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对于财政产生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使财政的产生成为可能;而国家的产生则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奴隶制国家财政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强制地分配,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关系。奴隶制国家产生后,土地以及围绕土地形成的奴隶制社会经济,成为奴隶制国家财政分配的依据。与此同时,文化教育支出亦构成了封建制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

1.2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1.2.1 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个分配问题,属于经济范畴,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作为国家作用于经济的产物,是从产品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配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经济条件,另一个是政治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公社时期,人们共同参加劳动,共同占用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在氏族成员之间平均分配,以维持氏族成员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这个时期没有剩余产品,不存在社会公共需要,也不会产生私有制,也就没有产生阶级的基础,更不会产生国家,没有国家也就不会出现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参加社会产品的财政分配活动。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相应产生了必须由剩余产品予以满足的社会共同需要。所以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

2.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人类社会分裂为奴隶和奴隶主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由于两个阶级之间经济利益不可调和,客观上需要一种日益同社会脱离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政治力量,把阶级冲突保持在“秩序”许可的范围以内,这个力量就是国家。国家权力一经产生,便不仅仅行使阶级统治的职能,而且同时行使有关的社会职能,满足某些社会公共需要,如文化教育、公共工程及社会公共设施等。而国家机器本身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组织,不能为自身提供任何物质资料,它所需要消费的物质资料就只能依靠国家的权力采取强制无偿的手段将物质领域生产的一部分物质产品转化为国家所有,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剩余产品。这样,就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出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依靠权力进行的分配现象,即财政分配。

综上所述,对于财政产生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使财政的产生成为可能;而国家的产生则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1.2.2 财政的发展

1.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之上的。奴隶制国家财政是实现奴隶制国家职能的工具,是维护和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奴隶制国家财政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强制地分配,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关系。

(1)奴隶制国家财政收入。

①田赋收入。奴隶制国家产生后,土地以及围绕土地形成的奴隶制社会经济,成为奴隶制国家财政分配的依据。以土地出产物和耕种土地的劳役为征收对象的财政收入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平民以“捐税”或“田赋”的形式向国家财政交纳出产物;奴隶则被迫在皇宫和奴隶主贵族的土地上提供耕种土地的劳役,皇室和奴隶主通过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获得财政收入。

②战争收入和贡纳收入。战争收入是指战胜后的战利品以及战俘沦为奴隶直接为国家提供的劳役。贡纳收入是指奴隶制国家内各地诸侯、卿、大夫等各级贵族奴隶主向天子(王朝)进贡和献纳的财政收入,包括各地诸侯贡纳的当地土特产、粮食、役力等。

③军赋收入。军赋收入除了军役兵车马匹,还有军需粮棉,战事所需无所不包。军赋收入主要来源于各地诸侯和平民等。

④工商捐税收入。对从事土地经营之外的各类手工业生产者和商人,奴隶制国家财政通常课以捐税。在生产力低下的奴隶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捐税是以手工业品或某些商品等实物形式上交给国家,供统治阶级享用的。

(2)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

①军事支出。奴隶制国家是在王权神权相结合基础上建立的,并以此形成了奴隶制国家的公共权力。为维护并扩大这种公共权力,奴隶制国家需要建立军队,对外征服,对内镇压奴隶反抗。在奴隶社会时期,庞大的军事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

②皇室的国家政府机构支出。这是维护统治阶级自身自下而上发展的必要支出。皇室支出包括国王在内的皇宫全体人员的衣食住行、赏赐、宴会等支出。国家政府机构支出包括国家机构的建立、机构人员的俸禄、国家机构经常性开支等。

祭祀支出。奴隶制国家对奴隶阶级和平民进行精神统治的神权是依靠祭祀天地、山川、祖先、宗庙等迷信活动得以不断巩固的。我国《周礼》中的“以九式均节财用”中,首要一式即为“祭祀之式”,可见祭祀在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

④建设支出。它主要有都城建设支出、奴隶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享乐性宫殿支出,以及安定民生的生产性建设支出。比如夏禹时期开九州、通九道、破九泽、度九山、治水平土、兴沟域之利等,就是依靠财政集中的役力和财富支出。

2.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封建制国家财政是建立在封建制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由于封建制国家的公共权力、暴力机构、王室和贵族的专制集权等日益发展,封建制国家的财政收支内容和分配形式也有较大变化。

