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编辑的角度看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从编辑的角度看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编辑的角度看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科技论文主要是指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此类论文是以实验本身为研究对象,或是以实验作为研究手段而得出科学结论和技术创新的科技论文。外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不宜超过10个实词。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述。

从编辑的角度看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科技论文主要是指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均可称为科学,为此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作为总结新发现或是理论创新的文体,如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综述、专利报告以及科普作品等。从狭义上说,则专指在科技期刊(含学科、行业、综合性学报)等公开刊物发表的具有某种规范格式的叙述风格自然论文和科技论文。本文主要讲的就是这类论文。

1 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分类[1]

1.1 科技论文的特点

概括起来,科技论文具有如下特点:

1)科学性。科技论文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其论述应具有严密、合理、可信的特点,力求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其实验数据或现象观察他人可以重复。当然,科学性并不是说其结论应该是绝对正确的,而只是说其结论和探索在当时至少是站得住脚的,合乎逻辑推理和现有知识并具有自圆其说的特点,并且允许他人讨论和争议。

2)首创性,又叫新颖性。这是指报导的内容必须是区别于现有文献的一种特殊要求,这是一篇科技论文的灵魂。它要求该论文所揭示的自然规律和技术手段必须是前所未有、首创的或部分内容首创的,而不是对他人工作的复述或解释。

3)逻辑性。它要求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推理合理、演算正确、文字通顺、前后呼应、自成体系。

4)规范性。规范性是指从狭义上说,就是论文的行文有一定的国家标准,目前各学报常用的为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网的光盘版标准,该标准兼顾国家标准和科技论文上网的要求,对标题、关键词、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的写作和标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参考文献又有专门的国家标准。从广义上说,就是实验和调查方法、图表数据的采集都应该合符学术道德的要求。在篇幅和格式上应满足职称和研究生毕业评定和成果鉴定的要求。对于需要对外交流的论文在行文和技术术语上还应满足全球化的要求。

5)有效性。这是指论文的发表方式,只有在一定的时期经过同行专家评议并发表在一定级别(如公开刊物、非公开刊物,核心刊物、非核心刊物)上的论文才会成为可以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的创新才会被认可,因而,科技论文具有时效性,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尽快发表。

1.2 科技论文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学科和研究方法及其叙述方式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为论证型、研究(实验)报告型、统计(计算)型、综述型等,其分类比较模糊,特征相互交叉,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实验型科技论文。此类论文是以实验本身为研究对象,或是以实验作为研究手段而得出科学结论和技术创新的科技论文。实验型论文应将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及数据等交代清楚,同时应强调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

2)观测型科技论文。此类论文所表达的科技研究成果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反复细致的观察测量而有所发现的科技成果,其研究方法主要是观测和数理统计,如一些临床观测型科技论文即属此例。

3)理论型科技论文。此类论文所表达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而获得,这种论文可以完全不涉及实验,如数学论文。一些综述性的论文也可归入此类。

2 科技论文的写作

2.1 科技论文前置部分的写作[2]

论文的正文部分之前可统称为前置部分,它包括题名、作者和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以及引言等。

2.1.1 题名的拟定题名即通常所称题目

学术论文的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来反映要求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要求达到的深度。因此,拟定题名,要选择能概括论文特定内容的简练词语进行符合语法逻辑的组合。

论文题名是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的重要著录内容,直接影响读者检索和查阅。论文题名拟得是否准确、具体、简明而传神,直接影响到该论文是否有助于二次文献的收录,能否被迅速传播。题名要力求简短、精练,应含有必要的信息量,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外文(一般为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1.2 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文章都应有作者署名,它是作者拥有著作权的标志,也是文责自负的体现

作者可以在文章上署自己的真实姓名,也可以署笔名。文章署名应是参加本项工作的主要人员,一般署名人数不宜过多,对于参与部分工作的人员,可在文章的首页地脚或文末鸣谢中列出。

作者姓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或文末。

英文摘要中的国内作者应采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及相关规定,姓前名后分写,姓氏全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加连字符。

作者单位的标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知识产权的归属。如果作者进行了工作调动,则论文所标作者单位应是进行科研并产生成果的单位,必要时或在篇首页地脚处作注明。作者单位应标明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国内数据库要求在作者单位项后面或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职称等信息。

2.1.3 摘要、关键词与分类号的要求

摘要是文章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说明。

中文摘要的篇幅:报道性的以300字以内、指示性以100字以内、报道-指示性的以200字以内为宜。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述。

摘要包含有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使读者能迅速了解文章最基本的内容,也有利于数据库和文摘报刊作二次文献采用。关键词应是论文信息的高度概括,是论文主旨的集中反映,所以关键词一定要选准。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选3~8个。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叙词(主题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自由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分类号是为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根据论文主题内容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选取。一篇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分类号可多于一个,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分类号置于中文关键词之后。

2.1.4 引言的写作要点

引言的写作,要注意力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范围、主要方法、相关领域里前人工作和意义等,应能起到引导全文且为正文奠定某些基础的作用。引言要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引言不归入文章的正文部分。因此,引言的标题序号也可省略。

2.2 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

2.2.1 正文的写作要求

论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用论据证明论点、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主要表现在正文部分。

对于实验型论文,一般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等部分。如果以实验本身为主要研究内容,那么对实验设备、实验方法或工艺流程的创新或改进,必须详细、清楚地阐述和描绘,用实验事实来说明。如果论文是通过做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测试出的数据来论证主题,则重点应放在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上。

对于观测型论文,正文部分主要是材料与方法、观测结果和讨论。行文中重点是采用文字叙述、描写,以及用数字、图表、图片等方法,把观测到的事物形象、外部结构或内部结构等清晰地表述出来,给人以真实感。在讨论中要确切地指出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新发现是什么,存在形式怎样,有什么作用、意义等。

