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会计产生的根本前提。会计产生的历史悠久,一般将会计的产生到复式簿记的应用这一阶段称为古代会计阶段,大约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独立的第三者来完成。“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标志着传统会计进入现代会计阶段。这时,会计分化为两个领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随着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会计产生的根本前提。物质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社会产品,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达到节约劳动耗费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需要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为了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掌握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得与所费的会计得以产生。随着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由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逐渐发展成为以货币单位来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会计的职能也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会计产生与发展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它走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道路。一般按会计的技术与手段,将其分为古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和现代会计阶段三个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会计产生的历史悠久,一般将会计的产生到复式簿记的应用这一阶段称为古代会计阶段,大约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初期,物质产品简单,人们对物质数量的记录仅凭记忆或“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即可,会计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部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了,生产活动中需要计量和记录的内容逐渐增多,于是出现了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记录工作的记账员,这标志着会计的产生并成为一项独立的活动。

在我国,“会计”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周。《周礼》一书中多处提到会计。如《周礼·天官》篇中有:“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日成”为十日成事之文书,相当于旬报;“月要”为一月成事之文书,相当于月报;“岁会”则是一年成事之文书,相当于年报。《孟子正义》一书曾加以解释:“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当时,西周为保护王朝财产,还设置会计官职和单独会计部门,掌管王朝的钱粮赋税和财务收支,定期对王朝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月要”、“岁会”,并实施会计监督。

自春秋战国到秦代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录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唐朝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四柱,即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四柱之间体现出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按照这种平衡关系编制的报告就称为“四柱清册”。宋朝同样把财产收支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元管”、“新收”、“已支”、“现在”,并存在“元管+新收=已支+现在”的数量平衡关系。唐宋的“四柱结算法”为我国会计中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我国会计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逐渐由官方传入民间。

明末清初,我国商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为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和“四脚账”,其中已显现出了复式簿记的雏形。“龙门账”把全部经济活动反映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所谓“进”是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该”指全部负债。四者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运用这一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相当于利润表)、“存该表”(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两个表上计算的盈亏数应当相等,就是“合龙门”。“四脚账”又称“天地和”,这种账要求对日常发生的一切账项,既要登记它的来账方面,又要登记它的去账方面,借以全面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这表明,中国的会计已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过渡。我国古代官厅会计所用的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方法。

在国外,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留存有商业合同、农庄庄园的不动产项目等有关的会计记录。在原始的印度公社里,出现了专门的记账员,负责登记农业账目及有关事项。这些也属于古代会计的范畴。

二、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阶段从时间上看,可以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的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出版开始,至20世纪40年代末。

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其中,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的商业和金融业比较繁荣。日益发展的商业和金融业要求不断改进并提高其记账方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借贷复式记账法。书中以商业会计核算为例,就复式记账法的核算目的、核算程序、财产盘存制度、计价标准、序时记录和分类记录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是借贷复式记账法产生的标志。它是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工厂制度的确立,尤其是股份公司的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方法。这一时期,会计不但在技术方面,而且在理论方面也大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使会计由一门应用技术发展为一门科学。同时,由于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的股东以及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社会团体及个人,要求公司定期提供有关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独立的第三者来完成。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标志着会计的服务对象、会计内容的扩展。同一时期,各国税法、商法、公司法等法律的陆续颁布和不断完善,也促进了会计的发展,使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审计等新内容相继出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为了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会计师协会开始制定了“公认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标志着传统会计进入现代会计阶段。

三、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从时间上看,是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现在。

20世纪50年代至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很多跨国公司;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事前预测、决策、成本计算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经营过程的全面控制。这时,会计分化为两个领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1952年,世界会计学会年会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一名词。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了会计的内容,使会计发展进入到一个高级阶段。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迎来了会计领域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新时代。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使会计由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上的普遍应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飞跃。

19世纪中叶,“西式会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传入我国,改革了以单式记账为主的“中式簿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会计新的理论与方法也被引进和利用。1981年我国建立了注册会计师制度。1985年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新时期。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个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会计正逐步走向国际化。1997年以来,我国加快了会计法制建设的步伐,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先后两次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修改和新制定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会计法规和制度建设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会计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要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