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出产业的特点

演出产业的特点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演出产业的特点演出是当代文化产业中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传统演出与音像产业的结合,也为女子十二乐坊提高知名度、扩展影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05年底,女子十二乐坊的单张专辑在国际上的销量已超过300万张。同时,当代大众传媒的介入,也改变着古老的演出产业,使得演出产品的娱乐化因素越来越多,演出成为“娱乐”与“文化”的混杂。

第三节 演出产业的特点

演出是当代文化产业中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演出都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产业化发展。只有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演出的产业化发展才成为可能。与传统的演出相比,当代演出产业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传统演出与大众传媒产业相结合

当代大众传媒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1990年在纽约曾经发生了一宗命案,一个男人被控谋杀了他怀有身孕的妻子,并将责任推到一个黑人身上。《纽约时报》记者在采访这对夫妇的女邻居时问道:“你能相信自己身边出了这样的事情吗?”这位妇女回答道:“我不知道,我希望这件事能拍成电视,那样我就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对此,马克·斯劳卡感叹道:“我们越来越过分地依赖电视和印刷媒体所展现出来的‘现实’,同时又越来越少地依赖亲身体验,所以,我们好像越来越心甘情愿地信赖那些将世界‘重现’给我们的媒介。”(3)或许,马克·斯劳卡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和改变是我们不可忽略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任何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大众传媒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只有与大众传媒相结合,传统艺术形式的产业化发展才具有可能。

演出具有深厚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真实形象的艺术感染力、视听兼备及现场互动性,演出的这些特点使其在与当代大众传媒相结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当今许多极具市场价值的视听产品,也都是从演艺业的原创成果中“淘金”,通过工业复制的技术手段将艺术成果转换成商品,以获取其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演出与大众传媒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大众传媒的介入,使得演出的受众数量大大增加,在演出产业的融资、宣传、成本分摊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们都知道《同一首歌》这一大型演出活动,但真正到现场看过该演出的人却并不多。正是因为电视媒体,《同一首歌》才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相声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2005年,郭德纲凭借其“重返剧场”的相声演出策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时间,听郭德纲的相声成为一种时髦,有些“纲丝”甚至到了“言必称郭德纲”的地步。然而,在郭德纲现象的背后,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推动力量不可忽视。郭德纲的相声也正是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和熟悉。在成名以后,郭德纲也更为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中,拍电视剧、做主持人,忙得不亦乐乎。可以说,没有电视这一大众传媒的介入,郭德纲的剧场策略是难以成功的。至少,其影响力要大大降低。

传统演出与音像产业的结合,也为女子十二乐坊提高知名度、扩展影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05年底,女子十二乐坊的单张专辑在国际上的销量已超过300万张。

《同一首歌》、郭德纲、女子十二乐坊等演出团体和个人成功的例子都说明:与当代传媒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当代演出产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古老的演出艺术获得新生和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来说,当代传媒功不可没。同时,当代大众传媒的介入,也改变着古老的演出产业,使得演出产品的娱乐化因素越来越多,演出成为“娱乐”与“文化”的混杂。

二、“娱乐”与“文化”的混杂

如今是大众文化横行的时代。对于大众文化而言,娱乐是其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当前,演出产业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便是“娱乐”和“文化”的“混杂”。“娱乐”的概念类似于“通俗艺术”或“流行文化”,而“文化”的概念则接近于“高雅艺术”或“经典文化”。“娱乐”和“文化”联系密切,而且能够相互转化,交融发展。“娱乐”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文化”的例子有甲壳虫乐队、斯汀等;“娱乐”也可以吸收“文化”的因子,如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在头顶上跳芭蕾”,把“文化”转化成了“娱乐”。

女子十二乐坊是“娱乐”与“文化”融合产生的经典案例。成立于2001年6月的女子十二乐坊由13位青春靓丽的女孩组成,其中一人为二胡替补队员。2003年,女子十二乐坊在制作人王晓京的带领下转战日本市场,一炮而红,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2004年8月进军美国市场,女子十二乐坊在美国的7场演出均大受好评,发行的首张专辑《东方动力》连续11周获得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国际类销售排行榜冠军,创造了亚洲民族音乐唱片有史以来在美销售的最好成绩。女子十二乐坊的风靡,让中国民乐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演出场次的频繁也赢得了大量的经济效益。从2006年1月1日起,女子十二乐坊将进行为期两年的全球巡演,计划演出场次高达300场。在女子十二乐坊身上,体现出了“文化”与当代“娱乐”的融合。时尚、青春、靓丽是女子十二乐坊最为典型的外在表现。在中央电视台谈话类节目《文化访谈录》中,女子十二乐坊制作人王晓京坦承:除演奏技巧外,外形漂亮与否是女子十二乐坊在选择成员时最为重要的条件。在外形靓丽时尚之外,女子十二乐坊也一改传统民乐含蓄内敛的演奏风格,使用二胡、古筝扬琴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出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

这样的大手笔,在吸引人们更为关注“女子十二乐坊现象”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与诘问:时尚包装、多元素混合等“颠覆”传统民乐的举动,是否真能开创一条中国民乐的自救之路?有人直言不讳,12个人穿上有点中国化但略嫌性感的制服,一边演奏一边扭着身子,着实令人反感。“看到中国女子在台上表演中国民乐,如此搔首弄姿让人难以接受。”有人认为,一个人用电子琴弹奏“迪斯科”音乐,不管怎样疯狂也能与乐曲配合得天衣无缝;而一个弹钢琴的人,若穿着奇装异服演奏古典大师的作品,无论演艺多高也显得不伦不类。

