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冷战角度看“登月骗局”

从冷战角度看“登月骗局”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用冷战意识来考察,这场骗局的目的性就一目了然了。但是,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人连续发射,气如长虹,共6次12人登月。但事实已经证明,那只是一场诳苏联人的骗局。有趣的是,里根并没有因为这个骗局而声名狼藉,相反的,里根最近被评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总统,名列第一。至于美国人带回的月球岩土,这同载人登月是两码事。

从冷战角度看“登月骗局”

但是,也有人提醒,那是一个冷战时代,苏、美两大霸主明争暗斗,呈现出异常复杂和异常残酷的特点。如果用冷战意识来考察,这场骗局的目的性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是动机。在当年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优势: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月球背面,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特别是1968年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使得美国政府掌门人颜面丢尽,坐立不安。

美国人接二连三地制造登月骗局,其目的显然有三:一是制造出技术占绝对优势的假象,从而获取政治优势,从精神上压倒和打垮苏联人;二是迫使苏联加大耗资巨大的航天投入,在经济上把苏联拖垮;三是苏联的经济实力本来有限,加大航天投入的结果,必然会减少军备投入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而这,正是美国所期望的。

相反的,美国虚晃一枪之后,正可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扩大两国间的军事和经济差距,从而最终把苏联压倒。

事实上,美国人完全地达到了目的。

美国人要完成“登月骗局”有没有可能性呢?回答是:有。

一是以美国当年的科技能力,完成这样的虚拟登月是轻而易举的。比较起一次真正的登月,经济消耗也微乎其微。

二是它将以“国家利益”的名义,要求所有参加者宣誓保密,因而可以把这项秘密保守至今。

此外,还有几件有趣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探讨。

一是由于航天探索耗资极大,一般是尽量减少次数,以节约开支,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进行新的试验。但是,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人连续发射,气如长虹,共6次12人登月。技术上有飞跃提高吗?没有。科研上有崭新成果吗?也没有。那么,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发射呢?理由只有两个:一是在气势上必须压倒苏联人;二是驾轻就熟,花费也非常低廉。

第二个有趣的现象是,苏联人果然被镇慑住了,逐渐从太空竞赛中退出,不再谋求登月,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也就戛然而止。机构撤销,人员遣散,连发射功臣“土星5号”的图纸也没有保留。(最近据新华社2006年8月16日电,“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人类首次登月原始录像带在一年半前发现不翼而飞,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一项伟大的科学研究往往是一环套一环,呈阶梯式或螺旋式上升态势,一经启动,绝不会轻易放弃。但是,美国登月计划一经搁置,30年来不再问津,这又反过来证明美国的登月实在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因而也就很可能没有真正进行。

第三,不要轻信美国所谓的“信誉”,对敌斗争是不择手段的,欺骗敌人才是最大的智慧。只要看看10年之后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其科研水平之高,预算金额之大,动员范围之广,乃至于宣传攻势之强,比起“登月计划”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事实已经证明,那只是一场诳苏联人的骗局。为什么不相信美国人会以同样手法施展另一场骗局呢?有趣的是,里根并没有因为这个骗局而声名狼藉,相反的,里根最近被评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总统,名列第一。

至于美国人带回的月球岩土,这同载人登月是两码事。1970年9月,苏联的“月球12号”航天装置也曾把月球岩土带回地球,并把这些土样分送给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和印度的一些实验室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宣称自己登上了月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