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拿大大众媒介社会批评的案例分析与启示意义

加拿大大众媒介社会批评的案例分析与启示意义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拿大大众媒介社会批评的案例分析与启示意义廖卫民 陆静斐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和传递社会遗产”[1]的功能,这是美国传播学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著名观点。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社会促进了大众媒介的多元化,而大众媒介的多元化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总体来看,加拿大的社会批评和舆论监督有着自己的特色,下面就具体案例进行探讨。

加拿大大众媒介社会批评的案例分析与启示意义

廖卫民 陆静斐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和传递社会遗产[1]的功能,这是美国传播学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著名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对社会的批评与监督是当今世界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基本功能,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责任。我们对于加拿大社会批评和舆论监督环境及其具体案例的研究将有助于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的批评最有力?如何提高大众媒介的社会批评水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背景介绍: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与大众媒介的舆论环境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之一,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社会贫富差别比较小。加拿大有着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比较安定,人们的心态比较平和,大多数人安居乐业,十分自适。加拿大人一般都认为他们的生活质量很好,有较多的闲暇时光。当然,加拿大并不是完美的,加拿大社会也存在各种形式的社会问题,例如政治腐败、失业、犯罪、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青少年教育问题等。因而,社会批评和舆论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加拿大和美国一样是个移民社会,但美国社会像个大熔炉,迅速地将各种移民文化熔在了美国文化当中;加拿大与美国不同的是,移民相对独立地保留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加拿大的文化号称是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2]。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即意味着多种文化可以平等共存,不失各自的独立性,从而形成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这种多元文化,是当今加拿大移民社会的一个社会现实,同时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历史过程。

在历史上,加拿大这块土地曾是穷人和受压迫者的避难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受宗教迫害的欧洲人逃到这里,因为效忠英国而受美国人迫害的大量移民迁入,因大饥荒爱尔兰人到这里寻求温饱,美国的奴隶避到这里……这些逃亡者、落难者,更懂得相互尊重和理解,更知道宽容和妥协,也许在性格上更平和友善,在行为上更传统保守。所以,有人写道:“宽容、准备妥协、缺乏对英雄和意识形态的激动、不屑于挥动旗帜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加拿大人的风格。”[3]这些历史积淀下来,构成了加拿大社会的一种文化,即便在当今现代化的加拿大社会里,还能听到隐隐传来的历史回音。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经过长期发展,加拿大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多元化的媒介运行系统。媒介的这种多元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媒介规模的多元化,体现在媒介经营的多元化,体现在受众的多元化,体现在传播语言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媒体内部组织的多元化。

在加拿大,既有政府支持的具有公益性的主流媒体,比如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又有数量较少但实力十分强大的私营媒体集团、报业集团;同时还有大量的面向局部地区和社区的私营媒体公司,比如城市电台。加拿大拥有大量不同语言的传播媒体,比如,面向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移民的报纸,其中华文报纸较著名的就有3家:《星岛日报》、《明报》、《世界日报》。在加拿大各媒体内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例如,在罗杰斯电视台的多元文化频道有汉语、日语、阿拉伯语等数十种语言分时段播出。

加拿大的传媒业是十分发达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随时传播着各种信息。加拿大的最主要的全国性报纸有《环球邮报》、《全国邮报》等。比较有特色和实力的地方报纸有《多伦多星报》、《温哥华太阳报》等。

加拿大广播公司是加拿大的国营广播电视机构,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新闻传播机构之一。加拿大的广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加拿大地广人稀,广播的覆盖面比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更大;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加拿大北部地区,广播成为最重要的、迅捷的甚至是唯一的大众传播工具。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电台对全国进行广播,有英语台,也有法语台,是联系加拿大各个地区、各种文化的纽带。由于汽车的普及,人们常在车里收听广播。在加拿大,广播的受众人数相对于其他媒体是最多的。

