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 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根据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衢州市文化产业实际,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衢州文化产业的意见》,衢州市文化产业将细分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兼顾产业。

五 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根据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衢州市文化产业实际,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衢州文化产业的意见》,衢州市文化产业将细分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兼顾产业。传统产业主要包括旅游休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该产业群重在改革创新,突破现状,使之真正成为衢州市的主导性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网络文化、创意设计、文博会展、民间艺术品,该产业群重在创造条件优先发展,形成品牌优势,培育成为衢州市高速成长的文化产业。兼顾产业包括教育培训、文化体育,该产业群重在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链扩展,形成规模优势。

本《规划》兼顾智力资本、政府扶持、内容创意、技术创新等产业成长要素,按照规模集聚和产业链延伸拓展等发展策略,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任务三方面阐述。

(一) 文化产业传统行业

1 旅游休闲

发展思路:

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树立“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的理念;深度挖掘、统筹规划衢州文化资源,以“两子文化”为龙头,将“古城文化、生态文化、边际特色文化”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实施精品战略,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打造“休闲衢州,观光四省”的区域文化旅游产品;大胆创新,积极倡导人文旅游,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拓展文化旅游市场;鼓励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壮大文化旅游企业的规模,提高文化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更好地带动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围绕“南孔圣地,围棋仙境”的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实施“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战略,按衢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城三带五块”的空间布局,以文兴旅,以旅扬文,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具体目标为:培育一个文化旅游节庆(孔子文化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两子文化”,积极向旅游六要素渗透延伸,形成相对应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古城文化、生态文化、边际特色文化”三大代表性项目,达到4A级景区以上标准;推出“衢州—婺源”、“衢州—三清山”、“衢州—黄山”、“衢州—武夷山”4条以衢州为中心的“四省区域文化旅游线”,在长线市场热卖,在海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增强五大旅游主题板块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提高旅游主题板块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和华东新兴的旅游城市,逐步向旅游经济强市、旅游文化强市迈进。

发展任务:

(1)实施“两子文化”精品战略,培育文化旅游品牌。以“两子文化”为核心,以市内古城风貌、人文景观历史典故等文化内涵为补充,打造“两子文化”精品,同时着力扶持柯城乡村文化、衢江畲族文化、龙游石窟文化、古民居文化、江山古道文化、常山石文化、开化源头文化、根艺文化的建设,升级一批在全国范围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烂柯”杯全国围棋邀请赛、华东旅游交易会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为宣传载体,逐步培育“南孔圣地,围棋仙境”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2)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文化旅游产品。通过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有机整合,以“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为旅游主题,“休闲衢州,观光四省”为产品设计主线,以“一城三带五块”为基本格局,重点建设衢州古城晚间游和水上游项目,以围棋文化为中心的城郊度假旅游项目,以石窟文化为中心的体育休闲旅游项目,以源头文化为中心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以常山石文化为中心的地质探秘旅游项目,以古道文化为中心的江郎山探险旅游项目。推出一批与周边省市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使衢州成为浙赣闽皖四省及长三角区域内独特的文化旅游亮点城市。

(3)提高文化旅游创新能力,提升衢州旅游整体素质。以文化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特色,在实施“两子文化”精品战略,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加大衢州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力度,精心策划、组织筹办一系列大型旅游宣传活动,着力办好华东旅游交易会,举办高规格的文化旅游论坛,积极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使“南孔圣地、围棋仙境”的衢州文化旅游形象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加快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加强行业管理水平,营造和谐旅游的浓厚氛围。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文化旅游工作者队伍,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 新闻出版

发展思路:

强化报纸、电视产业的平台优势,保持广告经营持续增长;大力开发媒体传播的新领域,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新闻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印刷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印刷业适度集中和布局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坚持发展与监管相结合,发展与规范相促进,进一步规范出版印刷市场秩序,健全印刷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节目丰富、传输先进、充满活力、有序运营的新闻传媒新局面;“十一五”期间,印刷复制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左右,将出版印刷业培育成为衢州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支柱行业之一。

发展任务:

(1)加强衢州市新闻传媒品牌建设,强化集团核心竞争力。引入“品牌管理”理念,做大做强衢州日报报业集团和衢州广播电视集团,将其逐步发展为跨行业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新闻传媒集团,使衢州市新闻传媒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推广衢州市新闻传媒业的成功经验,包括其准确的媒体定位及独特的观察视角,发挥其在广播、电视、报纸等领域的引领作用。重点扶持潜力较大的专项印刷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专注本企业优势领域,注重采用最新技术,数字印刷和网络印刷结合,强化印刷细节管理,追求产品完美,提供增值服务。

