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衢州市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占文化企业总数比重达到90%以上,产值占到文化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3 产业规划欠缺,扶持力度不够衢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处于自主发展阶段,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尚未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在文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政策制定、产业结构和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缺乏系统性安排。

一 衢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现状概括

1 文化资源丰富,地域优势明显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有着1800年的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有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的“南宗孔庙”,被誉为道家洞天福地和“围棋之根”的烂柯山,被誉为“东南锁钥”的仙霞关和矗立于仙霞古道的江郎三峰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巧妙地与山水相结合,更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内在价值。同时文化也造就了很多的“谜”,如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有142种姓氏9种方言的百姓古镇二十八都古镇,保安的军统文化等等,并依托四省通衢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集聚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文艺演出业所必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2 文化投入持续增长,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十五”以来,衢州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尤其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每年重点抓一到几个品位高、形象好的精品工程,文化公益性设施不断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基本文化消费需求。同时,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步放开,文化产业多元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产业比重显著提高。民营文化企业档次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目前,衢州市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占文化企业总数比重达到90%以上,产值占到文化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社会资本正广泛渗透到文化产业园、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企业等文化产业领域,一批民营文化企业脱颖而出,国有文化企业释放发展活力,由国资、民资、外资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3 居民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逐步增长

2006年,衢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0%,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比三季度前进4位。全市实现人均GDP 1560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合1950美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GDP的增长,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之外,带来了人们文化消费的增长。但文化消费总量仍然较小,消费层次较低,文化消费结构仍以传统的文化消费为主,文化娱乐消费仍占较大比重,文化消费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消费阶段。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衢州市文化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还会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将逐渐向文化领域转变、倾斜,文化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

4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01年,衢州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258家,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文化产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61亿元,占当年地区全部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1.18%。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3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数量的2.41%。目前,文化市场已初具规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基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格局。呈现出健康有序、门类齐全、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了以衢州城区为中心,各县为副中心,辐射广大农村这样一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发展格局。

(二) 存在问题

1 思想观念落后,产业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想一直主导文化行业的发展。一些文化部门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不能充分认识到文化只有形成一种产业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道理。由于理论研究不充分,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是很清楚,许多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不到有效指导。一些文化创作生产单位和个人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中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往往对经济效益关注不够,不能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严重滞缓了文化成为产业并进入市场的步伐。

2 管理体制落后,改革深度不够

文化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文化管理职能隶属于不同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层次重叠、管理脱节、协调统一性差的弊端,如文化市场的多头、多层次、交叉管理。二是管办不分,文化管理部门既兴办各类文化企业,又代表政府承担文化执法管理职能,难以公正、公平执法,还造成了资源的垄断和浪费。三是在文化产业的运作上,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如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仍囿于计划经济的思路,以政府主办和投入为主。

3 产业规划欠缺,扶持力度不够

衢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处于自主发展阶段,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尚未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在文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政策制定、产业结构和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缺乏系统性安排。政府鼓励发展文化产业,但在配套的土地划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

4 资源利用不够,产业规模较小

衢州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产业化利用刚刚起步,部分文化设施并未发挥应有的效益。文化产业基本上还处于散、小、少的状态,尚未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链,各产业门类还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没有明显的主导性产业。文化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较小,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尽管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258家,但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娱乐场所较少。总体来讲,规模竞争力有待提升。

5 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

衢州市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十分匮乏,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新发展的要求,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新闻、出版、文化系统,经营管理人才比较少,特别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更是稀缺,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浙江省目前文化产品生产从总体上说还是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引入文化产业还十分有限,已有的高新技术和装备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