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CBC TV)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电视台之一。当然,还有一家全国性的加拿大电视台(CTV),它是私营的。除了这两家大的电视机构外,加拿大还有许多城市电视台和由综合性媒体集团兼营的电视机构。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的新闻通常是全国性的视角,对于全国性的重大事件都会进行及时深入的报道,对于一些国际重大事件也常会派出记者报道,发出加拿大自己的声音。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新闻节目是晚间10点播出的The National,主持人叫彼德(Peter Mansbridge),经常可以见到他本人出现在新闻现场进行播报,比如在加拿大卑诗省的森林火灾现场,或在阿富汗或以色列的重要新闻的现场出现。加拿大电视台(CTV)则在一些社会新闻的报道上见长,比较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加拿大的互联网比较发达,在城市上网十分方便。罗杰斯公司提供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高速上网服务;而老牌的加拿大贝尔电话公司则提供利用电话的互联网高速上网服务。加拿大的新闻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站,比如加拿大广播公司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网。Canada.com和Canoe.com是加拿大较受欢迎的网站。

总之,多元文化是当今加拿大的一个社会现实,同时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历史过程。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社会促进了大众媒介的多元化,而大众媒介的多元化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加拿大人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发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社会进行批评。总体来看,加拿大的社会批评和舆论监督有着自己的特色,下面就具体案例进行探讨。

二、案例分析: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媒介批评

1.案例一:《环球邮报》评论版

《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是加拿大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大报,是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毫无疑问,该报传递的是加拿大主流社会的声音,其报道和评论文章通常是比较有见地、有深度的。《环球邮报》的评论版是反映各种舆论和各方面声音的一个窗口,它的版面通常都有3到4页,内容十分丰富。

就拿2004年3月29日出版的报纸为例,在“Comment”名下共有3页,第1页刊登了两篇文章,最显要位置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不要解放了就走》(Don’t Liberate and Leave),并配有一幅插图,上面画着一只美国鹰护着一只蛋,蛋上写着“伊拉克”的字样。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所面临的问题表示担忧,认为美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时间表的安排多是出于美国利益的考虑,特别是美国总统大选的考虑。文章从阿富汗、东帝汶、海地等国重建的教训中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和建议。文章作者为David Malone和Simon Chesterman,前者是加拿大驻联合国前任大使,后者是纽约大学研究人员。

第二篇文章题目是《紧急状态在哪儿呢?》(Where was the Emergency?),这是作者对加拿大现任总理马丁先生提出的一个问题。文章对于上任4个多月的马丁总理的新政提出质疑,认为并无实质上的新意,对于让马丁先生难堪的“赞助丑闻”进行了嘲讽,指出当今加拿大最大的政党——自由党内部的分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严重。

第2页评论版的内容包括3篇短评和13篇读者来信以及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是加拿大现任总理马丁先生开着一辆竞选大巴被一面“赞助丑闻”的路牌和一群过路的猪拦住了。那些读者来信也反映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议题也十分广泛。比如,关于男女平等的话题,关于中东问题的观点,关于多元文化的探讨,关于酒店能否允许自带酒水的问题,关于驻外士兵免税的意见,等等。各说各的,都很有道理,也很有意思。那3篇短评也很有可读性。一篇是针对微软公司的。一篇是议论酒后开车的,题目是《司机的一条逃跑途径》(A Driver’s Escape Route),说的是在加拿大的卑诗省,如果酒后开车肇事进了医院就像进了保险柜,很少有机会被指控,这样的怪事发生,究竟原因何在?文章分析了个中缘由,比较了瑞典和澳大利亚的做法,认为加拿大有必要制定新的法规,防止酒后开车的司机逃避应承担的责任。还有一篇文章看来是嘲讽美国得州的枪支政策的,说的是一个人把枪藏在了微波炉内,不慎误伤了人,文章调侃道,千万不要不检查就开微波炉,小心枪走火。

