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收录期刊的写作与投稿

收录期刊的写作与投稿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本文拟以SCI源期刊为例,探讨其写作的若干问题,以期为科技工作者SCI论文写作与发表提供参考。因此,一个国家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是评价该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对165个学科的SCI源期刊统计结果显示:数量最大的是生物类期刊,其次是医学类期刊,这两类期刊占总数的44%左右;数学、物理和化学占总数的15%左右。SCI收录论文的前提是刊载论文的期刊为SCI的来源期刊。

SCI收录期刊的写作与投稿

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学理工科医学博士授予都明确规定,要在SCI收录期刊上(以下简称SCI)发表至少1~2篇论文,如四川大学自2005年开始明确规定申请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必须在SCI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文章方可毕业,对未发表者则要求延迟至论文发表后才能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并毕业。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倍感压力,因为他们对SCI及发表论文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全面客观地了解SCI及其相关知识,正确利用SCI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为此,本文拟以SCI源期刊为例,探讨其写作的若干问题,以期为科技工作者SCI论文写作与发表提供参考。

1 SCI简介及特点

1.1 SCI简介

SCI,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的缩写,是覆盖全世界科学研究的数据库出版公司,由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nstiutefor Science Information,简称ISI)编辑出版。作为一种独特的检索工具,因其提供了全面的、覆盖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而著称于世。SCI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世界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因此,一个国家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是评价该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逐渐重视科学评价活动中定量指标的应用,SCI被广泛应用于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科技奖评选、职称晋升等涉及科研成果评价的活动中。

SCI创刊于1963年,是科学、医学、农业、工程技术诸领域跨学科的国际性索引。它包括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来源索引(Source Index)和轮排主题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三种索引。引文索引是把源论文引用到的参考文献按其第一作者的姓名排列,接着是源论文的简要描述(第一作者姓名、期刊名、卷、页、年份)。来源索引则是完整地记录了当年所有的SCI源论文,它们根据第一作者按字母顺序排列,其余的合作作者则交叉参见第一作者。来源索引还包括团体索引(Corporate Index),它分为地区索引(Geographic)和单位索引(Organization)。轮排主题索引是由源论文题目中的实义词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主题索引,一般由两个主题词配对而成。

SCI自20世纪60年代创办至今,出版了双月刊的印刷版,约有3700多种期刊;光盘版拥有3700多种期刊,季度更新;磁带数据库拥有5700种期刊,每周更新;联机数据库拥有5700种期刊,每周更新;网络版拥有5700种期刊,每周更新。

1.2 SCI的收编范围

SCI的收编范围很广,主要收录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医学、药学、工程技术、农业等。对165个学科的SCI源期刊统计结果显示:数量最大的是生物类期刊,其次是医学类期刊,这两类期刊占总数的44%左右;数学、物理和化学占总数的15%左右。

1.3 SCI刊源分布

2005年SCI核心收录大约有3800种,其网络版大约收录有5800种,文献来源涵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其中,文献来源国家以美英为主,约占60%。SCI源期刊的语种分布:英语类期刊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俄语。

1.4 索引齐备,检索途径多

SCI的索引齐备,SCI由引文索引、来源索引和轮排主题索引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引文索引部分包括:作者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还有团体索引。SCI的检索途径多,主要是从引文出发,利用引文索引与来源索引不断扩大文献线索。当然,一开始也可以从已知著者、团体名称或关键词方面检索。

1.5 我国科技期刊被SCI收录情况

1982年,我国科技期刊被SCI收录多达13种,以后逐年下降,1994年仅有6种。1997年以来,SCI收录我国期刊数量有所增加。1999年SCI收录我国期刊有35种,2006年我国的SCI源期刊增加至70种,在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约占总数的1.2%,虽比率仍不大,但这一数量和比率每年均在显著地增长,其中最大增长率为100%。2006年SCI核心版收录我国期刊有19种,分别是:《化学学报》、《力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国化学(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中国物理快报》、《科学通报》、《理论物理通讯》、《中国科学A-数学》、《中国科学B-化学》、《中国科学C-生命科学》、《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中国科学E-技术科学》、《中国科学G-物理、天文》、《地质》(英文版)、《中国物理》(物理学报-海外版)(英文版)、《细胞研究》(英文版)和《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2 SCI来源期刊及投稿前的选刊方法[1]