《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对现代社会的“娱乐”已经或即将带来的悲剧性结局提出了警告: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尼尔·波兹曼还说: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如果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站在精英主义的角度看,“娱乐”的确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站在产业化的角度看,没有“娱乐”的“文化”难以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认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会大大降低。在“娱乐”与“文化”混杂的当代演出产业中,如何充分发挥“娱乐”的影响力与普适性,扩大传统演出活动的影响力,同时避免过度“娱乐”导致演出活动的低俗化倾向,也是摆在当代演出产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演出产业与其他产业互相融合

演出产业与其他产业互相融合,成为当今演出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旅游演出市场的兴起,是这方面的一个良好例证。

演出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形成了旅游演出市场。杭州宋城集团集中精兵强将打造出了自己充满南宋文化韵味的《宋城千古情》,成为游览仿古宋城的游客们印象深刻的特色艺术精品。广西南宁则用连续7年的不懈努力,挖掘广西民歌资源,延揽全国民歌人才,全力塑造中国独一无二的国际民歌节,成功地打造出一个赢得2005年度全球节庆协会(IFEA)节庆行业国际大奖的《大地飞歌》演艺品牌。云南省昆明市支持以云南籍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主创和领衔主演,以民营企业投资演艺的方式,打造了蜚声中外的大型歌舞《云南映像》,成为赴昆明旅游者必选的精神大餐和云南演艺的标志性艺术精品。湖南张家界采用土家风情园与湖南省民族歌舞团联合投资的新机制,集中优秀人才,精心打造出一台大型民俗旅游歌舞《土风苗韵》。2005年4月26日,《土风苗韵》在土家风情园“毕兹卡圣火堂”首演。风姿绰约的土家、苗族青年男女,把湘西绚丽的民俗风情演绎得动人心弦,成为张家界旅游的新亮点。(4)

旅游演艺产品可以涉及表演艺术的各个门类品种,表演形式亦可不拘一格,但其主题、艺术形象应该与该地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在历史文化上的联系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力求做到还原自然、天人合一。中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将广西桂林的民间传说、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山水渔火等自然和人文元素创新组合,创造了中国演艺产品的奇观,被誉为“与上帝合作之杰作”。云南丽江先是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塑造了自己闻名遐迩的“纳西古乐”品牌,后又依靠注入民营资本800万元,实行市场化经营,成功推出了丽江旅游演艺标志性项目——大型民族风情舞蹈《丽水金沙》。

与其他产业结合,有利于实现演出产业的范围经济效应。当通过分摊日常开支或增加其他效能,使共同生产和销售两个或更多相关产品比分别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更划算时,就出现了范围经济。

四、整体带动效应更为明显

当今时代,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互相渗透、融合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对于很多国家和地区来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文化产业为龙头,进而带动后续产业链乃至国家、地区整体形象的提升才是其目的所在。(5)比如,风靡东亚的韩剧《大长今》,便整合了韩国美食、医药等传统文化,并将首尔及周边地区,如济州岛、全罗道、忠清道等地的自然风光充分展现其中,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为上述地区乃至“韩国”整体大大地营销了一把。《大长今》的风靡以及《大长今》外景地旅游的火爆也为文化产业在带动城市乃至国家整体营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经验证明。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门类之一,演出产业也具有整体的带动作用。1998年,英国学者温特翰姆的《温特翰姆报告》对伦敦西区的戏剧演出活动进行了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如何看待戏剧演出活动所产生的整体经济效应的问题。2001年12月至2004年4月,谢菲尔德大学的谢拉德受英格兰艺术理事会的委托,对英国所有剧院的演出活动对当地经济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两个研究报告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在计算演出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时,不应该单纯地把剧院或剧团本身是否在演出活动中盈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必须认识到演出活动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这两位学者指出:人们通常会把到剧院看演出视为晚间外出或社交的一项重要活动,会约上情侣、朋友、商业伙伴或家人一同前往。看演出的人除了门票之外,还会有很多附带的开销和支出,比如演出前在剧院附近用餐、乘坐交通工具、外地观众前来观看演出的旅馆住宿以及城市间的交通费用等。这些与看演出相关的连带开销往往不会引起人们注意,却是不应忽视的一个消费增长点,它无形中拉动了周边的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6)

目前,很多城市和地区都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了能够体现本地特色的演出类节目。比如,云南丽江的大型民族服饰、民族风情舞蹈剧《丽水金沙》,就充分反映了丽江多民族的风情。它以舞蹈诗话的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汲取了丽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丽水金沙》通过优美的舞蹈语言、扣人心弦的音乐曲调、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恢宏的舞蹈场面、出神入化的灯光效果,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震撼力。《丽水金沙》每晚演出两场,每场能吸引600名观众。国外游客对《丽水金沙》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丽江把《丽水金沙》称作中国的百老汇!《丽水金沙》已经成为了丽江这一古老而优美的旅游城市的形象代言,对丽江城市的整体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另外,西安的《梦回大唐》、云南的《云南映像》等,也起到了带动城市、地区整体发展,推动地区整体营销的重要作用。

【注释】

(1)参见胡月明:《演出经纪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参见宋奇慧:《演出市场知识产权如何保护》,《人民日报》,2003年5月14日,第九版。

(3)〔美〕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4)徐世丕:《异军突起的新兴旅游演艺市场》,载《中国文化报》,2006年2月20日。

(5)参见闫玉刚:《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城市营销》,载《前线》,2006年4月。

(6)柯亚沙:《英国戏剧演出的经济价值》,载《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