第3页上刊登了4篇文章,都是较为专业的观点论述。一篇是说加拿大对于中东问题的政策,题目是《在中东的轮盘上很难找到平衡点》(It’s Hard to Find a Balance in All the Mideast Spin)。一篇是对加拿大最新联邦预算的看法。一篇是对于加拿大渔业资源的评论。还有一篇是对新闻记者是否要与警察合作的问题提出看法,题目是《我们不能与警察同床共枕》(We Can’t Go to Bed with Cops),这篇文章较有意思。文章在列举了不少记者在报道关于战争、犯罪、宗教等新闻时丧生的例子和数字后,认为记者角色的混淆导致了对记者生命和新闻工作本身的威胁,新闻工作者必须把自己与警察、军队和国家机器区分开来。文章说,多伦多警方曾要求《环球邮报》记者提供新闻照片给警察作为抓捕罪犯的证据,但是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充分的:“如果公众认为摄影记者的作品可以成为警察使用的原始材料,那么任何媒体的摄影人员都会被视为是与警察一伙的,他们将失去纯粹目击者的身份。”那样的话,新闻工作者就会受到攻击,他们本身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更大威胁,就无法代表大众接触事实本身。

在《环球邮报》上还有一个一页的专版叫做《事实与争鸣》(Facts &Arguments),可以被视为准评论,其特点是较为轻松活泼,符合大众口味,有人情味,文章也较为散文化。比如,3月29日刊登的是一篇题为《雨中跳舞的一个原因》(A Reason to Consider Dancing in the Rain),说的是作者在魁北克省的一个小镇上学习法语后,生活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这篇文章体现了典型的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环球邮报》的一期完整的评论版面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内容广泛,议题众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国际局势,充分显示出加拿大人的国际眼光和自己独立的立场和声音。

第二,思想深刻,批评大胆,不拘泥于被批评者的地位。比如,在这一天的报纸评论版中,挨批最多和最严厉的是加拿大现任总理马丁先生,批评者并不因为对象的总理身份而笔下留情。

第三,社会批评的形式多样,既有严肃实在的长篇评论,又有活泼轻巧的短论;其社会批评的方法也很有技巧,言之成理,针砭时弊,常运用幽默和调侃的语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第四,笔法生动,文字鲜活,许多评论文字十分好看,文采飞扬,很有气势,可惜在这里不能将英文文字的全部内在美感转述出来;另外在读者来信栏目中,展示了来自读者的活生生的语言,读者的喜怒哀乐、激动和愤慨,尽在字里行间。

总体看,《环球邮报》的批评之声富于智慧,其影响力是较大和较深远的。

2.案例二: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评论专栏《观点》

专栏评论是加拿大媒介批评的重要园地,不仅报纸上有专栏,广播电视中都有著名新闻工作者主持的专栏节目,近年来,在网络媒体上也出现了专栏文章,从而与报纸广播电视互为呼应。这些专栏是加拿大新闻界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事件和事实作出独立思考后的判断,加拿大社会最尖锐的批评之声往往可能出自这里。

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CBC TV)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和专栏评论员墨非(Rex Murphy)先生的专栏就是其中之一。专栏的名称是《观点》(Point of View),不定期地在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The National中播出。墨非先生虽然出场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他的评论常常是一天节目中最出彩的部分。下面举例说明。