(2)保持地域特色,加快内容产业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打造富有衢州市古都特色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电视栏目、专题片、电视剧,使绝大多数媒体成为独立的节目制作主体和文化产品、信息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新闻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不断提高新闻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将电视与网络结合起来,向新媒体拓展和转型,借助强势媒体和强势品牌做出影响和特色。大力发展新媒体业务,积极拓展新闻传播平台,拓展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新闻服务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音像、出版、印刷企业向规模化、高科技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实现范围经济效应。有效推进衢州市印刷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印刷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优势,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构建相互依赖、互为客户或以联盟为基础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实现运用印刷新技术开发高端产品,逐步淘汰低端设备和低端产品,提高印刷业整体工艺水平的目标。大力发展出版物超市和连锁经营网络,鼓励社会利用现有商业和社会服务网点从事出版物零售和租赁服务,构建区域性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以交易市场为中心,以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为纽带,以书店、音像店、书报刊亭及便利店为营销网点的出版发行网络。

3 广播影视

发展思路:

继续保持“衢州速度”,实现衢州市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快速稳定的完成。强化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和网络优势,扩大电视节目经营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研发与创新。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构建以有线数字电视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多媒体综合平台。

发展目标:

完成衢州市数字电视用户的整体平移,加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拓展,充实点播节目的片源库。提供更多方面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实现全衢州地区电视数字化。积极开拓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市场,采取丰富的营销策略和方式,使付费电视购买用户达到20%以上。

发展任务:

(1)继续实施整体平移策略。积极开展数字电视的宣传与推广,综合考虑成本收益,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数字电视推广发展模式,加快数字化整体平移推广。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完成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衢州都市圈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工程,基本实现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和调频广播通响,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

(2)整合网络资源和传输平台。整合网络资源,拓展网络文化服务功能,提高网络内容服务和传输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广播电视、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进行受众的收视习惯调查,在数字技术平台上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逐步增强数字电视、网络互动平台体系建设,加强互动内容的多样性、使用界面及操作手续的便捷性。

(3)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网络信息、网络教育、网络点播、网络查询、网络金融、网络交易、网络游戏及手机短信等服务,加强网络服务平台和终端建设,激发网络服务需求,满足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客户服务需要。开展诸如免费试看、参与公共电视互动活动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引导受众对数字电视等传输平台的接受和偏好,不断扩大市场需求。

(4)加强数字化内容产业开发,提供增值服务。拓展网络文化服务功能,打造衢州市网络文化品牌,加强数字化内容产业开发,发展数码电影、数字电视、电子出版、数字艺术、宽带接入、视频点播、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传播方式,拓展互联网服务领域,提升文化品位,实现规模效益。着力加强数字电视的点播服务,制定灵活多样的点播收费策略,开展多渠道灵活付费方式,提高自助点播等增值服务的服务质量。

4 文化娱乐

发展思路:

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调整演出娱乐业的结构及布局,使娱乐产品的生产规模、种类、数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时,继续加大对具有艺术水平、历史价值和民族特色的重点剧种、重点院团的推广力度,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休闲娱乐产业领域。

发展目标:

本着“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引导和规范,推进文化资源社会化配置,保证休闲娱乐业的收入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持续发展。

发展任务:

(1)坚持休闲娱乐品牌建设。高起点谋划休闲娱乐业的空间布局和经营业态,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渠道,打造富有衢州特色的文体娱乐休闲品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内容和商业运作模式,在发行网络、演出地点选择、广告宣传模式方面讲求标新立异,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繁荣衢州演艺市场和夜文化经济。

(2)坚持内容创意优先发展。立足衢州市民族和历史文化,大力开发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借鉴现代新兴科技手段,对衢州市传统剧种、剧目、娱乐产品进行开拓性创新。发展一批大型综合性演艺经营企业,建设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演出品牌节目。积极创作艺术与休闲娱乐相融合的文化精品,不断开拓演出市场,激发艺术人才的工作效能,积极鼓励形成有利于繁荣艺术市场的组织形式。

