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省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以来,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河北省学者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每年都有学者获准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家面向广大社科工作者发布,提供一定资金资助,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科研项目。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多年来的政策,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专门下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衡量单位或个人社科研究实力的重要指标。
河北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河北省社科界思想和工作动态调研报告.2015

刘书越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受国家社科规划办委托,河北省社科规划办的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多次得到国家规划办的表彰。河北省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以来,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河北省学者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每年都有学者获准立项。但是相对于其他许多省市而言,由于种种原因,河北省每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准立项的总体数量比较少,与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亟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打一场翻身硬仗,实现河北省属单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的“大飞跃”,达到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乃至人口规模、高等学校数量相称的应有地位,争取河北有单位能跻身全国“重点建设”的50—100个智库之列,促进河北社科“智库”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为河北贯彻“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介及其重大意义

基金项目是国家或有关社会组织,为促进某项事业发展设立的一种资金支持措施。为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我国先后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家面向广大社科工作者发布,提供一定资金资助,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于1991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National Planning Offic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负责管理,该部门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1986年设立的自然科学基金一样,是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国家社科基金,顾名思义是以资助社会科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则是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包括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两者相互补充、配合,构成我国科学研究领域资助的全覆盖、无缝隙。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国家社科基金已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等3个单列学科,形成了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特别委托项目等六大项目的立项资助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资助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又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主要资助对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研究,以及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研究。年度项目每年发布、评审、立项一次,年初开始申报,基本在3月初截至,6月份中旬左右公布评审结果。年度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主要部分,立项数占国家社科基金的绝大多数,也被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单位所熟悉和关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注重扶植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是着眼于资助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原来一直要求39周岁以下,从申报2014年度项目起要求均不得超过35周岁。西部项目资助涉及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重要课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还设立了自筹经费项目,其选题、申报和评审办法与资助项目的要求相同,立项数量视当年申报的实际情况确定。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用于资助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先期没有获得相关资助、研究任务基本完成、尚未公开出版、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翻译出版体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较高水平、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和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一些因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的重大课题,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人审定,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方式,单独立项,委托研究。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研究报告、论文的完成时限一般为1年,专著一般为2—3年。除重要的基础研究外,鼓励以研究报告、论文为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多年来的政策,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专门下达。要求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2015年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万元。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2013年5月修订)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衡量单位或个人社科研究实力的重要指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国家发布资助的社会科学课题,已经被国内外众多评价机构作为评价一个人(团队)科研能力、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单位和个人的学科评估、申报博士点、大学排名、职称评聘等有关评价中,占有很大权重和分值,是许多社科教学科研单位和社科工作者乐于申报和承担的科研项目。许多单位都对承担该项目的研究人员给与了物质、政治和精神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承担多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被许多机构所看重,有的单位还发布了专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多寡的排行榜,作为对全国各教学研究机构进行排名的一个标准。

为了河北社会科学研究深入发展,河北省社科规划办参照国家的做法,结合河北实际,每年发布本省的研究课题,供河北学者申报。河北省社科联,也每年发布“河北社科发展课题”和“民生调研专项”,向省内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等发布,供他们申报。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讲师团、河北省委党校、河北省人社厅、河北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向系统内外发布有关课题,供感兴趣者申报。这些项目,都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重视,有利于提高河北学者申报课题、研究课题的能力,客观上也为进一步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起到了“练兵”的积极作用。

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是河北社科界的“短板”

抓好河北智库建设,当前亟待打一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翻身仗”,大幅度提高河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成功数量,补齐这一智库建设“短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按照著名的“木桶理论”,盛水的木桶效应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也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课题组认为,每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较少,是我省社科界亟待补足的一块“短板”。

(一)河北社科界立项数量总体偏少

这首先体现在年度项目上。多年以来,河北社科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数目一直居于全国31个省份后列,年度项目长期徘徊在21名左右。据国家规划办网站消息,2015年度项目(含青年项目),全国共计3777项(不含西部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74项,一般项目2476项,青年项目1027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立项,立项数超过100项的有上海、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江苏、湖北、浙江、广东、山东、湖南、河南、四川、福建、重庆、江西、辽宁等14个省份。江西、河南等省份经济社会并不比河北发达的省份,都远远超出河北。须知,2015年河北省立项仅为60项!而河南省仅青年课题就达45项。另,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度河北省立项72项,2013年度河北省立项70项(甘肃省也是70项),都是全国第21位。而上海一直居第1位,2013年285项,2014年302项,2015年是310项;江苏长期居第2位,2013年260项,2014年272项,2015年290项;湖北居第3位,2013年261项,2014年220项,2015年234项;其他的依次是浙江、广东、山东、湖南、河南、陕西、四川、福建、重庆、江西、辽宁等,均已年超百项,之后的北京、天津、吉林、安徽、云南、黑龙江,常年都多于河北。常年排在河北之后的省份是新疆、甘肃、广西、贵州、山西、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和海南等,多数为经济落后于河北的西部偏远地区。