(1)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

①赋税收入。地租形式的田赋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捐税是国家财政对手工业者和商人课征的各种税收,随着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的逐步发展,各种捐税逐渐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②官产收入。这是指封建主统治阶级在其领地内奴役、剥削农奴的收入。官产收入是封建领主经济时期的主要财政收入。在大部分农奴逐渐脱离对封建领主土地的依附,成为有人身自由的农民后,赋税收入逐渐代替官产收入,成为财政主要收入来源。

③贡赋收入。封建国家的公共权力调试集中,在财力方面体现为各地诸侯贡赋的集中。贡赋收入包括封建王朝享乐的各地土特产,以及随时可调遣的军赋等。

④专利收入。封建制国家对采矿、渔猎、采伐等特权转让的专利收入,以及国家对盐、铁、酒、茶、烟等专卖垄断经营权转让所获得的收入等。

⑤公债收入。封建制国家为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以信用方式向商人或拥有资产者举债取得的收入。

(2)封建制国家的财政支出。

①军事支出。为防御外敌入侵、确保对内政权的稳固,以及对外扩张和征服、掠夺的需要,封建专制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十分重视军事支出。

②国家机构经费支出。由于国家部门和机构的设置日趋庞杂,因此这也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

③封建宗教文化支出。封建宗教迷信活动,是统治麻痹人民精神的工具。修庙宇、建道观、盖宗祠、塑神像、献供奉等均需大量国力。与此同时,文化教育支出亦构成了封建制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

除此之外皇室费用支出、官吏俸禄支出、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发展生产支出、债务支出以及战争赔款等,也都属于封建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

3.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以价值形式所进行的强制、无偿性分配,反映着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分配关系。

(1)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

①税收收入,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经过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资本主义国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科学的税收征收体系,税收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95%以上,源源不断的巨额税款支撑着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经费开支。

②国家债务收入,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为了支付日益增长的政府经费开支,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常常不得不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或向国外借款等方式,来取得国家债务收入,以作为财政收入的补充。由于国债最终要靠加重课税来还本付息,其实质上是税收的预征,从而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③财政性货币发行收入。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除增加税收和扩大国债规模外,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还通过财政性货币发行,以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进一步对劳动人民进行掠夺而取得财政收入,这是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

(2)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

①军费支出。包括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开支、对外军事扩张及其他军事活动经费。军费支出在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说资本主义各国的军费支出比重有所下降,但其重要地位仍未改变。

②行政经费支出。包括维持国家机关和各级政府部门执行职能所需的各项费用。随着管理部门的不断增多,政府机构日益庞大,特别是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来,资本主义政府的行政经费开支与日俱增。

③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它们是资本主义国家用于对基础教育、卫生保健、失业救济、国家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此项支出的目的,在于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④国家投资支出,是资本主义政府对国营企、事业单位的投入,以及用于基础设施、公共工程项目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主要用以解决一些资本家认为无利可图或者是无力承担的建设性需要。

⑤债务支出,主要是对已到期国债的还本付息。

4.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它体现着国家利益与全体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分配关系。

(1)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

①税收收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税收作用的认识有所不一,税收占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起伏不定。但是,鉴于税收所具有的征收范围广、收入稳定可靠、调节作用明显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稳居我国财政收入的首位。

②国有企事业收入。它是指国有企事业单位除税收外,上交给国家财政的收入。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曾实行过折旧基金上交、利润上交、多余流动资金上交等多种分配制度,因此该项收入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在我国,国家仅以全民所有制代表的身份,每年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中取得一定的收入,包括企业利润上交、股金分配、企业的租赁费等。

③专项收入。它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协调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抑或是为满足一些特定的临时性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专门组织的一些收入。如我国曾经收取的“两金”及现行的一些专项收入。

④债务收入。它是国家为加速经济发展,弥补财政资金的短缺,通过信用方式向国内、国外举借债务而形成的财政收入,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补充来源。

⑤其他收入。主要是一些占财政收入比重不大,但项目多、政策性强的财政收入来源,如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它们也是构成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2)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支出。

①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农业生产、国家物资储备和核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等各项支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权性质,决定了该项支出始终居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支出的首位。

②社会文教支出。包括政府用于发展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制度的各项支出。此项支出的比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年有所增加。

③行政管理支出。它是国家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④国防建设支出。它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建设支出同属国家政权建设支出,因而构成了社会主义财政支出的最基本内容。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还包括债务支出、援外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以及形式多样的转移支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