(3)整合演艺资源,拓展盈利空间。整合零散资源,加快文化艺术、演艺娱乐、影视演映和休闲场馆建设,积极推动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和重点演艺经营场所发展,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创建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加强市场运作中创意作品的成本—收益核算,将票价交由市场调节,使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规律,由市场化的中介机构、演出团体和演出场馆自行根据市场规律运作。

(二) 文化产业新兴行业

1 网络文化

发展思路:

坚持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以基地为支撑、以产业链的全面拓展为导向,加大动漫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动漫产业扶持,将衢州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

培育一批动漫企业,扶持建设省级网络文化产业基地,打造2~3个国内领先的网络设计和动漫游戏品牌,完善动漫游戏产业投融资平台,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动漫等网络产业链。每年开展1~2次有国内影响力的网络产业展销会。

发展任务:

(1)增强企业实力,不断完善产业链。积极建设网络产业园区,促进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上、中、下游产品的市场衔接和消费增长,培育动漫品牌,积极带动职业培训、玩具文具、主题餐饮服务、主题公园旅游等多种产品的发展。引导衢州市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与动漫游戏产业有机结合。

(2)加强政策的引导扶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平台建设。加快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形成产业聚集,吸引动漫游戏企业入驻。集中力量和优惠政策培育1~2家规模大、品牌强、产业链完善、有较好的产业引导能力和盈利机制的大型动漫网络企业。构建动漫游戏网络产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对原创精品动漫企业给予奖励,提供财政、税收、产业园区用地等多方面支持,着力打造动漫产业的系统平台。

(3)发挥比较优势,进行错位竞争与合作。增强动漫游戏的原创能力,提高形象设计、加工制作和市场营销水平,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积极扶持动漫游戏企业的成长。园区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动画制作企业,使得产业竞争围绕在产业链制作环节。学习国内外动漫发展经验,鼓励实行前期融资、策划,后期发行、销售“两头在外”的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注重引进国内外动画制作企业,加快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

2 创意设计

发展思路:

重视设计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做好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要素、各领域、各种资源配置形式及主次关系的协调处理,从而实现创意业态和运作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创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目标:

积极举办大型设计艺术展览,打造国内、国际创意设计交流平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功能,培养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集群,努力把衢州市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发展任务:

(1)加快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结合老城区工业厂房改造、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楼宇经济升级和新城区建设,筹划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创意设计企业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园区对创意设计企业的培育、集聚、示范和推动作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2)走“设计创意+数字技术+科教文卫”的发展模式。在“设计创意”方面,用创意和创新来引领行业竞争优势,提升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意水平。在“数字技术”方面,追求生产的标准化,大力应用最新科学技术,积极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工作流程。在“科教文卫”方面,和科教文卫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着力寻求市场的规模化。

(3)突出地域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精心引导产业定位,加快发展以研发设计、建筑设计、艺术传媒、咨询策划、时尚设计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新技术运用和专业化服务,促进产业的分化与融合,逐步形成具有衢州特色的创意产业群,实现规模效应。制定设计创意服务价格体系和相关商业政策,成立创意产业服务机构,发挥创意产业协会的指导和媒介作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设计创意人才。

3 文博会展

发展思路: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精心策划组织文化会展,强化品牌意识,紧抓服务创新,培育壮大自己的参展客商网络,充分利用内展和外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推进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进程。

发展目标:

继续加强衢州市文化博览业硬件建设,提高会展服务质量,推进文化博览业的市场化运作。到2010年,培育2~3个品牌展会,引进2~3个连届举办的国家专业品牌展会,打造2~4个在全国有影响的节庆品牌,使衢州市成为浙西区域性会展中心。

发展任务:

(1)进行资源整合,坚持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的会展品牌。精心培育15家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会展经营主体,扶持和推动会展企业发展。加强与国际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一批全国常年性会展平台,开发一批全国性、有特色、高品位、大客流、高效益的会展项目。

(2)突出区域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以展商为中心开展营销服务,以客商为中心开展贸易服务,以受众为中心开展需求服务,完善包括展览、工程、会议、广告等服务在内的服务体系,通过“一站式”服务,有效地为客户节约成本和时间;精心策划和组织特色鲜明的会展活动,创出一批具有衢州特色、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3)提高会展服务质量,落实政府配套措施。整合会展资源,完善服务配套。在提升现有场馆设施和经营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建设衢州会展中心等档次更高、面积更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园区和会展场馆。积极引进和培育会展专业人才,营造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的良好氛围。加强会展项目的评估论证与行业指导,提升会展市场声誉。

