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沿海地区“转方式”的具体举措与经验启示

其他沿海地区“转方式”的具体举措与经验启示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果的集中体现。由于我们调研的面还不够广泛,这里介绍宁波以外的其他沿海部分省市的具体措施与经验启示。广东省提出省内产业园转移,以竞争方式安排资金扶持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大合作共建力度。浙江省积极实施战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 其他沿海地区“转方式”的具体举措与经验启示

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果的集中体现。地方政府大多数根据地方特征出台了适合本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他地方未必适合学习借鉴这些政策。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尽可能剔除那些根据地方特征制订的政策,介绍具有普遍意义的、取得较好效果的地方政策和经验。由于我们调研的面还不够广泛,这里介绍宁波以外的其他沿海部分省市的具体措施与经验启示。

一、在产业转移中实现转型升级

从产业规模、产能和水平角度讲,我国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源增加和低技术要素投入的规模和数量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推动经济集约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方式上来。

1.产业转型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通过政策措施把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密集型、人力资本与管理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型;由数量和规模增长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增长方式转变。

江苏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坚持调高调优调强取向,制定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浙江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应用集成制造、虚拟制造、清洁生产等先进制造模式。扎实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研发、物流、检测、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2.产业转移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通过政策措施引导一部分企业把过剩产能转移到外国、外埠活动,把非核心业务转移或外包到其他地区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广东省提出省内产业园转移,以竞争方式安排资金扶持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大合作共建力度。34个省产业转移园协议入园项目预计达2000个,协议总投资约4500亿元。采取“一镇一策”等方式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已推行联盟标准168项,省级专业镇达309家,省市共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地7个,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51个。

浙江省引导企业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加工环节、强化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积极引进和支持产业关联度强、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重大工业项目。

3.产业升级

政府通过政策措施推动加工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促进产业高级化发展。

浙江省制定实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推动生物、物联网、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编制实施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制定实施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推进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和规范市场准入,深入加快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会化改革,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引导推动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收,优先安排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等与工业基本同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

上海市以国家战略、地方法规、明确重点、集聚发展为工作抓手,紧抓建设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在内的“四个中心”,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落实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认真抓好国家层面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税制改革试点,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做大做强专业服务业、中介服务业以及高技术服务业。

福建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加大财税扶持,强化要素供给,增加引导资金,优先保障用地,推进国家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现鼓励类服务业与工业水电气热基本同价,加快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多层次、宽领域、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

山东省在突出发展重点和完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加快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推进主体企业与剥离企业理顺资产、财务、劳动者报酬等关系,促进主体企业做专做强、剥离企业加快发展,推进服务业提质增量。

北京市专门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国内首个全面系统地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明确了产业定位,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政府以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导向目录、产业集聚区认定办法、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适度引导。

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产业及产品结构上来看,产业分工结构是否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的效益,也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我国各地区在重点产业结构、产业地区分布、产业链分工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侧重、差异和不均衡,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协调和调整各地区的产业与产品结构,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和最强的竞争力。

1.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通过政策措施促进生产加工企业或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着力向研发、设计、销售、服务延伸;向零部件、中间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与供应环节延伸;更加贴近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布局,增强薄弱产业,削减过剩产业,实现各产业间更加合理的分工布局结构,减轻环境资源压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广东省补短板、建载体、设资金、创平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兰建平,2010)。坚持制造与创造相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和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等“4个100”示范工程。实施技术改造滚动计划和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培育区域国际品牌,在五金家电、建筑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大企业集团。鼓励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

浙江省积极实施战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围绕节能减排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大自主创新扶持力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扎实开展国家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完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实施10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把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积极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积极推进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江苏省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新趋势,以新产业、建基地、大项目、重培育方法,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推动新兴产业产品规模化市场发育,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让更多的“江苏制造”上升为“江苏创造”。实施“百项千亿”技术改造工程,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力度,重点促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改造提升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

2.调整产品结构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差异化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低技术含量、低品质的粗放方式向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集约化方式转变。

山东省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突出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开展省长质量奖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通过“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深化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商品流通质量追溯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等违法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扩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覆盖范围。

广东省深入开展质量强省活动,发挥省政府质量奖导向作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质量溯源管理和标准体系,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三、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技术及其衍生的标准、品牌是当代经济核心竞争力。我国从过去经济发展缺乏技术创新力和品牌的方式在国际国内竞争压力下逐步转变到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力、品牌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上。因而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及战略具有特别意义。沿海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1.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

我国经济从过去主要依靠粗放的低技术含量、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的较高技术含量、技术密集型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标准化推动,这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关键抓手。

广东省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并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政府资助、税收减免等政策体系。加强引才引智和国内外人才交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3860项。

浙江省加快建设一批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增强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突破能力。通过试点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江苏省实行政府引导性投入稳定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元化投入快速增长机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设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专项资金,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2.品牌与知识产权

品牌与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形式与制度。随着经济发展日益依赖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以及科学管理,品牌等知识产权制度、战略与政策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广东省实施“千百亿”名牌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和“百所千企”知识产权对接工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深入开展质量强省活动,商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江苏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跨国经营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日益上水平、上台阶和上规模,我国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出口贸易,而且要更加重视扩大海外直接投资,从外部获得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广东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规划和保障体系,推动有产品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对外投资、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海外并购,加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构建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平台。

上海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大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加快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健全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继续扩大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往来与合作。把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机遇,加强沪台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江苏省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企业对外投资的支持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及上市融资,建立资源开发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开拓经济国际化新空间。

浙江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发资源、收购品牌、拓展市场,境外机构数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宁波市不断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国率先实施外经贸便利化工作规程,为企业提供特色服务,发挥甬商人脉的“走出去”带动作用,发挥产业转移省级带动“走出去”的积极作用(张宁,2011)。

五、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我国已经面临严峻的能源资源瓶颈,能源资源短缺和利用效率低下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巨大挑战,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巨大压力。全球气候变化也迫使人类必须改变过去西方工业化的路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加快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浙江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坚持分类指导,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运用差别电价等经济杠杆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节能市场化,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强能源消费总量调控,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开展节能技术和产品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

重庆市制订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提出了对污染物排放单位按日累加处罚的理念(徐伟、原二军,2010),加大违法成本,绝大部分企业主动整改环境违法行为。

上海市加快节能地方标准建设,新建高标准节能建筑60万平方米,对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65%的节能标准。山东省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材,抓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广东省扎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加快和规范推进“三旧”改造,完善和强化集约用地机制。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开发补充耕地工作。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亿元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129亩降到56.5亩,降幅达56%;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由1.22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2.37亿元/平方公里,升幅达94.3%;五年开发补充耕地150万亩,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六、开拓新兴市场,增创外贸竞争优势

我国过去过分追求出口数量、规模增长的低价竞销的外贸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全球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必须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重视进口和国内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走追求质量、效益的外贸发展道路。

上海市加快推进启运港退税、报检报关“一单两报”等创新试点,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内外贸结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合、实体贸易与网上贸易结合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市场结构和贸易结构,深入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

广东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服务贸易。重点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商品出口。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建设专业商品市场和国外贸易中心。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推动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延伸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

浙江省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服务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快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重要产品出口基地、出口品牌、境内外营销网络建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覆盖面,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

江苏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并重,更高水平“引进”与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领先优势,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加快建设苏南服务贸易产业带。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

山东省组织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提升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增创外贸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认证。打造优势产业出口基地,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