2001年1月下旬,加元兑美元的汇率下跌,超过历史上的最低点,接近1加元兑60美分的水平,引起加拿大舆论的广泛关注。墨非先生有板有眼,绘声绘色,就此做了一番精彩的评论,不禁为之击节赞叹。他是从加拿大极为普通的一种善于潜水的水鸟说起的,它叫做阿比鸟。他开口就说:“阿比鸟不是一只快乐的鸟。它有4种不同的鸣叫之声。”[4]他提到其中的一种声音听起来像狂笑,实际目的是警告同伙,表示忧虑或烦恼。加拿大货币单位加元与这种鸟是同一个英文单词。加元贬值同样给加拿大人带来了烦恼。这则评论以鸟作比,生动形象,娓娓道来,的确发人深思。1加元硬币上的阿比鸟喜欢潜水,而1美元硬币上的鹰却能展翅高飞,墨非先生以此为喻[5],说明在2001年到2002年初,加元步步贬值,而美元却坚挺走高的经济现实。在其评论中,许多言词都是语带双关,带有某种辛辣的讽刺和无奈的调侃,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最后一段他说:“所以当我们的加元在国际市场上往下跌的时候,我们不能责之于人,只可责之于己。”[6]随后,他又调侃一句:“谁叫我们的货币单位选了只知道往下冲的潜鸟呢?”紧接着他说:“1加元只值60美分,这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世界最大的折扣店?”[7]至此,戛然结束,留有不尽余味。

从墨非先生的这一番批评来看,他并没有对加拿大经济问题过多谈及,许多言语还带有某种自嘲意味,但是那些懂得其中经济运作原委的人,可以估出他话语的意味。

墨非先生《观点》栏目评论的特点是选取重大新闻题材,评说角度新颖独到,语言犀利幽默,从而发人所未发之言,连说话时举手投足的姿势都透露出某种成熟与智慧,因而,其社会批评能散发出一种个人魅力,产生很大的舆论影响力。

3.案例三、媒介批评事件——醉酒风波

2001年12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省长克雷因先生(Ralph Klein)因为喝醉酒惹事,被媒体披露后,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经过媒体的大量批评报道,迫使他出来认错道歉,才算了事。据《环球邮报》报道说,事情的起因是,省长先生一天深夜在一私人处喝酒后,突发奇想,造访了无家可归者的临时居所,酒话连篇,抛下70元钱后,扬长而去。这一事件经过当地媒体报道后很快传遍加拿大全国。对于此事,舆论普遍持批评态度。有的媒体批评指出,省长行为举止不当,显示其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有的媒体批评他喝酒误事,并非初犯。有的媒体把他屡屡酒醉误事的往事一一列出来,让人不能不信。省长本人在接受记者采访后所做的表面苍白的解释肯定是说不通了。这样一来,不仅他的声誉受到影响,而且公众对他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这可能危及其政治前途。

然而,克雷因毕竟老谋深算。他迅速召开记者招待会。一省之长,当众涕泣,痛下决心,戒除酒瘾。后来,各大报纸都刊登了他大幅照片:以手掩面,痛心疾首之状赫然眼前。《环球邮报》的报道标题为《我有一个毛病》(I Have a Problem)。于是,形势逆转,舆论的风向变了。几天后,这出戏剧性的政治风波终于风平浪静,克雷因反而赢得了不少支持甚至是美誉。他巧妙地运用公关之术竟然化险为夷。

12月20日,《环球邮报》专栏作家Margaret Wente撰文分析此事件,题为《为什么没有人吹哨》(Why No One Blew the Whistle?)。既然人们知道克雷因有贪杯的老毛病,为什么这次没有人吹哨叫他“下课”呢?文章分析说,这位省长先生曾在电视台当了11年记者,他对当地的媒体十分熟悉,也懂得媒体运作的规律,与新闻界关系密切。所以,此次风波的平息,首先得益于媒体的合作。另外,由于其个性魅力,使得人们对他的醉酒贪杯的缺点相对更宽容一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尔伯塔省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阿尔伯塔省盛产石油,十分富裕,没有其他一些穷省那么多棘手的社会问题,省长本身很有政绩。要是放在别的省,媒体揪住了小辫子,哪能轻易放手。例如,时任安大略省省长的哈里斯先生曾闹过一阵绯闻,导致婚姻破裂,被媒体抓住后,大做文章,那是绝不善罢甘休的。

