意外险包括旅行保险、航空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综合意外险等,可以直接在网上支付购买。

国外保险公司拥有丰富的保险业务资料,供精算师进行产品定价。精确的产品定价能力是保险产品开发的基础,这方面国外优势明显。

2.国内电子金融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电子金融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西方电子金融的技术及发展战略的借鉴。②国内电子金融发展的法律规制、主要障碍、风险、营销等。③我国电子金融实例。

下面我们从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保险的角度来展开具体论述。

(1)电子银行创新现状。

①西方电子银行的技术及发展战略的借鉴。陈爱华(2000)考察了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轨迹,是ATM机、电话银行、金融EDI、PC银行、网络银行。

②国内电子银行发展的法律规制、主要障碍、风险、营销等。国内电子银行发展的法律问题的研究范畴包括对电子货币、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电子合同、冒名行为和电子银行业务纠纷的裁判管辖等。美、英、日等国主要围绕电子资金划拨所引起的相关立法进行探讨,如“50美元规则” 、消费者保护的理念、信息披露的原则、损失的赔偿和责任的承担等。制定我国电子银行的法律规范,需要考虑电子银行的主体资格、电子货币的发行、电子认证机构的统一、秘密键的管理、电子证据的提交、电子银行的实务操作规范等方面(陈盈萱,2001)。

发展网络银行的主要环境障碍有:缺乏权威CA认证体系,社会信用缺失,缺乏法律法规,难以有效监管,电信基础建设不完善,用户电脑普及程度及用户素质偏低(夏雷,2002)。银行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组织结构不适应,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互相推诿;开发模式不适合,外包方式无法适应软件的快速更新;决策机制不健全,技术部门没有研究能力,导致技术开发决策失误;业务流程过于复杂,客户半途而废;缺乏像IBM公司那样高水平的异常服务机制,无法指导客户进行操作;缺乏增值服务,客户没有依赖性。这些问题已经得到银行重视,如建设银行总行在开发集成软件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电子银行风险,包括安全风险和业务风险。安全风险包括系统能否正常运转风险、操作风险(含货币犯罪、系统设计实施维护不当、客户操作不当三种风险)。业务风险包括由于电子银行引起的信誉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我们主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技术层面控制、网络银行的监管来解决(蒋吉才,2004)。

电子银行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差异化策略、创新策略)、客户策略(高价值客户与低价值客户服务模式不同)、价格策略、品牌策略(齐德义,2004;王志鹏,2005)。

③我国电子银行实例,如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具有能有效控制银行成本、现代化的经销方式、广泛的客户群体等好处,但也有法律风险、交易风险、技术风险。电子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要相应改变,如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信息反馈机制、决策机制等都要相应改变。理念上要以客户为中心,挖掘竞争优势,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做得较好,2001年、2003年、2006年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个人电子银行(张民,2004)。

(2)电子证券创新现状。

国内证券公司已经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实现了CRM、ERP、业务流等功能。财务上按照业务流进行操作,如计算机设备的采购,一定数额下由计算机管理人员自己决定购买,超过一定金额,则要由总行在网上审批,审批之后,财务才可入账。CRM可以显示公司的大客户、交易活跃客户等诸多资料,并可通过短信或者邮件与客户互动。

国内证券公司的证券电子商务经过2005年、2006年的爆炸式增长,暴露的问题已经克服,目前证券电子商务系统已经比较健壮,经得起交易量的冲击,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有保障。

但是,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管理制度的落后,证券交易缺少智能化、自动化、模型化特征,也没有与国外证券市场接口的多币种、多市场、模型化交易方式。国内的QDII必须借助国外的交易平台。

国内电子证券案例,如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银河证券等较早地实现了网上交易,这既方便了客户,又降低了营业网点的数量。由于网上交易主要消耗宽带,而不是空间资源,营业部可以大力拓展客户数量,引入兼职经理,数量上几乎没有上限。目前,各大证券公司都能够安全地实现网上交易,价格竞争又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几大证券期货软件提供商为多家公司服务,产品同质化。

(3)电子保险创新现状。

电子保险是最近几年的事,特别是人保、中保国外上市。大大促进了保险信息化的发展。保险公司与IBM等巨头合作,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保险信息化质的飞跃。但是,国内保险公司的管理信息化如财务管理还没有实现全国大集中,保险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经营信息无法即时了解,对分公司的财务无法掌控,蕴涵了较大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的网上交易同样局限于意外险,医疗险、寿险、团险、财险、年金大多不是通过保险电子商务来完成的。

