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大都市空间重构作用的时空秩序

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大都市空间重构作用的时空秩序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以全球知名的创意产业区“伦敦西区、纽约曼哈顿”为例深入剖析它们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时空秩序等。而戏剧创意产业区对大都市经济空间重构也非常显著:i)通过戏剧创意产业带动威斯敏特市经济增长。②对西区乃至伦敦就业结构与市民行为偏好的重组。因此,从地方社区发展和地方居民需求看,伦敦戏剧产业区重构大都市空间

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大都市空间重构的过程主要表现为:①对实体空间构成要素“建筑(群)、城市街区”的空间形态、功能、环境小品等的创意改造与细部修葺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class="calibre11">[1];②依托工业遗产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功能与空间结构改变带来的经济活动变化,诸如从传统的保护性活动转变为创意手工坊、从历史街区转变为创意商业街区[2],即建筑与街区空间功能切换促使经济快速转型与空间重构;③经济活动主体的空间集聚催生了街区与地段就业构成与人口社会属性等重构,重构了街区与地方性社会文化空间;④创意产业的经济活动“项目”的创意策划至实施过程所形成的本地企业与外部联系网络的变化,即通过创意产业的项目网络,促使地方嵌入的外部性空间重组。

上述四大表现本质上是“项目活动”,当然主要包括城市建筑更新改造的物质空间建设项目、政府公益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意企业的经济活动项目等的实施。而每类项目都由项目运作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构成复杂的项目网络(图4-1),通过项目网络促使大都市经济活动主体“自然人、法人、政府”等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网络发生变化。因此,从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的实践层面看,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不同类型项目实施及实施过程形成的项目网络对大都市局部或整体的实体、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等的重构(图4-1)。然而,基建项目、经济活动项目、相关从业者的个人消费项目等都存在时序性和发生的自组织或它组织,因此,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的过程存在时空秩序和路径差异等特性。

图4-1 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的过程本质

本节以全球知名的创意产业区“伦敦西区、纽约曼哈顿”为例深入剖析它们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时空秩序等。

(1)案例阐释:重构过程的特征与成效

自1950年代伦敦西区形成,其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呈现:①戏剧创意产业区重构都市空间过程可分三阶段:一是围绕二战后伦敦重建计划推进对剧院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保护方式的政府与民间论争,并举办戏剧节推动城市全面复兴(表4-1);二是1981年至今的伦敦国际戏剧节促使伦敦西区戏剧产业化与创意化发展;三是1990年代末戏剧创意产业催生城市复兴。②伦敦西区戏剧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呈现由早期侧重城市实体空间保护性建设(剧院建筑群修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980-1990侧重经济空间与以就业为主的社会空间重组、2000年以来侧重文化创意产业生产为主的大都市空间生产。③大都市空间重构过程早期由政府规划主导[3],近年来则以社区自发组织与民间团体的参与式推动主导。

表4-1 英国戏剧节及其相关城市更新建设

资料来源:李道增,傅英杰.西方戏剧•剧场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86-188

伦敦以城市政策主导的城市更新针对的不仅是城市中心区的公共领域可持续发展,也涉及到大都市的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然而在伦敦戏剧产业区形成、发展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伦敦政府侧重实体空间的建设与保护、经济与就业问题等。伦敦戏剧产业区演化过程重构大都市空间的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一方面作为全球知名的戏剧艺术区带动城市复兴的典型案例一再被引用,另一方面面对“艺术创意过于商业化、大量国际游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等批评声不断。