(二)重点和重大项目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每年发布2次,承担单位多为国内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但也不乏与河北省级教研单位水平相当的单位入选,可是河北却鲜有出现。如,截至2015年9月底,2015年度河北年度项目共60项,重大项目数为0,重点项目才5项。而当年国家第一批重大项目就立项69项,其中不乏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普通教学科研单位。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90项,第二批171项,其中也有广州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辽宁大学等。2014年河北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共81项,重大项目仅有刘秋根的《山西民间契约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1项;重点项目全省才6项。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55项,第二批立137项,杭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青海省社科院、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在列,河北却是空白。

(三)河北立项较少的原因综合分析

河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河北省缺乏研究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尤其是高层次大学缺乏

省属“211”高校河北只有1所,在全国都属于最少的,而且还是一所驻地在天津市的、工科特色明显的院校——河北工业大学。而多年的统计都表明,国家211、985院校,由于其学科力量强,人才济济,始终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大户。比如,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立项数前三名的单位依旧被985大学占据,中国人民大学以50项的总立项数高居榜首,其中包括8项重点项目,第二名是北京大学39项,也包括7项重点项目,并列第三的是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总数都是37项,与排名第二的北大差距不大,且浙江大学也拿到了7项重点项目,中山大学拿到4项重点项目,山东大学拿到3项重点项目,吉林大学拿到2项重点项目。浙大和北大在重点项目数上持平,好于总数同列第三的其他3所大学,保持了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上的强势。之后依次是,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在承担项数居前110名的单位中,我省高校的河北大学以18项居47位,河北师范大学以13项居76位,而外省同层次的高校河南大学(既不是211高校,更不是985院校,驻地还没在郑州市,而在开封市)却以24项居29位,江西财经大学30位,山西大学38位,山东师范大学与河北大学等同居47位。与211、985高校等实力强的科研机构缺乏相伴而生的是,河北省大师级的学者少,能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重大项目的学者也就相应难以大幅增加,全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课题立项数也就难以高企。

当然,河北高校相对本省其他机构来说,仍然是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门类较齐全的,同样是河北省社会科学科研的主力军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体。比如,2014年河北重点社科单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各类课题的情况,按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排名的前六位为:河北大学(31项),河北师范大学(18项),河北经贸大学(8项),河北工业大学(4项),中共河北省委党校(3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石家庄学院、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同为2项)。2015年度项目中,河北省仍是这些单位居前,其中河北大学18项,河北师范大学13项,河北经贸大学3项,河北工业大学4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3项。根据教育部2014年公布名单,河北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数量共计107所,约占全国总量(2542所)的4.21%,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1所(包括本科学校41所,专科学校60所),成人高等学校6所。有105所高校设有社会科学专业。从数量来看,河北位列全国第10位。与前九位的江苏(143所)、山东(141所)、广东(140所)、河南(134所)、辽宁(124所)、湖南(121所)、四川(115所)、安徽与湖北(数量相同为113所)仍有差距。当然,除了省属重点高校外,一些实力并不出众的一般二批普通高校也有进项,如邯郸学院等,2015年就申请立项成功。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还要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身上看到希望和成绩。因为,除了省内高校外,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专门社科研究机构,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情况虽然远远少于省内像河北大学这样的高校,但如果考虑到河北省社科院的在职科研人员数量,远远低于高校,在全国社科院系统属于承担较多的。比如,在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五大系统中,高校系统3287项,占立项总数的87%;社科院系统205项,党校系统151项,军队系统48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86项。在社科院系统承担的年度一般项目中,除中国社科院这一大户外,上海第一,有24项;位于第二名的是四川和黑龙江省社科院,均为8项,之后依次是湖南、新疆5项,天津4项,河北与北京、重庆、河南都是3项,并列全国第七,高于广东、安徽、山东的2项,和湖北、吉林、青海、西藏等的1项,其他省市社科院则为一般项目的空白年。从这一点上看,河北省社科院还是比较靠前的,且与属于前五的湖南、新疆相差不大,如果加以努力,很有可能进入地方社科院承担数前五的先进行列。