国内保险公司没有详细的保险资料,无法进行精准的保险精算,因而产品开发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国内保险产品同质竞争较为激烈。

国内电子保险做得比较好的有人保、中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等公司。电子保险是重要保险营销工具,也是保险公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外自主创新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新方面的研究浩如烟海,而且历史悠久。由于这方面的文献综述很多,本书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归纳,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熊彼特创新理论、知识经济等角度对创新展开深入研究。国外对自主创新的研究不多。国内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两个阶段,与国内形势变化相适应,主要从自主创新的必要性、理论模型、对策建议、案例调查等方面来展开。

(1)国外自主创新的研究现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对我国的自主创新研究很有借鉴意义,主要内容包括:①创新的过程、特征。②知识产权保护,如对专利、商标的保护。③政府对于软件、通信技术开发的资助,以及政府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中的地位。④美国硅谷经验研究、微软分拆案与美国对创新的产业政策等。⑤创新的障碍与创新思想的来源。⑥熊彼特创新理论。⑦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

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与制度创新成为企业活力的源泉。国外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涵盖了人力资本、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组织再造、核心竞争力等众多方面。研究方法有仿生学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模型假说等。

(2)国内自主创新研究的现状。国内对自主创新的研究分两个阶段:一是2001年以前,主要研究创新问题,文献主要集中在2001年左右。学者主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对创新展开了研究,同时展开了大量的交叉研究。仿生学、生态学应用于创新研究,取得了关于企业簇集、企业成长动力、企业寿命、企业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二是2006年左右,由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宣扬自主创新,此后的诸多文献直接研究自主创新问题。

本书对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自主创新的必要性。②理论与模型。③对策与建议。如制定《有限合伙法》 、发展非核心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等。④调查与案例。如台湾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海尔等企业的案例,以及天津、珠三角等区域调查。

①自主创新的必要性。没有自主创新,我国充其量不过是世界工厂。由于不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权,对外资严重依赖,经济中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不强(王勇、张冠峰,2006)。徐冠华(2006)认为,之所以要自主创新,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竞争力,二是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三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黄少华(2006)认为,我们必须自主发展科学技术,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基地,对于我国科技进步并没有多大帮助。

谢友星(2000)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研究了三种模式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并分析了我国在这三种技术创新模式上的误区。

②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模型。

第一,企业进化论。孙明华(2006)根据国外文献的研究成果,认为作为企业知识和能力载体的Routine就是企业的基因。Routine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因果关系模糊性、路径依赖性、惯性。适应环境的Routine保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Routine被淘汰。而企业创新就类似于生物的基因突变。企业的自主创新必须有一个度,以适应环境,否则会被淘汰。

第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伊查克·爱迪思(1989)提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主要是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企业年轻时充满了灵活性,但控制力不一定很强;企业老化时,可控性增加了,但灵活性却减少了。管理和领导的质量决定于制定决策的质量和实施决策的效果与效率。而要制定高质量的决策,任何时候都需要四种角色(PAEI)发挥作用:P,即Perform the Goal of the Organization,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机会”获得利润;A,即Administration;E,即Entrepreneuring,包含Creativity和Risk-taking;I,即Integrating,要将市场分散的信息、资金、人力等要素集成并生产出全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要执行决策,管理者需要一定的能量,其来源是职权(Authority)、权力(Power)和影响(Influence)。

第三,德国历史学派。贾根良、黄阳华(2006)在研究德国历史学派时,发现与主流经济学相异的德国历史学派是德国经济振兴的重要因素。它强调科学技术和“精神资本”的作用,强调制造业和工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强调贸易保护对国内幼稚产业的保护。

第四, “动力源因素”学说。许小东(2002)提出了技术创新内驱动力机制模式,即创新动力= (创新所产生的效益×创新成功期望) /(创新投入×创新失败可能)。此外,还有技术推进论、市场拉引论、技术推进—市场拉引综合作用论,技术规范—技术轨道论,N—R (需求—资源)“瓶颈”关系论及EPNR (创新者、政策、需求、资源)论等。