成效集中在:①对实体空间重塑和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促推,如早在1950年代的伦敦重建计划便开始增建西区基础设施和维修剧院建筑群,而1980—1990年代以来剧院集团公司[4]更是对剧院内外部进行保护性修葺,以提高营业条件。对于公共空间重塑影响显著,以考文垂公园(Covent Garden)为例,曾经是女修道院,后变成伦敦城最主要的蔬果花卉市场,直到1974年城市规划搬迁了市场,修建了公园和特色购物游憩街区,而今在西区戏剧吸引大量国际游客的市场需求下,已经发展成为餐馆、咖啡厅、商店、陈列室、街头艺人等共聚的城市公共空间。而戏剧创意产业区对大都市经济空间重构也非常显著:i)通过戏剧创意产业带动威斯敏特市经济增长。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1997年的西区剧院票房收入达2.46亿英镑、2009年的票房收入达5.05亿英镑。若测度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纪念品和节目单制作与广告宣传,则总经济效益将是当年票房收入的2倍以上。近十年来,伦敦西区每年向政府上缴税款都在2亿英镑以上。且剧院的维修与再装饰、剧目创作与制作、地方公共设施的修葺等,也居本区年度支出的首位,2002—2003年度伦敦西区演出业创造的GDP增加值约20亿英镑,占全英演出业创造的GDP增加值38亿英镑的52.64%,而近5年来仍保持在50%以上。ii)是推动伦敦乃至英国的文化艺术贸易快速增长。伦敦西区每年海外游客和出口戏剧剧目为伦敦创造了高份额的外汇收入,据伦敦旅游局统计剧院是海外游客伦敦游的重要内容,每年海外游客消费占西区消费的约1/3;此外伦敦西区每年都举办艺术节,促进全球精品剧目进入西区和出口西区新剧目,统计显示西区的外汇收入占全英影视业外汇收入1/3。②对西区乃至伦敦就业结构与市民行为偏好的重组。西区不仅改变了威斯敏特和伦敦的就业结构,而且培育了一批本土戏剧创意、制作与表演的相关专业人才和戏剧爱好者。剧院是“艺术家”的集聚地,伦敦剧院协会统计1997年度西区演员、经纪人、道具服装制造者等约2.7万人,占全伦敦文化娱乐从业人数的12%,此外还有1.4万余人就职于戏剧出版、唱片销售等戏剧相关行业;而2009年统计显示,西区戏剧直接从业者就达4.1万人。西区戏剧业发展的同时,塑造了大批“票友”,调查显示西区音乐剧的观众都是受过中高等教育与中上等收入的海外游客,而话剧、歌剧与芭蕾舞剧则是伦敦市民的最爱,其中部分人群将观看戏剧作为经常性的消费活动。

重构过程显现的问题:伦敦西区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存在对于旗舰类戏剧创意产业项目和艺术消费空间建设的严重倾向,虽能迅速提升城市形象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这些项目在服务空间尺度则以大尺度的国际游客、国内游客为主,同地方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关联不紧密,因此地方社区会产生复杂心态。同时由于地处中央伦敦,伦敦西区的建设加剧了中心与外围的公共设施与文化设施的分布不均衡问题,并且每年7月开始的伦敦国际戏剧节造成了城市公共通勤的巨大压力,给本地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从地方社区发展和地方居民需求看,伦敦戏剧产业区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存在不可持续性,主要源于艺术消费空间塑造与地方社区公共空间的博弈和对抗。

(2)理论构建与反思:单体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阶段性、层进性

伦敦西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表明,重构过程的阶段性明显(图4-2),且每一阶段的重构动力源和重构目标都存在显著差异。当然重构目标的差异,既是创意产业区演化诱致的,又是戏剧创意产业区与大都市政府发展愿景的综合作用。重构成效与问题的分析表明:一是伦敦西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存在层级递进性,即从城市实体空间始,经历经济空间,最后到社会文化空间,且越到末期作用的空间范围就越大;二是伦敦西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的目标指向的偏向(即重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尤其是社区参与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社区参与度越低,发展目标指向的偏向程度就越大(图4-3)。

图4-2 单体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阶段性

图4-3  单体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层进性

伦敦西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可抽象为图4-2和图4-3的模型,这表明单体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存在时空秩序:①重构过程的阶段性,表现为重构目标、动力、路径与内容的时序分异;②重构内容层进性及其作用尺度的逐级放大。

群体创意产业区演化是指毗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意产区竞合性演化过程。当然就全球而言,许多大都市都存在2个或多个创意产业区同时演化,但是否都是竞合性演化,这主要取决于地理邻近的两个或多个创意产业区的主导产业的近似程度。本节以纽约曼哈顿的画廊创意产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2个画廊创意产业区竞合性演化重构曼哈顿乃至纽约大都市空间过程,梳理创意产业区群体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时空秩序。

