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心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的发挥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0]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一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运用一定的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着一定社会要求转化的过程。因此,这一矛盾仍然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体现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并制约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通过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阶段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矛盾,不难看出,该过程基本的心理矛盾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施教内容、方法及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心理水平所形成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简言之,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是推动该基本心理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心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系统的方向、内容、方法和施教进程,具体表现在:

首先,教育者是社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要求的代表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一定的社会要求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的社会活动,它是一个集中定向的可控影响过程。教育者作为这一影响源的具体承担者,他始终代表着社会的要求并直接决定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方向,主导着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方向。

其次,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一定的社会要求为依据,针对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思想实际及其发展规律,确定教育目标,拟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有效地调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再次,教育者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的激发者。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的发挥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育者的激发。如果没有教育者的激发和引导,受教育者不可能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即使产生,也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最后,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代表的一定社会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矛盾,它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教育者必须先接受社会的要求并加以理解,然后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要求传递给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育者既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也必然在该过程的基本心理矛盾中处于主导地位。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然主导受教育者接受心理发展变化的方向。

2.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是该基本心理矛盾发展不可忽视的矛盾的次要方面

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虽然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却是不可忽视的,这是由受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其主体地位是指受教育者虽是教育对象,但它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觉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完成内化、外化过程。具体表现在:

首先,受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具有一定思想认识的人开始的,最终也将促进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虽然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外部驱动力的教育者影响,只能起一种引导、促进的作用,它不可能控制和完全替代受教育者的思想活动。受教育者的思想提高是以其内部矛盾为主体的内部矛盾运动作用的结果。只有受教育者认识活动的目的性与教育者思想教育的目的性一致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效。所以,受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处于思想认识的主体地位。如果忽视或不研究教育对象具体的人和人的思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乏针对性。

其次,受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自觉的能动体。其能动性表现为:一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选择性。二是受教育者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活动,并能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努力实现教育目标。三是受教育者能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道德价值体系作为参照物,主动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进行吸收、加工或加以排斥,并以社会倡导的思想为主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意志结构和道德价值体系。四是受教育者有自身的属性和接受活动的规律,他会对教育者的活动性质和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受教育者的意志、意识也会反作用于教育者,使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来自受教育者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甚至会改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

再次,受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实践过程和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形成过程。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影响仅仅是外因,思想品德的形成归根到底是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矛盾运动的结果。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矛盾运动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自我教育中,受教育者是以主体的姿态能动地认识自己,并按社会要求能动地改造着自己的思想的。

最后,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矛盾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形式、手段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表现,实际上是教育过程中各种矛盾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反映。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最终要通过自身的思想、心理矛盾运动来完成。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在一般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并推动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

当教育者的施教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跟接受心理相协调时,受教育者会主动接受教育,从而引起自身内在的思想、心理矛盾运动。这时,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心理水平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而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成了矛盾的次要方面,居于从属地位。然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是从知到行的过程,即知然后行,行深化知,知行互动,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过程。因此,在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心理矛盾运动过程中,教育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变化的,而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和心理矛盾由旧质转化为新质所呈现出的状态重新进行调查研究,重新确定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水平相协调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及教育环境,重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增加新知的量,控制和引导由新知转化的新质行为,使之强化新知。这时,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又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又转化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随着矛盾运动的循环往复,教育者的施教活动呈现出教育者进行调查研究,确定教育活动,实施教育活动,然后再重新进行调查研究,重新确定教育活动,重新实施教育活动的运动规则;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呈现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传授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内化阶段),并转化为行为(外化阶段),然后再接受一定社会更高层次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并外化为行为(重新教育阶段)的运动规则。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最终结果是使受教育者知行统一,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行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心理水平、行为所表现的接受心理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循环往复的最终结果,正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之间的矛盾被克服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反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