徐大可、陈劲(2006)提出了一个包含知识积累、技术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四个变量的模型。企业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寻找自主创新的目标,与外界进行研究开发合作,最终可以实现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邱成利(2002)提出了自主创新环境网络模型。基础设施层次的网络、制度和文化层次的网络、组织层次的网络以及信息层次的网络,这四个层次的网络相互作用,并共同对新产业成长产生影响。基础层次网络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通信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教育研究机构的构建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些要素是区域内自主创新产生的最基本的物质和人才保障。广义的组织层次网络指政府、企业、中介机构、教育和科研机构及个人在长期的合作和交流学习中所形成的那种动态联系网络。狭义上的组织层次网络指企业由于创新的需要,选择性地与其他企业机构所结成的持久的稳定关系,如战略联盟、合资企业以及供应商的垂直联系等。发达的区域存在着新的产业文化——创新主体相互依存的学习环境。

③对策与建议。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于2006年3月23日在上海浦东阐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和对策:一是关于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就是要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避免实验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成本过高、技术不稳定、没有市场需求等问题。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如发展中介机构、利用高技术园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发展风险投资。二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日本引进与消化之比达到1∶8,我国要提高消化吸收投入。政府要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起关键作用,如组织协调、政策鼓励、政府采购的倾斜。三是知识产权问题。四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利用猎头挖掘人才,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用好尖子人才。五是国际科技合作。

刘友金(2006)分析了硅谷技术创新集群演进的规律,提出了因时、因地、因产业制宜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集群单元、完善基础设施、激励创业精神、营造集群文化、引导风险投资、构建网络关系、延伸产业链条的思路。

江小涓分析了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韩国、我国等许多公司利用国外科技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经验。全球科技资源的流动组合出现了如下特征:科技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重组,外部技术来源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先进技术大量跨国转移;各国科技系统的开放性增加;第三方技术供给出现。科技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研发的状况改善:引进更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增加;利用外部技术资源促进本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中国家获取核心技术的途径增多。我国要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以及创新国外资源组合的方式,来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已经具备科技自主创新的条件。

吕炜(2002)、崔崑等(2006)探讨了自主创新的科技风险投资组织问题,提出有限合伙制在国外运行较好,但是国内这种体制在国内没有法律基础。刘凡、周作斌(2006)论述了我国制定《有限合伙法》的必要性以及步骤,有限合伙便于技术专家获得资金,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技术专家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组织制度。

④案例与调查。对我国台湾微电子产业FDI投资的研究(冷民,2005)。我国台湾科技水平最初因为FDI而提高了,但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更不等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台湾微电子产业发展经过了萌芽期、技术引进期、技术自立期三个阶段。萌芽期台湾交通大学设立半导体实验室,并成立博士班,培养了人才。技术引进期,中国台湾通过电子工业研究院,从国外引进技术,并转移到民间。

海尔洗衣机利用世界专利文献库,依托自身开发力量自主创新,生产出“环保双动力洗衣机” ,出口欧盟(黄德春、刘志彪,2006)。该产品专利数量最多,利润也最高。海尔通过专利文献检索,从国际范围内挖掘技术创新点,寻找技术合作开发方,进行方案比较等。开发人员在着手开发某个产品或技术之前,主动检索、分析在先专利,在开发中主动避开并超越在先专利,通过有效创新形成新的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开发效率和水平。海尔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引导全员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建设可跟踪世界家电技术最先进科技成果的专利数据和文献库,为企业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可靠保证。通过每一项专利申请的积累,构成对新产品技术创新的全方位法律保护。

对福建、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调研。林迎星(2006)对福建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劳动力供应、行业准入、融资环境、中介服务、政府服务、税费负担、企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区域软环境不够理想。邱海雄、徐建牛(2004)在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区域集群时发现,大量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素质不高、技术素质低,地方政府组织了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技术开发、质检认证、信息推广、区域营销、人才培训、保护知识产权、建构产业网络等。邱海雄认为,西方传统的创新模式不适合区域集群的起步阶段。同时提出,在珠江模式中,创新中心应该最终让渡给行业协会负责,政府培育中介机构,而不是代替中介机构行使职能,以提高集群的效能。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对国外电子金融研究的评价

国外电子金融研究的主要优势在于技术方面,辅以案例研究和数量研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也存在以下不足:①没有直接以电子金融自主创新为研究内容之一。国外电子金融本身就是自主创新的光辉典范,其自主创新的机制、动力等都是隐含的变量,不需要拿出来显性研究。而对于经济转轨和金融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这些西方国家的隐含变量变成了我国的重要制约变量,必须加以研究。②国外的电子金融基础较好,与我国的环境不同,国外结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总之,中国的电子金融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技术研究要和制度研究相结合,才可能弄清楚电子金融自主创新问题。