另一位专栏作家就此事发表评论说,加拿大的公众对于大人物的这类小毛病的忍耐性是有历史传统的。文章指出:加拿大的第一位总理麦克唐纳(Macdonald)就是一个出了名的酒鬼。如今,克雷因省长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通过对这一大众媒介集中参与的事件的前后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加拿大社会舆论批评的某些有趣特点。

第一,深度追踪,不依不饶。对于突发新闻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如果记者发现其中有问题,总会深入追踪,根据事实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

第二,追溯历史,联系现实。对事件或事实本身往往会有多方面的评论,其基本思路之一是追溯历史,联系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或新闻事件,使人们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基本思路之二是联系现实,举一反三,看它与当前的其他问题是否有联系。

第三,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设意见,分析新闻背后的原委,告知受众对这样的新闻事实如何看待、如何把握。在这里,通常会看到较为正面的、向上的观点,但其表达方式可能会很幽默,或带有嘲讽意味,从而使得被批评者较容易接受。

第四,对于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的被批评对象,加拿大社会有一种特别的宽宏大度,这是批评者对被批评者的尊重,对社会向良性方向转化的尊重,这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对客观事实的共同尊重,对真理的尊重。这种尊重恰恰化解了简单化的社会批评容易造成的矛盾和对立,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在上面的案例中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媒体共同的做法是保持客观性,将新闻事实与观点评论区分开来。比如:《环球邮报》的评论文章都是署名的;而在《观点》栏目,观众看到的是墨非本人的慷慨陈词,而不是由新闻主持人彼德在那播报。

三、借鉴与启示:媒介批评力与社会宽容度

从以上的案例和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加拿大社会大众媒介的社会批评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判断出大众媒介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所起到的作用。衡量媒介批判力量的大小,实际上取决于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由此,我们引申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温和的批评更有力量,还是尖锐的批判更有力量?怎样的批评最有力?

在加拿大大众媒介的批评之声中,并没有多少特别尖锐的批判,从言词看,以温和的居多。一般来说,实际上温和的批评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所以更容易产生有益的社会影响。媒介批评的本意并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由于批评带来的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从而启发人们思考。媒介批评的目的,不在于劝服,也不在于转化为现实的行动,而只是在于表达。媒介还是应该立足于做事实的见证者、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道德的裁判、法律的审判员,更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执行者。

媒介批评的基础是尊重。这种尊重意味着很多含义。批评者对被批评者要予以尊重,对客观事实要予以尊重,对被批评者的辩护和回应也予以尊重。面对批评,被批评者对于批评的态度,实际上还是要虚怀若谷,如果批评者说的不对,也应该予以尊重。这种尊重是对别人的不同观点的尊重,对别人表达的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起人与人的信任,建立起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才能维护社会心理的根本稳定,才能构建起真正的社会宽容。

社会宽容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宽容意味着对人的尊重,意味着对人的信任,意味着人与人的和谐,意味着社会大众心理的根本稳定。高度的社会宽容性,实际上就是使各种各样的批评之声都能受到尊重、得到表达,而不论这些批评之声本身正确与否、价值如何。这就犹如流通的空气,必须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个社会阶层,才能是汇成清新之风,才能驱除浊气、荡涤污垢,保障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加拿大人的宽容就在于其深深根植于多元文化的土壤。这种宽容源于加拿大人对于不同种族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取向、不同经济地位的个人的一种尊重。这种宽容,使得加拿大社会有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使得加拿大社会犹如冬夜中的一杯咖啡,给人以温暖。所以从加拿大的案例看,宽容的社会批评是最有力的,宽容的社会批评最终能如饮咖啡,化苦为甜,苦尽甘来。

据笔者观察和思考,加拿大大众媒介社会批评和舆论监督以及加拿大的社会宽容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特色。