2.1 SCI源期刊

SCI收录论文的前提是刊载论文的期刊为SCI的来源期刊。也就是说只有论文发表在SCI来源期刊上,才有可能被SCI收录。SCI有严格的选用期刊标准和选择论文的标准,每年都要对所选用的来源期刊进行调整。因此,即使是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是每篇都被收录。SCI来源期刊是由从中精选出3500种期刊(SCI核心版)组成的。这些期刊的刊名刊载在每期的《SCI来源期刊出版物》(Source Publications)上,也可查询ISI网站(http://www.isinet.com)。

2.2 SCI期刊的影响力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而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指标是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为:用当年某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证总次数与该刊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之比[1]。实际上,也就是某刊最新一年的影响因子数值越高,表明论文被引证的速度越快,论文的影响力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即年指标可用来表示某种期刊揭示科学上研究热点的快慢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期刊的学术质量。研究人员在论文投稿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和评价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所投稿期刊的影响力以及主要研究方向。例:SCI收录我国的化学期刊达到17种,但适合报道溶液化学研究的只有5种,有《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国科学B-化学》、《中国化学》和《物理化学》。其中前4种为综合类期刊,它们报道所有与化学有关的研究工作,属于SCI核心期刊,其报道的论文要求研究水平比较高,大多数为国家自然基金和科技攻关计划资助的研究课题,且第一作者大多数为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因此对于没有课题资助和一般院校的化学教师非常难。而《物理化学》是化学类一个物理化学专业的期刊,相比其收录率要大许多,如果和重点院校的老师进行合作,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几率大大增加。

3 SCI论文写作前的准备[2]

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指在动笔写作之前要确定研究的主题方向,选择合适SCI投稿期刊,以及了解投稿和论文文体指南等内容。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备可以使中后期的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3.1 如何选取研究主题

当科研人员对学术领域中的某个课题产生兴趣的时候,必须了解这样三个问题。该方面的研究以前都有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做过?现在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什么最新进展和认识?目前同一研究领域,不同的实验室是否用了不同的方法展开研究,哪种方法更合理?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就需要利用SCI查询,例如科研人员想了解膜技术方面内容,利用SCI的多层次的限定与检索结果分析功能,清晰准确地了解:如发表有关膜技术研究论文最多的作者是谁,发表有关膜技术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发表有关膜技术研究论文最多的机构在哪里,膜技术研究论文在哪一年发表的最多,膜技术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膜技术研究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研究领域。通过SCI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该研究领域的隐含发展趋势,把握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这个课题在不同学科的分布情况,获取该学科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的信息。有了这些资料,就很容易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从而确定该研究方向是否是SCI来源期刊所感兴趣的内容。

此外,确定研究主题后,可以利用SCI的个性化服务和信息推送服务,对作者、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跟踪国际上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同的学者研究进展,并用E-mail和他们开展讨论,获取课题报告、论文、会议信息,关注各类研究基金会,争取获得国际基金研究合作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3.2 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

2007年SCI Expanded扩展版收录期刊6623种,SCI核心版收录3734种,并且不同年份收录的期刊都有变化。研究人员面对如此多的期刊,必须要十分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力求所选择期刊的出版内容与稿件的专题确实密切相关。在利用SCI数据库来分析选择拟投稿的期刊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l)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于期刊所规定的范围:为确认哪些期刊能够发表自己的论文,作者首先应在SCI、Socpus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其次,要认真阅读准备投稿期刊的作者指南,尤其要注意其中有关刊载论文范围的说明,还要仔细阅读最近几期拟投稿期刊的目录和相关论文,以确认是否与自己稿件的内容相适应。

2)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如何:谁阅读这份期刊?读者群主要是哪些人员?他们对该期刊,对自己的研究主题有多大影响力?