4 民间艺术品

发展思路:

本着“保护、创新、发展、繁荣”的原则,积极挖掘、开发和整合我市民间工艺品资源,健全行业标准和工艺规范,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和传统工艺研发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统工艺品生产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发展目标:

加强民间工艺美术保护,推进产业化进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培育2~3家全国工艺品龙头企业,建成1~2个工艺美术品国家级生产基地,保持经营收入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发展任务:

(1)整合保护资源,加快构建产业链。采取有效扶持措施,积极保护开发根雕、白瓷、黑陶等衢州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传统工艺优秀项目、绝技、大师和名作,挖掘培养传承人。加快构建包括研究、收藏、展示、设计、经营生产、加工、销售等生产活动在内的产业链,寻求民间工艺与文化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产业间的有效互动。

(2)实施品牌推动,扩大市场影响。扶持一批知名工艺品企业,发展有影响的艺术品拍卖行和中介机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艺术人员创作艺术精品,通过包装工艺、对外宣传、整体形象来提高外界对衢州市民间工艺品的认知度,以质量求得发展,靠精品占领市场,做大民间工艺产业。加强知识版权的管理力度,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保护艺术家合法权益,保护好衢州市民间传统工艺品牌。

(3)坚持创意优先,创新发展思路。在拓展产品创意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大力开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产品新领域,增加细分市场的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和重点拓展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物工艺品交易市场,举办国际性艺术品鉴赏、交流、展览活动,加强艺术家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

(三) 文化产业兼顾行业

1 教育培训

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衢州科教优势,扩大教育培训业的集聚和辐射范围,建设面向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培训业,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坚持规范化运作,保证教育培训质量,满足社会对教育和知识的巨大需求。

发展目标:

本着“满足群众需要,吸引群众参与,提高群众素质”的宗旨,充分利用衢州市人才荟萃优势,积极开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拓展教育培训规模。采取有效措施刺激艺术类教育培训需求,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教育培训业总收入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发展任务:

(1)加快新城教育园区建设,实施规模化发展。鼓励高校、培训机构和场馆面向市场,开拓适应社会各层次的教育培训项目。鼓励个人设立培训部,加强师资引进,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招生规模。艺术教育培训实现产业化运作,鼓励各艺术院校积极以多种形式发展艺术教育。

(2)实施“订单式”模式,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专业资格培训、艺术类专业教育培训。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设国家级别的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市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和试验基地。

(3)坚持企业化、项目化运作发展战略。通过教育培训企业化运作方式,使培训的组织工作更加规范化。加快市场化运营机制的转变,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率和水平,鼓励衢州市培训机构加快发展。建立开放型、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并举的发展格局。

2 文化体育

发展思路: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民树立现代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休闲投入,积极探索和完善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机制,吸引大型赛事落户衢州市,提高场馆利用率;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对体育休闲业的投入,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到衢州市投资生产,建立体育产业多元化投资体系。

发展目标:

提高衢州市文化体育产业增长速度,到201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份额力争达到1%。培育一批体育产业集团和体育名牌产品。大型体育用品销售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力争形成1~2项品牌赛事。

发展任务:

(1)制定产业规划,落实发展资金。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颁布发展体育产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重大商业比赛落地衢州市。设立体育发展基金,多方筹措资金,发展社区体育,进行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尝试建立衢州体育无形资产评估公司,对体育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采取以政府主导、集团化运作的管理模式,求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管理服务的优质化。

(2)实施体育项目带动策略。充分利用衢州市体育赛事,加强与国内体育世界冠军的交流。借助体育名人的影响力办好省级奥林匹克(单项)人才基地、创立体育产品和服务品牌等。借用各种媒体和活动形式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体育公司的联系和合作,通过让其在衢州市建厂、设立分公司、开设专卖专营店,实现国际品牌本土化。鼓励本地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扩张,鼓励企业间强强联手,推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

(3)坚持产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鼓励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模式,管理运营大型体育场馆。积极发展体育彩票、体育健身服务等体育产业,大力引导体育消费,把握市场定位。在刺激体育消费方面,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项目、不同场所给予区别对待,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项目众多、结构合理、有序发展的体育健身、体育竞赛、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4)实施体育品牌战略,打造衢州城市体育名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包括羽毛球在内的衢州体育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力度。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政策、经费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举办、承办围棋类国家级赛事。合理布局,扶持社会力量开办体育场馆,创造条件,帮助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