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把进入全国重点建设的50—100个专业化高端智库作为全院工作的总目标,计划利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与公共政策”等5个非编制“研究中心”,建设河北省社会科学数据信息网络系统等3个平台,构建新型智库研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河北省社科院希望通过积极的内部调整及深化改革推动智库转型升级,用先行先试为河北的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引领和借鉴。笔者认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同样要补齐国家课题申报立项数目少这一短板,跻身全国前列。这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大有可能。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这体现在机制、物质、精神和政治等方面。河北多数单位对国家社科基金承担人和单位,都给与了一定的物质激励,多数以配套经费的名义,给与资金支持,比例多为1∶1,有的单位比这个高些,有的则达不到这个幅度。外省则往往高于河北,有的达到1∶3的高度,也就是如果国家对一般项目给予了20万元的资助,有的省份就给与60万元的配套经费。有些单位甚至都不使用“资助”的方式,而是直接发奖金,科研人员不必再通过报销方式获得资助。有些单位,还明确规定,职称评审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人如果参评,就“一锤定音”,优先晋升、优先聘任。有的单位,还规定主持人优先在同一职称内优先晋级。在职称评聘与晋升、学科评估等科研人员最关注的切身利益上权重的增加,甚至“一锤定音”,大大激发了单位和个人的申报热情,也助推了申报成功率的提高。河北有些单位,则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国家课题主持人个人晋升时的“优先”体现不出来,经费报销还很不容易,申报这么难,年年报不知哪年能成功,致使一些有实力的科研人员,放弃了申报,或者即使申报了,也是抱着有一搭没一搭,成不成无所谓的心态,没有下力气精心设计,停留在“重在参与”的状态。

3.一些社科教研单位,科研氛围不浓,教研人员站位不高,视野不开阔

科研人员研究基础需要夯实,对申报方法不熟悉,申请书的撰写技巧待提高,甚至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河北以权威期刊为代表的刊物少,也不利于河北省申报数量的大幅增加。笔者总结多年函评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活页”的经验,一些人申报之所以不成功,往往是由以上诸因素造成。而我省一些高校,鲜有同事主持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没有请经验确实丰富的科研人员进行过讲解和“精准”指导,很多教研人员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存在畏难情绪,不知如何才能实现申报成功的“梦想”,甚至认为自己根本申报不下来,于是满足于挣“讲课费”,报省、市课题的层次。其实,据笔者观察,我省高校有不少人有这一实力,只是缺乏经验丰富者的“点拨”。

4.一些教研单位领导存在经验不足或畏难情绪

据笔者观察,我省和省外一些高校之所以立项较多,与组织单位内外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多次论证、评审不无关系。再聪明的人,往往也需要他人的帮助,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干任何事都难成功,群策群力,往往会有奇效。河北一高校的某学院,曾经通过实施“三级评审”制度,要求本单位每个国家课题申报书,都要经过系、学院和大学内专家的三次评审论证,才能完成申请书撰写工作。这一办法,使该学院受益匪浅,当年该学院立项8项!河南大学也曾专程到我省河北大学,征求他们学校老师设计的申请书的修改意见,实现了该校共计立项26项(含重大项目1个,青年项目6个)的纪录。可见,一个好的申报机制,对增加立项数的重要性。

三、补齐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短板”的若干建议

补齐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立项短板,要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上下联动。

(一)要提高补齐河北社科发展“短板”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按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全国计划“重点建设50—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笔者认为,国家在筛选这50—100个“重点建设”的智库时,国家社科基金承担数量肯定是一个重要指标,权重肯定很高。目前,我省除河北大学等单位属于承担较多的以外,绝大多数社科单位承担数量均远远低于全国兄弟单位。当年国家评选211、985大学时,河北省只入选了一家,还不在本省辖区内。这一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河北教育科学事业发展,至今后悔莫及。一旦50—100个新型智库名单确定,很可能又将是社科研究的一个大的“分水岭”,入选单位将获得难得的发展资源和环境,河北不能再失良机。河北应把这一问题作为一项重大课题,加强研究,总结自己的,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出台更强的激励政策,从领导体制、思想观念、动力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河北尽早实现突破!

(二)加强协调联系,努力构建河北社科协同发展的科研团队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社会科学研究也是如此。社科新型智库建设要求改变以科研单位为阵地、个人为岗位的研究方式,使社会科学研究成为一项联系紧密的系统工程。对河北来说,一是促进社科研究领域的“京津冀一体化”,鼓励省内外,尤其是京津各高等院校、社科研究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党校、军事院校和企业、民间等不同社科智库的各自优势,增强不同学科专家的联系,打破部门界限,形成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社科联盟,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提高河北学者业务水平,为申报立项更多国家课题搞好人才储备。二是抓住中央在全国计划重点建设50—100个新型智库的机遇,在河北的新型智库建设中突出重点,在领导体制、思想观念、动力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助力河北社科界实现新突破。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在推出建设五大智库研究中心、三大平台的基础上,正积极加强内外联系,取长补短,协同发展,争取进入国家重点智库建设的行列。省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大力支持。三是在总结河北省社科联在全省设区市实施新型智库工程的经验,以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理念,结合实际、打造特色,推出主打产品,凸显服务价值,推动河北社会科学群团组织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服务。服务搞好了,科研能力提高了,申报国家课题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创新管理手段,激发和解放社科生产力