2.对国内电子金融研究的评价

国内电子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营销、监管等管理方面,比较关注中国国情。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①没有涉及制度问题。实际上,制约我国电子金融发展的长期根源不只是技术问题,还有制度问题,即金融支持、垄断与竞争、组织、法律等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总行,花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子金融技术后,往往缺乏消化吸收的动力,以致工商银行总行决定在珠海建立自己的电子银行研发中心。通过组织创新,工商银行总行取得了相当成效。②没有涉及自主创新问题。自主创新对于我国电子金融来说,是一个超前的问题。我国目前主要面临的是电子金融创新的问题,因为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电子金融的低端创新方面,无暇达到自主创新的水平。整体上,我国电子金融技术与国外还有一段差距,主要属于技术追赶型。所谓技术追赶型是指:新的概念和技术总是在国外先出现;国外出现之后,国内迅速模仿、跟进。③对我国电子金融的定位不高,没有关注我国电子金融的国际化等问题。国内电子金融目前的主要使命还是怎样面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入侵” 、怎样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怎样练好内功以便与国外同台竞争等方面。目前,国内电子金融行业的领先者,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实力,走出国门,利用国外的人才、资金、市场等为国内服务。从电子金融发展的布局上看,不在国外发展是战略布局上的不足。

3.对国外自主创新研究的评价

国外创新研究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①其经验不完全适合中国。我国企业无法如国外跨国公司那样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活动,无法承担科研主体的责任,总体科研水平不够高。②对自主创新方面的专门研究不多,结合电子金融来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就更少了。

4.对国内自主创新研究的评价

国内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非常有价值,但是与电子金融直接相关的几乎没有。总体上说,国内目前对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直接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只有大量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目标决定了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则决定了研究的技术路线。由于本研究的许多核心数据难以获得,所以研究方法难以使用计量模型。通过实际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等方法,我们力求找到当前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存在不足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对策和建议,以便提高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

一、研究目标

(一)一般目标

深入剖析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点对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展开理论研究,结合问卷调研、访谈结果的实证分析,找出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不足,提出促进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中长期政策建议。

(二)具体目标

(1)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内涵、外延。

(2)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书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访谈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各个影响因素对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工商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银河证券等20多家金融机构和金融IT公司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问卷调研的结果可以量化,便于进行实证分析。但我们在对电子金融协会、金融机构、金融IT公司、金融媒体进行的预调研中,发现许多数据被企业视为机密,无法获得。在这种核心数据难以获得的情况下,我们就利用访谈获得的定性知识来继续深化研究。

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技术创新学与创新管理学的分析框架、数理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等。

(1)由于电子金融自主创新是计算机技术、金融业务、金融企业管理、金融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更好地研究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就必然要做到技术、业务、管理相结合,进行交叉学科研究。这是本书的显著特点。

(2)技术创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对各种创新形式如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创新战略等展开研究。而创新管理学则对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能力、创新组织等展开研究。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是在综合技术创新学、创新管理学、金融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数理分析。我们对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现状、影响因素等展开调研,利用统计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4)中外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排序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中外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制度方面的差距。发现了我们的不足,就可以更好地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1)本研究首先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本书的研究基础。

(2)借鉴技术创新学、创新管理学、金融学等理论,进行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相关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这是本研究的难点,也是重点。

(3)进行问卷调研与访谈,内容包括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现状、影响因素等,以便找出我国电子金融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的不足,从而提出对策建议等。调研对象为银行(外资银行、国有控股银行、股份银行)、保险公司(平安、人保、人寿、太平洋等)、证券公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银华基金、华夏基金等)、金融IT公司(金碟公司、易宝支付等)。

(4)对问卷调研结果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找到电子金融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不足之处,以方便下文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5)提出促进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图1-1 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注释】

[1]电子金融企业此处指金融IT公司、IT公司的金融分部、金融机构技术开发运营部等。金融IT公司如恒生做电子基金产品;IT公司的金融分部如神州数码的金融分部,神州数码既做电信,也做电子政务等;金融机构的研发运营部,如工商银行千人规模的软件系统开发部、运营部,人保、中保等打算正成立规模化的系统开发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