3)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何,录用率是否适当:利用JCR检索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来了解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即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越高,则表明期刊被读者阅读和使用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可推断该期刊潜在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4)稿件自被接受至发表的时间多久:根据拟投稿的期刊已收录论文的收稿日期和接受日期及期刊的出版日期来推测时间是否符合自己的时间安排。

5)期刊是否收版面费:期刊是否收版面费和彩版制作费、审稿费和抽印本制作费及标准。

6)判断期刊对来稿的录用率和倾向性:在不能确定拟投稿期刊在稿件录用是否具有倾向性时,可以在SCI数据库检索分析统计该期刊中论文作者的国家来源,帮助作者选择投稿期刊。

3.3 了解投稿指南

几乎所有的期刊都有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有些期刊每一期都会刊登简明的“作者须知”,有些则只登在每卷的第一期上,并且不同期刊作者须知的细节可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准备稿件的指南,从而使得稿件更容易、更快捷和正确地发表。

作为对期刊投稿需知的一般性了解,科研人员可阅读一些具广泛意义的投稿要求,例如,被生物医学类期刊广泛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的内容包括181条:投稿前应考虑对病人权利和隐私的保护,稿件的准备,量和单位,缩写与符号,保密等。科研人员必须对投稿指南充分了解。否则,稿件有可能被简单的退回,理由是“不符合本刊的投稿要求”。如美国的《Science》杂志,每年刊载文章的数量大约只有750篇,来稿录用率约为15%,许多被退回的稿件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是因为不符合《Science》的论文录用标准。

4 SCI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撰写[3]

科研人员在确定论文方向后,一般要自己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何要开始?我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4个问题在论文中有固定的格式来阐述和回答,即论文的IMRAD结构: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再加上题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和参考文献,构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4.1 题名和局题

题名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l)吸引读者。一般的读者是根据题名来考虑是否需要阅读摘要或全文。2)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主题词作为线索,主题词必须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不恰当的题名很可能会导致论文“丢失”,从而不能被潜在的读者获取。因此,在设计题名时,作者应思考一下“我如何检索这类信息”,题名应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最好由最能反映论文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来扩展,要注意采用正确的单词顺序,形容词应与其所修饰的名词紧密相邻,保证题名的准确、简洁、清楚的特性。

关于眉题,一般是论文题名的缩写,不超过60个字符,应包含论文中最核心的内容。期刊为了方便读者,通常在页面提供眉题,但为了确保眉题的准确性,作者最好在投稿时提供一个合适的眉题。

4.2 英文摘要

目前由于电子期刊数据库只有摘要是免费提供,有许多读者只能阅读摘要而不能阅读全文,或根据摘要来判断是否需要阅读全文。而且审稿人一般用15分钟看摘要和引言,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他们会去寻找理由建议主编退稿。因此摘要的清楚表达十分重要。摘要的撰写应注意:l)包括论文IMRAD结构,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2)使用简短的句子,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3)确保摘要的独立性或自明性。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和缩写。如果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里面。4)为了方便检索系统检索,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5)查询拟投稿期刊的作者指南,了解其对摘要的字数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结构式摘要应分几段,使用什么标志、时态、是否使用缩写或简写等。另外,在摘要中不要用到参考文献,如果一定要用的话,那么一定要将全部的细节写出来。要始终记住一点,摘要是一个独立的部分,换句话说,读者不看文章,只看摘要就能了解该论文的研究工作。

4.3 引言写作

引言是说明论文的写作背景、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即简洁而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要选这个论题?这个论题为什么重要?

注意的事项:在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优先选择引用的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避免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按顺序逻辑的阅读论文。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与理解。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不要过分地批评他人的工作。

4.4 材料与方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结果能够被重复,而快速判定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途径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与方法。所以审稿人常常会十分关注并仔细阅读材料与方法部分,如果审稿人对作者是否采取了正确可行的研究方法或者实验能否被重复高度怀疑,就会建议退稿。

材料与方法的写作要点: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

4.5 结果、讨论与结论的侧重

结果:介绍研究结果(必要时应使用图表);对重要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说明。讨论:探讨所得到的结果与研究目的或假设的关系,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重要研究结果的意义(推论);研究展望。结论:主要认识或论点;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方向。