建设以新型智库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不能为了赶时尚,挂上智库的牌子,变成一个口号,必须对突出问题进行改革创新。一是课题管理体系方面,打一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翻身仗”,协调各系统的专家学者,优化调研论证,大幅度提高河北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成功数量,扭转历年河北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目严重落后的局面,补齐这一智库建设“短板”。二是各省级课题管理单位,要完善管理体制,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储备好人才和研究基础。各单位发布的课题指南要来自国内外实践,来自党委、政府需要破解的难题,及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课题结项既要看领导和决策部门的批示,更要看实际效果,还要看对理论创新的贡献。真正建立起科学、公正、可操作的课题和成果评估体系。三是要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减负,改变官场式规则、商场式奖惩,把他们从为争取课题立项、获取科研经费、出版发表成果、完成考核工作量、评定职称,求人跑关系等事务中解脱出来,消减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四是建立起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智力劳动的分配比例,使之在科研活动中得到合理的智力报酬。目前的众多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其预算中都没有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的智力和劳务报酬,外请专家可以支付咨询费等,聘请大学生等人帮忙可以支付劳务费,课题负责人辛苦好几年,却自己不能得一分钱,哪怕是稿费、加班费都不行。请别人打印可以支出打印费,自己打印却不可以要。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给一份几千字国家课题“活页”打个分都给50元,鉴定一份国家课题结项的成果,一般都给一千多元以上的鉴定费,而课题负责人辛辛苦苦撰写几十万字的成果,却毫无报酬,这很不应该。有人提出,科研人员拿着国家工资,就该搞科研,不应该再有其他报酬。这一主张看似有理,实则荒谬。高校中领取讲课费、评审费、专家咨询费、稿费等的人,不是都有工资吗?为什么课题费中就不能有科研人员的必要报酬?为此,笔者建议,在国家政策修改完善有待时日的背景下,我省各有关单位,可以先从自己的有关政策改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站在有利于解放科研生产力,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科研体制的高度,把本单位目前给予的国家社科基金“配套费”,改为奖金直接发放给主持人使用。据悉,中央党校等单位早就实行这一办法,以鼓励人们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既可以解决报账难的问题,也使承担者可以得到合理的报酬,可以起到鼓励申报、支持承担的作用。

(四)搞好学术交流,加强申报技巧、申报经验的总结和交流

一要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搞好传经送宝,进行申报辅导和精准指导。省社科规划办可以在每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期间,举办学术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请有关领导讲解政策,邀请国内某学科的顶级专家尤其是担任国家学科组评委的专家做学术报告,讲解学术前沿问题,使申报者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主要问题的研究现状,以便站在巨人的肩上,撰写出高水平的课题申请书。同时,还要请本省经验丰富的课题负责人,做申报工作的具体辅导,使申请者掌握申报书的撰写规律和技巧,以便少走弯路,少犯错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增强申请书的规范性。二要搞好青年人才培训和申报工作。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近几年来已开始了单独立项工作,每年都有上千项获准立项,河北要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社科人才加强专门培训。针对国家社科基金实行限额申报的政策,河北省规划办和各主要社科研究单位也要按比例推荐青年项目,保持青年申报者占到合理比例。

(五)加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分值或“使用的权重”,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我省社科界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质量低、立项数目少的关键因素,是本来立项就很难,即使申请下来了也不好完成,一弄好几年,撰写二三十万字,钱还不好花,而用处又不够大,且可以用相对容易的省级项目等来替代自己达到一些目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性价比”有待提高。为此,建议完善有关制度,在教研人员职称评审、分档次聘任、专家申报、成果评奖及先进评选等涉及科研人员个人利益,和学科评定、博士点设立等涉及社科界的工作评比中,大幅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权重或分值,以往一些教学科研单位存在的一个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的分值,不敌二三个最终成果字数几千字的省级项目合计分值的问题必须解决。笔者认为,如能“一锤定音”式地规定在各种评比、晋升、考核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者能够一律享有“优先”地位,或者在目前各单位常用的量化工作中,给予工作难度、花费时间、代表国家水平等相当的分值(权重),再配以科学的以促进科研发展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定会极大地激发我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申报积极性,鼓励他们认真撰写申报书,进而达到提高我省立项数,促进社科智库建设的目的。

(作者系河北省社科院邓研所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