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宣翻译之效果

外宣翻译之效果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宣翻译的效果即对外传播效果,或者说外宣译文的读者反应,即外宣译文到达读者对象之后,引起他们注意和兴趣,并使他们感到有价值,进而促使他们改变某些想法、主张或采取某种行为、举措之状态。受众服务意识就要求外宣工作者在对外宣传与翻译传播的过程中遵循“顾客上帝、需求优先”的原则,体现在具体的对外宣传与翻译报道上来讲就是采取“三步走”的战略。

外宣翻译的效果即对外传播效果,或者说外宣译文的读者反应,即外宣译文到达读者对象之后,引起他们注意和兴趣,并使他们感到有价值,进而促使他们改变某些想法、主张或采取某种行为、举措之状态(朱义华,2013:74)。刘必庆(2005a:49)指出:“任何翻译活动都必须服务于社会,使社会受益。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这里的“社会效益”就是传播效果,因此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就是检验外宣翻译的意义、质量与价值的标准。传播效果的取得与信息传播主体相关,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流向的传播受众所决定的。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外宣译员(不论是外宣笔译还是外宣口译)应该有意识地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明确的受众服务意识。“对译员而言,他们心中必须始终装着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意识才能服务好自己的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朱义华,包通法,2011:67)。这是任何语言交际与信息传播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外宣传与翻译工作的客观需要。

受众服务意识就要求外宣工作者在对外宣传与翻译传播的过程中遵循“顾客上帝、需求优先”的原则,体现在具体的对外宣传与翻译报道上来讲就是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朱义华,2013:74)。第一步做到外宣译文能让外国受众所接受,这是第一要义,因为任何受众的排斥都会有反作用,无法达成外宣效果;第二步使受众受到感染,只有受感染才能让他们融入进来,才能心平气和、主动积极地参与外宣效果的建构;最后就是引起情感共鸣,只有有了共同的感情基础才能真正理解、支持我国,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是对外宣传与翻译报道的最高境界。

为了强化外宣效果,包括外宣译员在内的外宣工作者可以通过“真实”“细节”和“情感”三个维度来提高对外报道的针对性(何国平, 2009:142)。在具体外宣实务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客观报道,让事实说话,让读者自己下结论,不要用宣传腔、有宣传味,不要说教或强加于人;二是要适应国外受众的兴趣、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说受众感兴趣的话,说受众听得懂的话);三是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沈苏儒,2009:110)。

周明伟指出:就传播形式和内容来说,我们以往比较擅长的是,通过文章的方式,所谓文章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用道理解释道理、用概念解释概念。解释那些外国人在话语体系当中不太了解,在生活实践当中不太明白,或者不太相同的一些内容。这使得我们对外传播努力想花力气做的一些事情效果有限(孙婉露,中国网,2016-03-05)。因此,现阶段,我们要抓住机会呈现自己的观点,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要了解外国人的需求,让世界听到想听的、来自中国的声音;要了解他们接受故事的方式,要让世界听懂中国的声音;要借助融媒体,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为此,我们有必要全方位创新,做好对外传播的文章,全方位地提高传播效果: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播好中国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