第一,信息公开发布。在加拿大,联邦和各地方的议会以及各级政府的部分决策过程是公开透明的。例如,加拿大罗杰斯公司有一个专门的政治和公共事务频道,观众几乎每天都可以在那里看到最新的国会讨论的详细过程、一些政府部门会议的过程;而且即使是现场,也是允许公众旁听、参与和发言的。公共事务涉及公众利益,因而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有助于人们了解实际情况,这也是大众媒介社会批评和舆论监督的一个基础。

第二,公众参与和表达。除了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社会批评和监督之外,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参与其中,参与者有参与的积极性,有意愿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加拿大有比较畅通的言论渠道,有地方可以发表意见,进行批评,言者无后顾之忧。比如,无数的广播电视节目中都有听众电话参与的内容,报纸杂志有读者来信栏目,网络上有留言板和论坛,这些都是很好的形式。例如,2002年冬奥会上出现的加拿大花样滑冰运动员被裁判判分不公,大量的听众观众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当中,有的还直接写信、发电子邮件到奥委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于最后奥委会修改自己的失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尊重表达。参与者的批评和意见,无论对错好坏,是否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都予以尊重。

第四,允许被批评者为自己辩护。比较重大的事件和关系到公众利益的议题,被批评方往往是政府官员,一般都要举行正式的听证和质询,回到法律的程序上,以利于改正错误,维护公众利益。例如,2000年5月安大略省沃克顿市发生了严重的水污染事件,7人死亡,数百人入医院治疗。事后,在沃克顿市对此事进行了数轮的听证和质询,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安大略省省长哈里斯就此也受到质询。在质询过程中,公众对于“这一事件究竟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疏失”,“究竟是水质检验制度不严还是财政预算不足”,“究竟是谁是在哪一个环节上出现重大失误”,“受到的损失谁来付费”等问题都有自己的判断。最终,尽管还是有人各持己见,但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公开。当然,受害者终究得到了赔偿,同时安大略省加大了对水质检验的财政支持,制定了更严格的水质检验制度。

第五,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方法讲究艺术,包括语言的技巧(幽默、夸张,嘲讽和自我嘲讽)、艺术性的包装等。再举一例:在加拿大广播公司,有一个专题节目《这一小时有22分钟》,完全是演员模仿和丑化某些人和某些行为,意在讽刺和暴露,在给人带来哈哈笑声的同时,完成其社会批评的功能。

与加拿大相比较,中国在社会批评和舆论监督中有自己的特色;但在允许被批评者为自己辩护这一环节上,笔者认为,仍然比较弱。特别是在法律程序上,举行公开的听证和质询,还不常见,更没有形成制度。例如,中国类似加拿大安大略省沃克顿市水污染事件的案例很多,在社会批评方面,要么被隐瞒了,要么被揭露后很快就处理掉了。对于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和由此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没有充分表达出来并让公众知情。这固然有种种原因,毕竟中国是处在转型期的复杂矛盾当中,但为了避免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为了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中国的大众媒体和社会还要多多付出努力,凭着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并根据中国的实际进行探索,以提高中国大众媒介的批评水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注释】

[1]张国良、裘正义、潘玉鹏编著:《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6页。

[2]见Explore Canada一书第19页:“Multiculturalism means cultural freedom.The nation is committed to the ideal of a cultural mosaic,a free association of free and equal citizens freely choosing their values and ways of living together。”

[3]同上书,第23页:“Tolerance,readiness to compromise,a stunning lack of excitement about heroes and ideologies and flag-waving...all these are part of the Canadian style。”

[4]他的评论第一句是:“The Canadian loon is not a happy bird.The bird has four separate calls which are the tremolo,the wail,the yodel and the hoot。”

[5]他说的原话为:“The eagle flies.The loon is a diver.Their bird is an artist to flight.Ours,a fish with feathers。”

[6]原文为:“So when the loonies goes down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we have no one but ourselves to blame。”

[7]原文为:“The Canadian dollar is worth 60cents.Is this a country or the world’s biggest discount hous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