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宣翻译的区别性特点

外宣翻译的区别性特点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4.1 外宣翻译与文学翻译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这样的解释太笼统。其次,“忠实、准确”是文学翻译的要害,也是其难点所在。张健认为外宣翻译与文学翻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翻译的目的不同。从广义上讲,应用翻译的各类别,只要是以对外宣传为目的的翻译,都属外宣翻译。

2.2.4.1 外宣翻译与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这样的解释太笼统。郑海凌(2000:39)在详细的分析后将文学翻译定义为:“文学翻译是艺术化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是用另一种文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文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和体现的风格特色,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首先,文学翻译除了要传达出“思维内容”外,还必须强调“风格特色”。风格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没有风格的作品苍白无血,毫无生气,正如人缺少了个性一样。而作品有了风格,人物的音容笑貌便会跃然纸上,妙趣横生。因此,作为文学翻译,它必然也要力求传达出原著的这种精神风貌,否则这种翻译是毫无意义的。其次,“忠实、准确”是文学翻译的要害,也是其难点所在。翻译不是创作,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而不得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特点不同,文学翻译必须在保持“神韵”的准则下,在语言上做些变通(刘雅峰,2009:16)。因此,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具有作家的文学修养和表现力,以便在深刻理解原作、把握原作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原作的内容和艺术魅力在译作中传达出来。

外宣翻译活动和文学翻译活动都是全部翻译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同属翻译,就具有翻译的一般特征。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把原文内容和信息忠实地传达出来。但是两者存在明显不同(王向远, 2004:23-28)。首先,两者的文本内容和信息不同。外宣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的信息基本属于知识性、逻辑性信息,其特点是它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而文学翻译除了知识性信息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形象信息及审美信息,其特点是情感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次,两者在篇章结构上处理方式不同。非文学翻译重在知识和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而不在篇章结构和表现方式与原文相当或对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原文进行摘译、节译、编译、译述、缩译、变译等。而文学翻译则不同,好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它是一个“全息”的信息系统,不能割裂,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否则就会破坏作品的艺术风貌。再者,两者在字句的翻译上也有差异。非文学翻译难在对其概念、术语和范畴体系的理解和把握,并找出对应的译词。而文学翻译难在诗意的辞藻、方言俗语、典故、隐喻、双关语等隐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信息的东西。此外,从翻译方式上看,非文学翻译可以通过集体翻译来充分保证不出或少出误译。但对文学翻译而言,多人翻译同一部作品,因不同译者的文字风格、阅读感受和理解各有不同,就势必会妨碍全书风格的统一。最后,两者对译者的素养要求也有高低。对两类翻译而言,母语和外语的高水平,一定的专业知识修养等等都是必备的。不同的是,非文学翻译对译者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而文学翻译对译者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的要求较高;非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必须具备专业和专门知识,看懂文字也未必看懂意思,对某一专业的概念、术语及表达方式要很熟悉,否则就难免会错译;文学翻译则要求译者要懂得文学,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同时,鉴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现实人生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文学翻译者的知识面的要求更宽。因而译者对母语和外语的词汇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方式也往往更丰富、更复杂,因而对句式的掌握也应更多、更丰富才行。

张健认为外宣翻译与文学翻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翻译的目的不同。文学翻译的目的主要是审美欣赏,唤起读者的艺术感受,外宣翻译的目的则是实现交流,沟通信息。从本质上讲,外宣翻译是信息性翻译,文学翻译是艺术性翻译;从功能上讲,外宣翻译是信息传播,文学翻译是美学审视;从译者角度讲,外宣翻译提倡无我,文学翻译表现自我;从审美的方面看,外宣翻译重朴实的美,文学翻译重绚丽的美(胡兴文、张健,2013:102)。由此可见,与文学翻译相比,外宣翻译具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它更关注目标受众和信息传达,旨在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2.2.4.2 外宣翻译与其他非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又叫应用翻译,也称实用翻译。应用翻译包括除文学翻译与权威性学术著作之外的所有文本的翻译,包括科技、时政、经济、新闻、商贸、旅游、医药、广告、告示、公函以及其他应用性文本(如产品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履历、菜谱等)(伍锋等,2008:9)。

从翻译实践来看,人们习惯上按专业领域划分应用翻译或非文学翻译种类。常见类别有: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时政翻译、广告翻译、旅游翻译等等。从广义上讲,应用翻译的各类别,只要是以对外宣传为目的的翻译,都属外宣翻译。但严格意义上的外宣翻译强调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其根本目的是宣传自己,消除误解,让国外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中国,在国际上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其肩负与传播一样的社会功能。那么,上述的新闻翻译和时政翻译也就是本研究所指的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和其他类型文本的翻译分属不同的专业领域,它们的文本功能、文体和语域各异,就决定了它们的词汇、句法、语篇等特点也各不相同,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不同的翻译理论,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或策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他的翻译理论中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他将各类文本体裁划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三大类,并明确指出,语言的主要功能表现为表达型(即主观型或“我”型)、描述或信息型(“它”型)以及呼唤、指示或诱惑型(“你”型)三大类,而语言的应酬(the phatic function)、元语(the metalingual function)和美学(the aesthetic function)功能则为次要的功能。并且,所有文本都具有上述三大主要功能的一些综合特点。据此,纽马克又按体裁将严肃文学作品、官方文告、自传文学、私人书信等归结于“表达型文本”;将自然科学、科技、工商经济方面的读本、报告、文件、报刊文章、备忘录、会议记录等纳入“信息型文本”;而将通告、说明书、公共宣传品、通俗作品等一类体裁归于“呼唤型文本”,并分别指明了各自的文本“核心”和作者在翻译中的“身份”(转引自贾文波,2005:54-55)。

据此可以断定,外宣翻译的文本分属以上三类文本。纽马克明确指出:“‘语义翻译法’用于‘表达型’文本,‘交际翻译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纽马克进一步强调,很少有文本是只有单纯一种功能的,大部分文本都是以一种功能为主而其他二者兼而有之(刘雅峰,2009:19)。因此,外宣翻译译者必须首先确定文本的类型和主要功能,进而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手法,或用“语义翻译”贴近原文,或用“交际翻译”顾及译语读者,以提升译文质量和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