(1)案例阐释:背景、重构过程特性与成效评价

◆ 背景 1910—30年代纽约市的出版业便密集于曼哈顿(Manhattan),经过近150年发展,曼哈顿已成为纽约市五区之首(表4-2),不仅是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域,更是纽约市创意产业的中心和策源地。Stephen Petrus在From Gritty to Chic: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York City’s SOHO,1962—1976中详细讨论了1962—76年去工业化、绅士化与城市更新背景中的纽约曼哈顿SOHO的形成过程,尤其关注艺术家的非法集聚与工业废旧厂房再利用、城市更新和贫民窟清理运动对SOHO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5]。据获取数据和研究目的,重点研究位于曼哈顿的SOHO、Chelsea的画廊创意产业区的邻里间“集聚—扩散”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

图4-4 Chelsea与SOHO画廊创意产业区区位

选择SOHO画廊产业区、Chelsea画廊产业区的原因:一是两者都位于世界级的艺术中心地,如曼哈顿2007年的艺术品拍卖份额占全球的46%;二是两者是邻里关系,相隔十余个街区(图4-4),而且曼哈顿艺术家与艺术产业发展历程显现出二者始终存在势差[6]

表4-2 Manhattan区1958—2008年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纽约市五区中的份额

资料来源:NYS Department of Labor,Insured Employment,1958—2008.

◆ 曼哈顿画廊产业区竞合性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特性 考虑地域邻近性,略去Midtown后的三地2000—2007年集聚的画廊数量如表4-3,可知:1995年末SOHO集聚了286家商业艺术画廊成为纽约当代世界艺术中心的支点,而Chelsea在1990—1995年间仅有几家商业画廊。至2000年Chelsea已经集聚了144家画廊,而SOHO则下降至192家;至2007年底Chelsea集聚的画廊增至303家,而SOHO则继续下降至104家。整体而论,SOHO与Chelsea两个画廊产业区的演化历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是形成时间序列上的画廊数量变化,二是两个画廊产业区的规模变化。

表4-3 曼哈顿邻居型画廊产业区内的画廊数量动态演变

资料来源:Art in America.Galleries,museums,alternative spaces and dealers.In Annual guide to museums,galleries,artists.New York.Art in America,1990/1995/2000/ 2005/2007

表4-4 近17年SOHO和Chelsea的画廊艺术品售价、商铺一楼租金

表4-5 近12年SOHO和Chelsea的画廊艺术品售价、商铺2楼及以上租金

注:“-”为缺少数据;表4-4、4-5的资料来源:Molotch H.Changing Art:SOHO,Chelsea and the Dynamic Geography of Galleries in New York 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9,33(2):517-541

曼哈顿SOHO与Chelsea画廊竞合性演化重构都市空间,除存在如伦敦戏剧产业区演化重构都市空间的基本特性外,还存在:一是竞合性演化促进曼哈顿地产物业的快速飙升,如表4-4和表4-5所示的两个画廊产业区的租金和艺术品售价,均表明画廊产业区竞合型演化提升了艺术品价值与地产租金的快速上升,即区域内多个创意产业区的竞合博弈演化不仅能够提升各自的品牌形象,同时也能促使区域整体的快速发展。二是两个画廊创意产业区竞合性演化,促使了区域历史文化建筑的全面保护性利用和文化艺术设施的空间结构的日趋均衡布局,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图4-5)。

图4-5 下曼哈顿(Lower Manhattan)现存历史建筑、文化地及其空间结构

资料来源:据A Flexible Mixed-Use Future for Lower Manhattan.New York New Visions,February 2002修改

◆ 重构成效简评 作为艺术家集聚的曼哈顿,据纽约劳工局2004年统计曼哈顿岛创意职员占社区人口比重高于15%的社区数占全曼哈顿社区80%以上[7]。且在曼哈顿岛集聚形成了多个画廊创意产业区,地理相邻的SOHO与Chelsea两个画廊创意竞合性演化重构曼哈顿城市空间过程的绩效主要表现在:①多个创意产业区竞合演化促使城市正式与非正式创意网络快速成长,正式创意网络主要是大学、科研、艺术家工作室、商业性艺术场所等的公开论坛/学术讨论、互联网的各类讨论空间等,而非正式网络则是曼哈顿艺术家村落、大师工作室、俱乐部、咖啡吧、舞厅等都成为创意职业者交流信息、启发灵感、共同创作的非正式网络节点。也即多个创意产业区竞合性演化重构了城市社会文化空间。②多个创意产业区竞合性演化驱动画廊公司和艺术家在它们之间往返移动,形成相互关联的多个产业区集合体。画廊产业区群体演化的城市空间生产直接导向区域发展的均衡,如在曼哈顿区存在西村、格林尼治村、苏荷、中城、切尔西等画廊产业区,其中形成最早发育程度最高的当属苏荷、中城等,它们早在1980年代前后便已经形成,而在1990年代至今属于演化过程。此演化过程促使曼哈顿区的画廊空间分布更趋均衡,从而带动区域相关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培育新的创意空间。当然画廊产业区扩散不仅是自身租金压力,也存在外部空间吸引力等的综合诱导。

