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殊心理规律的依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殊心理规律的依据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教育者传播信息和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单向传播过程。教育者应始终坚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受教育者的关注热点,不断创新交往手段,因势利导,让受教育者始终愿意并乐意在网络空间与教育者交往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这一特殊规律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自主性的矛盾决定的,同时也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特性决定的。

1.特殊规律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自主性的矛盾决定

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的矛盾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体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教育者传播信息和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单向传播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相对封闭、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控制性、可调节性。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传播媒介形态是虚拟的和自由的,媒介环境是开放的和全球化的。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性是指教育者自觉地能动地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信息,试图使受教育者按照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网络社会行为和现实社会行为,形成社会理想和信念,并为实现一定社会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努力奋斗而开展教育引导活动。教育者的这种主导性与现实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它的传播方式已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它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来实现信息传播过程的。

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是指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大增强,他们具有选择、接受和传播信息,参与社会文化的主动性或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选择信息的自由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选择什么网站、选择什么虚拟社区、点击浏览什么信息、关注什么新闻主题、发表与不发表言论等权利都掌握在受教育者的手中,受教育者掌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性得到了提高,其个性也得到了更大的张扬。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主导性与自主性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接受这种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自主性矛盾的转化,必须遵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良性互动影响规律。

2.特殊规律也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特性决定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网络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网络交往来进行。与传统的交往方式相比,网络交往呈现交往空间的开放性、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交往形式的虚拟性、内容的实在性、交往方式的交互性和交往后果的二重性等特点。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展开并取得实效,也必须遵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良性互动影响规律。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良性互动影响呈现如下新特点:一是二者的交往互动是主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主动的前提下方可开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传”和受教育者的“受”,大多数情况下是主动和被动状态的。而在网络环境中,二者的行为活动必须是双方均主动,才能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教育者要主动积极地在网络中“找到”受教育者来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教育者还必须创设和建构良好的网络交往空间,通过传播满足受教育者需求来激发受教育者主动交往的意愿,吸引受教育者前来交往并接受教育。二是二者的交往互动是平等、开放的。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交往的平等性,使教育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掌握受教育者在网络交往中的动机、采用受教育者常用的话语风格并与之平等对话,以始终保证交往的可持续进行。三是二者的交往方式是主导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的。教育者应始终坚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受教育者的关注热点,不断创新交往手段,因势利导,让受教育者始终愿意并乐意在网络空间与教育者交往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四是二者的交往关系是友好、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把与受教育者的网上互动和网下交往紧密结合,从而与受教育者建立友好、和谐的交往关系。

【注释】

[1]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5.

[3]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7).

[4]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

[5]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2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4.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

[8]胡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

[9]参考:燕国材.论心理规律[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

[10]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1.

[11]胡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