4.6 致谢的写作、参考文献管理

致谢除了表达道义上的感谢外,也是尊重他人贡献的表示,致谢的写作应该注意以下两条:

l)致谢的对象应是对论文工作有直接和实质性帮助、贡献的人或者机构,因此,致谢中应尽量指出相应对象的具体帮助与贡献。投稿前应请所有被感谢的对象阅读论文的定稿,以获得允许或默认。

2)致谢的形式要参阅期刊的投稿指南的作者须知,尤其是对于感谢有关基金资助的信息,有些期刊要求将其放到“致谢”中,有些则要求将其放到论始。

如果对自己的文章有信心而时间又不是很紧的话,笔者建议可以从高影响因子投起。国外杂志的刊期比较长,但确定是否录用的时间并不会很长,一般一两个月之内就知道所以,就算作者对自己的文章信心不太足,也可以投给影响因子高的杂志,让他们的审阅人提出点意见,改了再投低分一点的杂志,把握也会大些。投稿附信和稿件一样,都应写得出类拔萃,这样才能引起编辑对来稿的重视。精心准备好图片和表格。多照一些照片,多洗一些,选最好的用于投稿,ACS杂志的编辑经常挑选论文图片作封面。

参考文献要有1~2篇来自该期刊或者审稿人。请该期刊发表过较多文章的同事或者同行修改一下文章,并签上修改者的大名将有助于论文的发表。

5 几个值得留意的细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SCI陆续收录了一些电子期刊,这就要求作者通过网络发送自己的稿件,争取论文在SCI收录的电子期刊中发表。所以,作者应多查阅SCI源期刊或工具书,或去有关网站了解这些与论文本身质量无关的因素,以免耽误论文被录用。尽量了解编辑对论文的要求和操作流程,如:

1)投稿前询问。在将论文全文投稿前,研究人员也许可以从编辑处获得非正式的反馈信息。这样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如果编辑认为论文不适合在其期刊上发表,你可以将论文及时投到其他期刊,而不被耽误。如果你希望使用投稿前询问服务,请使用你选择的期刊的在线系统发送一段话,解释你的论文的重要性,包含论文的摘要或概述段和相关的引用目录,以便编辑能够将投稿与其他相关工作进行对比判断。编辑也许会很快邀请你递交完整的论文(这并不意味着发表的任何承诺),或许告诉你这篇论文不适合在该期刊发表。如果接到的是否定的回应,请不要回复,除非你确信自己论文的重要性,那就不要在乎编辑的疑惑,你可以通过期刊的在线投稿系统递交论文的全文。编辑会对你的工作做更详尽的评估。

2)得体的询问信有助于编辑节约时间,从而留下好印象。如投稿信:随信附上我们向贵刊投稿题为“×××××”的文章。我们选择在贵刊发表是因为它主要发表领域内的文章。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会令读者感兴趣。询问有无收到稿件:我们在×年×月×日向贵刊投稿,目前尚未收到任何确认信。麻烦您帮忙查证稿件是否收到。如果没有,我们将再发一次原稿。谢谢您的帮助。询问论文审查回音:我的文章(附稿号)已投到贵刊3个月了,至今未收到任何答复,可否让我尽快知道结果。

3)有的需要经专家推荐才进入审稿流程,有的建议直接投给编委,能够加快发表的时间。如有国内编委最好给国内编委,经编委推荐可以加重论文的分量,得到更好的指导,有的为防学术腐败不需要专家推荐,因此,对于需要专家推荐的刊物,尽量在推荐的投稿和写作上留下经专家确认信息。反之,对于不需要专家推荐的则不要留下这方面的信息。总之,向SCI期刊投稿和写作应遵循一般的学术规范,同时又要兼顾所投刊物的特殊性,才能做到较高的命中率。同时,对于投稿被拒也要有思想准备,因为SCI期刊录用率本来就不高,但是,以后投稿将为更易发表。因此,不必对被拒耿耿于怀。

参考文献

[1]朱晔琛.利用《SCI》提高国际性期刊投稿录用率[J].甘肃科技,2007,23(7).

[2]张润芝.向SCI来源期刊投稿的技巧与方法[J].情报探索,2007(10).

[3]杨丰全,任静.SCI数据库在论文写作及投稿中的应用[J].深图通讯,2007(4).

【注释】

[1]关于影响因子的计算,国内的方法略有不同,参见本书1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