(2)理论构建与反思

曼哈顿SOHO与Chelsea画廊创意产业区竞合性演化重构曼哈顿城市空间过程,凸显出区域范围内近似主导产业的创意产业区演化过程重构大都市空间的基本规律:①创意产业区群体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促使城市实体空间的均衡发展,消除了单个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城市实体空间的“中心—外围模式”(图4-6)。②创意产业区群体演化重构大都市经济与社会文化空间,重构周期远小于单个创意产业区重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空间,并且侧重城市社会文化空间的内核—网络结构快速生长与优化(图4-6)。③创意产业区群体演化重构都市空间过程的阶段性并不显著,但表现出重构过程的初期仍以城市实体空间为主,中期则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空间同步为主,而末期则倾向于实体空间—经济空间—社会文化空间的协同重组与新生,但也会出现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创意产业商业化后出现鼎盛后的衰退并沦落为高端商业地产(图4-7)。

图4-6 两个创意产业区竞合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层进性

图4-7 两个创意产业区竞合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阶段性

如图4-2、图4-3和图4-6、图4-7所示,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存在时空秩序特性,表现为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总是从物质的空间(城市实体空间)到非物质的空间(城市社会与文化空间)、从科学的空间(建筑空间)到人性的空间(艺术家集聚的创意网络节点)、从单纯的空间(建筑与街区物理空间)到复杂的空间(创意阶层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互动形成的创意网络),这不仅与人文地理学“空间理论”演进存在类似路径[8],而且从创意产业区群体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看,重构对象首先当属产业建筑遗产或历史文化街区等实体空间,逐次重构大都市亚中心,乃至CBD;当然重构的产出首先侧重空间的结构要素与功能,其次才是空间单元的整体形态。而重构的结果便是大都市创意空间的渐进式生长,如创意产业区、创意社区/街区的生长等。

当然,如果观测单个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的全过程会呈现:创意产业园(侧重实体空间建设与创意人才集聚)形成与发展 → 创意产业区(侧重经济活动)生长 → 创意社区(侧重经济、文化与社会活动)的生长 → 创意空间[9](以创意的生产为主导的综合性空间,是构成创意城市的基本单元[10])。整合单体创意产业区演化与群体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的过程,得出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特性为:一是随着创意产业区演化时间过程,其重构大都市空间的对象为“工业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大都市亚中心或CBD”;重构空间的内容层面呈现由空间的表皮(实体空间)逐步渗透到空间内核(经济与社会文化关系网络);重构的动力经由“早期的政府或市场综合型→过渡到市场主导→市场、社区居民、政府综合型”;重构的路径则为“它组织→自组织→混合性→…”。若从创意空间的生产程度看,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早期则以空间构成要素与结构重组生成创意空间的部分要素与结构、中后期则以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整体切换生成创意空间,并形成创意城市的基本单元(图4-8)。

图4-8 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时空秩序及创意空间生产

对于大都市空间而言,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秩序对大都市空间重构过程存在作用成效:首先是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秩序,直接重构大都市某一个或几个街区或地段的实体空间、经济与社会文化空间,并形成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意空间;其次是大都市的创意产业区群体演化,促使空间整体转型与“新型空间”生长,从而使工业或服务业主导的大都市发展成为创意经济主导的大都市。由此,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的时空秩序存在:一是个体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将直接诱致创意空间生长的演替,即创意产业园生长→创意社区/街区生长→创意城区生长,这在纽约曼哈顿或伦敦西区的历程中已有深刻印迹;二是群体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大都市空间过程直接诱致大都市创意空间发育“局部→整体”的规律,即首先形成创意空间的构成要素、其次形成创意空间的结构、最后便是创意空间的要素—结构—功能的齐具。而创意空间作为构成创意城市的基本单元,其发育程度与空间遍布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意城市的建设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