对于理论型论文,格式比较灵活。但是,都应有鲜明的论点、充足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

2.2.2 量和单位的使用

在科技论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较多。目前有的文稿往往新旧单位并用,甚至使用国家已宣布废除的单位。因此,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量和单位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93的规定。量的符号一般采用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但表示无量纲的量也可用两个字母构成,并采用斜体(pH例外)。量的符号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标记,则下标的正斜体有不同表示:①下标本身是物理量符号用斜体。②下标代表变动性数字的字母用斜体,数字则用正体。③下标本身不是物理量也不是代表变动数字的用正体。

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都要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在使用中注意不要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法、下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在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时间表示t/s,而不表为t(s)。

文内公式中量的符号用斜体时必须注意,公式中运算符号用正体。词头用于构成SI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倍数单位,词头的符号一律用正体。词头不能单独或重叠使用,如μm不能表为μ,pF不能表为μμF。

2.2.3. 数字用法

数字使用的原则: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必须用全称,如1998年不能写为98年。在表示多位数(5位以上)大数目时,可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如广东人口可表为8500万人,中国人口可表为13亿人,中国土地面积可表为960万km2等。但一般不使用十万、百万、十亿等作单位,SI词头例外。

数值范围的符号,一般采用“~”表示。关于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根据编排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应随时查阅有关资料。

2.2.4 图表要求

在科技学术论文中,常常附有插图和表格。图、表能够形象地反映研究结果,直观地表述实验数据,便于比较研究,可取代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使人一目了然,更觉文章丰富、生动。当然,图、表需要精心设计和绘制,一篇文章通常图、表不宜太多,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图与表、图表与文字表述切忌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放。表格的结构通常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图、表均应配有相应内容的图题、表题。图题要求置于图的下方,表题置于表的上方。

2.3 结论与文后参考文献的要求

2.3.1 结论的写作要求

论文的正文部分之后通常有结论。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结论应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科研成果的总结性说明,是根据正文部分的全部材料经过科学研究所得到的总观点。结论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有什么创新,能解决什么理论的或实际的问题,尚存在什么问题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语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

2.3.2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

在论文中引用了参考文献时,应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是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最新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发表的论著,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

根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大多数科技期刊采有顺序编码制,在论文中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并且不用“同上”或“ibid”表示。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

3 科技论文的投稿[3]

3.1 投稿前的准备工作

科技论文严格按要求写作完成后,只是论文发表的第一步,为了让论文尽量被期刊所采用,作者在向期刊投稿前,应对所投的刊物有所了解,如发表的类别、对规范的要求(包括排版、作者的职称学历、基金项目等)、审稿发稿的周期、版面费的多少、论文的字数、是否退稿及投稿的方式(如邮寄打印稿还是电子邮件投稿,打印稿的份数、电子邮件的具体要求、地址是否正确等都应该加以落实)。因此,投稿前应找到刊物(或访问其网站)阅读其征稿启事,并通过打电话或试发邮件询问其稿件的情况,一般都能得到比较感性的回答,如该刊是否缺稿、公布的电子邮箱是否在用(因垃圾邮件多变换电子邮箱地址也是常有的事)。同时,对所投刊物和所设栏目大致和作者研究方向及论文的内容相当,对于论文的被采用情况作一个大体的估计,以期心中明白。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和全国性的期刊发稿率较低,等待时间较长,而地方性的普通期刊发稿率较高,等待时间较短。

3.2 按期刊要求进一步规范论文

如上所述,当一篇论文完成后,作者不必急于投稿,而应在投稿之前,根据稿件所投期刊的要求认真核实论文的方方面面,普遍的有论文的创新性、引用了最新的文献、规范标注(含图表数据的正确及排版的规范,即依国家标准制作)及标点符号基本正确、文字大致正确等,特殊的有是否满足栏目的要求、要素是否“齐全”,如学报对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译英等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核心期刊为便于推荐引用要求提供800字文摘。对于风格各异的科技期刊和行业期刊(学报类学术期刊其规范要求大体上一致),在论文写作时就应该对所投刊物的行文风格和征稿范围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以便在论文写作时就考虑其特殊的风格和字数要求(如有的要提供现场图片、单位证明)。由于时下编辑业务繁忙,有针对性的规范稿件往往容易优先发表,因此,在规范和针对性修改上多下工夫,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3 投稿后所做的工作

论文向期刊投稿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其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首先应留一个正确的能随时联系上的电子邮箱、电话、QQ号和通信地址,常常有的作者因书信无法寄达、电子邮箱长期不使用、电话(手机)处于停机状态而使一篇很有苗头的稿子只好被淘汰。其次应及时地回复编者代表审稿人和读者对专业问题的质疑,如落实参考文献、译英等要求,对论文的创新性提出质疑,个别用字是错别字或是专业术语需要作者回复,图表及数据的正确性按常理提出质疑,甚至常常还为对论文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设计的合理性等前置条件提出质疑,对论文的结构和叙述方式也会有所改变,所有这些都需要作者实事求是地加以落实,有所保留的也应说明确信的理由和提供必要的证据。再次,要进行必要的感情沟通,现代编辑往往是手头很忙,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作者应尽可能地通过会议、电话、书信、QQ等及时和编者保持联系,良好的沟通能拉近和编者的距离,使编者对作者的科学态度和学术思想加深了解,增加作者在编者心中的可信任度,逐步成为期刊的老作者,和编者建立起友谊,从而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参考文献

[1]朱新民,陈浩元。科技期刊编辑作者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5.

[2]张楚民,张冰.科技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素与编辑加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53~55.

[3]关开澄.编辑视角: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135~1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